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贫困村来了位致富书记

刚走进三圣镇春柳村

小布就看到有村民正在询问:

“耿书记,今年娃儿的教育政策有变化吗?”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贫困村来了位致富书记

而这位被村民唤作耿书记的

就是区扶贫办选派至该村的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队队长耿庆林

说起33岁的耿庆林,小布可要竖起大拇指:他曾任区农委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今年3月底被组织选派到春柳村后,还找准致贫“症结”,寻得致富“良方”呢!

走村入户 找准贫困症结

春柳村曾是“市级贫困村”,全村503户居民中有33户贫困户。2015年底实现整村脱贫后,春柳村引进蔬菜、花木种植龙头企业,流转村民土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尽快了解全村情况,耿庆林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驻村工作队的三名工作人员一起走村入户,全面摸排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逐户分析贫困问题的成因。

“我对扶贫政策比较熟悉,但对农村基层工作缺乏经验,走访过程中,驻村工作队的老队员带我迅速了解掌握了当地的情况。”耿庆林说,春柳村的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山上山下距离较远,为尽快摸清情况,他自费买了一辆摩托车,深入村组开展地毯式走访。

经过加班加点的走访,耿庆林和驻村工作队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全村所有在家村民的走访工作,其中贫困户每家平均走访三次以上。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贫困村来了位致富书记

耿庆林(右)入户走访

志智双扶 激活脱贫内动力

在耿庆林看来,扶贫工作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扶智加扶志才能真正激发老百姓脱贫的“精气神”。

“烈日风雨都不是困难,真正的困难是老百姓对政策理解的偏差。”耿庆林说,整村脱贫后,曾经的贫困户日子过好了,有些村民出于攀比心态,对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享受政策产生了不平衡心理。

“思想上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潜移默化慢慢影响。”耿庆林说,认识到这一问题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充分利用入户走访和各种村级会议,深入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及时让非贫困户知晓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享受哪些扶贫政策及享受政策的原由,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

“我们不仅要讲明白政策,更要让村民明白国家出台这些扶贫政策的目的和意义。”耿庆林告诉小布。

对于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他会重点宣讲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等扶贫政策,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支持,激发他们主动脱贫的内在动力;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耿庆林会着重讲解低保等保障性政策,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让这部分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贫困村来了位致富书记

找准产业路 村民尝甜头

“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如何发展扶贫产业对我来讲是个难题。”耿庆林介绍,在区农委和三圣镇政府的支持下,春柳村近年来陆续引进傲欣农业有限公司、展泉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和重庆云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业企业。

耿庆林与驻村工作队经常性组织当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座谈,讨论产业发展方向。目前春柳村已发展蔬菜基地130余亩,打造的以樱花、红枫等为主的1000亩休闲观光产业园也已初见效果,直接推动4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实现增收,带动全村100余人就业。

今年50岁的周华芳就真切品尝到产业脱贫的甜头。多年前,为给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她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下外债。丈夫去世后,周华芳和两个年幼的女儿陷入贫困。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她们的家庭情况,为她“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引导她发展养殖产业,还协调减免了小女儿的学费、书本费,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他们不仅为我送来了扶持资金和养殖技术,还帮忙想销路。”周华芳说,经过几年努力,如今她养了十几只羊、十几头猪以及鸡鸭鹅等,空闲时就去村里蔬菜基地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贫困村来了位致富书记

通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春柳村从没有一条硬化道路到公路通组、便道通户,从吃水不便到自来水入户,从传统单一粮食产业到特色效益种养殖业多样化发展。这些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对此,耿庆林说,能为老乡们的致富路添砖加瓦,是他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全媒体记者:李嘉会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贫困村来了位致富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