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区产业兴旺擦亮乡村振兴“金字牌”

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旺农业强。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平鲁区立足区域优势,聚焦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产业为基,奋力书写质量强农、特色兴农、品牌立农、融合富农、实惠助农“大文章”,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效地擦亮了乡村振兴“金字牌”。  近年来,针对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农村面貌相对落后的现状,平鲁区在产业兴旺擦亮乡村振兴“金字牌”的大棋局中,紧扣“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工作思路,发挥区域特色、优化资源配置、谋划优势项目,因地施策、内涵发展、错位发展。  质量强农,科技驱动。该区与中科院、省农科院、山西农大等院校深度合作,依托莜麦、马铃薯、胡麻、荞麦4大特色农作物,实施地力提升、旱作良种和技术、农业机械推广3项计划,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产出“平鲁优质好粮”。  特色兴农,优质延伸。平鲁区立足现实需求和长远取向,依据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主体产业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增收增效支柱产业,全面推动杂粮、畜牧、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区特色小杂粮、中药材、藜麦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18万亩、3.5万亩、2万亩,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  品牌立农,以品带产。2018年,平鲁区紧抓因红山荞麦“硒”含量世界第一、产品饮誉国际市场而荣膺“中国红山荞麦之乡”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发保护以红山荞麦、顾北岭羊肉等地理标志产品为引领的品牌农业。全区预计种植荞麦5万多亩,加工销售各类荞麦产品300万多公斤;新增高标准养殖小区7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5万头、120万只;深入推进总投资1.42亿元的长良农牧牛羊屠宰加工、金沙滩百万只羔羊屠宰加工和大型活羊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已入园的6家企业投入生产,不断提升杂粮品牌、畜牧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竞争力。  融合富农,相生共荣。借力省、市长城品牌战略,平鲁区升级打造凤凰城—高石庄—上木角长城边塞文化旅游专线,加快专线沿线农林文旅康教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布局了—万亩特色农业观光区,引导沿线5个乡镇36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发展油菜花、莜麦、马铃薯、中药材、苜蓿等多种特色并行产业基地;重点打造总投资6150万元的明海湖、大河堡、迎恩堡等地经济价值高、生态景观美、综合效益优、农民收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基地,使全区走出一条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实惠助农,龙头引领。按照大产业引领、小企业辐射、微组织带动的工作思路,平鲁区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传统种养产业做大,龙头带动产业做强、新型发展产业做优。通过放活土地经营权、土地集中流转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市场主体,创新了连片开发、资源入股、订单合作、龙头带动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推进种养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培育了源生态亚麻籽油、肉羊屠宰、杂粮加工、烨明中药材、稼祺藜麦等13家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产品产业链延伸,附加值提高,平鲁品牌叫响。(谢宏 徐士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