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餘位大咖閉門研討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

8月3日,絲絨智業和一條財經舉辦了第十三期閉門會暨區塊鏈創新應用沙龍,沙龍以“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探討”為主題,圍繞數字資產投資與創業現狀,數字資產投資與交易安全,數字資產產業政策觀察進行了深入討論。

本次沙龍邀請的嘉賓有根源鏈創始人王立仁,Themis創始人孟宏偉,庫神錢包創始人&COO張玉,Ifoods chain食安鏈創始人卡隆,眾享互聯CEO季程晨,賽智區塊鏈創始人趙剛,數字貨幣基金平臺InvestDigital聯合創始人&COO蔡茗軒, LIC語言鏈創始人彭志紅,農銀人壽副董事長賴觀榮,火幣大客戶負責人唐嘉駿,分佈式資本副總裁張涵,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繫系主任、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劉曉蕾,全球德友區塊鏈基金執行主席謝偉,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孫志勇,中國企業家博士俱樂部副主席楊運成,中關村大河資本管理合夥人陳劍峰,幣虎全球生態基金首席運營官秋雲,聯合天成網絡COO呂雯,薪太軟創始人、CEO李昭君,莊凌控股&絲絨智業創始人張映光等。本次沙龍由資深區塊鏈媒體人、一條財經總編輯李召主持。

20餘位大咖閉門研討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

現在區塊鏈產業處在還爭議不斷,混亂不堪,雲遮霧繞的階段,FCoin創始人張健曾言,現在是區塊鏈的“戰國時代”,或者是“叢林時代”。真正的領跑者很有可能還沒出現,未來的競爭格局遠未確定。參加本次沙龍的20多位區塊鏈項目創始人、投資人、交易所負責人、意見領袖、技術大咖和研究專家站在數字資產產業的高度,就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進行了一場高水準的思想碰撞。

以下為部分嘉賓觀點摘錄(因為本沙龍是閉門會,部分內容不便公開):

20餘位大咖閉門研討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

▲ 根源鏈創始人王立仁

王立仁:技術在演化,不會阻礙區塊鏈發展

在區塊鏈中技術是本質,技術會自己創造自己並逐漸演化,核心是隻要有需求。以互聯網例,八十年代初的骨幹網帶寬只有64K而已,那個時候互聯網很難有什麼實際上的用途,但是因為信息傳遞的需求存在,大量的資金會投入進來去研發技術,最後才有現在骨幹網絡400G左右的帶寬,是以前的幾千萬倍。

以前人們詬病比特幣交易速度每筆需要六、七秒,說了很多年了,但現在這個問題早就已經解決改進了。通過隔離認證,閃電網絡,比特幣可以實現一萬筆每秒、十萬筆每秒的交易速度,加一些設備的優化做到百萬筆每秒,這個是一個正常的演進過程。

對於區塊鏈來講,摩爾定律目前還在起作用,區塊鏈不會受限於容量問題、空間問題、速度問題。決定區塊鏈發展速度的是機遇,要看做哪方面的公鏈。

卡隆:“汙名化”成技術、資本進入的阻礙

區塊鏈三個字本來是一個技術前沿的東西,現在再很多的場合都反而變成了“傳銷”的代名詞,和很多各種各樣的負面的詞彙聯繫到了一起。尤其是部分中小企業家,談及區塊鏈首先是不靠譜,其次是害怕。

在這樣的環境裡,區塊鏈的圈內人心裡也都很惶恐,去擴充技術團隊的時候發現開發人員很難招到,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本身的開發都是一個很難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區塊鏈駐足不前,技術開發的人不進來,資本進不來,所有的都進不來。

這種全社會層面的認知需要所有人去改變,如果這種“汙名化”可以扭轉,區塊鏈的產業和市場就將打開。大家應該不僅僅去想怎麼ICO,而是需要在去“汙名化”的領域做很多的工作。

季程晨:鏈圈的資本困境,幣圈的短暫繁榮

專注於“鏈圈”的創業技術公司,還能不能拿到傳統VC的投資,是一個大問號。VC目前也在分化,古典VC看不懂區塊鏈不碰,與之相對的另外一類是“不發幣不投”。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原來鏈圈的一些競爭對手,要不然發幣去了,要不然就是走資本道路。

鏈圈走下去該怎麼辦?不知道,因為這個東西都是一個要摸索的。絕大多數後起來的玩家想再進入“鏈圈”,會發現門全部被打死,這個是我們作為一個技術公司的人來講,區塊鏈技術開發公司來講的一個困境。

整個市場亂,亂有亂的好處,亂有亂的道理,因為沒有人管,亂就是很多人渾水摸魚,其實一大堆湧現出來各種各樣的東西。“幣圈”現在是繁榮市場,但是其實不長久,你看到現在包括之前一大堆明星項目都是廢在那裡了。

張玉:Token的生產、存儲、交易都存在安全問題

區塊鏈本身實際上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為代表的新金融行業,這個行業以數字資產為投資現金或者投資法幣,從一個網絡安全從業者的視角看,在數字資產行業初步分三個環節,分別是生產、存儲和交易。

而目前這三個環節都存在安全問題,生產中底層技術、智能合約、加密方式都有可能存在問題;存儲環節中有權限管理、財務系統以及個人存儲和企業存儲的差異等問題;交易環節中資金託管、市場風險、攻擊網絡等問題。

看區塊鏈的問題不能再從技術角度看,從技術角度來看區塊鏈沒有新的技術,而是要從金融屬性的角度去看待,考慮和所有行業的結合,相當於重新換一個思路從新來做金融行業。

20餘位大咖閉門研討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

▲ 分佈式資本副總裁張涵

張涵:傳統的二級市場架構,在區塊鏈中是缺失的

投資項目的標準或者未來的標準,希望能夠建造一個比較健康的可循環的,而且互相之間會促進的生態體系,投資的佈局更多要考慮長線的價值,迴歸到商業本質。

但從數字貨幣交易方面看,傳統金融中二級市場的構成部分有很多,監管層、交易所、託管機構、交易策略等,但當這套思路放到區塊鏈世界中很多是缺失的。比如沒有託管行和清算行,現在這兩個身份都由交易所擔任。

基於區塊鏈本身去中心化的角度來講,在未來長期看是不需要有交易所,因為交易所本身代表了一箇中心化的概念,既然去中心化就不應該有交易所,投資人可以在整個的網絡上完成交易。分佈式資本的一個核心思路是基於去中心化的概念,去投資一些對區塊鏈行業長期發展有意義的事情。

20餘位大咖閉門研討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孫志勇

孫志勇:行業肯定要監管,需要考慮的是制度銜接

交易確實需要監管,監管有這麼幾個理由:首先,是ICO的形式目前還有爭議,第二,對於傳統金融可能會造成的衝擊。第三,是交易的信息對稱程度還不夠。區塊鏈作為一個新事務,其發展必然要嫁接在原有的傳統和制度上,現在需要面對的是怎樣銜接的問題。

沒有監管就沒有虛擬貨幣的發展,沒有監管也不會有大量社會投資人進來,所以行業應該期待、希望、呼喚監管的到來。哪怕是困難一點,哪怕成本高一點,沒有監管就沒有發展,沒有監管沒有一個正規的市場。目前幣圈的混亂,以及導致的一些“汙名化”都是沒有監管的結果。

另外,區塊鏈解決的是交易共識的問題,通過技術的方式降低我們對人的徵信成本,降低對於人的主觀意願,主觀能力的成本,從而平滑交易提高效率。區塊鏈共識是一個行為共識,不是一個人的共識,一定要向著去信任的方式做,而不是按照徵信的方式做。

唐嘉駿:所擁抱監管,傳統資金進場需要透明託管

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對於傳統的一些大的機構,或者傳統的資金進場的話,必須有一個合規或者是比較透明的託管。交易所也是擁抱監管,現在全球各地想辦法做規劃,必須要擁抱監管,才能做的更大。

20餘位大咖閉門研討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

▲ Themis創始人孟宏偉

孟宏偉:當監管來臨,數字託管將有更豐富場景

在Themis之前我們做了很多鏈圈項目,但其中部分項目都不是“非區塊鏈”不可的,但後來我們發現沒有代幣的區塊鏈是被“閹割”的區塊鏈,沒有一個沒有Token的鏈是活不長的。

在Token裡面交易所是信息發佈、交易撮合過程中的資金池,包括託管、交割、資金清算等,現在之所以做成中心化交易所,因為這些東西集成起來以後效率高。就目前現狀,交易所有一萬多家,本身還處在一個演進過程當中。

而且相比傳統交易所而言,現在數字資產的交易所沒有人幫其託管數字資產,交易所只能自己幹。但未來隨著監管的介入,如何才能符合監管,保護投資者利益?數字託管則是行業成熟後應該具有的一項功能。數字託管還存在於場外交易OTC、項目ICO、數字資產理財等多個場景。

劉曉蕾:區塊鏈去中心化可以降低傳統的金融成本

A股市值排名最前的十大公司中銀行業最多,銀行作為中介機構市值越大,意味著中介機構把錢賺走了,多數的資金流通都交了中介機構做手續費。存錢的人沒有賺錢,貸款的沒有賺錢,真正的錢被中間提供金融服務的中間商賺走了,這個不是一個好事。

應該把金融機構的中介層打掉,減少交易成本。從這個角度來講區塊鏈業務很有潛力,區塊鏈的去中介化等於我們用技術方法實現較低的交易成本,這樣的話降低過來的交易成本相當於把資金的能效放大。

目前看,現在的區塊鏈行業連好項目都非常少,連最底層的還需要發展一段時間,整個社區或者行業還是一個非常早期的。別人“黑”他有理由的,確實太亂,有很多項目都不靠譜,一個普通的投資人來分辨其中的差異是比較難的,區塊鏈技術實際上也給監管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過程監管工具。

賴觀榮:ICO在去中介上有價值,但要深挖場景

ICO是不能亂用,如果用好是有去中介的價值。股票交易早期時候是沒有中介的,是企業自己來做股票發行,投資人願意買就買去,而交易所從出現走到現在的電子化,主要是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

現在ICO的環境是有一點亂,一定是這麼一個過程,就像早期的股票市場,早期的互聯網行業,要相信市場的力量會把這些淘汰掉。

金融現在最難解決的是還是信任的問題,一個企業一般有三本帳,一本給老闆看,一本給稅務局看,一本給銀行看。給銀行看的營收、利潤都很好。所以區塊鏈如何從根源解決現在的金融問題,可能在中國市場的應用比全世界的應用還要廣泛。

從區塊鏈的技術來講,還需要挖掘更多的場景。一定要有場景,然後場景再來發ICO發幣,隨著企業、項目的業務增長,代幣也會增值這才是合理的。

陳劍峰:區塊鏈是新的中介體系,對金融重新解構

現在的金融交易所、銀行、證券這些金融中介機構,它是工業文明的基礎設施,為什麼是工業文明,這些中介機構的存在是因為不相信我們,所以銀行介入,銀行又讓國家介入,工業文明是陌生人社會。

而傳統的農業文明,就是以前農村裡面,人們的家宅相鄰,喊一聲知道你們家有多少隻雞、幾頭豬,你跟我借錢的時候白條都不打,那個時候有非常完整的信用機制的,農業文明是一個熟人社會。

而區塊鏈會形成一個新的中介體系,是新熟人社會,會對整個金融體系重新解構,可以放在這樣的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

區塊鏈到現在為止還是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相信在未來真正落地的時候,如果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看,現在是開春了,還是在醞釀的過程,由於一些騙子進來,我覺得這個是好事情,因為以前經常說有騙子在的地方,一定是有錢的地方。

趙剛:區塊鏈要先做好自律,不能僅等待監管

區塊鏈這個事情上面,數字貨幣是熱鬧,但事實上數字資產發展靠著一些玩兒數字貨幣的人來制定金融規則行不通。所以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就是主流的金融領域的專家們,大量的加入到了區塊鏈行業中來。

數字貨幣需要一整套規則體系來自律,現在等待監管肯定不行,如果是靠市場化的自主制原則,參照原來傳統金融行業整套規則體系,等把自律做好再迎來監管,這就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國家再來接管規則制定也就變的非常合理。

所以說工信部、發改委會有這個方面的專項課題,包括銀監會也會有這樣的課題研究,這些說明了政策風向會慢慢的轉,但是轉之前肯定大家還是要靠行業自律,等行業和政策的風向一同轉變,依靠這個正能量區塊鏈就可以翻身,所以堅持和等待是有意義的。

李昭君:自律是偽命題,區塊鏈需要場景支撐

自律,自律是偽命題,背後都是槍桿子。為什麼保險保險再保險,再保險的背後還要有再保險基金,這個背後是什麼?一定是法律、政策、制度,這個東西要出來,而不是我們談自律,沒有意義。

區塊鏈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解決問題,然後實現一個好的商界邏輯。我本身就在運用區塊鏈這個事情,但是我沒有發幣,做的事情和薪酬相關,目前是整個細分行業裡面第一名,也是做的非常的快。因為這個業務有廣泛的場景。

大家都在談技術,而沒有談場景,如何考量一個項目的好壞?在互聯網時代真正的優秀的項目,都有大量場景支撐,大家要潛入下去,深入下去,而不是說平地起高樓,空對空最後自然都是空的。

呂雯:區塊鏈很難做到完全的去中介化

如果做區塊鏈的話,可能不是單純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因為這個裡面有一個網絡,這個網絡有更豐富的含義和更有生命力的意義在裡面,是區塊鏈早期的從業者腳踏實地做出來的。

像區塊鏈這種去中介化、去中心化都有特定的實施的時間,原來的網絡中的阿里、滴滴等為例,裡面起五個作用,交易前身份的確認,交易中信息的匹配,交易的組織,第四個是交易的結算,第五個是交易的記賬,這個裡面區塊鏈可以用在不同階段,根據客戶現有的系統和實施情況,可以逐漸取代原有的一些功能,但是不是區塊鏈網絡中就不用中介了?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包括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的整體架構設想,還是有中介機構在裡面的,最起碼業務規則,智能合約的編寫還是需要人或者機構,這個秩序的維護需要人吧?這個物理身份和公鑰地址對應需要人的。

20餘位大咖閉門研討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前沿問題

▲ 全球德友區塊鏈基金執行主席謝偉

謝偉:要用中心化的東西來做去中心化的事情

區塊鏈行業的產品有問題,代幣有問題。從代幣的角度看是設計問題,現在是技術人員來做社會學家、金融學家的事,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生產的這些數字資產90%以上沒有價值,沒有價值怎麼託管呢?它怎麼交易呢?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需要用中心化的手段、力量,逐漸幫助區塊鏈這種新生的經濟形態、社會形態、價值形態提供孵化環境,所以實際上還是需要很多中心化的產物來做這個區塊鏈這個“去中心化”的產業。

真的要把區塊鏈這項互聯網革命往深處帶,目前的困境還是參與的人太少了,應該是一批有遠見、有建設精神、有犧牲精神的人,首先要建立起來區塊鏈的社區,怎麼建社區戰略,怎麼建社區共識。

蔡銘軒:數字貨幣適合量化投資和高頻套利

數字貨幣是一個全球24小時不間斷交易的市場,這個市場適合各種量化投資的策略執行,尤其高頻交易和套利策略。在傳統金融市場中,有很多量化策略,我們將這些量化策略應用到數字貨幣市場,做數字貨幣的量化交易,進行無風險套利。

同時,我們也會做數字貨幣資產的主動管理,利用趨勢策略、反轉策略、多因子策略等,獲取主動交易的收益。InvestDigital的總體策略就是,牛市主動管理,賺取超額收益;熊市理財,獲得無風險套利收益。

彭志紅:區塊鏈+人工智能支撐語言服務

現在很多的語言翻譯比如從俄語到西語都是通過英文來進行轉換,我們希望把中文作為中間語,有了這種信息流會帶來現金流、物流等,中文的經濟價值會提高,也會提升整個民族的自信。

傳神語聯網能夠提供60多個語種的翻譯服務,我在中國最大翻譯公司傳神公司擔任五年的首席運營官,我在思考,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如何在區塊鏈時代有它的活力,想通過區塊鏈來使翻譯價值的創造和發現相匹配。

今年4月創辦LIC語言鏈,將LIC打造成區塊鏈時代的語言服務基礎設施,通過深度結合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語言服務的底層支撐,打造語言服務生態,為不同場景下信息傳播和溝通協作的全球化賦能,成為信息傳播全球價值的入口和Token經濟的價值放大器,實現“母語鏈通世界”的願景。

另外,會議上楊運成博士結合眾安在線市值變化,從"

稀缺、刺激、可控"三個角度對區塊鏈技術、純貨幣類數字貨幣走勢和公鏈迭代作了即興發言。秋雲女士就眾聲喧譁的區塊鏈媒體的權威性談了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