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诗意的校长

做一名诗意的校长

【赵传伟专栏】

做一名诗意的校长

原创作者| 赵传伟(山东省泰山百灵学校初中部校长)

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

肖川教授在《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中指出,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中成就自己的职业幸福,在诗意的教育生活中实现专业成长。我信奉做一名诗意的校长,与教师融为一体,用科学的人文管理提升彼此的幸福指数,实现教师与自我的双赢发展。

一、聚焦课堂,思维碰撞,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

教育是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事业,研究是产生智慧和灵性的途径。“课,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是创造活动的源头,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教育思想源于课堂,校长不深入课堂,不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的讨论,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教育思想。

为此,我摒弃了事务性的繁杂琐事,经常深入课堂钻研教育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了解教学动态新趋向,和教师一道不断探索教育思想的新境界。

融洽干群关系

由于平时校长和教师都埋头干各自的工作,彼此的接触不是很多,也少有交流的机会,显得关系比较疏远,校长往往不容易了解来自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但借助听课,校长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展示,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能力有更充分地了解。不仅如此,课后零距离的倾心交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得失,也是增强校长的亲和力、拉近与教师距离的好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后座谈是校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最自然、最可行,也可能是最有效的途径。同时,校长从台前走向幕后,走进教师的心灵深处,倾听民意,了解教师的关注点和对学校发展的期待。还能够以人为本,设身处地的关心询问他们工作以外的其他需求,从业余爱好、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入手,摸清教师的心理脉搏,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切实树立一切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以心灵赢得心灵,使教师对校长产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和依附感,方能安心乐教。

驱使自我提升

听课后,校长坐下来与教师面对面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相互切磋,求同存异,共话教学得失固然重要,但教师更在乎、更急于想听到的是校长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独到见解和分析,期望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意见,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提高。新课改要求校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校长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新课改的实质精髓,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正确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做文理兼通的“教师的教师”。由此看来,校长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取得指导、指挥教学的主动权,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管理效能,校长只有不断充电,增长学识,提升自我,占据新课改制高点,才能让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或建议,促进教师的专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如此一来,校长在教师群体中才真正具有信服力和影响力,成为他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有教育思想的领导者,从而赢得大家的信赖和拥护。

做一名诗意的校长

二、美文共读,润泽心灵,增进“双方”的职业幸福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因为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就很难有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更谈不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时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农村中小学教师读书状况不容乐观,称得上是校长畏难,教师发愁,牢骚满腹。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我校将《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品质》列为专项课题来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尝试,走出了一条“化整为零,易于教师接受;筛选推荐,促其健康成长”的可行之路,即每天赠教师一篇美文活动。

何为化整为零?即不是指定一本或几本书让教师从头到尾地泛读,而是从中选取优美段落或经典篇章去品读,使教师感觉不到是一种负担。怎样推荐美文?由校长精心从教育名著、核心报刊或名家报告中筛选部分耐读的作品精华,经过分类整理,以飨教师。其缘由有二:一是一般所谓的“好书”,也并非字字珠玑,只要书中有一篇或几篇好文章,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我们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学会从书的整体结构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有阅读价值的“章”、“节”细细品读。二是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日常教育教学事务繁杂,留给他们的只是些零散的空闲时间,完整阅读只能是读“文章”,而不是读“书本”,这样不仅具有可读性,还能使教师欣然接受,不至于“望而却步”。

美文的选择注重教育性、专业性和人文性,篇幅字数适中,既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融入了浓郁的人文情怀。所选文章分为师德建设篇、教育理论篇、休闲阅读篇和生活保健篇等,科学合理搭配,交替循环呈现,摒弃了单一枯燥的模式,使教师放飞心灵,自由徜徉在“文河”里,倍感温馨惬意,心旷神怡。诸如师德篇:《教育呼唤爱心》、《师德,一个国家的道德杠杆》、《教师是灵魂守望者》等,以此净化教师的心灵,陶冶教师的情操,使他们做到立场坚定、业务精湛、潜心育人。因为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又如休闲篇:《用微笑钓鱼》、《月是故乡明》、《幸福的篮子》等美文,会使教师躁动不安的心慢慢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的灵魂充实和精神滋养,从而改变教师的素养、气质和品性,秉持一种虔诚温馨的人生情怀,追求一种和谐完美的人生信念。再如保健篇:根据季节交替和天气变化的特点,在穿衣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提醒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介绍一些生活小常识,像《天凉好个秋 健康新篇章》、《冬补不如春补》、《有助睡眠的六种食物》等养生保健文章都有益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充满了人性化的亲切关怀。

三、走近名师,见贤思齐,提升“双方”的人生境界

随着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制的取缔和教师落聘制度的废除,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没有了后顾之忧。毋庸置疑,其工作的积极性也随之大打折扣。部分教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整日碌碌无为,毫无建树。

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人们“吃大锅饭”的惰性使然。换句话说,是一个思想问题,心态问题。因此,心病还须用“心”去医,大凡不能触及灵魂的做法如隔靴挠痒皆枉然!由于这部分人缺乏信仰,导致对“美”的追求欲望低下,加之身边没有值得效仿学习的典范,索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教师专业发展低迷徘徊,教育教学质量不敢让人恭维于情理之中。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打破这一僵局,在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我校提出了“走近名师 见贤思齐”的倡议,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假期备课学习班,组织全体教师在线观看了特级教师观摩课、优秀班主任讲座、著名专家报告视频等,积极营造向名师大家学习的浓厚氛围,让教师耳濡目染,心灵有所触动。观看后要求撰写心得,盘点收获,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有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教师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科教师欣赏了语文名师王崧舟老师“诗意的语文课堂”,数学名师白芳“零起点教学艺术”, 英语名师谢宗春“富有浓郁农村英语教学气息、轻松愉快、妙趣横生的情景交际”等20余名学科教师的精彩演绎,老师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便肃然起敬,将其作为自己学习的典范。接下来又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如何做好班主任》,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冯恩洪《优秀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等10余位名家的专题报告。老师们如醍醐灌顶,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震撼,得到了全新的涤荡洗礼,更是自惭形秽,感觉自己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似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知耻而后勇”,不断地深入学习,使他们深刻清醒地领悟到,好课是如何打造的?是用一生的时间准备出来的!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是源于对教育一辈子的专注痴迷!正如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兆正所说:“我是一只蜗牛,虽生于田野,却志向远大!我是一只蜗牛,虽行动缓慢,却始终保持爬行的姿态!”

一个真正有幸福感的校长愿意把教师看成是自己的上帝,对教师除了公平公正外,还会为他们开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挖掘潜能的成功中产生幸福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说:“我要做的就是走在教师队伍的中间,为那些走得快的老师鼓掌,安慰走得慢的老师别着急,慢慢跟上来。”

而我要说,我的责任就是陪着老师们前行,坚持平常人心态,平民化生活,走进教室,走近教师;走进学术,走近学者,做一名诗意的校长,携手幸福,与教师一路同行,收获着教师的收获,在相融共生中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注:该文刊发在《中小学校长》杂志上)

做一名诗意的校长

赵传伟,男,1991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山东省泰山百灵学校初中部校长。先后被评为“泰安市优秀教师”,“泰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骨干校长”,曾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校长》《班主任之友》等省级以上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120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