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之所以霸,與智商只有半毛錢關係!影響成績的真正因素是這些

當家長們議論誰誰家孩子學習好時,往往都會說:那孩子聰明。而成績差的孩子,往往都被說成“笨”。現在有句流行語,叫“智商是硬傷”。

但成績差,真的就是智商有問題嗎?學霸之所以成績好,與智商又有多大關係呢?

答案:

成績差,與智商只有半毛錢關係

關於智商,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100~115屬於正常智商,智商超過130屬於智力超常,達到160的是天才,低於90的是弱智。

我國曾經對青少年人群的智商做過統計研究,研究報告顯示:智商低於90或高於130的學生,僅佔所有學生的2%。按照這個比例,在一個40人的班級裡很難找出一個智商過低或過高的學生。也就是說,在非特殊教育的學校,每個班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

學霸之所以霸,與智商只有半毛錢關係!影響成績的真正因素是這些

智商在各階段的作用

好問題:同等的智商,一樣的教學,為什麼孩子的成績有好有差呢?

來看智商對學習成績影響的數據:小學階段,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為0.6~0.7;中學階段,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降為0.5。

也就是說,在小學,孩子成績拔尖可能是靠智商,而初中、高中的學霸之所以霸,如果硬要說與智商有關的話,也僅僅只有半毛錢的關係!!

所有,小編在此提醒家長們,以後別再說孩子笨了!

影響學習成績的真正因素是什麼??

那麼剩下的9毛半,都是什麼呢?從學生自身角度來說,影響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努力程度及考試時的心理因素。 原來如此,很簡單嘛。

學習態度:3毛

“態度決定一切。”學習態度就是對學習是喜歡還是厭惡,是接受還是排斥。實驗研究表明,孩子的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學霸往往都以學習為樂,積極自覺,他們知道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課上認真聽講,課後主動學習。而那些態度消極、不愛學的學生,往往把學習當做一種強迫性的苦差事,帶著逆反心理去應付,老師、家長逼著才去學,導致成績差。

要成為學霸,首先應端正學習態度。態度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只要願意改變,成績再差的學生也有機會變學霸。

這一點,小編很理解大家,有時候就是覺得學習是一件苦惱的事情,甚至有同學給小百留言說:沒辦法,三觀使然!其實,小百想說:難道你沒聽過“毀三觀”嗎?哈哈哈哈,其實,當你勇敢開始學習,改進方法,感受到自己通過努力,使成績進步了,你就會喜歡上那種感覺,真的很棒,對,努力的感覺!

接下來,

學習方法:3毛

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習成績的技術性因素,與學習態度同等重要。差生之所以差,很多時候就差在學習方法上。學霸的聰明不是指智商,而是方法。他們找對了方法,善於歸納總結,知道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有整理錯題的好習慣,懂得勞逸結合。這些方法使學習變得輕鬆、高效,所以他們面對任何學科、任何難題都能輕車駕熟、無往不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成為學霸,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是關鍵。

這一點別怕,小編會陪著你直到高考那一天,每天給你分享大量的學習方法。

努力程度:2毛

如果說態度和方法之於成績都是3毛錢的關係,那麼努力程度只有2毛。但並不是說不需要努力。有的學霸表示自己並沒有下多大功夫,可考試仍然高分。他們真沒有努力嗎?只是他們的努力已成為自己習以為常的慣例罷了。

做任何事,付出才會有回報,學習更是如此。要成為學霸,刻苦鑽研、反覆訓練、勤奮努力、持之以恆,必不可少。只是坐下來認真學習,難道這樣的努力比你去工地搬磚還困難嗎?要不你去工地試試?

心理因素:1毛半

學霸都是在考試之後因驚人的高分而顯山見水。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成績好與差,分數說了算。但有的孩子就是平時學的好,一到考試就掉鏈子,看錯題、算錯數,出現各種不該犯的錯誤。

考試中緊張恐懼、馬虎大意,都是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心理素質弱的孩子,考試容易發揮失常,尤其是在中考、高考這種重要考試中,更易受到影響。所以,為應對考試,一定要把應考心態鍛鍊好,不能因為1毛半的差距,而影響最終的成績。

小編親身經歷,好的心態讓你超長髮揮!

結論就是

學霸=半毛智商+3毛學習態度+3毛學習方法+2毛努力+1毛半心理素質

可見,好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才是決定我們學習成績最至關重要的因素!

那今天就分享一些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同學們要勇於嘗試並改進,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相信我,只要正確地努力,你的成績一定會進步!

推薦:這些學習方法能提成績

一、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1.制定學習計劃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要分析目前自身的學習情況;第二步,是確定目標。第三步,選用措施。它是實現目標執行計劃的保證,包括作息時間的調整,各學科之間的調換和搭配,文體活動的安排等。第四步,也是最後一個步驟,是安排步驟,它要求符合認知的一般規律和秩序漸進的原則。

2.計劃制定要遵循的原則:

(1)確立明確的目標。凡事預則立、奮則進。

(2)參照生物鐘原則。

(3)難易適度性原則。計劃的制定是以實現為目的的,不能過易或過難,可以適時調整。

二、科學預習

科學預習就是要在鞏固舊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發現疑問,以做到心中有數,為進行新一輪的學習而進行準備,預習的最大好處是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預習使學生變得積極主動,只有站在主動進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勝仗。可見,只要抓住了預習,就抓住了提高的關鍵。

1.預習方法:

(1)認真讀書。先將教材粗讀一遍,領會基本大意,然後再反覆細讀。細讀時,可用彩筆在課本上初步勾劃出重點、難點、疑難問題。

(2)認真思考。預習時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有關參考材料,進行積極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弄清舊知識的內在聯繫和新內容中的每一個概念、定律、公式等。

(3)要適當地做些習題和實際操作。適當地做些習題,能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和鞏固、深化知識系統。

(4)要認真做好筆記。具體來說,預習筆記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重點結構或提綱、摘要;預習發現的主要問題;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心得體會。

三、專心聽課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大部分知識和能力都是在課堂學習中學到和培養起來的。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上課並學會高效聽課。

1.集中注意,專心聽講。如何才能作到集中注意,專心聽講呢?課堂學習在中學階段具有時間長、效率高等突出優點,因此,我們要努力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力求通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來減輕課下的負擔。基於這樣的認識,上課才能做到全神貫注而不至走神。

2.積極思考,努力把握獲取知識的主動權。就是對老師所講的知識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對老師的提問要勇於回答,積極參加課堂講座和爭論。

3.不鑽牛角尖,做好課堂筆記。課堂上,一定要緊跟老師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隊,不鑽“牛角尖”,始終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和聽課的連續性。課堂筆記就是對老師的講課內容所作的書面記錄。堅持做課堂筆記,可以促使我們思想集中,及時記下老師講課的要點,重點和難點,便於課後查閱、複習和鞏固;同時,由於聽課做筆記需要眼、耳、手、腦並用,因此可使大腦接受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從而加深對老師講授內容的理解,掌握和記憶。

四、學會自己留作業

作業內容因人而異,作業量有時也因人而異,特別是學生畢業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較好的習慣,一部分同學基礎已較牢固,就沒有必要非寫教師佈置的作業,而應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給自己佈置作業。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任何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依據科學的學習方法,去為自己佈置作業,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情況。

2.以課堂學習為主原則。任何脫離課堂的學習都是一種事倍功半的工作,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主要陣地,只有充分利用課堂優勢,才能取得更好成績。

五、及時複習

及時複習,指緊隨課堂教學,天天都採用的複習方法。複習貴在及時。

及時的複習,可以提高我們對知識記憶的牢固程度。然而,學生常出現情況是:課上聽課,課下做作業,複習環節省略。這樣致使所學的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受到破壞,時間一長所學的知識就會模糊、忘卻,不繫統,不理解的知識是最容易忘記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需重視複習。及時複習的程序:

1.嘗試回憶。簡單地說,就是獨立地把老師課上所講的內容回憶一遍。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複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2.看課本、聽課筆記。課本和課堂筆記是我們課堂對知識學習的重要憑據,在複習時翻看筆記和課本,對照檢查進行查漏補缺。

六、從容考試

考試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環節之一,它是結學習效果的檢查和評價,並從中起反饋作用。

1.考試前不易開夜車。

2.進考場莫患得患失。進入考場,一定要保持平穩的心態。適當的緊張沒有關係,那是很正常的情緒。但若一直處於患得患失的情緒,那就要不得了!

3.答題前縱覽全卷。領到試卷後,先用幾分鐘時間瀏覽一兩遍,做到胸中有全局。這對我們做題順序的安排也是很有用的。

4.答題順序。先答哪些,後答哪些,順序安排得當,才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優勢,有利於真實地表現出自己的實力,不致於答完題後產生過多的遺憾。常見的解題順序一般有六種:從頭到尾法,先易後難法,先高分後低分法,客觀性題目入手法,先難後易法。

5.時間安排。在任何考試中,都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要因為時間錯失自己會做的題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