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日本歌養活了張學友?日本歌的「搬運工」對日本音樂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沐白9527


在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歌壇一派繁榮。很多歌曲流傳中國大陸,培養了一代粉絲。


這其中,作為不老歌神的張學友,更是金曲不斷。但若細細看來,歌神的許多名曲,都是來自於日本歌壇。據說共有35首之多。




豈止是張學友,諸多香港歌星的主打歌曲,實際上都是日本歌曲的翻唱曲。比如現在KTV仍然在流行的《紅日》、《千千闕歌》、《飄雪》等等。


藉助於日本曲,配上粵語詞,香港的快餐文化,拿來主義,成就了香港樂壇一時的繁榮。這個繁榮又像“技術外溢”一樣,在內地開了花。


實際上,在日本樂壇,大家對香港樂壇或多或少抱持著“皺眉”的態度。畢竟日本重視原創,不太喜歡走捷徑。但由於香港樂壇聯通兩岸三地,這實際上無形中擴大了日本音樂在亞洲的傳播力度,擴大了其收聽人群。反而給日本音樂創作人一種刺激,希望能創作出更多的好音樂,不但回饋本國觀眾,也希望能夠影響亞洲,擴大日本在亞洲的文化傳播力。或許這就是張學友最大的“功德”。


北京不冷東京熱


題主的說法我倒是覺得不太恰當,倒不是說日本歌曲養活了張學友,養活張學友的是廣大的歌迷和熱愛音樂的消費者。至於說給日本音樂做了多大貢獻,我想除了給日本唱片公司版權費以外,好像沒別的,因為以日本流行樂的能力,不用香港流行樂來貢獻。

但是有幾點是事實。

第一,我們中國自古重詞輕曲。舉個很簡單的事實吧,今天我們可以說出好多詞人詩人,什麼唐宋八大家,什麼李白杜甫等等。誰來說了幾個作曲家的名字?我們背誦那些詞,什麼水調歌頭,什麼菩薩蠻,什麼僕算子,這些都是旋律的名字,又稱曲牌,因為好聽,很多文人在裡面填詞來唱,如今呢,只剩下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只剩下了朗朗書聲,旋律呢?誰知道這個曲是怎麼唱的麼?連辛棄疾,蘇軾,李清照這種大詞人都要往裡面填詞來唱的曲子一定很優美,這麼優美的曲子旋律呢?老祖宗的東西就這麼丟了?看看別的國家同樣幾百年前的巴赫貝多芬莫扎特,依舊今天奉為陽春白雪,以最高規格的方式來演奏,唉……

第二,日本的現代音樂真的強,特別是作曲。很多作曲家的很多作品,可能我們只是聽過,卻不知道這是日本作曲家的作品。說個事實吧,以電影配樂為例,中國最好的導演要說是張藝謀,估計也沒什麼問題。張藝謀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作曲是譚盾,真的,那個原聲帶我聽過,說實話,多虧演奏者是伊扎克帕爾曼,真正站在這個世界頂點的演奏家,否則那麼蹩腳的旋律一般二般的人來是要撲街的。接著第二部十面埋伏,作曲梅林茂,日本音樂大師,接著滿城盡帶黃金甲,作曲梅林茂,老張不傻,人家文藝青年,看得出好壞,分得清檔次。再說幾個,徐克七劍,作曲川井憲次,狄仁傑通天帝國,作曲川井憲次,連葉問這種打鬼子的電影,作曲都是日本作曲家川井憲次。中國製作了一個關於故宮的紀錄片,配樂是日本的作曲組合sen,那個輝煌炫彩的旋律讓你覺得好像日本人比我們還要理解我們的文化,還要愛我們的故宮。什麼喜多郎,澤野弘之,高梨康治,久石讓好多人的作品如果去聽聽,會發現其實我們一直都生活在日本作曲家作品中,只是我們不知道。

三,別說張學友,當時那個年代多少港臺明星都是直接用日本曲填中國詞來唱的,多了去了。說幾個經典的,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何日君再來,夜來香,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紅日……太多了,基本上被稱為那個時代的印記的經典歌曲,一大半都是日本曲。但是通過中國文字藝術的再加工,讓這些曲子煥發了新的生命,不也是我們的一種能力嘛。


蒙奇211191502


封閉的環境 新鮮的事物總是引起好奇和關注!

不得不說 日本從戰敗國後期的發展是驚人的!

有機會了解一下 日本的音樂史 這是可以讓全世界感嘆的國家!

他們可以請歐美的音樂大師去他們的國家表演 讓國人瞭解音樂 而這些大師在他們本國是不被重視的!

而在日本又是怎樣哪?最好待遇 最高格的尊重 一個目標 就是要把國外的音樂引進日本!

媒體的宣傳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不是我們媒體報道的那樣 介紹多麼恢宏或者多麼八卦 多牛逼怎樣

而是介紹演奏的音樂的出自哪裡?音樂構成是什麼?甚至連演出著的使用設備的數據 連接 擺放 各個效果的數值 都一一記錄

而這在以後 所有的寶貴經驗 成就了太多的音樂大師 成就了 日本是全世界的樂器 音響 音箱製造商

聆聽下 喜多郎的音樂 你會感悟的太多

日本的著名指揮家 小澤征爾的那句話 二胡是跪著聽的音樂

讓人感動 這就是對音樂的尊重!!

而我們那??

反思吧 一個歌手的私生活才是我們媒體追求報道的

日本的音樂 不僅成就了香港藝人 實際音樂領域上 成就了整個世界 包括現在音樂會上使用的樂器設備 器材!

看下目前中國最火的音樂選秀節目的後面樂隊使用的頂級的合成器 效果器 都是來自 日本

早期的音樂現象是

大陸的音樂學香港

香港的音樂學日本

日本的音樂學歐美

這就是差距!!

PS 以下為更新內容

《三國志-英雄たちの夜明け》是日本著名音樂人橫山菁兒之作,為長達7小時的卡通電影《三國志》的開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細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國民樂樂器的一次結合展現發揮。

音樂中的中國民樂樂器有二胡、古箏、琵琶等等,日方為了製作精細特意從大陸請演奏員去日本全程參加錄製,包括電影的所有風格都是尊重了中國風格,配樂的主旋律一直是由二胡演奏出來,從主題曲的間奏,到各個主要配樂段落都是。

看到了吧😊?這就是日本人對音樂尊重的嚴謹程度!

我們不該反思反思嗎?


已認證吉他手aguo


還不都是寶麗金幹得好事!

寶麗金(PolyGram)是1999年以前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唱片公司,因為總部在倫敦,所以在香港樂壇也是一統江湖般的存在。大家熟悉的譚詠麟、張國榮也都是寶麗金的歌手。

雖然寶麗金後來轉給了環球唱片,但是張學友可謂生是寶麗金的人,死是寶麗金的鬼。從84年到99年整整在寶麗金呆了15年,寶麗金99年和環球唱片併購以後,張學友合約仍然轉到環球唱片。比起中途轉投華納的劉德華,投奔索尼的黎明,以及出道在飛碟的郭富城,張學友對寶麗金可謂一心一意啊。

當然了,有人要問,這和翻唱日本歌有什麼關係?關係大了去了。首先要說鄧麗君,1970年代中期以後,鄧麗君的演藝事業主要是與寶麗金合作展開的。在寶麗金的國際商業戰略之下,鄧麗君翻唱了大量日本歌曲。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寶麗金在日本有分公司,另一方面旗下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那不如干脆拿來主義。本來只是翻唱,沒想到經過重新填詞和鄧麗君的演繹,竟然使這些歌曲達到了新的高度。不僅成為華人表達自己情感的載體,同時也使這種融入了新元素的翻唱歌曲重新返銷日本,反過來為日本歌壇添加新色彩。

在這一過程中,香港寶麗金通過與日本寶麗多的深度合作不僅提高了香港歌壇的唱片製作水平,也更新了流行歌曲的製作理念。

有了鄧麗君的成功經驗,寶麗金在8、90年代更是不亦樂乎的當起了搬運工。因為香港只是一個城市,作曲人才有限,但是由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填詞的人才有的是。所以要支撐起那麼多歌手,必須購買版權。好在有寶麗金這棵大樹,日本人那版權想賣也得賣,不想賣也得賣。

張學友作為寶麗金的忠誠員工,當然在公司資源的配置上得到了優先考慮。


閱後即忘


沒錯,80年代開始香港樂壇充斥了大量日本歌重新填詞的歌曲,這讓現在無數人覺得不恥,丟臉,只會拿來主義!所以頭條裡好多拿王傑那有限的幾首原創歌來力壓這個秒殺那個的!

我從不認為這有何問題,80年代,華語樂壇是個快速起步的年代,日本音樂絕對的亞洲霸主級別,好歌無數!例如中島美雪!

例如小田正和

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下那個年代的香港樂壇,歌手井噴式的增長,作曲的人也就那麼幾個,咋麼辦?香港總共人口多少?臺灣原創多不錯,人口多少?你怎麼不說人口最多的國內呢!劉歡田震那英等等等,他們全是翻唱香港臺灣日本歐美歌曲,有的甚至連詞都不改名字不改就拿過來唱!那個時代是華語音樂起步並加速成長的時候,向好的音樂學習才能有所進步,可以說沒有那個年代的拿來主義就沒有後來華語原創的人才輩出!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什麼想要進步想要創新,第一步就是要向優秀的學習借鑑!

再說回來,很多翻唱的歌曲都進行過重新編曲,更加適合國人!而且好多歌改編後只會更加好聽!再說沒這些改編有多少人知道中島美雪他們?你們有多少真正聽過日本流行音樂呢?如果你沒聽過改編後的歌,直接去聽日文版,估計也沒幾首能讓你們覺得多好聽!

還有就是好的歌就需要有各種語言版本的,讓更多的人去欣賞!最後想說我是一個歌迷,一個真正的歌迷喜歡的是所有好聽的歌,而不是那些喜歡這個歌手就要去貶低其他歌手的偽歌迷!


70後的回憶在風中


不請自來,望諒。

首先,本熊是學友的忠實歌迷但從不認為學友是歌神,而學友本人也在多個公開場合否認自己是歌神,學友說歌神只有一個就是許冠傑。

迴歸問題,80、90年代只有張學友在翻唱嗎?為什麼只有張學友的翻唱能令聽眾記住這些歌?尤記得以前聽香港電臺、看香港電視,每一首翻唱歌都有明確說明其曲是來自哪裡的,國內聽盜版的不知道還要怪別人沒說,這是什麼鬼邏輯?

當年香港、臺灣、日本、新加坡的華語樂壇主要就兩家唱片公司:寶麗金和滾石,這兩家唱片公司是什麼情況自己去查,懶得科普。日本從70年代開始向整個東南亞各個國家、地區輸出音樂、書籍、動漫、電視劇等,一直至今也依然是日本的收入大戶,以此為背景的情況下,屬於寶麗金旗下歌手的張學友能有什麼選擇?堅持不唱翻唱而被公司冷藏封殺?還是慢慢積蓄實力後襬脫公司的掣肘?學友明智地選擇了後者,也成功做到了。

音樂,尤其是流行樂是極度主觀的事,愛聽什麼完全是個人選擇,有必要去貶損像學友這種謙和愛家的好歌手?某個總說別人唱歌不行的歌手在本熊聽來也不可爾爾啊,總說自己被謀害,怎麼不害死他呢?別人總說周星馳壞話,但周星馳有反駁或說別人壞話嗎?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夠了,潑婦罵街式的行為真的很幼稚。


守竹園的老熊


張學友從翻唱,情己逝開始,嚐到了甜頭,幾十年來一發不可收拾,分手總是在雨天,還是覺得你最好,每天愛你多一些,愛火花,來來回回,遙遠的她,李香蘭,秋意濃,真情流露,花花公子,一路有你,月半灣,望月,情不禁,煙花句等,你會發現,得獎的,傳唱高的,除了吻別,全是日本曲翻唱,而所謂自唱的,瑤瑤,講你知,慘不忍賭,根本沒法聽,而就是這樣一個人,還尼瑪歌神,呸呸呸,還玩港獨,


手156609547


香港走紅的流行歌曲,有80%是填日本和歐美的曲子,臺灣有20%。這也就是日本、韓國和歐美瞧不起香港歌手的原因。這個情況是發生在2000年以前,2000年以後,由於網絡的發達,國外的流行歌曲一紅大陸人也知道了,所以,臺灣香港基本不敢再填詞了,尤其是香港,因此香港失去了日本等國的曲子,現在他們的歌手基本都沒有靠原創走紅的,多是靠脫衣服、罵人露胸等走紅的。



潘龍江紅塵情歌創作人


張學友那個年代和現在完全不同,首先信息就比較落後,翻唱別人的歌誰也不知道,但現在人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就歌曲而言,都比較推崇原創,不可否認,張學友有獨特的唱功,很多翻唱歌都能唱出他自己不一樣的味道,在那個物質娛樂匱乏的年代,出現這樣的一個明星走紅是必要然的。

但是現在這個年代,時代不同了,早已不像八九十年代了,明星競爭力也大,沒有特別好的才華和顏值很難再紅了,新一代的歌壇新秀基本都是全能音樂人,作詞,作曲,編曲,都厲害比如,遠一點的周杰倫,林俊杰,王力宏,潘瑋柏,吳克群,汪峰,許巍,楊坤,近一點的許嵩,冷漠,歡子,薛之謙,毛不易,華晨宇,都是靠自己的硬才華走紅的,單靠唱歌很難再走紅,除非你有逆天的顏值,比如四大硬漢那樣的,不過憑顏值的話走紅後重心都是放在綜藝和演戲上,單靠唱歌只有被淘汰的分



小生意小竅門


傻逼,學友即使沒翻唱這些歌,除了這些歌,誰又能搶走學友歌壇神話?你聽過這麼遠那麼近麼?這個冬天不太冷嗎?她?學友作曲詞的,來棒吧!(氣死你 翻唱就更多人喜歡更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