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動力電池未來如何發展?聽專家建言

乾貨!動力電池未來如何發展?聽專家建言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大汽車生產國以及跨國汽車企業,以電動汽車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轉型戰略並深入實施,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開啟了發展機遇。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下,無論是在增長速度還是核心技術等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誕生更多的優勢集團企業,突破技術難關,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日前,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機構的多位業內專家對我國動力電池業未來技術、產業鏈、梯次回收利用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梳理,為我國動力電池業指點迷津,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

安全是發展的“命門”

安全是消費者最重視的問題,也是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石。任何研發成果都應該建立在保障實際裝車應用安全的基礎上。各類材料技術的升級、BMS技術的完善、電池及組件等主被動安全措施的應用,都使得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在使用中的安全係數大大增加。

中汽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認為應持續重視動力電池安全不放鬆。近兩年來,為應對電動汽車對提升續駛里程的迫切需要,動力電池也在不斷提升能量密度,但一些新型高比容量材料的應用,也使得電池本身的安全隱患加大。王成表示,安全是動力電池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石,任何時候不能輕視和放鬆,對於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跨出的每一步都需謹慎,都必須確保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認為,要多角度全系統提高電池安全性。當前,在能量密度指標快速提升的同時,應更加關注電池的安全應用。解決動力電池安全性問題要從多角度出發,從全系統入手,在深入全面認識應用環境、電池反應機制及其伴生副反應的基礎上,去提高電池的安全可靠性。

搶佔科研技術制高點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動力電池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從之前的磷酸鐵鋰電池到三元電池,下一個技術又會是什麼?能否實現彎道超車,搶佔技術制高點?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表示,固態鋰電池有望成為下一代車用動力電池主導技術路線。固態鋰電池的關鍵是固態電解質材料,現有的無機固體電解質和高分子聚合物電解質材料中,沒有任何一種材料既有高離子電導率和機械強度,又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國內產業界應加大合作研發,儘快開發出聚合物/陶瓷複合材料,以滿足固態電池的所有要求,從而促進其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大規模推廣應用,使國內動力電池產業從跟跑變為領跑,我國產業鏈企業才能在這場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勝。

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鋼認為,在世界範圍內,高比能動力電池是當前動力電池技術發展的熱點。現階段除提升正極材料容量(例如全面應用811體系)之外,負極材料也是研發的重點。高硅負極已成為努力突破的方向,隨之而來的還有幹法生產工藝的突破。

實現產業鏈縱橫整合

2017年,動力電池業整體發展並不輕鬆,上游原材料價格不合理瘋漲,下游車企不斷壓低動力電池採購價格,同時有些企業在擴充規模時資金鍊面臨較大風險,在重重壓力之下,能夠輕鬆贏利的企業少之又少。2018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繼續退坡,未來面對開放的市場,和國外動力電池企業的產品競爭,留給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準備的時間已經不多。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如何取得發展先機,如何突圍成功?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認為,新能源汽車能否大規模普及關鍵在於電池。他表示市場開放是大勢所趨,動力電池的市場競爭必然是國際化的競爭。想要突出重圍,必然要深耕上下游鏈條渠道,上游與零部件及原材料供應建立戰略聯盟,下游與整車廠商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整車的設計應該以動力電池系統為核心展開,只有將動力系統、驅動系統與整車佈局綜合考慮,一體化設計,才能滿足市場需求,贏得市場份額。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中國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巨大,行業競爭加劇,行業的整合正在持續進行中,市場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應該提前規劃佈局,做好全產業鏈建設;要具備全球化視野,做好全球市場定位,能否進入國際大客戶的供應鏈,是決定其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地位的關鍵一步。

建立梯次利用及回收體系

隨著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2013年以後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產銷量不斷攀升,截至2017年年底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80多萬輛,裝配動力電池約86.9GWh。根據企業質保期限、電池循環壽命、車輛使用工況等方面情況綜合測算,2018年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階段,預計2019年動力電池回收量將達到11.14萬噸,2020年將達到25.7萬噸。解決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問題迫在眉睫。

國家863電動車重大專項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認為,動力電池應為實現低成本梯次利用,實現無能耗環保化的材料分解回收需求,按照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電芯要能方便回收分解,分解的效率要遠遠高於製造效率,目標是實現自動化、低能耗、環保的材料分解。

吳志新也指出,動力電池廠商需要有低成本梯次利用、實現無能損耗環保的材料分解回收的大局意識,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有效的梯次利用和報廢回收,對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如果能做好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不僅可以降低動力電池成本延長使用壽命,還可以降低儲能成本,並對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起到積極作用。

電池中國網認為,縱觀全球動力電池發展現狀及潛力,中日韓鋰電技術同屬領先陣營。對此,我國產業鏈企業和研發機構只有持續不斷加強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發,全力協同推動產業化進程,才能保持領先的產業鏈綜合競爭力。同時,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還要在高安全性、高性能、高質量、長壽命、低成本、可回收再利用性好等方面再下功夫,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產業鏈及產業集群,才能聯手面對國際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