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移領:拼多多涉嫌「二清」,揭祕二清的神祕面紗

“拼多多”自從上市之後,一直霸佔網絡頭條。關於拼多多的各種正面負面的報道鋪天蓋地,這個號稱“3億人都在拼”的電商平臺,還沒好好感受到上市的喜悅,質疑拼多多售假、山寨、侵權的問題,一波接著一波席捲而來。先是創維集團在微博上聲明,稱拼多多上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後有美國多家律師事務所發起“拼多多平臺上售假問題”的集體訴訟。拼多多上市以後,股價也一度跌破發行價。最近中國電子銀行網發表了一篇題為《拼多多涉嫌“二清”疑雲重重 無證機構只能收購支付牌照》的文章。

杭州移領:拼多多涉嫌“二清”,揭秘二清的神秘面紗

文章指出,業內人士發出質疑:拼多多作為無證機構,與支付機構合作模式存在違規,並且可能是央行大力整治和處罰的“二清”對象。今年以來,央行對於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大,而“二清”確屬央行規定的整治對象。2017年12月,央行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及《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基礎上,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銀辦發〔2017〕217號文,以下簡稱“217號文”),“劍指”無證支付機構和支付“二清”行為,整治工作以持證機構為切入點,全面檢查持證機構為無證機構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的違規行為。

杭州移領:拼多多涉嫌“二清”,揭秘二清的神秘面紗

知識點

什麼是“二清”?“二清”公司的業務未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卻在持牌收單機構下實際從事支付業務。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拼多多不持有支付機構牌照,目前的“大商戶”模式就是央行“217號文”中明令禁止的“二清”模式之一。拼多多與財付通、支付寶的合作模式中,拼多多成為了“大商戶”,通過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工具把顧客支付的貨款收到自己這裡,再結算給入駐平臺的商戶。接觸央行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拼多多涉嫌“二清”屬實,意味著在拼多多上消費的3億用戶以及所有商戶的資金將面臨風險。

杭州移領:拼多多涉嫌“二清”,揭秘二清的神秘面紗

拼多多是否“資金二清”業內對於“二清”有兩種定性,一種是“資金二清”,一種是“信息二清”,而這兩者均屬於央行整治的“二清”行為。

其中,“資金二清”是指外包機構以大型商戶平臺的模式接入收單機構通道,通過銀聯清算將資金劃入商戶平臺,然後再通過其他渠道將資金“二次清算”給接入平臺的眾多小型商戶。由於涉及商戶的資金清算環節,“資金二清”是造成商戶資金損失,捲款跑路的“罪魁禍首”。

而所謂“信息二清”,業內將其描述為:收單機構為控制風險,主動要求將風險識別、商戶走訪等控制環節交由“專業的”外包機構承擔。外包機構主要監測商戶異常交易數據,統一上送“經甄別”的商戶交易信息數據,但不涉及資金清算,故稱之為“信息二清”。

杭州移領:拼多多涉嫌“二清”,揭秘二清的神秘面紗

業內人士認為,採取“大商戶結算”模式,即用戶支付資金先劃轉至網絡平臺賬戶,再由網絡平臺結算給其平臺下掛商戶。也就是說,拼多多是否存在“二清”的違規行為,最重要是拼多多在中間環節中是否觸碰到了資金、形成資金池。央行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如果客戶的資金直接結算到其商戶,相當於是支付機構的特約商戶就沒有問題,如果支付機構結算給平臺,平臺再分給商戶就是’二清’無疑。”央行217號文落地已近9個月,業界對於“二清”的討論並未停止。平臺型電商如何合規地進行支付清算,仍是業界探討的重點話題。上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央行217號文並沒有堵死平臺型電商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的做法。持證機構依然可以做結算,是否合規主要是看錢的流向。“合規的做法是資金直接結算到平臺商戶,平臺不能截流或者二次結算。也就是說,電商平臺只能靠自己的支付機構或者向其他支付機構開放商戶,允許其他支付機構直接對接平臺商戶收單。”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據瞭解,此前美團、蘑菇街、國美、唯品會等電商平臺紛紛收購支付牌照以求合規。

京東收購網銀在線、美團收購錢袋寶、唯品會收購貝付、滴滴收購一九付、國美收購銀盈通,淘寶擁有支付寶,嚴選擁有網易寶,電商平臺標配支付牌照已經成了一種共識。有消息顯示,拼多多也正在醞釀收購上海老牌支付平臺付費通。目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已成為付費通第二大股東。但截至目前,付費通暫沒有與拼多多合作。此外,一位支付機構內部人士也曾撰文表示,對待平臺型機構應當一分為二地看待。以其集約化經營的優勢,該商業模式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其存在的“二清”問題需要得到重視,同時其合理訴求也應以“堵疏結合”的方式予以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啟動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還在進行中,對於“二清”行為的處罰,217號文規定,“對查實的無證機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督促其限時整改並退出市場,整改期間存量違規業務必須下降、不合規業務不再新增。對於抗拒監管要求,以及違規情形嚴重、社會影響較大的,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積極協調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依法查處。”

接近央行人數透露,專項整治以來,大量機構退出互聯網金融活動,存量機構違法違規業務規模明顯壓降。截至2018年5月末,各地尚在運營的從業機構2902家,專項整治後共有5074家從業機構退出;不合規業務規模壓降4265億元。依法嚴厲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整治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共立案1390起,成功破獲一批重特大案件,對非法金融活動形成了有效震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