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的獨孤求敗如何未出場就能吸粉無數?

在金庸作品裡,從未出場卻有著超乎尋常的影響力的人物有相當多,前有天龍逍遙子、慕容龍城,後有射鵰三部曲王重陽、林朝英、黃裳、獨孤求敗、陽頂天。要說其中最閃亮的一位,必然是楊過的師父--劍魔獨孤求敗。獨孤求敗一生用過五種不同的劍,這五種不同的劍代表了獨孤求敗劍學的五個不同境界:利劍級、軟劍級、重劍級、木劍級和無劍級。

原著中的獨孤求敗如何未出場就能吸粉無數?

獨孤求敗留下的劍冢

我們著重說說,《神鵰俠侶》中楊過練的重劍,以及未能練成的木劍和無劍級。《神鵰俠侶》中對楊過初練玄鐵重劍的情形有如下一段描寫:“如此練劍數日,楊過提著重劍時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擊刺揮掠,漸感得心應手。同時越來越覺以前所學劍術變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獨孤求敗在青石上所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他一面和神鵰搏擊,一面凝思劍招的去勢迴路,但覺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比如挺劍直刺,只要勁力強猛,威力遠比玉女劍法等變幻奇妙的劍招更大。”

原著中的獨孤求敗如何未出場就能吸粉無數?

青霞版獨孤求敗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然而學無止境,獨孤求敗開始尋求對自我的超越。“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正當壯年之時創立了“重劍級”劍學的獨孤求敗在當時實已無敵於天下了。

關於如何用木劍勝過重劍,曾經引發了楊過如下的思考:“玄鐵劍重近七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力充沛,恃強克弱。” 這兩種方法顯然都是不對的。“劍法精奧,以快打慢”已倒退回了“利劍級”和“軟劍級”的水準,不作考慮;而“內力充沛,恃強克弱”也僅適用於“重劍級”,倘若對敵雙方都是“獨孤求敗”,用這種方法較量的話,敗的必然是那個使木劍的“獨孤求敗”,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木劍勝重劍”了。 楊過顯然是照後一種方法練的,所以雖將木劍練得頗有聲色,但成就也就僅止於“重劍級”而已。這點在他與金輪法王的那場決戰中就得到了證明,當時他空手與金輪法王交戰,又要救郭襄,明顯處於下風,於是便開始後悔過於託大沒帶玄鐵劍,可見他當時的武功仍需藉助玄鐵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所以仍屬“重劍級”的範疇。

原著中的獨孤求敗如何未出場就能吸粉無數?

楊過持重劍平步武壇

那麼怎樣才是真正的“木劍級”呢?百年後的另一位武學大宗師張三丰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太極劍法的“以柔克剛”、“以我之鈍,擋彼之無鋒”。武當山上,張無忌以木劍迎戰方東白的倚天劍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真髓。但張無忌本人的武學修養並沒有達到“木劍級”的水準,他和楊過一樣是在他人的指點之下將這些高深的武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所以日後會被波斯明教的“風月三使”以一些奇招怪式殺得大敗。獨孤求敗當年在海潮之中練劍,面對大海無窮無盡的威力,終於悟出了“以柔可剛”的道理。用木劍與玄鐵劍相鬥,使木劍者只要不去直攖玄鐵劍之鋒,一味與之纏鬥。時間一長,使玄鐵劍者必然真力衰竭,此時使木劍者就必勝無疑了。此即木劍勝重劍之法。由此,獨孤求敗達到了“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


原著中的獨孤求敗如何未出場就能吸粉無數?

獨孤求敗水墨畫

練到這種程度,與前面提到的幾個級別相比,作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可算是洋槍大炮相對於冷兵器之間的區別了。獨孤求敗真正的高明之處,在於其深不可測的武學修養。如果說,金庸作品中武學修養之最,則非獨孤求敗莫屬。楊過和令狐沖不過學了其九牛一毛,就足以獨步武林,足見所謂“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云云,絕非瞎吹牛皮之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