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員工剛來幾天就想辭職,要加薪留住他嗎?看任正非怎麼說!

私信作者“績效”二字,發送薪酬績效管理100分鐘獨家內部學習視頻!

導讀:

隨著最後一波90後進入大學,這也意味著職場上的90、95後越來越多,相對於70、80後,他們更加個性張揚,用很多老闆的話說,就是“不服管”。

最近就有老闆,跟我說了一件讓他很鬱悶的事情。

他說公司裡有個95後,剛招進來一個月,就因為通知他晚上加會兒班,第二天他就離職了。

老闆說:現在越來越讀不懂年輕人了!待遇福利公司已經做到算不錯,而且剛加了工資,可是這些95後還是不滿意。

95後員工剛來幾天就想辭職,要加薪留住他嗎?看任正非怎麼說!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能只聽老闆一面之言,然後把90、95後這些年輕的團隊定義為不好管、沒韌性的一群人。

作為老闆,我們也必須要面對團隊中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事實,這個時候,如果還是抱著原來“愛走不走”或是人不好管的心態,那我們的管理必然會導致公司的落後。

現在的95後員工,一言不合就離職,作為老闆到底應不應該加薪留住他們呢?

95後員工剛來幾天就想辭職,要加薪留住他嗎?看任正非怎麼說!

華為任正非:給,而且要給夠,但有要求

任正非說,如果你是一個老闆,自己賺了100塊還不願意給別人10塊錢,那當你失去一名優秀員工的時候可能就只能賺30塊了。

員工到一家公司更多的是我現在能賺多少錢,或者我將來能賺多少錢,所以,一定要給他加薪的機會。

同時,加薪不是無條件的。如果員工一提離職你就漲個幾百塊,那這樣只會助長他們的貪婪,並且時效很短,下次他們還是會以同樣的方式要求加薪,這樣老闆會顯得很被動。

95後員工剛來幾天就想辭職,要加薪留住他嗎?看任正非怎麼說!

老闆應該將員工的薪資與績效結合起來,員工要想獲得高薪,那就拿出高的績效來交換,有人效,有結果,給員工多少錢都不過分。

並且,華為不但給錢,還給股權激勵,華為崛起的重大秘密是華為的人人股份制。在華為的股份中,任正非只持有1%,其他股份都由員工持股會代表員工持有。華為的員工基本收入都很高,據說畢業生進去,也有年薪百萬的。不過壓力很大,這跟華為的狼性文化分不開。

95後員工剛來幾天就想辭職,要加薪留住他嗎?看任正非怎麼說!

加薪是必須的,關鍵在於怎麼加?

在這一方面,老闆和員工對加薪的期望和理解是不同的。

在老闆看來,給員工加個幾百塊,已經是做出很大的讓步,特別是集體大規模加薪的時候,更是增加了企業的負擔。所以,在利潤沒有增長的情況下,即使加幾百塊,對老闆來說,都是不容易的。

而在員工看來,幾百塊對於他是沒有感覺的,畢竟物價上漲的快,如果他看不到加薪的機會,那還不如跳槽。

傳統的薪酬模式是在逼員工辭職

為什麼95後離職率高?他們一定好逸惡勞、不能吃苦嗎?

我見過很多做銷售的95後,工作起來也很拼,說明很多時候不是他們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激勵他們的機制!

如果一個95後進入一家公司,沒有人管,每天就要靠自己自覺去學習一些東西,做的工作也無法得到及時的反饋。那一段時間之後,他一定會覺得工作是枯燥無味的,即使做的好,工資也上不去,跟機器人一樣的運轉,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因此,他就會選擇離職。

所以問題不在於員工是哪一代人,而是你如何去激勵人!薪酬模式決定工作狀態。

95後員工剛來幾天就想辭職,要加薪留住他嗎?看任正非怎麼說!

什麼樣的薪酬模式既能激勵員工,又不增加企業成本負擔?

一、員工的薪資由自己決定——KSF薪酬績效模式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通過設定一個員工與老闆都能接受的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95後員工剛來幾天就想辭職,要加薪留住他嗎?看任正非怎麼說!

在KSF模式下,員工有6-8個加薪渠道,他會很清楚我要做些什麼事可以獲得多少加薪: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激勵性KSF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二、多勞多得——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

PPV模式是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舉個例子:

某個公司財務工資,在過去,基本都是拿著基本工資4000-5000,工作沒激勵,狀態出不來,還有離職念頭。

95後員工剛來幾天就想辭職,要加薪留住他嗎?看任正非怎麼說!

給這個財務做了薪酬調整,把工資分為固定工資+PPV工資兩部分,P工資具體可拆分為多個P指標:

P1:按時完成內部經營報表,800元;

P2:按時子公司完成內部經營報表,400元;

P3:按時完成外部報表,200元;

P4:業務提成表,400元;

P5:完成員工工資表,240元;...

P6:完成考勤表:200元

那在這個模式下,財務就會想辦法提高他的工作效率來做更多的活,這樣才能拿到更多的工資。

同時,公司已經設定相應的工作完成標準,所以不會產生工作質量問題。另外,公司也避免了養閒人的情況,節省了公司的人力成本。

詳細的操作步驟,請私信作者“績效”二字,獲取視頻資料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