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江湖|掃地僧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掃地僧,金庸筆下的神秘人物,一個隱形大佬。

不知其俗家何處,姓甚名誰,也不知其因何而來。

在寺廟之中,一人一帚,究竟追求的是什麼呢?

01

人的追求,基於其需求,說到需求,不得不提到亞伯拉罕·馬斯洛。

他於1943年在《人的動機理論》文中提出了聞名多年不見其衰的需求理論。

閒話江湖|掃地僧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他認為,人類需求由低到高主要能分成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這種由低到高的需求升級很符合人的發展。

中國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如是。

02

在自我實現之上又是什麼呢?

卻鮮有人考慮過這個問題。

簡單而言,自我實現,是指實現人生的理想、實現自己的抱負,這是一種個體對追求未來最高成就的人格傾向性。

這種高級的需求,其滿足越有長遠的意義和價值。

雖然長遠,卻也有實現的那天。

追求天下第一的人,有一天也會獨孤求敗。

掃地僧當年也必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閒話江湖|掃地僧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03

獨孤求敗,顧名思義,孤獨地站在高處,跪求一敗。

一敗之後呢,繼續追求天下第一,再求敗。

這個境界,怕還是沒有真正的自我實現。

閒話江湖|掃地僧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再觀掃地僧,他能一眼看出鳩摩智的小無相功,也能窺視蕭遠山和慕容博的一舉一動而不被察覺,更能一掌秒殺這倆人以後再讓他們起死回生。

這等功夫、這等眼光、這等閱歷,必是早已“自我實現”了的。

但是,這等人物卻早已歸於平靜,成了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

他的日常則是「拿著一把掃帚,弓身掃地」。

掃地自然不是他的需求,他的需求乃是迴歸平凡。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伴以青燈古佛,食以淡飯粗茶。

閒話江湖|掃地僧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04

馬斯洛曾反覆強調,“心理學應當研究最健康的人”,而自我實現者對他來說就是最健康的人。這是一種近乎完美的人格,也應當是能夠在生活中推而廣之的人格,換言之,如果大家人格都是如此,必然導致一種高協同作用。

基於需求理論,人的需求不斷實現、不斷髮展,人格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完善,也就會逐漸成為“心理健康”的人。

這類人,最大的特徵是“對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接受不平凡,也接受平凡,接受高高在上的呼嘯風雷,也接受默默無聞的落地塵埃。

所以,在自我實現之上,必是返璞歸真的境界。

自我實現之人的需求,乃是人類最基本最本質的需求。

這也是最高層次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