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倚重的文武自相殘殺 下場悲慘

諸葛亮遺計殺魏延只是演義說法,僅為了突出臥龍先生的未卜先知和絕對正確,這種寫法,既過份誇大孔明的掌控能力,也對為蜀漢效忠半輩子的沙場老將魏延極不公平,試想,你在前面捨身奮勇殺敵,統帥卻在後面盯著你的後腦勺打主意,是什麼心態?小說家言。

諸葛亮倚重的文武自相殘殺 下場悲慘魏延之死的真正原因是與楊儀互相不服進而爭權奪利造成,孤僻自負的性格佔有重要因素,諸葛亮臨終命參軍楊儀帶領大軍撤離前線率軍回川,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考慮到魏楊二人平時積怨極深,又遺言說若魏延不聽統籌,大“軍便自發”回川,大局為重。

楊儀在劉備取川時就加入隊伍,投奔荊州關羽,被推薦給劉備,劉備與他交談後非常滿意,任命他為左將軍曹掾,後加封為尚書,與劉巴不和,經常發生衝突。

諸葛亮倚重的文武自相殘殺 下場悲慘諸葛亮北伐,楊儀與蔣琬同為丞相府長史,楊儀參贊軍事,調度糧草後勤,不假思索,應對得宜,諸葛亮很賞識他,魏延與楊儀關係不睦,雙方碰到就劍拔弩張,為諸葛亮看重的一文一武關係如此緊張,諸葛亮很頭大,多次化解無效,常常感到難過,因二人都各有過人之處,還是並重使用,沒想到後來因此出了大事。

諸葛亮倚重的文武自相殘殺 下場悲慘果然諸葛亮一死,魏延不服楊儀總領大軍,更不願斷後,說丞相死了,讓他府裡的官員扶靈回去安葬就行,我還在還沒死可以繼續北伐,怎麼能因一個人就荒廢國家大事呢?這一席話,極為抗命和無大局觀。於是楊儀他們便不管魏延而按照孔明遺命回師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魏延得知大怒,這下也不北伐了,領手下兵馬搶在楊儀前面回川,沿路燒絕閣道棧道。楊儀大軍無路可退,只得翻山越嶺入川,一路上楊儀魏延各派快馬遞奏章到成都,互說對方造反。朝廷討論後,認為諸葛亮託付的楊儀不會在此時造反,魏延實有反跡,於是派蔣琬率禁軍北上防備。

諸葛亮倚重的文武自相殘殺 下場悲慘楊儀姜維率領的大軍爬出大山,在南谷口遇到等候已久的魏延部隊,兩軍對陣,王平出陣大罵魏延,並叱喝對方士兵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就敢跟逆賊造反啊”!魏延士兵知己方無理,一鬨而散。魏延見事不可為,便帶著兒子們逃往漢中,楊儀命馬岱追擊並斬殺魏延。

楊儀魏延之爭,蜀漢朝廷都認為曲在魏延,得知他燒棧道後,便命蔣琬率禁軍星夜兼程出發把守要道,中途得知魏延已死,便領兵退回。由於諸葛亮生前舉薦,蔣琬繼任,為尚書令、益州刺史,而封楊儀為沒有實權的中軍師,閒職而已。楊儀本以為應該自己接替諸葛亮,沒想落差如此之大,心理不平衡,整天指天罵地,痛斥朝廷不會用人。

後人讀史至此有些奇怪,以楊儀的才能功勞,怎麼會把他投閒置散?應與處理魏延一事有關,魏延行叛亂之事,楊儀總攝大軍,有隨機處置之權,但魏延亂事既平,父子逃走,理應捉拿回朝,讓朝廷議罪,明正典刑。而不該在已脫離危險狀態的情況下,還讓馬岱追殺斬首,以丞相參軍身份斬殺戰功卓著的二朝老將,執法太過,朝廷雖不便明著降罪以免混淆大是大非,但汙點存在,並且楊儀個性偏狹,又與蔣琬不和,暫且閒置也是一個辦法,後來重新起用也未可知。(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諸葛亮倚重的文武自相殘殺 下場悲慘但楊儀不明此理,繼續怨謗無地,搞得沒有人敢走近跟他說話,只有費禕時不時來跟他喝兩杯,一次楊儀感嘆的說,哎呀!他奶奶的,當時丞相讓我負責帶大軍撤退,我把大軍直接拉到司馬懿軍中投降,現在在魏國官都不知多大了。

費禕聽了,悄悄把這些話上奏,朝堂震怒,下旨把楊儀貶為平民,徙到永嘉郡居住,楊儀更加憤怒,可惜離成都太遠,罵也沒人聽到,於是上書,繼續罵這罵那,朝廷便派人來到永嘉郡中捉拿他,楊儀得知後自殺,距諸葛亮之死才一年時間。

以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