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40萬+

原文標題《當群演,沂南農民的新時尚》

誰也不會想到,常年靠山產度日的山東省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村民張貴利,和恢弘大氣的影視劇親密接觸,成為在影視劇中經常露臉的群眾演員。

“我已經拍了十幾部電影,如果放在以前,農民當群眾演員,說起來誰相信?”今年72歲的張貴利笑著說。

這篇文章,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40萬+

張貴利

“紅萊塢”把村民“推”上表演舞臺

促成這一神奇轉變的,是沂南縣南村社區累計投資7.8億元在常山莊村建起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這個基地建成至今,已經拍攝了《沂蒙》、《鬥牛》、《紅高粱》、《鐵道飛虎》、《戰神》等260多部影視劇,被稱為“紅萊塢”,成龍、黃渤、斯琴高娃等大腕兒都在這裡拍過戲。

常山莊一下子熱鬧起來,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純樸百姓,搖身一變成為群眾演員,過足表演癮,並憑此增加了不少收入。

張貴利是群演中年紀比較大的,也是拍戲比較多的。他介紹,這裡剛拍電影時,大家覺得既稀奇又高興,“沒想到幹了一輩子莊稼活,現在卻成了群眾演員,真得感謝這個新時代啊!”張貴利說。

隨著在常山莊拍戲劇組不斷增多,群眾演員需求量不斷增加。有的影視劇需要很多群眾演員,有時需要數百名群演。這時,村民們紛紛前來“救場”。“不誇張地說,俺村90%的村民當過群眾演員,我還拍過有臺詞的戲呢!”張貴利說。

談到群眾演員收入,張貴利說一天能掙四五十塊錢,並且人家還管飯。“一個月基本上掙1000多塊錢,這樣的收入對於俺莊戶人來說很不錯了。”張貴利說。

演出了名氣

今年65歲的常山莊村婦劉乃秀,以前和村裡多數人一樣,一年辛勤勞作,到頭剩不下幾個錢,“有一天,有人告訴我,影視基地來了拍電影的,需要群眾演員,問我去不去。當時有些懵,很快我就轉過神來,能在電影上露臉,還能掙錢,為啥不去?這是我第一次當群眾演員,後來才知道,那部電視劇名叫《沂蒙》,挺有名。” 劉乃秀說。

這篇文章,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40萬+

劉乃秀在候場

出演《沂蒙》後,劉乃秀群演生涯一發不可收,“這些年我拍了多少部戲根本數不過來。” 劉乃秀說。

她說在拍攝電視劇《一馬三司令》時,自己還幫導演添過詞呢!

當時劉乃秀在劇中扮演一位母親,兒子是一位革命戰士。開拍後,導演要求兒子在劇中喊“媽,鬼子來了,快跑”。導演並沒有安排劉乃秀說詞,但開拍後,兒子喊完後,劉乃秀急中生智喊“兒子,快跑”。

導演不僅沒有刪掉劉乃秀加的詞,反而表揚了她。

劉乃秀性格比較開朗,到了片場也不打怵,劇組的人很信任她,有時一個電話打來,讓她給組織些群眾演員,她樂顛顛地跑東家、奔西家,很快就能完成任務。

她說群演是“自己喜歡的職業”,“我老伴在影視基地幹保潔,我們還把土地流轉給了影視基地,每畝一年收入1000元,我當群眾演員也有不少收入。我現在專心當群眾演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篇文章,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40萬+

群眾演員在休息

許多外地農民得知沂南建成影視基地後,也紛紛前來加入群演行列,臨沂市蘭山區今年46歲的蘇廣益,就是其中一位。

蘇廣益之前在橫店當群演,雖然在一些劇中扮演過小角色,畢竟離家較遠,工作、生活都不方便。蘇廣益聽說在常山莊村拍攝了《沂蒙》、《鬥牛》等知名影視劇,並建起了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後,他有了新想法,“家鄉建了影視基地,何不回去發展?”蘇廣益說。

2009年10月,蘇廣益來到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我回來看了後,感覺這裡場景獨特,拍戰爭戲、年代劇收視率會很高,會成為熱門和稀缺的影視基地。”蘇廣益說。

於是,蘇廣益從橫店來到了常山莊。他這次來,並非一個人,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他從網絡上招聘自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名群眾演員。

來到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後,蘇廣益事業有了很大提升,2015年,魯冬青導演的《烽火梁山》,蘇廣益出演了男二號,群演生涯達到高峰,其他群演羨慕得不得了。

蘇廣益說,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的建成,不僅給了青壯群演一個賺錢的機會,而且也給了一些不能從事田間勞動的老年人一個名利雙收的機會。蘇廣益說:“老大爺、老太太通過當群演,在家門口一天就能收入幾十元,好時候一天收入上百元,劇組還管盒飯,多好的事啊!”

劉乃秀等群演在圈內名氣較大,許多劇組都願意用她們,原因是她經過專業技能培訓後,表演技能得到提升。

村民們雖然演了許多戲,畢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許多時候表演很吃力。這時,影視基地幫了群演們的忙,辦起了群演培訓班,對群演進行專業培訓,提升他們的表演水平。

經過專業培訓後,許多以前只能跑龍套的老年群演,變成可以在劇中有臺詞的演員,有些表演技能出色者,甚至能夠在一些影視劇中擔任角色,其收入成倍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