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50年基金經理寫給普通人的理財軍規:收入≠財富,複利的錯覺

从业50年基金经理写给普通人的理财军规:收入≠财富,复利的错觉

從業50年基金經理寫給普通人的理財軍規:收入≠財富,複利的錯覺

我常常看到六七十歲的人犯基本的金融錯誤,雖然犯這種錯誤是不應該的。我們都需要別人來提醒我們那些基本知識,即使我們已經知道它們。”

——羅恩·米倫坎普

羅恩·米倫坎普(Ron Muhlenkamp),美國聞名基金經理,1968年開始涉足股市,米倫坎普基金創始人和經理,《財富引路人》一書的作者。

從業50年基金經理寫給普通人的理財軍規:收入≠財富,複利的錯覺

今天分享的是米倫坎普總結的22條基本金融準則,為便於大家理解,部分準則後附有解讀。

通貨膨脹≠價格上漲

1、人們往往把通貨膨脹看做價格上漲。不對,它是貨幣價值的下降。

解讀:

通貨膨脹其實很簡單。當政府任意印製貨幣,憑空創造貨幣和信貸,通脹就會發生。如果你創造過多的貨幣,它就變得像紙一樣幾乎毫無價值。

以美元為例,以前人們稱美元為美金,原因是美元長期與黃金掛鉤。但美元自誕生以來,它的含金量就一直下跌:1792年,一美元約等於1.6克黃金,或者折24克純銀。1934年,一美元含金量被貶值到0.89克。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貶值並且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美元對黃金貶值7.89%,黃金官價從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美元含金量貶為約0.82克。而到今天,數以萬億計的美元在全球氾濫成災,最近的金價為1164.1美元/盎司,相當於每克黃金37美元。

美元與黃金之比從1:1.6到37:1,相對於黃金,美元貶值了59.2倍!這是多麼大的變化!

所以說,當CPI上漲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手中的紙幣相應貶值了。不過,關於通貨膨脹更為精確的說法,來自於巴菲特:“通貨膨脹是一種稅。”

巴菲特在1977年《財富》雜誌上撰文《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

“通貨膨脹是一種稅。而且這種稅比我們的立法者所制定的任何稅種都更具毀滅性。通貨膨脹稅具有可怕的消耗資本的能力。”

“對於一個依靠存摺上5%利息收入的寡婦來說,零通脹時期100%的所得稅和通脹時期5%的通貨膨脹率是一樣的。兩種情況都讓她沒有任何實際收入。任何她所花的錢都直接來自於資本。她會對120%的所得稅感到氣憤。但她卻不會注意到6%的通貨膨脹率在經濟上就相當於120%的所得稅。”

問題:目前1.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相較2.0%的年通脹率,這對於一個靠存款利息生活的人來說,相當於多少的所得稅?

答案:相當於133%的所得稅。

2、不要依賴社會保障。你從社會保障領到的福利將是你爺爺奶奶現在領取的社會保障福利的很少的一部分。

解讀:

理解了通脹,就知道未來的養老金會是一個多麼可憐的數字。

如果今天一位居民每月養老的基本花銷為2000元,假設通脹率為5%,那麼20年後5053元才相當於現在的2000元的購買力,30年後更需要8232元才能滿足每月的養老費用;而20年後和30年後的2000元,購買力分別僅相當於現在的791元、486元。

問題:① 一個今天30歲,每月消費5000元、一年消費6萬元的“白領”,如果未來的消費水準僅僅和5%的通脹持平,在50年後他80歲的時候年消費額是多少?

② 這個“白領”如果現在失去工作,有多少錢才夠維持原來的生活水準?100萬夠不夠?

答案:

5%的通脹條件下,在這名白領80歲的時候年消費額應為68萬元,與今天的6萬元相當。

在通脹率5%、每月5000元的前提下,這個“白領”50年間的總花費將達到1319萬。如果有100萬,即使以與通脹相同的5%的速度增值,也無法覆蓋月消費5000元,通脹率為5%的需求。只有存款300萬,並以5%的速度增值,才剛剛可以覆蓋今後50年的養老需求。

天下沒有免費午餐

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也沒有免費的收入。

解讀:

“免費午餐”背後往往都意味著更昂貴的代價。

解讀①:這條金融法則包含了一系列的警告。投資大師約翰·坦普頓的忠告是,不要憑感情投資、不要投資於第一次公開市場發售(IPO)、不要憑小道消息投資。

小道消息是一種典型的“免費的午餐”。讓人驚訝的是,有無數受過良好教育的成功人士都在做同樣的事。對於這些小道消息確實有一些心理上引人注意的地方,而且很關鍵的——這是“內部消息”,它是一種“免費的午餐”,能夠讓你快速賺錢。但事實上,它往往能讓你快速虧錢。

解讀②:“免費午餐”是經濟學的核心觀點之一,社會上任何低於免費或者廉價招牌的商品及服務,都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進行補貼的——而享受“免費午餐”的大眾,也因為被間接徵稅而作了貢獻——而由於派發“免費午餐”的行政費用特別高,“免費午餐”實際十分昂貴。

因政府本身不能創造財富,政府費用必須靠徵稅獲得。換句話說,政府推行福利政策的資金來源,都由納稅人奉獻,而執行福利政策又形成了龐大的政府架構,這就是免費福利成本高昂的根本原因。

解讀③:在經濟行為中,接受“免費午餐”,將引發帶來強大心理壓力的互惠原理,導致可能不公平的交換。“給予是一種義務,接受是一種義務,償還也是一種義務。”

例如,免費品嚐,是超市促銷小姐多賣幾盒酸奶或者幾根香腸的秘密武器;贈送貼膜,是汽車銷售商所謂“降價”的一種促銷手段;淘寶商家的免費小禮品,是期待買家的下次光臨;免費試用,更是安利等直銷公司銷售家用產品的強大武器。

問題:政府發放的免費券,是誰承擔了其中的成本?

答案:納稅人。政府從商家購買服務,來源於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則來自於納稅人。

4、尋求方便常常代價昂貴,忽視則是致命的。

解讀:

走捷徑是人類的本性。

查理·芒格說,如果一個人自動依照他所觀察到的周圍人們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去思考和行動,那麼他就能夠把一些原本很複雜的行為進行簡化。而且這種從眾的做法往往是有效的。

例如,如果你在陌生的城市想去看一場盛大的比賽,那麼跟著街上的人流走是最簡單的辦法。進化給人類留下了這種走捷徑的社會傾向。

在《影響力》的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看來,產生這種思維傾向的原因,是人類需要藉助一些經驗,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把事情按照主要的特徵分門別類,一旦辨識到某一類事物的啟動特徵,便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相應的反應。

5、如果價格太高,好產品也可能是壞交易。如何才能知道什麼價格合適你?最好四處看看,同時還要願意放棄“便宜貨”。

6、不要依賴資產的增值。如果價格太高,請耐心等待。

解讀:

別忘了2007年。

2007年,流行“死了都不賣”。2008年,“套死的都是不賣的”。

投資大師約翰·坦普頓說:“關於投資的一個事實是:沒有一種投資項目總是好的。”

他說,投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要買股票,有時需要買債券,有時也應該耐心地拿著現金。如果某個特點的產業或者某種證券在投資者中變得很受歡迎,那麼這種流行往往被證明是短暫的。而且一旦虧損,可能很多年都沒有收益。所以,不要期待那些流行趨勢把你引導向最好的投資機會。

對投資者來講,惟一能做的,就是耐心。這是一種“不厭倦等待的等待”的藝術。《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者傑西·利弗莫爾說,賺大錢的訣竅不在於買進賣出,而在於等待。

當價格過高時,買入而期待有更傻的傻瓜來接棒,實際上,自己可能就是那個最後的接棒者。不過,惟一可以確定的是,人類還會一次一次犯同樣的錯誤。

7、收藏品是風行一時的時尚。它們忽悠來忽悠去。當每個人都知道某項東西是可收藏的時候,遊戲就已經結束了。

8、不好的產品永遠是不好的買賣。不要買那些服務記錄不佳的車和家電,更不要買屋基有裂縫的房子。

解讀:

迷惑住我們雙眼的往往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劣質產品、劣質服務背後的“便宜價格”。

事實上,如果只是因為便宜,花50元買回一件衣服,卻因為不喜歡而一次也沒有穿,那麼這與扔掉50元沒有什麼區別。

資產還是負債?

9、生活的必需品是便宜的,只有奢侈品是昂貴的。

解讀:

生活中只用一次的東西往往是最昂貴的。

例如,一枚鑽戒,價格是2萬元。1斤大米市場價格是2.5元,如果一個人一天消費1斤米,1年下來大米的消費近1000元。

可以看出,一顆鑽石帶來的心理上的滿足感,相當於20年所消耗的大米的價格。很多人可能會抱怨糧食和蔬菜價格的上漲,卻在購買昂貴鑽戒的時候充滿了興奮。

10、不要買入像資產的負債。

解讀:

有時,我們可能買下了一個看上去很像資產的負債。

一輛價值20萬元的汽車,如果在其存續壽命10年中,每週的5個工作日上下班都需要開,每週使用10次,那麼每次相對汽車價格的使用成本為38.4元/次,而如果每週僅開一次,相對於汽車價格的每次使用成本為384元。

這意味著,如果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那麼這輛汽車不僅成為昂貴的奢侈品,而且成為一項負債。

問題:一輛汽車究竟是資產還是負債?

答案:能夠帶來更多收入的汽車是一項資產。凡是回報不能超過其成本的投資,都會變成一項負債。事實上,養護這輛汽車的各種成本,包括保險、停車費、年檢費用、汽油費、維修費等等,一輛汽車報廢時所消耗的金錢一般是購車款的2-2.5倍左右。

所以,當我們說“我花了20萬元買了一輛漂亮的新車”時,我們可能買了一項負債。

收入≠財富

11、你不可能通過花錢而讓自己變得富有。沒花的錢比你賺到的錢更有價值,而且是稅後的。

12、不要混淆收入與財富。收入會隨著解僱通知或利率變化而結束。

解讀:

收入代表的是未來的預期。一般人會認為,財富是你現在所擁有的,其中包括你過去的收入,當然還需要減去負債所剩下的淨資產。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給了一個財富的精準定義:“不進行體力勞動(或者你家裡的所有人不進行體力勞動),你所能生存並仍然維持你的生活標準的天數。”

用直白的話來說,如果你每月的花費是5000元,你有60萬的存款,那麼你的財富是10年。清崎說,財富是用時間衡量的,而不是用錢數來衡量的。所以最終的問題是,不在於你掙了多少錢,而在於你能有多少錢和這些錢能為你工作多久。

沒錯,收入會隨著解僱通知或利率變化而結束。對大多數人而言,收入從這個時候戛然而止了。而財富不同,財富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但在正確的方法下,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甚至在經過一個很長時間後,財富增加到一個令人吃驚的地步。

問題:一個100萬的人和一個200萬的人比,誰的財富更多?

答案:從數字上來說,當然是後者更多,但財富的大小取決於不同的消費水平。

問題:一個人擁有200萬元的奔馳,一個人擁有200萬的房產,誰的財富更多?

答案:投資性的房產能夠帶來固定收入——租金。所以,投資性房產是一種財富的載體;而汽車,在新車鑰匙拿到手的第一秒起,價值就已經打了折扣。隨著時間的推移,10年後200萬的奔馳能否值20萬都是個問題。但如果這輛奔馳能夠帶來更高的回報,那麼結果會有所不同。

13、借錢的代價是利息與擔憂。因此要確保所有的借款不會達到讓你擔憂的程度。不要借錢去買會貶值的產品。否則,會兩頭虧損。

解讀:

如果貸款去投資,而投資回報又不能高於貸款利率,那麼結果必然是兩頭虧損。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借錢炒股,如果所投資的證券價格下跌,那麼帶來的將是“戴維斯雙殺”的效果。

例如,如果以10%的利率貸款1萬元買入股票,1年後股票價格下跌10%,而這時你必須償還貸款,再加上買賣股票的摩擦成本,實際虧損會遠遠大於預期。

不要做讀不懂的投資

14、當你對規則哪怕做一點點改變時,你將大幅改變遊戲。

15、金融產品不過是寫在紙上的協議而已。但是不管怎樣,還是要讀,一遍一遍地讀,直到理解了它們。

16、任何協議都有兩方。對方都在為自己工作。弄明白他是為你謀求利益還是在損害你的利益。永遠要做更深層次的檢查,並做跟蹤檢查。

17、有意做出的假設不會傷害你。理所當然的那些假設將會要你的命。永遠要檢查你所做的那些假設背後的假設。

18、複雜的買賣可能是一個不好的買賣。

19、你理解不了的買賣就是不好的買賣。如果銷售方不能或不用你所能理解的詞語向你解釋,不要買他的那些產品或者服務。

20、不存在擔保,只存在擔保者。當聽到“它有擔保”時,你應該問:“是誰擔保的?”

解讀:

這一系列的法則,都闡述的是同樣一個道理:不懂不做。

2008年的金融危機,被描述成一群瘋狂的華爾街天才的作品,複雜而無法理解的衍生品為“複雜的買賣可能是一個不好的買賣”做了生動的註解。

在這次金融風暴中,惟一倖存的一家美國大型銀行是富國銀行。富國銀行從來沒有涉足結構性投資工具SIV——正是這種衍生品擊垮了花旗。查理·芒格諷刺說:“說美國衍生品的會計方法像陰溝,是對陰溝的侮辱。”

那麼,這家銀行是如何避免其他銀行犯得最愚蠢的錯誤呢?富國銀行的CEO說:“說實話,當我第一次聽到了SIV,我以為這是一輛四驅車。”因為看不懂這種結構性衍生品,富國銀行避開了陷阱。

不能不再提一下Accumulator——這種風險極高的金融衍生品種,讓香港眾多富豪中招。被市場戲稱為I kill you later(我遲點再殺死你)的這種累計股票期權,可以說具備了所有前述規則描述的特徵。

事後發現,這種產品的銷售一方面是虛假陳述,讓客戶認為自己只是在做無息存款和購買打折股票;另一方面,是利用了客戶的專業理解能力、英文閱讀能力有限這些弱點,在客戶已經對合同內容產生了錯誤理解的情況下,隱瞞合同風險。自以為是“專業投資者”的富豪們,最後莫名其妙地成為欠債方。

確實,讀不懂的投資,就不要去做——沒人拿槍逼你。

複利的錯覺

21、投資於股權或基金。股權投資帶來的長期複合收益可能會非常驚人。

22、理解複利的魔力和獲得它的困難是理解許多事情的核心和靈魂。

解讀:

“理解複利的魔力和獲得它的困難是理解許多事情的核心和靈魂。”

這句話來自查理·芒格,他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沒錯,5%通貨膨脹的複利能夠讓1萬元在50年後僅相當於880元。而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巴菲特,20.5%的複利增長40多年後成就了他450億美元的財富。

但在這背後,存在著對複利的嚴重錯覺。

舉例來說,第一位投資者10年來年年持續盈利15%;第二位投資者前9年持續盈利25%,但最後1年虧損50%。哪一個複合收益更高?事實上,第二位投資者看似業績更好,但10年複合收益率卻僅為14.1%。

保持高水平的複利是極其艱難的,而重大虧損對複利將產生重大傷害,過多的微利、微虧對長期複利也有巨大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一直強調的投資最基本的原則:第一、不要虧損,第二、記住第一條。

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聯繫方式:010-659834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