唯一無名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娜老師回答,頭條號 關注教育li,歡迎關注。
一、尊重孩子
尊重就是把孩子當成平等的、獨立的個體。不以家長權威強迫命令,對孩子的想法、建議、做法、觀點重視,不嘲笑、不忽視、不對付。認真聆聽、認真分析、認真解答。
家長對孩子的不尊重,會導致孩子深入骨子裡的自卑。無論孩子處在多麼優越的環境中,或是取得多麼好的成績,只要得不到父母的尊重與認可,他們都不會有真正的快樂。甚至有的孩子在叛逆期會故意反叛自己的父母,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在父母面前證明自己的優秀、自己的與眾不同,證明自己不是父母眼中那個無能、無用的孩子。
二、認真傾聽
教育孩子首先要確切的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裡。很多家長只是憑自己眼目所看到的來對孩子進行施教,可大部分時候我們卻冤枉了孩子。
記得有這樣一個例子:媽媽帶著女兒去旅遊,女兒又累又渴於是媽媽給她賣了兩個蘋果。她們來到一處涼亭內休息。這時媽媽跟女兒說,給媽媽一個蘋果行嗎?女兒拿起兩個蘋果左看看右看看,然後一個蘋果上咬了一口。看到這裡,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會怎麼想……
當時這位媽媽看了,心中的怒火頓時升起,媽媽心想:我給你買的蘋果,現在讓你給媽媽一個,這孩子竟然每個上咬一口,這樣媽媽就不能吃了。哪裡學來的小聰明,太可惡了。雖然生氣,可她還是忍住了火氣看女兒下面怎麼做,此時媽媽也想好了一堆要教育、懲罰她的手段。只見女兒津津有味的吃的蘋果,然後突然把左手的蘋果舉給了媽媽:“媽媽你吃這個吧,這個甜一點”。話音剛落,媽媽感動的眼淚就在眼圈裡打轉,心中不停的責怪自己剛才的想法。
孩子有時的一些看似稚嫩的、可氣的表現但背後卻深藏著另人感動的想法。往往家長的手、嘴都要比耳朵快,不肯認真傾聽的家長會造成很多冤假錯案,親子關係也會因此破裂。
三、做孩子的幫助者而不是替身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在為孩子解決問題時,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充當了孩子的替身。替孩子去做,替孩子完成,甚至有的家長為了孩子第二天上學時不被老師批評還會替孩子寫作業!
這樣的家長往往想孩子遇到的這點小問題在孩子那裡是座山,在家長眼中就是一個土堆,家長可以非常輕鬆的就處理好。這多省時省力,孩子現在小等他們長大了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了,現在只要給他們留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就好。
而這樣的家長往往要麼培養出依賴性強的巨嬰,要麼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孩子。其實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那就是他們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的最好時間,學習並是全部能力的關鍵。還有很多像:毅力、抗挫能力、社會交往互動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情緒管理覺察能力等等這些實際的能力是需要在實際的事情中被指導被訓練才能一點點掌握的能力。
所以請家長朋友們不要做孩子的替身,費些時,費些力去做孩子的實際幫助者、引導者真正的幫助孩子掌握實際能力更重要。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李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ACI國際心理註冊中級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天成弘基心理中心創始人,十餘年教育生涯,專注於家庭教育,親子關係,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研究。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要求嚴格!不聽就要打罵孩子,卻不知道對孩子的危害有大!除了能發洩出父母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怨氣,並不能真正教育孩子!
1997年美國新罕布什大學的Straus通過對美國807名6到9歲兒童反社會行為間的關係。結果顯示,當父母使用體罰來減少兒童的反社會行為時,兒童隨後的反社會行為反而增加了,從而說明某種程度上,父母打罵越多,孩子問題反而越突出。
危害:
1逆反心理,悲觀厭世!長大了會比父母的“脾氣”更大!
2遇事沒耐心,脾氣暴躁!性格內向!
3把自尊心打沒了,會變得孤僻,膽小,自卑,沒有自信!
4對父母產生害怕怨恨的心理,從而疏遠家長!
正確教育孩子,以身作則!父母意見一致,剋制不良情緒昇華,多給孩子溝通,講道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想打罵的時候:口中默唸親生的…親生的…哈哈
致父母,我們共勉!
唯一無名
今天剛好跟一個朋友談及他表侄的教育問題。
他的表哥表嫂文化水平一般。表哥參軍退役後,自己辦廠做老闆,平時比較忙,有時忽略孩子的學習。因為他是軍人出身,所以經常用呵斥的方式教育孩子。屬於典型的法家家長。而表嫂則是放任自由,屬於道家的無為而治,或者說是佛系家長。
聽他說完,我就下結論,孩子的學習狀況不怎樣!等他說到他侄子的姓名的時候,我大吃一驚,居然是我班的學生。這名學生的情況比我下的結論還要糟糕。經常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斷。每天上課都搞小動作,說話,學習成績比較差!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家庭教育最重要。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最好能夠做到張弛有度,獎懲相結合,爭取做一名儒家家長。
爭取做一名“發現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要主動挖掘孩子的興趣和潛能;
爭取做一名“參與者”:家長適度參與,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爭取做一名“引導者”:要做孩子成功路上的陪跑者,而不是看客。
師者道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沒有哪位父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的。可是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成長在正確路上,父母親的教育方法方式,很關鍵。我認為有幾點,一,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孝敬老人,熱愛勞動,熱愛學習。二,讓孩子多外出看看,體驗社會。學會尊重他人,維護社會公德。哪些事可為,哪些事不可做。三,培養孩子的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生活學習的態度,助人為樂,積極向上。 慷慨正義,現在的人,有不少人很現實(這一條也許孩子不太明白什麼意思),不讓孩子太過自私,驕橫,要讓孩子大方,有理有節。四,對孩子有過錯,不要謾罵,不要輕易體罰,要開導,要讓孩子知道錯了,錯在哪,錯的結果會是什麼。有的孩子實在太過分,太固執。父母親可以適當體罰。曾文正說過,孩子不打不一成才。但是必須在適當範圍之內,體罰必須到位,讓孩子知道怕,錯。就可以了。打就打一次,必須知道父母親的嚴。暫說到這,不對的請指正。
六0堅兵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在教育孩子上我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在下面我想表達一些我對於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的一些見解。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作用是我們不容置疑的。孩子是發展中的人,我們不能侷限於當下,要對孩子抱有希望。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對孩子抱有一定的希望,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會讓孩子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其次,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孩子的模仿性是非常高的,如果父母的一個不良習慣被孩子發現了,那麼他極有可能會模仿這個不良習慣。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此外,我認為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能採用填鴨式教育。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從而去培養髮展。並且父母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不能居高臨下的去教育孩子,坐到與孩子像朋友一樣的聊天。但是在某些時候父母該強硬的時候也要強硬,在孩子的心目中,要讓他們知道父母即是朋友也是父母。不能溺愛孩子,也不能對孩子過於嚴厲,要把握好一個度。
我認為還要培養孩子的專一性,在孩子學習時就應該讓他好好學習,在玩耍時就讓他盡情的玩耍。而不是讓孩子一邊學習一邊玩耍,這樣容易造成孩子的三心二意,可能會讓他們變為一個沒有主見性,做事不能堅持到底的人。
總之在教育孩子上,就像我們養金魚一樣,不能一下子喂太多的飼料,把它們膩死了,也不能不管不顧,把它們餓死了。而是要把握好度,適時的照料,會讓它們茁壯成長。
小方的style
首先孩子象徵著祖國未來的花骨朵,那麼就要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孩子有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生活小事,比如在商場裡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就停在那裡,這時家長最普遍的做法是乖咱不買,下次買,孩子第一次就這樣相信了。久而久之孩子會感到家長在欺騙他,就會有反作用。正確做法家長應該和孩子講乖買東西時要買適合自己、喜歡 、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而長大以後家長的教誨會伴隨著孩子長大。
那麼,教育孩子是一件不可忽視的問題。要正確對待教育,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遵守交通規則,在社會當中如何與人交往和溝通。在與他人發生矛盾時,又如何去解決之間的衝突,化干戈為玉帛。這些都是教育孩子的一項重要目的。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要以正確的做法給孩子立一個好榜樣,交給孩子如何社交,做一個優秀的孩子。
佪眸笑43075
孩子教育我認為最主要的有兩種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不同父母可能由於學歷,語言、行為、生活環境及他們所接受的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理念不同,這些傳統的生活觀念導致在教育孩子時,可能由於溝通方式不對,行為過激或者過分溺愛等等,比如俗語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這種教育理念在以前的確是一套很實用的教育方法,也正因為父母這種過激的嚴厲方式才使很多家庭子女成為父母眼中的歡喜。
俗話說:三歲看老。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父母也不例外,他們所處年代受教育的方式,也可能會影響到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多年來不變的道理,一個家庭一對夫婦,他們對整個家庭的寄望無非與子女,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一塊,更多剝奪孩子自由空間,各種輔導班,各種教育課程以及實踐活動,
孩子生活被父母安排,沒有生活空間,這種高壓下的孩子,可能由於父母過多刺激,性格、行為、語言等等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否定了他們該有的生存規律,而導致孩子無法健康成長,這也是當下家庭教育的悲哀…
二、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普遍成為了父母以及社會教育的根本教育。
學校,醫院這些社會關注的焦點,義務教育,中等及高等教育都是社會所關注的焦點。而忽視了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的根本基礎,兒童對外在事物的認知始於母親,家庭教育就是建築人格長城,思想品格這些都是家庭環境因素決定的,而學校教育就是提供一個平臺,讓更多的不同更好的嘗試可以。
學校教育跟家庭教育最大的不同在於,家庭主在開發孩子精神領域,而學校教育主在兼修行為藝術,語言藝術,以及制約能力,所以只有兩者更好的結合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眼枳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是權威型,父母說的不能違背,自己替孩子做決定,認為孩子就應該聽話,乖孩子是他們培養的標準。
還有一部分是放任型,當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長輩對於孩子過於溺愛,完全任由孩子。
這兩種教育都不可取,對於孩子的心智成長及人格培養都有不利的因素。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教育呢?
教育一詞最早出自《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說的是學校教育,教育的定義通俗來講即將自己的客觀理解,主觀經驗教給孩子。個人的知識經驗有諸多複雜性,甚至有失偏頗,所以,正確的教育應該與孩子一同成長。
首先,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我們常說小大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思維,會做出自己的反應及行動,我們要從孩子的出發點去思考。
其次,慈嚴並濟,恩威並施,太慈愛太嚴肅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學習教育的知識,多與其他父母老師溝通,教育本不復雜,更無嚴格對錯,及時糾正,保持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
木昱113
Ivy原創。一,品德好。不要違法,不要違反社會公德。
二,不要說不行,要給出標準。孩子沒有大人閱歷豐富,有些事,他們不懂,就不要罵。比如小孩用牙膏,你每天都罵,用那麼多幹什麼,浪費錢,對身體不好,不如告訴小孩黃豆粒的牙膏到底要擠多少。每天都吼小孩書桌太亂,不如告訴他們把所有書放一摞。
三,和孩子共同找答案。比如今天小孩不開心,和妹妹去吃麻辣燙,倒麻油多了,老闆娘竟說小孩倒多了,對身體不好,有又補充說小孩小氣。小孩子不開心,回家想找大人出頭。大人怎麼辦?和小孩去找店家,讓孩子看到大人吵架,互相詆譭甚至像瘋狗一樣互咬?我把小孩摟到身邊,告訴他麻油是調味的,美味不可多貪。如果感到有很麻的感覺就會傷到腸胃。有人喜歡麻辣燙吃到胃穿孔就是這樣。我們吃麻辣燙,麻油是免費的,但是他它的成本很高,所以是店家小氣。下次可以反問他,沒說麻油吃多收錢,憑啥說我小氣。這樣,小孩就沒有不開心,下次也會知道,學會反擊。
三,道德良好,善良。不說兼濟天下,起碼不能危害社會。
四,教育孩子時千萬別喊。你聲大,覺得自己有優勢,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發現你是理屈詞窮,給自己壯膽。喊多了,就發現孩子不理你,就是這原因。
大道理其他人都說了,就不重複。我是原創,就不引用別人觀點了。
好餅一碗湯
我們可以回顧動物世界中動物繁衍哺育的規律,想想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內容才能有效的保證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克服所有的困難好好的過完一生。我自己的感受學習成績這些都是一些必備技能,但是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我的一個同學成績特別好,後來上了北大,但是在一次事件中失去了生命。這件事給我的啟示就是應該更多的教給孩子一些生存的技巧而不是隻關注學習成績。再一個要考慮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而不是把孩子塑造成另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