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京東、網易等上線拼團業務PK拼多多,這場仗誰能贏?

拼多多自創辦以來,從不被重視到成功上市,一直都問題不斷,備受爭議。

銷售平臺上假貨、冒牌貨滿天飛的情況不僅被不少人詬病,以至於有評論稱,以前總擔心在淘寶、京東買到假貨,在拼多多不用考慮 肯定是假貨。

受此影響,上市6天拼多多市值就蒸發600億,以至於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向其索賠。

現在,國內網購巨頭也開始出手,對拼多多進行圍剿!

1、馬雲劉強東先後出手

儘管財大氣粗的淘寶也備受假貨的困擾,以至於馬雲說過,假貨從人類誕生那一天便存在,更何況存在即是合理的。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拼多多的用戶規模超過唯品會,僅次於手機淘寶和京東位居第三。從用戶的活躍率來看,拼多多已經超過了京東和唯品會,成為了僅次於手機淘寶的電商平臺。

面對拼多多強大的生長,馬雲不得不採取行動。今年3月份,淘寶推出特價版淘寶APP,在模式和界面上都與拼多多極其類似,用意不言自明。

而在拼多多遭遇假貨、冒牌貨質疑這一時間點,8月6日,馬雲再次乘勝追擊。在支付寶app上出現“5折拼團”窗口,與拼多多類似,支付寶的拼團也有時間限制,在每日9點、14點、19點“開拼”,商品對接的端口則是淘寶。

支付寶、京東、網易等上線拼團業務PK拼多多,這場仗誰能贏?

阿里巴巴最近一份財報顯示,支付寶的國內用戶已達5.5億,而第三方統計的淘寶月活用戶數超過4.3億。

業內人士分析,光從活躍用戶來看,支付寶就已經完勝拼多多,因此支付寶+淘寶拼團的威力值得期待。

緊接著,京東也推出了類似活動——京東拼購,並進行了大力推廣。

金妹兒親測後發現,“京東拼購”其實是一款連接到微信的小程序,首頁封面就有1元好物限量搶和9.9元包郵的窗口。

而在“今日必拼”這個版塊中也有多件低價的商品,包括衣服、鞋子、包包等。據官方介紹稱,京東拼購就是主打“低價不低質”概念。

支付寶、京東、網易等上線拼團業務PK拼多多,這場仗誰能贏?

比支付寶、京東更早,網易在2017年就推出了“網易一起拼”、“嚴選一起拼”平臺。目前,網易的拼購平臺包含數碼、服裝、鞋包、居家等商品品類。

支付寶、京東、網易等上線拼團業務PK拼多多,這場仗誰能贏?

另外,7月27日,在蘇寧易購818發燒節媒體發佈會上,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表示,蘇寧易購的樂拼購成立獨立App——蘇寧拼購上線。蘇寧易購對社交電商業務愈發重視。

支付寶、京東、網易等上線拼團業務PK拼多多,這場仗誰能贏?

在電商流量觸頂後,三四線、五線城市以及農村市場的用戶資源是一大筆財富,社交電商通過社交網絡和社群運營,讓渠道更加下沉,可以開發大片未被開發的流量資源。

蘇寧、淘寶,還是網易、京東,都在抓住消費者"不貴"心理的同時,試圖將"物好"與"不貴"結合起來,這樣來看,相對於早已熟悉拼團玩法的社交電商前輩拼多多,他們其實有可能後來居上。對此,網友們表示,一直處於競爭狀態的馬雲和劉強東,在阻擊拼多多這件事上終於想到了一起。

2、知名企業紛紛品牌防禦

雖然業內網購大佬紛紛出拼團大招,阻擊拼多多,但關於拼團平臺上東西的質量,業界卻有著這樣的說法:

淘寶上定價30元的衣服,加個商標到天貓上可以賣到89元,再加一個好的包裝放到京東上可以賣到158元,如果能有個嚴格一點的質檢員上到唯品會去可以賣258元,最後賣不動了,就放到拼多多上去9.9處理掉。

由此可見,拼多多在人們心目中的定位。

特別是日前創維發佈品牌維權聲明,指責拼多多中所售“創維先鋒”、創維雲視TV、創維e家等,涉嫌假冒之後,很多知名企業都紛紛在商標註冊上“山寨”自己來進行防禦。

比如可口可樂註冊了“雷碧”、大白兔註冊了“小白兔”、老乾媽註冊了“老幹爹”、阿里巴巴註冊了“阿里爸爸”、“阿里媽媽”等。

而四川的五糧液集團更是持有2064個商標,除了眾人所知的“五糧液”外,該公司還註冊了“六糧液”“七糧液”“八糧液”等;還有以各省簡稱為前綴的“五糧液”變種,比如“甘糧液”、“京糧液”、“貴糧液”、“陝糧液”……

對此,有知識產權專業人士指出,“防禦性”商標註冊是大企業的常見做法,“知名品牌這麼做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避免未來的口水甚至法律戰。”

3、拼多多下一步出路在哪裡?

拼多多一路發展到如今,儘管被諷刺為五環外的假貨集中營,但背後的資本確是豪門級的。

在拼多多的A輪融資裡,丁磊(網易)、王衛(順豐)、段永平(步步高)和孫彤宇(阿里巴巴高管)就拿出上千萬元給他。

目前騰訊是其第二大股東,可見微信的傳播模式為拼多多提供了多大的幫助。

拼多多成功上市,可以說這些投資人已經達到了當初投資時的目標。但對於拼多多而言,依靠“山寨+低價+微信”完成原始積累和一夜爆紅之後,如果想要走的更遠,下一步的出路又在哪裡?

客觀地講,雖然馬雲和劉強東效仿拼團模式,但大夥兒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拼多多的用戶和淘寶、京東用戶重疊度極低,甚至拼多多商家也和淘寶、京東商家也截然不同。通俗地說,一個在五環內,一個在五環外,廣袤的農村市場。

這些許多四五線城市用戶沒有財力去購買價格高昂的高品質商品,在商品消費上,卻對價格更為敏感,拼多多上低價產品無疑給這些買家帶來希望,就是以400元的“三星”電視,200元的“蘋果”手機,滿足了他們對新奇的渴望。

對此,創始人黃崢辯稱,“山寨不等於假貨”。

不過,這一說法並不被市場買賬。有網友說,山寨品牌如果真的質量過關,性價比高的話,完全可以打自己的品牌了,根本就不需要高仿碰瓷知名品牌。

搞山寨說白就是廠家知道自己的東西不咋的,只能靠蹭知名品牌來混淆視聽以便快速出貨,撈一票走人。即便被查到了,按現在的法規也就罰點錢,違法成本低,利潤高,這家廠關了,還能換個地方重新來。

所以,大部分的山寨貨其實就是假貨,為了高利潤,生成時各種偷工減料,各種減成本製作,這做出來的東西沒假貨沒啥區別。

另一方面,由於山寨貨和假貨橫行,拼多多也遭遇到上海市工商局的調查。

支付寶、京東、網易等上線拼團業務PK拼多多,這場仗誰能贏?

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約談平臺經營者,並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關地方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對媒體反映的以及消費者、商標權利人投訴舉報的拼多多平臺上銷售山寨產品、傍名牌等問題認真開展調查檢查。

此舉使得拼多多不得不面對假貨、山寨貨這一問題。那麼,未來拼多多該怎麼辦?是繼續五環外的低價策略,還是提價保障商品質量?

大夥兒都曉得,目前拼多多的用戶多在農村,低價促銷是其換來訂單的原動力,一旦要想要提高價格,那麼當用戶發現你沒有這麼大優惠時,對價格敏感的五環外人士會不會離去?

如果離去,到時候拼多多的業績就會下滑,一旦不良預期形成,資本也會拋棄你,慢慢地淪為一個泡沫……

2017年12月底,《電子商務法》草案特別對平臺經營者的義務和責任作出了補充和完善。如果網上買了假貨,且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事前知道,應該與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隨著法律的完善,拼多多在假貨問題上,不是說一兩句詭辯就可以避過政府部門和法律監管的。到時候如果再說山寨不是假貨,那估計就只有涼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