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了。

馬思純在微博上發出聲明:“相逢無悔,過往無憾”,為這一段感情很好地作總結陳詞。

是馬思純一貫的作風了,敢愛也敢說再見,從不拖泥帶水。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1】

《左耳》也算是馬思純剛出道的代表作了,那個時候她還不甚出名,人們唯一能想到她是“蔣雯麗的外甥女”,猜測她是不是帶資進組。

她不那麼好看,演技那時也沒多麼突出。

但她敢啊。

有網友嘲笑她鬥雞眼,笑得像的海綿寶寶,她就直接接受,和周冬雨的小黃鴨組cp玩起了梗。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她玩得起。

十一年前她曾為原著作者饒雪漫當過書模拍攝封面,看完《左耳》小說之後,她更是寫了長篇讀後感寄給饒雪漫,“我真的很喜歡吧啦這個角色,如果有一條這本小說拍成電影,希望自己能演這個角色。”

她說自己對愛情主動出擊、敢愛敢恨的故事很像吧啦。

有多像呢?

她在節目中自爆高中喜歡過一個男生。她跟他告白的時候,他說,“你跟男生們關係都那麼好,是不是私人生活特別亂”,為了力證自己清白,馬思純去開了處女證明給這個男生看。你不喜歡我可以,但請別侮辱我。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她從來不是一個肯坐以待斃的人。

《左耳》首次試鏡失敗,劇組人都嫌棄她“太胖”,連飾演男主張漾都戲稱她“胖吧啦”。

是饒雪漫決定給她第二次機會,但是“如果你想爭取這個角色,你至少要減掉十五斤。”

“二十天後,你還有最後一次試鏡的機會,是在光線的大演播廳,我們要實錄。然後請大家投票來定。誰也幫不了你,你只能靠自己。”

“拼到底。”馬思純的答案很簡單,拼。

後來她成功減了二十多斤,非人的訓練,節食,“沒什麼減肥秘訣,就靠硬餓”。

姨媽期去試跳水戲,哪怕已經十月底,河水冰冷。

如果說《左耳》還不足以讓她得到認可,那獲得金馬影后的《七月與安生》,讓她為自己正名。

她的媽媽其實為她安排了另一條穩定的工作,播音,主持人,高雅又知性。但她最後還是違背了家人的意願,選擇了演員這條不穩定,註定會受到路人指點,但她很喜歡的路。

“我選擇的是自己的愛好,我更喜歡錶演。”

自己想要的,才是最好的。

這個女孩身上有一股拼勁,正如她說的,拼到底。

還記得2011年她發的一條微博,那時候還沒演“黎吧啦”,也還沒有演“七月”,沒有人設加持,她就決定攢錢給自己一場孤注一擲的旅行,為心頭最想看到的風景。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2】

鳳凰娛樂採訪過馬思純,問她:“你喜歡上一個男生會主動爭取嗎?”

馬思純說,那得看多喜歡。

“特別特別喜歡呢?”

“特別喜歡就追啊。”她不假思索。

她的愛情觀特別簡單,喜歡就去追,不愛了就說再見。

今天爆了的話題下大部分都是心疼馬思純和歐豪的感情的,總覺得可惜。沒什麼可惜的,我想她的內心比我們更清澈明朗,她知道她想要的是什麼。

在一起的時候,她能在諸多質疑聲音中堅定而高調地秀恩愛。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馬思純在綜藝節目談起歐豪,說“感謝他來到我的生命裡”,而歐豪有一件衣服上的英文字母翻譯過來也是“謝謝你來到我的生命裡”。

你能來到我的生命裡,而我們彼此珍視過、相愛過,這就夠了。

沒有輪番取證的撕逼,也沒有誰負了誰,既然不合適,那就祝彼此前路各自珍重。

這已經是BE(bad ending)的愛情裡最好的結局了。

七月是歐豪的,八月是自己的。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誰能說一段故事的結束不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呢?:P

馬思純和歐豪分手,這難道是八月的魔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