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教育局禁止分重點班,而各縣都暗自分重點班?

重點班可以有很多個替代的名字,比如:實驗班、試點班、招生辦、強化班,甚至有的學校連名字都沒有,在某個代號的班級,所有的學生成績都是年級的前幾十名。

教育局禁止分重點班是考慮輿論、政策、兼顧公平等若干原則,但是他們一邊喊著教育公平,一邊在各種考量時拉出來的全部是學生的成績,特別是優秀率這一指標,所以從政策到執行,總是存在很大的偏差。

為什麼分重點班?

教育行政部門根據義務教育法,禁止學校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但學校並未執行,仍然照舊。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雖一再強調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中考、高考時達不到分數線便不能升學或不能升入好的學校。表彰先進時,升學率仍是最重要的指標。而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正是為了提高升學率,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到本校就讀,有效地提高生源質量。

其次,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便於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提高教學效率。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提出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原則。只有因材施教,好學生上重點班,差學生上普通班,各班學生的起點大體一致,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如不分重點班與普通班,教學中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進,教師的教學效率豈不大打折扣?

第三、因為現在競爭激烈,廣大家長甚至學生也有強烈要求。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個個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如果成不了才,整個家庭便前途無望。因此,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是普遍的要求。他們和學校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果人家辦了你不辦,那你學校的尖子學生便千方百計地要轉走,麻煩不斷。

因為應試教育還將繼續存在,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學校還將照舊要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明的不能分,就在暗中分。總之,還要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