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试卷调包案如果查实是考生说谎,考生与家长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用户9024887272182


据刚刚看到的消息信阳考生李某承认答题卡上的笔记是自己的,商丘考生小淇看了四门答题卡后依然否认上面是自己的笔记。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事情算是真相了一半。我们又松了一口气。之前高考成绩从来没有弄得轰轰烈烈。也就零分作文,高考状元大家关注一下。之所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是因为高考是平等竞争的绝对净土,一旦这个净土被污染,那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题主说有考生家长找关系“调取”试卷进行“拍照”,当事人觉得确实可能掉包,在笔记面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真的就万无一失了吗?

偶尔看自己写的字都会认为是别人写的,尤其是年纪小的人。所以事件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如果考生说谎,我们得首先看看他们说谎的目的何在。他们就是觉得估分和实际得分相去甚远,应该是没有什么恶意,比如造谣。

不知道另一组家长和孩子到底是真发现有问题还是不想认账。

如果是无中生有,可能在此次鉴定中的技术消费需要这些家长来承担。


大眼大世界


目前,此事还在调查之中。据报道,已有学生承认没有被调包,还有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题卡被调包。究竟是否存在调包问题,调查组需要以公开公正的调查回应考生和社会公众。而如果查证不存在调包问题,是考生说谎,考生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从法律角度看,不会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从道德角度看,考生和家长都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学生要承担说谎失信的后果。


有人质疑,考生和家长如果说谎举报省招办,这是抹黑省招办和我国高考,因此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其实,举报是考生和家长的权利,不能因举报不实,就追究举报者的责任。这其实也不构成抹黑,因为如果公开调查,查证不存在被调包的问题,当地招办和高考的信誉并不受到影响。另外,“调包”一事闹到目前这一地步,与之前省招办的回应方式可能也存在关系,如果省招办能针对家长的质疑,在纪检部门参与的前提下,公开考生的试卷给其本人,那调包的疑问就会消除。


事实上,从河南省教育厅声明针对“调包”举报启动调查时起,有很多人并不相信答题卡会被调包,只要接下来的调查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根本没有调包,那么,此事反过来是一次对社会进行高考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让关注此事的社会公众,了解高考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难以攻破的。


这不是说当事学生和家长就不会受到惩罚。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最终调查表明答题卡没有被调包,而是自己说谎,把家长也牵连进来的闹剧,那不但会遭遇社会舆论的批评,还会产生严重失信的后果,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但社会舆论也不必对其兴师问罪,相信经过这次事件,会对学生本人和其他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有关诚信和维权的深刻教育。


熊丙奇看教育


  据媒体报道,8月8日已有2名考生前往河南省招办查看本人答卷,其中1人已承认没有被调包,另1人则在等待做笔迹鉴定。事情的脉络已经比较明晰——很可能是一出孩子们上演的闹剧,而且玩得很大。下图是红星新闻披露的2个考生的说明材料: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这件事严重冲击了民众对于高考公平的信心,也给孩子自身及其父母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最后的追究不知会否上升到法律层面——或者很可能不会被法律追究,毕竟考生、家长有对自己成绩提出质疑的权利。但在道德和舆论层面所承担的压力,却是这几个孩子和父母无法回避的。

  其实这几个父母是很无辜的,他们也是受伤最深的人。满怀望子成绩的希冀,成绩公布后,预估500、600多分的成绩却出人意料地变成了200、300多分,这种严重的落差换谁都是难以接受的,而且换谁都不会先怀疑自己的孩子——于是很自然地将原因归咎于被调包。对社会不公的愤恨是很让人痛苦的,尤其是经过长时间申诉仍换不来真相的时候,可以想象这些家长有多痛苦和绝望。在反复申诉之后,事情通过网络爆光,让这几个孩子、父母名声大噪,然而在舆论风暴中等来的真相绝对出乎家长们的意料——自己被孩子骗了几年。

  因举报带给父母们的影响,或者在工作、仕图上不会有直接的负面伤害,但是在道德、舆论层面的巨大压力是父母们无法回避的。笔者认为,事情之所久拖不决,以致孩子、父母们搞到名声大噪时才得到解决,主要原因除了孩子缺乏诚信及做人的底线之外,河南省对高考成绩申诉渠道不够畅通也是重要原因,如果河南省招办在考生、家长申诉时即按今天的处理方式,针对考生、家长质疑的地方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那么孩子们的谎言也就不会跑得这么远。欢迎理性讨论!


高考与教育


极大可能只是一个闹剧!

考生说谎可能性很大,考生与家长可能会承担一定得法律责任。事关高考体系的权威,造谣生事者一定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



从媒体相关报道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个闹剧,考生答案纸没有被掉包,也就是真的考的只有那么多分,考生平时成绩可能也不是太好。只是考生和家长心里一直不甘心,一直觉得自己应该考的更好,一直在怀疑高考分数不对,最后心里一横就是想任性闹一下看看到底是多少分,看看是否能闹出个好结果。

高考全程在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之下,没有人敢把自己的脑袋往高考违法上面去伸,掉包答题卡,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而且闹的人说实话现在都没有看到一个是平时成绩非常优秀的成绩。谁没事冒着天大的危险去帮忙掉包一个平时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孩子的答题卡,调换答题卡有什么用,简直是开玩笑!

高考压力之下,自己没考好,就埋怨是分核错了,答题卡掉包了,孩子肯定没有多少法律意识,家长也觉得关系到孩子的命运和前程,因此,估计可能在查分后又可能提出核对答题卡的事情,又实名举报到纪委。一般情况下,答题卡是不能给家长查阅的,这关系到工作量,也关系到查阅答题卡本身也存在着重大的不安全隐患。谁都能查的话,那么肯定乱套,不说工作量太大了,这里面的隐患有多大!大家可以想想!



几个孩子和家长在严密的监督和安排之下已经去了省招办查验现场,已经开始有结果出来了,后面的陆续也会出结果,从出来的结果看,都没有问题,都是自己的答题卡。就是自己考的分数不高,那能怨别人么?

8月8日,信阳考生李闻天和商丘考生小淇(均为化名)来到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查看自己的答题卡,以检验答案是否为自己所写。下午6点30后,李闻天和母亲从招生办公室走出,李闻天自己看了高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答题卡,并确认是自己的笔迹,没有调包。




根据考生叙述,河南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已经及时书面回复了查阅的考生及家长。

从上面叙述可以看出,已经有两个孩子进行过了复核,并没有发现掉包的事情。从上面孩子的字体来看,字体不是很规整,因此平时成绩估计也达不到很高的分数。查分复核举报等事估计都是捕风捉影,应该只是一个闹剧而已。

河南高招办正在按照程序严密组织,已经查阅了两个孩子的,剩下来将逐步对每个孩子的考试答题纸进行严谨的复核,相信随着复核的出台,这个闹剧可能将很快收场。

高考是我国牵涉到考生前程的大考,应该说每年的组织保密级别非常高,而且每年高考流程组织也非常严密,从流程设计上来看答题卡基本上根本不可能被更换。

而且我国目前高考虽然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大考,但是很多有钱有资源的已经让孩子出国或者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去了。真的违法换答题卡,真的可能没有人有这个胆子,而且现在有非常多的上大学的途径,肯定没有这个犯罪的必要了!

从现在来看整个事情只是一个闹剧!

如果这几家孩子和家长涉及到造谣诽谤等嫌疑的话,可能会被法律惩处的!


睿思天下


事情的确开始渐渐有了反转的迹象,如果的确四个考生最终答题卡都没有问题,(目前已经走考生承认笔迹是自己的,放弃了鉴定)那么考生会因为撒谎,进而得到法律的制裁吗?

从撒谎来说,并不会,而家长有举报和质疑的权利

因为本质上,类似争议最大的苏小妹,如果的确她是因为父亲会让她考上其他学校也走,但是她自己非上北师大不可,因而故意考砸。

但碍于压力和没办法解释,进而让相信自己的家长一直坚定的寻找真相。

本质上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恶意摸黑招生办,也并不存在诋毁。

大家想到的诽谤罪,是需要故意捏造事实这个动机的,并且对象只能是“自然人”

稍微沾边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更不可能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这样的行为,不过是家长呢一种质疑,作为家长有没有权利质疑孩子的高考成绩,或者说作为学生有没有质疑自己卷子被掉包的权利呢?当然有。

我们当然有权利因为质疑,进而去查明事情,但是为了避免浪费社会资源,造成他人故意效仿,笔迹鉴定等相关产生的费用,应该是家长来承担。

唯一可追究的,其实是家长如何前拿到了考生答题卡截图,进而给记者爆料

考生信息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非经过申请和法定程序,提前拿到家长展示给记者的答题卡截图,是肯定有问题的


也许相关负责人是认为碍于人情或者同情,提前透露给了家长看看,但是如果真是如此,这样的行为本身就不符合法律规定,相关人员应该被行政处分。

最终事情真相如何,我们就等待笔迹鉴定结果吧。


廖彩琳律师


刚看到最初的新闻,我和很多人一样,非常气愤,对调包这件事非常失望。但事后仔细一想,发现问题太多。尤其是那位学生声称作文不是自己的,把字迹和作文晒出来一看,我相信大伙都有答案了,这明明就是一个人写的嘛!后来教育部门公布了四个学生的会考成绩,简直惨不忍睹!尤其其中一个复读生,去年214,今年260,亏他还好意思怀疑调包!另外一名干脆直接承认了是恶作剧!他们的同学也纷纷爆料,真相逐渐揭开,这些事先已有媒体报道!闹剧造成了社会对高考的严重误解,带来了恶劣影响,必须予以行政处罚!至今仍有人认为是调包,这种恶劣的影响对高考和政府形象都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浪费了公共资源!平时成绩并不怎样,谁找你调包?有能力调包,何不直接玩保送?高考是国家大事,层层都由武警把关,而且有专门立法,高考出问题,是掉脑袋的事,尤其是现代高考制度,非常严格,没人轻易敢动歪脑筋。但是百姓舆论偏偏容易被导向。社会要反思,舆论要反思,当事的学生和家长更要反思!熊孩子,恶作剧,坑的不仅仅是自己前程,还有家人的声誉乃至河南人的声誉!


亮过流明


说实话,这件事在网络上明显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家长,认为其中存在猫腻,在目前已有考生承认笔迹是自己的、试卷没有被掉包的情况下,他们又说考生拿了封口费,如果笔迹鉴定结果出来了,估计他们又会说“他们都是一伙的”,这个结果是必然的,反正就是坚定的阴谋论者;一派认为考生说谎,是戏精,在这些支持者里,不乏参加过高考监考的老师、参加过高考的人士。

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实际上已经影响了高考的公信力,而这些家长呢,肯定不是此事的输家:如果此事被查否了,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仍不接受,笔者在工作中见得多了,不少信访反映的问题经过调查被否,但是举报人不接受调查结果,仍然不断反映。当然他们也许会接受调查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说,信访反映问题是我的权利,我有错吗?他们在举报问题的时候,是抱着希望的,心想万一孩子说的是实情呢,如果查实了,不就可以上个好一点的学校了!

所以,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只要是提出正当诉求的信访,都是得到保护的,这也是《信访条例》里明确赋予信访人的权利,而且还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当然信访人如果故意捏造事实,诬陷他人,那就有可能涉嫌构成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相关规定,那是要受到处罚的。


打虎拍蝇


前几天回答了个这方面的问题,说的是如果掉包事实存在,那实在是令人发指的事情,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事件还在调查之中,真相尚未浮出水面!

现在看媒体信息,事件却有逆转之势。

这个问题就出现了:河南考生试卷调包案如果查实是考生说谎,考生与家长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当然,目前的一切都建立在如果之上。

那么如果成立,后果会怎样?


如果考生及其家长是在说谎,那么他们所主张的高考试卷“被掉包”就不是事实,就是他们为一己私利而杜撰出来的。

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是什么?

是诽谤。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该条第二款规定: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也就是说,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的捏造事实,如何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就属于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何为网络诽谤行为的情节严重?

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就是属于情节严重。


所以说,如果河南考生试卷调包案是考生和其家长说谎,而高考试卷根本没有问题,那么考生和其家长的行为,就是诽谤的行为。

诽谤的对象是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是需要公平、公正的中国考试制度,以及一系列保障考试公平的程序。

追究诽谤者诽谤罪的刑事责任,需要其实施诽谤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而这些都是公安、司法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高考试卷被掉包,那是对我国高考制度的严重打击,某些部门的公信力将荡然无存,责任人必会被追究责任;

如果高考试卷没有被掉包,而被人肆意攻击,并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并让人对高考公平产生质疑,其罪过一样巨大,这样的人一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期待案件的进展!

关注北京郭广吉律师,了解最新法律案例和资讯!




郭广吉律师


持续报道了两天的“闹剧”终于水落石出了。在八月七号刚被爆出的实名举报而导致舆论都指向河南省招生办,而在河南省招生办发文说试卷无误后,大家议论的对象又转为四位考生。


然而在八月八日,事情便有了真相。

有两位考生已经亲自去鉴定了自己的试卷,均为自己的试卷。而本来估分最高的苏小妹,也已经承认是因为自己由于高考紧张,压力太大,第一门没考好,认为自己考不上一直想上的北京师范大学了,故而剩余几场考试就全部崩盘。


首先,我认为这四位考生在法律上,应该不会承担责任,而引发的是一场诚信危机,直接挑战高考的权威性。但会可能会被禁止参加多少年高考,并可能大部分学校不会招她了。

孩子给自己的压力过大

都说高考能改变,但太多人把高考看的太重,而高考生承受能力较弱,很容易被外界被自己影响,从而会在高考时候感觉特别紧张,压力太大。

苏小妹就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她本来成绩还算不错,能够考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只要高考正常发挥。然而她的压力太大了,肯定是因为平时自己承受的期望很高,不仅仅是父母老师给的,更多的是自己给自己的期望,当期望值达到最高,压力和担忧值也达到了最高,导致了她在高考场上的崩溃。


对高考分数多一份释怀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平时成绩很好,但高考却差强人意,甚至让人出乎意料。其实这也是常见现象。因为高考考的不仅是成绩,考的也是一种心态。如果心态崩了,平时的实力自然很难发挥出来。

说到底,这就是因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这是中学生普遍都存在的。我们的学校老师以及父母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呢?为什么这个孩子会用这么幼稚的手段来糊弄高考呢?

所以,希望家长们能够好好和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不另外给孩子压力,并适当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不是唯名校是图。

感谢各位的阅读,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顺便点个关注呗~


物理看花N


“答题卡掉包”,这些天吵的沸沸扬扬。倘若此事不是真的,定然是考生“撒了谎”,家长过于盲目的相信孩子了。



至于说要承担什么责任?倘若没有人造假,那么造成此事的原因只能是家长和孩子,而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可能。

1、考生说谎。平时成绩说谎,考后预估成绩说谎,从而导致高考成绩和平时家长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反差。导致试卷环节被调包的的猜测。

2、考生发挥失常。现实中,的确极少的这样孩子,他们平常成绩较好,但是就怕考,越是大型考试越是发挥失常,最后见了大考就有心理阴影,失常会成为习惯。



3、孩子粗心,导致答题卡上的答案错了位,将某题的答案涂成了下一题的答案。导致发挥失常的状况发生。

具体来说,发生此事家长和学生没有必要承担责任。

1、家长只是心中有疑虑,将此事见诸媒体,没有明确说谁造假,没有对哪个特定个人或单位提出质疑,不存在影响他人名誉等问题。

2、此事的发生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有一些值得质疑的地方。

3、民众有权质疑,并没有特定说有人造假,对于孩子试卷的严重错谬也有查看的权利。



基于此,家长和学生并没有违法,不需要承担责任。

至于相关单位多做了一些工作,一时间造成舆论压力,那是正常。倘若的确查实无误,也正好还自己清白。大家说呢?

我是头条【文轩阁】专注教育,致力公平,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