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智能語義平台上線 神州泰岳開放語義技術的「圖謀」之大

如果說過去十年是互聯網顛覆商業模式的十年,那麼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則有極大的可能接棒互聯網,成為新的風口併產生新的商業機會。

而在這個過程中,被公認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的認知智能,如今更是被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競相逐鹿。

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底,神州泰嶽宣佈正式上線全國首個智能語義開放平臺——中文信息(深度)處理開放創新平臺,並提出了“一雲、兩線、四板塊”總體發展戰略,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

那麼,神州泰嶽為何選擇此時開放全國首個智能語義平臺?在這背後,神州泰嶽究竟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實力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平臺的開放又將對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起到哪些作用呢?

為什麼要搞技術共享?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分為三個階段: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其中,感知智能,包括語音合成技術、語音識別技術和語音轉寫技術等,是目前機器可以做得比較好的方面。而感知智能的未來演進,則是認知智能,它包括自然語言理解、人機交互、機器翻譯、知識圖譜等等更加廣泛的人工智能技術。

從這個角度來看,認知智能的技術門檻更高,技術也需要長期的積累,可以說相當考驗一家公司的膽識和長期投入的決心。所以,當神州泰嶽宣佈正式上線全國首個智能語義開放平臺時,外界對此確實相當驚訝和高度關注。

全國首個智能語義平臺上線 神州泰嶽開放語義技術的“圖謀”之大

神州泰嶽副總裁李國東

對此,神州泰嶽副總裁李國東表示:“在智能語義方面,神州泰嶽至今已經進行了十多年的耕耘和技術積累,是國內最早專注於認知智能領域的公司,而我們決定開放這個平臺,是因為現在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和機會。”

談天時。可以說,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了當下中國產業升級和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新動能和驅動力。在國家政策層面,去年7月20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中國人工智能“三步走”戰略、八大關鍵技術研究、數十個產業落地、AI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及成立人工智能規劃推進辦公室等戰略規劃,都說明了人工智能已經從國家戰略層面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與此同時,目前中國儘管在感知領域也崛起了很多規模性專業企業,但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具有專業性技術且有規模的公司較少,大部分是近幾年才開始涉足認知技術的研究,落地應用也相對單一。所以,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市場出現的窗口期,顯然會讓神州泰嶽的認知智能技術的落地大大提速。

談地利。實際上,在智慧語義認知方面,神州泰嶽已經進行了10多年的耕耘和技術積累,是國內最早成立和專注於認知智能的專業公司,公司內現有600餘人專注於語言智能的產品開發和技術落地,是語義智能方面國內最大也是最專注的企業。

除此之外,多年來在行業領域的深耕,也讓神州泰嶽更擅長於人工智能應用和解決方案的落地。可以說,神州泰嶽基於智慧語義認知技術,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自成一派”,此前也得到了Gartner的關注和肯定。

看人和。客觀的說,相對於感知智能, 認知智能還處在成熟前期,大量的技術成果還沒有完成產業落地和應用轉化。無論是針對人工智能的研究、還是人工智能的創業門檻依舊相對高企,且很多是綜合性的複雜產業,由創意到最終量產,往往更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總結起來就是有“思路,缺技術;有全景,缺環節;有原型,缺用戶。”

由此可見,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神州泰嶽,無疑將會給整個業界帶來更多的驚喜。同時,神州泰嶽首個智能語義平臺的開放,更是其從技術實踐者到技術服務者的表現,相信這種經歷自身實踐的與眾不同之處,會讓神州泰嶽未來的發展充滿更多的想象空間,也會大大加快中國人工智能商業化的進程。

謀定而後動

機遇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神州泰嶽之所以能夠在全國首推智能語義平臺的開放,其實也和國內認知及語言智能的專業學會——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也著直接的關係。

2017年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唯一指定了神州泰嶽為學會產學研落地的合作伙伴,並由神州泰嶽開發、建設了基於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會員成果和產品的中文信息(深度)處理平臺。

在李國東看來,神州泰嶽之所以能得到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的認可,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專注,神州泰嶽過去十年來專注在認知智能領域,技術實力和能力得到了認可;二是賦能,神州泰嶽一直以來都提倡開放和賦能,同時公司目前的規模和體量也非常適合做這個產業級平臺;三是互補,神州泰嶽對行業的理解比較深刻,正好可以和產學研機構建立互補關係,成為構建認知智能技術落地的“橋樑”。

全國首個智能語義平臺上線 神州泰嶽開放語義技術的“圖謀”之大

因此,基於上述的合作背景,神州泰嶽提出了“一雲、兩線、四板塊”的總體發展戰略,希望通過平臺的開放,未來把中文信息(深度)處理平臺打造成為一個產業級的平臺,未來這個平臺不僅包括是神州泰嶽的商業成果,也承載了中文信息學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產品,最終在中國建立起一個全新的認知智能新生態。

“一雲”是指,神州泰嶽會把智慧語義認知的核心技術通過雲計算平臺提供,同時附加開發工具和開發環境,進而構建出完整的認知智能IaaS+PaaS+SaaS雲生態。

目前,該平臺已匯聚了國內語義分析領域主要的40多個專家團隊,20多所院校,NLP服務120多個,覆蓋了該領域的主要技術,今後還將全面覆蓋國內智能語義、中文語言智能及其相關領域最前沿和專業的技術成果和產品。

“兩線”是指,未來開放平臺將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外賦能。其中,線上主要是品牌建設和孵化創新團隊,通過公有云提供技術服務,為更多的企業和創新團隊提供方便的開發平臺;而線下主要是面向人工智能的落地推廣,為企業用戶搭建私有云平臺提供支持。

“四板塊”是指,開放板塊、創新板塊、數據板塊、培訓板塊,具體來說:開放板塊主要是將行業的解決方案分享給平臺上的企業,將合作伙伴的算法或者神州泰嶽的算法成果以API的方式開放給平臺上的所有用戶;創新板塊提供了AI的輔助工具,產品管理和實施諮詢;數據板塊提供了行業的數據訓練集、評測數據及以及大數據工具集;培訓板塊幫助用戶提升科研水平與業務水平,採用實訓課程、智能問答中心、專家互動的形式賦能合作伙伴。

李國東認為,“一雲、兩線、四板塊”的總體戰略使整個開放平臺貫穿了從成果展示品牌建設、創新項目落地、數據共享產品孵化到技術推廣、知識分享全環節,也真正形成了產學研用育的完整閉環生態。

按照規劃,平臺未來將完成三個目標: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平均轉化週期方面,要讓新技術落地的週期由原來的3-5年縮短為1-3年;在原創論文和專利數方面,繼續保持中文領域第一,同時在2025年實現全語言領域的第一;在產業孵化方面,2020年孵化10+家企業、20+產品落地,真正讓平臺實現“聚人、聚智、聚知、聚商”的價值。

不難看出,神州泰嶽以往是低調苦練內功,現在則是謀定而後動,通過平臺的開放,對中國認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起到加速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在中國認知智能落地的過程中,神州泰嶽既是早期的探索者,也是落地的實踐者,更是未來的推動者。

開放平臺的“圖謀”

毫無疑問,未來技術競爭的維度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人工智能正是“看不見的競爭力”,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範圍的大小,將是未來中國企業決勝的關鍵因素。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神州泰嶽這種有也決心,也有戰略定力的科技公司的加入,才會讓人工智能技術迅速形成新的生產力,成為中國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的新動能。

全國首個智能語義平臺上線 神州泰嶽開放語義技術的“圖謀”之大

李國東介紹,目前神州泰嶽的語義認知技術已在諸多行業得以成功落地,實戰練就一流的可靠性、可用性。此外,神州泰嶽在各行各業多年的積累,也讓服務和交付在業界具備了較強的完整性和較高的效率性。

例如,在公安領域,自然語義處理以及大數據分析挖掘技術,可對公安數據進行匯聚、清洗、碰撞、覆蓋多警種,廣泛應用在刑偵、經偵、治安、情報、法制等非常具體的應用場景,大大提升了破案率,賦能公安行業智能化變革。

再如,在政務領域,基於中文信息語義處理,可提供多元數據的的智能公文輔助寫作系統。同時結合知識圖譜的技術,可以實現對重大事件的預知、預告、預判,另外綜合管廊通信安防一體化解決方案,也可構築起城市地下智慧神經系統。

不僅如此,在金融領域,基於領先語義認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豐富金融行業服務經驗,幫助金融機構充分整合、利用互聯網公開數據和機構內部數據,打造新型金融銷售體系、風控體系。

可以說,隨著神州泰嶽通過開放平臺,不斷輸出自身的技術能力以及賦能更多的行業,未來眾多的中國行業客戶都將受益於神州泰嶽在認知智能領域的創新成果。

在我看來,神州泰嶽此次中文信息處理平臺的開放背後,還隱含著更大的“圖謀”:

一是,開放平臺作為神州泰在人工智能時代的一種新能力、新武器,正在起著“承上啟下”作用,它之於神州泰嶽更像一種新時代的“連接器”,對內承載新應用、新服務以及公司整體轉型的落地,對外則肩負著為產學研機構進行能力輸出的重任。

二是,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代表,人工智能有望為中國在新一輪技術創新大潮中後來居上、實現“彎道超車”的突破口,這就更需要行業領導企業發揮更多的研發優勢、人才優勢、行業優勢,起到產業發展上的引領作用。

三是,這次神州泰嶽的平臺開放戰略,無疑是基於神州泰嶽多年來在認知智能領域對產學研機構“痛點”的捕捉,摸索出來的一條差異化之路,也重新詮釋了人工智能在中國的可能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