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的演变,如何促使着远古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类历史至今已有300万年的时间,而真正的文明约为一万年左右的时间,飞速的发展只有两百多年的时间。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中无疑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不过,除了生产力的进化,婚姻制度的演变,也是促使着早期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婚姻制度的演变,如何促使着远古人类社会的进步

原始社会

在人类刚刚形成的雏形时期——早期猿人阶段,盛行原始的杂乱交配,族群里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不论是否有血缘关系,随意交配。在这样的环境下,加上生产力的极度低下,早期猿人的身体素质是非常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原本无序的交配关系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不同辈之间的杂交关系逐渐被排斥,只允许年岁相近的同辈男女通婚。同辈相婚虽然依旧存在近亲交配的现象,但是比起最初完全杂乱的关系,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渐开始进步,同一辈的男女之间,既是兄弟姐妹,也互为夫妻,人类进入了血缘家族阶段,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庭形式,也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不过即便如此,人类的身体素质依旧还是非常差的,在考古发现的北京猿人40多个个体中,约有三分之一不到14岁就夭折了。

婚姻制度的演变,如何促使着远古人类社会的进步

北京猿人

到了旧石器时代后期,血缘家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一家族内直系兄弟姐妹之间的交配最先被排斥,随后,由近到远的旁系亲属之间的婚姻关系也逐渐被排斥。同一家族的一群兄弟姐妹与另一家族的兄弟姐妹群婚,这就是族外婚。族外婚的形成,大大的加快了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为了区分是否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人类开始有必要用姓名来标记自己所在的族群,氏族的产生就是水到渠成了。

婚姻制度的演变,如何促使着远古人类社会的进步

氏族公社

“同姓不婚”的族外婚逐渐盛行,一个氏族的青年男性集体“嫁到”另一个氏族,与青年女性互为夫妻,因为子女只能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无法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以每一个氏族公社都有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母系氏族公社便逐渐形成了。

婚姻制度的演变,如何促使着远古人类社会的进步

族外婚

古代最早的姓氏,上古八大姓中,姬、姜、嬴、妫,姒,姚、妘、姞都有女字旁,直观的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时代女性在氏族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母系氏族公社后期,原本盛行的族外婚开始发生变化。由于人口的增加,氏族对血缘亲的禁忌越发复杂,通婚的范围在不断缩小,族外婚中的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较为稳定的结合,逐渐形成了对偶婚姻制度。尽管这一阶段,母系权力依旧占主导地位,但是婚姻制度已经开始向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转化,这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人类社会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

婚姻制度的演变,如何促使着远古人类社会的进步

对偶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采集渔猎的时代被农耕畜牧的时代取代,男性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母系权力逐渐向父系权力转换,父系氏族最终形成。伴随着父系时代的到来,婚姻制度也再次发生改变。对偶婚逐渐被一夫一妻制取代,个体家庭最终形成。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男性通过劳动就可以获得家庭生活资料的大部分,女性在生产劳动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一步步向着无足轻重转变。

婚姻制度的演变,如何促使着远古人类社会的进步

传统婚姻

虽说婚姻制度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但是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贫富差异不断加大,富裕的男性常常一夫一妻(多妾),而穷困的男性甚至没有妻子,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逐渐成为了男性的附属,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阶级压迫”。

当然,到了当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的持续进行,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又一次提升,女权主义再次出现,各行各业的女强人、“女汉子”不断出现,这个就是后话了。

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进行的,而婚姻制度的不断演变,也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