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如此過分的對待康熙,但康熙爲什麼只是囚禁而沒殺了他呢?

康熙僅僅十四歲就繼承大統登上了皇位,但是他坐上皇位的第一個最大的對手竟然是他的父皇留給他的大清第一勇士——鰲拜!

是這個人成就了康熙有了同齡的早熟和果斷,同時也煉錘出了一個千古帝王。

說起鰲拜這個人,真實的歷史上是可圈可點的人物了。其人英勇善戰,跟隨皇太極東征西戰,戰功赫赫。

鰲拜如此過分的對待康熙,但康熙為什麼只是囚禁而沒殺了他呢?

皮島之戰,皇太極封鰲拜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後又擢升鰲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松錦會戰,大敗明軍使明王朝大勢已去。

清軍入關後,鰲拜率軍定燕京,徵湖廣,繼續追剿明軍和農民軍殘餘力量,為清王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1644年10月,他進攻西安的李自成軍,滅掉李自成軍主力。

1646年又出征四川,在南充大破張獻忠。可以說,滿清的天下是鰲拜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實至名歸。

鰲拜如此過分的對待康熙,但康熙為什麼只是囚禁而沒殺了他呢?

鰲拜對皇太極也是忠心耿耿,在皇太極死後,因為即位之事不惜得罪位高權重的多爾袞,最終爭來了順治帝即位。順治親政後,念鰲拜一直以來的忠心耿耿,對他極為器重。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順治立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順治死後,四位輔政大臣曾經在順治靈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輔佐小皇帝玄燁。雖然這一盟誓意義重大,但事實證明四大臣並不能抱成一團,忠心輔主。

鰲拜如此過分的對待康熙,但康熙為什麼只是囚禁而沒殺了他呢?

鰲拜雖居四輔臣之末位,但由於資格老,軍功高,常常氣勢奪人,卻得以擅權自重,日益驕橫,開始走上專權的道路。

在鰲拜橫行霸道的時期,根本不把康熙看在眼裡,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

為了排除異己,大肆偽造大臣們貪汙謀反的證據,持強臨弱跑馬圈地、換地,矯旨把自己的政敵一個個置於死地,甚至於最後夥同班布爾善發動兵變,企圖謀權篡位。

鰲拜如此過分的對待康熙,但康熙為什麼只是囚禁而沒殺了他呢?

康熙受到這樣的欺辱,早想殺之以洩國恨家仇!可是真的擒住鰲拜的時候,康熙反而不殺了,這是為何?

原因有三:

其一,主要當時的鰲拜已經滿朝黨羽、親信遍佈;若是直接將鰲拜殺掉、徹查此事,滿朝官員有點關係的誰不心寒、害怕。

如若京城一亂,勢必有可能會導致班布爾善和鰲拜餘黨群而起之,致使國家陷入另一場危機。

鰲拜如此過分的對待康熙,但康熙為什麼只是囚禁而沒殺了他呢?

反之,鰲拜餘黨看到皇帝都能將這樣罪大惡極的人釋以寬懷,他們這些隨從者當然受不到太大的懲罰。

只能戰戰兢兢更加賣力的為效力,以求皇上寬大處理。

至於鰲拜本人,已經在皇帝嚴密監控之中了,當然不怕他有多大能耐鬧出來事來。既軟禁了鰲拜,又安撫了其餘黨,可謂一舉兩得。

其二,鰲拜起初並不想造反奪取皇位,在班布爾善陰謀的鼓動下,終於有了反心,但對皇帝也沒有動殺機,只希望康熙交出皇位,可保證失位後的皇室依舊享受榮華富貴。

這一點也是救了他自己一命的重要的一點。

鰲拜如此過分的對待康熙,但康熙為什麼只是囚禁而沒殺了他呢?

其三,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

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累累傷疤。

康熙念及鰲拜戰功卓越,對上兩代皇帝敬畏有加,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

不久,鰲拜就在禁所死去。

鰲拜如此過分的對待康熙,但康熙為什麼只是囚禁而沒殺了他呢?

但是班布爾善不同,他用心險惡,不但勸說鰲拜謀反,他自己也覬覦皇位。

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他被康熙處死,並將他的從宗人府宗除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