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茅台成长史——产能篇

产能篇:天然稀缺,供给偏紧是常态

。茅台基酒产量从1950年代的70多吨→1980年代的1000吨左右→1990年代的2000吨左右→2000年代的5000吨→2010年代的2.6万吨→2020年代的5.6万吨(目标),基酒量70年增加746倍。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及生产工艺复杂性赋予茅台天然稀缺属性,虽然当前茅台基酒量已增至4万吨以上,但需求增长得更快,预计茅台未来3年每年产能缺口超过3000吨。

产能篇:天然稀缺,供给偏紧是常态

扩张五部曲:起步期→调整期→转折发展期→快速发展期→高速发展期

从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至今,茅台酒厂的产能扩张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1)1952-1960年的起步期:国家支持推动茅台初步扩产,过于追求量导致质下降

20世纪50年代中央专门拨款用于恢复茅台酒的生产,茅台酒产能从1952年的75吨左右逐渐增长至1958年的500吨以上;之后茅台酒厂的产量激增,到1960年达到历史小高峰912吨,但因急于追求数量跃升而破坏了酿酒工艺节奏配合季节时令的规矩,此时期的质量大幅下降,在全国名酒评选中的名次从1952年的第一降低至1963年的第五。这一期间茅台的产量增加了10倍以上。

2)1961-1977年的调整期:产量连续多年无明显增长

60年代初期自然灾害严重,粮食短缺导致酿酒原料不足,茅台产量出现明显下滑,1964年仅有220吨,为此,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整,如派遣新的书记和厂长、专门的工作队和科研队伍。调整后,茅台产量增速依然较低,到1973年才达到300多吨;再次调整班子后,茅台产量终于在1978年突破1000吨。这一期间,茅台的产量基本维持上一轮水平。

3)1978-1991年的转折发展期:赶上改革春风,产量扩张步入工业化,从1000吨到2000吨

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起点,经济建设环境相对宽松且有序,茅台酒厂也随之进入较好的发展时期,产量增长明显,其中1983年增长到了1200吨,并有序开启800吨产能扩建工程,到1991年总产能达到了2000吨。此轮产能扩建中,茅台实现了酒窖工艺的统一,新的制酒车间完全按照机械化生产工艺流程设计,逐步趋向工业化。这一期间茅台产量翻倍,年均增量接近70吨。

4)1992-1998年的快速发展期:仅用6年时间,产量从2000吨到5000吨

从50年代初到1991年,茅台形成2000吨的产量历时40年左右,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下,历经工艺改进,茅台实现再增2000吨产能仅用了3年,到1995年茅台产量已接近4000吨,销售收入、盈利能力都有明显提升。虽然随后受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到1998年,茅台产能依然有所增长,达到5000吨,年均增量约500吨。

5)1999至今的高速发展期:借助资本增强扩张实力,产量从5千吨计划增至5.6万吨

1999年茅台酒厂改制为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上市,在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资本实力增强的作用下,茅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渐拉开产能高速增长的帷幕,“十五”规划新增产能3000吨、“十一五”规划新增产能1万吨、“十二五”规划新增产能1.39万吨,2016年茅台酒实际产能接近4万吨(代表了4年的后的实际产量),2017年增至4.28万吨,计划至“十三五”规划结束的2020年产能达到5.6万吨。过去20年,茅台基酒产量增长10倍左右,年均增量接近2500吨。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能篇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能篇

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及生产工艺复杂性赋予茅台天然稀缺属性

酱香酒的生产难度大。酱香酒的生产工艺可概述为“12987”酿造工艺: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具备“四高两长、一大一多”的特征。对比浓香和清香生产工艺,酱香酒对气候、温度、时点、原料等因素的要求最高,流程最为复杂,从原材料到成品酒的时间最长,出酒率最低。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能篇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能篇

酱香酒的生产具备不可复制性。上世纪70年代,在上级年产1万吨茅台酱香酒的指引下,国家投资组织专门队伍,在与茅台镇相距100多公里的遵义市郊筹建异地试点,并从茅台酒厂搬来全套酿造工艺、较好的酿酒技师、发酵的大曲乃至窖泥,以最大限度复制茅台酒的生产环境,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无法复制的微生物环境决定了茅台酱香酒生产的不可复制性。

受制于酿造技术的复杂性和环境的不可复制性,茅台酒的产能规模远远低于浓香型龙头五粮液和清香型龙头汾酒,如90年代初,汾酒已经具备国家名酒1.3万吨、优质白酒1.2万吨的产能,五粮液全厂产酒能力达到9万多吨(假设优质出酒率仅为10%,高端酒产能仍有9000多吨),均远高于茅台酒的2000吨产能。

年产基酒已达4万吨,茅台是否真的稀缺?

供给增加的同时,需求增长得更快,茅台未来3年每年产能缺口超过3000吨。需求端,按照收入+△预收账款算,我们预计2017年茅台消费销售量在2.87万吨左右(报表量3.02万吨),参考2012-2017年期间茅台大众需求量的增速,假设未来茅台需求量约以每年3000吨的速度增加,则2018-2020年终端真实需求在3.17万吨、3.47万吨、3.77万吨。

供给端,根据4年前基酒产量,按照85%的折算比例,我们预计2018-2020年实际产量仅3.29万吨、2.74万吨、3.34万吨,则2018-2020年供需缺口依次为+1261吨、-7319吨、-4256吨,未来3年平均年缺口超过3000吨。

因此我们认为茅台的供需缺口不是1-2年的短期缺口,而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面临较为严峻的供需缺口问题,供需紧平衡状态仍将延续。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能篇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能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