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固定工资、底薪+提成"越来越行不通?马云:人效为王!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点击右上角“+关注”【薪酬绩效管理】头条号,长期分享薪酬、绩效、股权、合伙人、预算的专业知识!)

导读:

年中到了,又到了离职的高峰期。前两天就有个老板问到我,他有个主管在跟他商谈离职的事情,问我该怎样留住他,我问他你想怎么做,他说给他加薪,但是不知道加多少合适,问问我的意见。

我们假设这个主管月工资是6000元,如果你给他加500元,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1. 对企业多了一份归属感,有效期3个月;
  2. 对工资多了一份满意,有效期不到6个月;
  3. 工作多了一份热情、主动,有效期3-6个月。

通常6个月后,员工又会感觉到现在的工资太低了,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如果老板不继续给他加薪,那将逐步影响到他工作的热情与归属感。当然,也有可能即使你给他加薪依然留不住他。

为什么

传统的薪酬模式为什么行不通?

任正非说过:你发的工资一定要与员工的价值是等同的,员工价值上不来,工资发的再多毫无用处,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1、固定薪酬

薪资基本没有上升空间,我只要在现有岗位不犯错就行,做的好不好无所谓

员工积极性难以调动

优秀人才在这种模式下拿的跟不干活的一样多,那么他必会心生不满从而离职

2、底薪+提成

员工关注的只有业绩,公司成本费用什么的与他无关

业绩做的好的人只要别的地方开的条件更好,就会跳槽

业绩做的不好的人则会丧失信心,也容易提出离职

好的薪酬方案应该怎样设计?

好的薪酬方案应该要具备激励性、增长性、公平性、规范性四个特性。

1.将刚性转向弹性;

2.将定薪级转向定薪幅;

3.将薪酬与绩效挂钩,转向薪酬与绩效融合;

4.将以考核评估为导向,转向以价值管理为导向。

这种激励性薪酬模式,能够最大限度调到员工积极性,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快速增长!

马云的“人效思维”!

1、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2、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坚持拿到结果的努力

3、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

4、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5、那些没有调薪的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价值

为什么

如何让员工比老板更用心?

让员工像老板一样操心企业,比老板更用心干活的制度。

推荐KSF增值加薪法——一种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薪酬分配模式

这种激励性薪酬模式,提高员工积极性,帮助企业实现利润翻番!

KSF加薪法

KSF和KPI有什么区别?

1、无安全感和有相对安全感。

KPI:只要达不到指标(通常是很高的指标),不管是什么原因,就扣钱。

KSF:指标以过去一年的平均值为基点,达到了基点,就不扣钱,不奖钱(做到平均值不难吧?)

2、无激励性和高激励性。

KPI: 只要达到指标(高),员工就可以拿到应得的,注意,是应得的,没有奖励。超出再多,也不会超过预算。

KSF:只要到达了基点(合理),就可以达到应得的,超出了平均值,就奖钱。员工超得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越好的结果,企业从他创造的结果分一些奖励给他,不吃亏吧?

3、压力驱动和利益压力双向驱动

KPI:压力驱动,做不到就扣钱,这是公司逼着我去做,能做就做,做不了就走。

KSF:做好了就奖钱,做的越多奖得越多,上不封顶,有这种好事,我为什么不努力?(这种激励机制下,不努力的员工还能要吗?)

为什么

举例来说

一个养生店店长每个月固定薪资是6000,之前经常抱怨收入低,增长空间小,所以对门店的发展也不是很关心,负面情绪也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店员的工作积极性,现在也没有可替代的人员,即使有,这种状况也不能立马得到改善。

于是我们给他的店长做了KSF薪酬的变革:

为什么

首先把他的固定工资部分降低,拿出4000元作为KSF工资,并把他分摊到6-8个指标,员工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年度平均数据),就可以全部拿到这部分K工资,如果超过了平衡点,就有奖励,上不封顶,没达到平衡点,就少发一些,但下限是有度的,以保证员工的安全感!

在平衡点的基础上:

  1. 营业收入每增加5000元,奖励100元,每减少5000元,少发50元;
  2. 利润额每多1000元,奖励12元,每少500,少发6元;
  3. 人创营业额,每多400,奖励50,每少400,少发25元;
  4. 培训员工,每多培训一个小时,奖励50元,每少一个小时,少发25元
  5. ······
为什么

绩效指标利益捆绑

1)设计激励指标

设计的每一个绩效指标都是清晰可量化的,可以用数据表达的,这些指标都是企业当下所需要的。

如销售额、毛利额、成本率、人创绩效、回款率、工资费用率、可控费用率、客户满意度、员工流失率等,这些数据都是以结果为导向。

2)指标与薪酬挂钩

找出每个岗位的激励指标后,我们再把这些指标和员工的薪酬挂钩,然后根据实际的数据以效果来付费,最终决定员工的工资收入高低。

这种指标一般与管理干部、业务型、生产型员工捆绑。

为什么

KSF的设计原理是:

  • 员工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将重要的事情做好!
  • 这些重要的事情并非完全是员工自已认为的,而是职责定位或由上级决定的!
  • 将岗位重要的职责及公司所需要的结果进行归纳梳理, 并形成目标或标准, 就是决定岗位价值的关键因子!
  • 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