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魯區產業興旺擦亮鄉村振興「金字牌」

產業興鄉村興,產業旺農業強。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平魯區立足區域優勢,聚焦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以產業為基,奮力書寫質量強農、特色興農、品牌立農、融合富農、實惠助農“大文章”,在更高標準、更高層次上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有效地擦亮了鄉村振興“金字牌”。  近年來,針對農業產業發展滯後、農民收入徘徊不前、農村面貌相對落後的現狀,平魯區在產業興旺擦亮鄉村振興“金字牌”的大棋局中,緊扣“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工作思路,發揮區域特色、優化資源配置、謀劃優勢項目,因地施策、內涵發展、錯位發展。  質量強農,科技驅動。該區與中科院、省農科院、山西農大等院校深度合作,依託莜麥、馬鈴薯、胡麻、蕎麥4大特色農作物,實施地力提升、旱作良種和技術、農業機械推廣3項計劃,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用現代技術改造農業。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發展的要求,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村產業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增收空間,產出“平魯優質好糧”。  特色興農,優質延伸。平魯區立足現實需求和長遠取向,依據資源稟賦、產業現狀、市場空間、環境容量、主體產業帶動能力和產業覆蓋面,因地制宜規劃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培育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增收增效支柱產業,全面推動雜糧、畜牧、中藥材、農產品加工、休閒觀光農業等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區特色小雜糧、中藥材、藜麥種植面積分別達到了18萬畝、3.5萬畝、2萬畝,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轉變。  品牌立農,以品帶產。2018年,平魯區緊抓因紅山蕎麥“硒”含量世界第一、產品飲譽國際市場而榮膺“中國紅山蕎麥之鄉”的有利時機,大力開發保護以紅山蕎麥、顧北嶺羊肉等地理標誌產品為引領的品牌農業。全區預計種植蕎麥5萬多畝,加工銷售各類蕎麥產品300萬多公斤;新增高標準養殖小區7個,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5.5萬頭、120萬隻;深入推進總投資1.42億元的長良農牧牛羊屠宰加工、金沙灘百萬只羔羊屠宰加工和大型活羊交易市場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已入園的6家企業投入生產,不斷提升雜糧品牌、畜牧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競爭力。  融合富農,相生共榮。借力省、市長城品牌戰略,平魯區升級打造鳳凰城—高石莊—上木角長城邊塞文化旅遊專線,加快專線沿線農林文旅康教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規劃佈局了—萬畝特色農業觀光區,引導沿線5個鄉鎮36個行政村集中連片發展油菜花、莜麥、馬鈴薯、中藥材、苜蓿等多種特色並行產業基地;重點打造總投資6150萬元的明海湖、大河堡、迎恩堡等地經濟價值高、生態景觀美、綜合效益優、農民收益好的休閒觀光農業產業基地,使全區走出一條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實惠助農,龍頭引領。按照大產業引領、小企業輻射、微組織帶動的工作思路,平魯區加快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求傳統種養產業做大,龍頭帶動產業做強、新型發展產業做優。通過放活土地經營權、土地集中流轉和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市場主體,創新了連片開發、資源入股、訂單合作、龍頭帶動等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形式,推進種養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發展。同時,培育了源生態亞麻籽油、肉羊屠宰、雜糧加工、燁明中藥材、稼祺藜麥等13家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促進了農產品產業鏈延伸,附加值提高,平魯品牌叫響。(謝宏 徐士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