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能代表中國的相聲嗎?

手機用戶55169709053


先拋開這個問題本身,再延伸出一個問題——誰能代表中國相聲?

如果只是這麼問的話,相信不會有多少人的答案是姜昆。

分傳統和現代兩個方面來說。

誰能代表中國的傳統相聲?那一定是那些早已作古的老先生們。比如張壽臣、常寶堃,即使年代再往後放,也只能是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都很難代表傳統相聲,因為他說的傳統段子並不多。馬季都難代表傳統,姜昆就更不必說,他本人當眾表演的傳統相聲極少。

如果從現代相聲來說,誰又能代表呢?

從這一點上說,馬季是比較吃虧的,他是承前啟後的重要代表,從老先生那裡接過舊的傳統,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說過的相聲大多是新相聲,但這種新在如今看來又不算太新,很多作品都是歌頌型,現在聽來就有很大的侷限性。

姜昆是馬季之後相聲新秀的代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不亞於馬季,作品也是以出新為主。在馬季徒弟的馬家軍中,姜昆算是一位佼佼者,但他優秀的藝術階段也就十幾年,自從進入曲協當領導,作品就越來越脫離大眾,沒有再貢獻優秀作品。

與姜昆同時代的,還有一大批優秀的相聲表演者,當時正趕上電視進入家庭的大發展時期,相聲被電視熱捧起來,隨後也隨著衰落下去,因為電視對相聲這門藝術本身是有一定傷害的。

相聲進入低谷多年,郭德綱等人依靠自身的努力逐漸將小劇場相聲做得火熱,人們這才意識到,原來脫離開電視熒屏的相聲還可以這麼吸引人。

郭德綱的相聲儘管有不少缺點,但他是對相聲發展有功的人,近些年來也無疑是相聲界最具有市場號召力的演員。如果要在現代相聲界找出一位代表,那應該就是郭德綱。

總而言之,姜昆可能在一定階段曾經非常重要,但無論從中國的傳統還是現代相聲來說,姜昆都無法作為最重要的代表出現。


鄭捕頭


姜昆,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國家一級演員,早年間創作和演出了一些有明顯年代痕跡的相聲作品如《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等。也曾紅極一時。可是他能代表中國相聲麼?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根本算不上傳統的相聲藝人,怎麼能代表中國相聲呢?

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等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相聲改革,將傳統相聲中的很多傳統的手法和技法進行了改造和捨棄,這使得很多傳統的技藝和手法在這段時間被雪藏了起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基本上都是改造後的新相聲,以歌頌或諷刺為主,而相聲主要的幽默搞笑被弱化了。再由於後來的一段特殊時期,除了一些官方的宣傳外一些傳統的老藝人們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姜昆在黑龍江下鄉時幹了8年的農活,74年的時候加入了宣傳隊,跟師勝傑合作說了一段相聲後,才開始自己的相聲生涯,所以姜昆說相聲屬於半路出家,根本就沒有系統學過相聲,雖然後來被馬季看中,調入了北京開始跟隨馬季學習,但是那時候的中國根本沒有了傳統相聲的生存空間,諷刺型和歌頌型相聲大行其道,而這些相聲對於基本功的要求很低,你只要嘴皮子利索一點就行。在一個傳統的那些技法和手段也不是學就能學出來的,關鍵一點是要靠薰陶,早年間師傅教徒弟也都是讓徒弟先聽,而不是一上來就教,只有到了一定的火候,師父才會去將這些基本的東西傳授,而那個時候的根本就沒有像早年間的這些戲園子讓這些學徒們去薰陶了,所以姜昆的基本功一般,一些貫口也不會。但是他一開始和他合作的李文華到後來的唐傑忠依靠自己的深厚功力,和表演特點很好了彌補了姜昆基本的不足,再加上作家梁左的作品,使姜昆很快成名,成為了官方的代表人物。現在返回頭了看一下,姜昆能讓人記起的作品,都是那個時期的,但是到後來跟戴合作後,就沒有能讓人記住的作品了,而且將自己基本功不足的這些缺點暴露無疑。

實話實說姜昆是上個世紀特殊年代的時代產物,同樣郭德綱也是現在這個時代的產物,將郭德綱送到姜昆生活的那個時代,郭德綱估計就沒有現在這麼紅火,同樣的姜昆開始的時代如果跟現在一樣,估計姜昆也不會吃相聲這碗飯,而且姜昆一開始的時候還是為相聲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他創作的國內第一部大型相聲劇《明春曲》,在國內外演出了近百場,並搬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臺,而且也出版過兩部關於曲藝及相聲的書籍。但是光這些就說姜昆是中國相聲的代表人顯然不行,一個行業真正的代表人是要對行業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並且在行業內有很高的聲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並且能發掘行業內的優秀人才,對於這些要求姜昆顯然不夠資格。首先在他主持工作的時期,相聲顯然是最低谷的時期,好的作品,好的人才寥寥無幾,即使出現那麼一兩個好的苗子,最後的發展也證明了他們只是拿相聲當敲門磚而已,身為官方負責人姜昆對這些沒有有效的手段去引導和發展,責任不可推卸。而姜昆的這兩年的一些做法也將自己以前積累的一點聲譽損失殆盡了。而對於一些真正想說相聲的人,姜主席的做法也讓人不能滿意。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相聲的一些傳統的技法和基本功姜主席從來沒有在人們面前顯示過,一個連這個行業最基本的要素都不會的人怎麼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代表人呢?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我個人覺得姜昆代表不了中國的相聲,他只是相聲的傳承者之一,當下中國相聲的代表人物是郭德綱。

相聲原本就是講究說學逗唱的民間藝術,紮根於民眾,所以,能夠讓老百姓深受歡迎,深得人心的相聲才能代表中國的相聲。


姜昆的相聲屬於新相聲,源於相聲大師侯寶林改革開放後對相聲的重大改革,後來馬季進行了創新,第一次創立了歌頌型相聲。


到姜昆這裡,新相聲已經是第三代了,姜昆是馬季的徒弟,所以,姜昆的相聲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

姜昆的相聲一直給人的一種感覺是歌頌類型的或者是教育類的,笑點很低。


姜昆是體制內的,他是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熱衷於參加各個行業的晚會,參加哪個行業的晚會,就給拿哪個行業創作歌頌型的相聲。

對於一些與時俱進的人群或者是年輕的人群來說,姜昆的相聲已經墨守成規了,漸漸脫離了百姓,失去了相聲的基本功能。


再加上以姜昆為代表的相聲演員,不與時俱進,不努力創作,不主動提高自己的藝術修為,而是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欣欣向榮的氛圍之中,漸漸地,新相聲就被老百姓拋棄了。

可以說,姜昆對中國相聲的沒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姜昆讓原本喜歡相聲的老百姓不喜歡看相聲了。


而郭德綱的出現拯救了中國相聲。

郭德綱本人勤學苦練,語言唱腔都很有功底,所以在同行的相聲專業中,遠遠超過了姜昆等人。


郭德綱的相聲,從電視到小劇場,傳播度很廣。

他的相聲純娛樂,雅俗共賞,可以讓老百姓開懷一笑,很多人沒事的時候都喜歡去德雲社聽相聲,上網的時候也是專門喜歡聽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


郭德綱和德雲社現在大火,他們的相聲深得民心,這才是中國的真正的相聲。

總之,姜昆代表不了中國相聲。


R娛記


姜昆不能代表中國相聲。

相聲是第二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三批公佈了代表傳承人,共三人,依次是常寶霆、姜昆、馬志明。其中少馬爺的是上個月剛公佈的。



姜昆現任中國曲協主席,此前長期擔任了曲協副主席、黨組書記,實際上是一直在負責曲協工作。曲協是中國文聯下屬的分支協會,目前馮鞏在擔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及曲協副主席。


並不能把曲協這類社會職務等同於針對藝術本身的認定。不能否則姜昆的著名相聲演員、表演藝術家身份,他的成就期是八十年代。不能因那是個時期的“紅火”,就表示現在一定必須仍被觀眾歡迎,也不能因現在不受歡迎而否定過去。凡事要客觀看,評價一個演員要回到特定的時期。




歌曲還被分為美聲民族通俗,相聲分出個傳統和現代也未嘗不可,至於生命力就要靠觀眾的選擇了,當然還有其他意識形態因素。

為什麼說姜昆不能代表中國相聲,因為還有他的老師馬季。馬季先生才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當代能稱為相聲大師的人。其弟子們無論從藝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上,都沒有能達到的,更談不到超越。馬季先生的去世,新相聲也就終結了,因為那個時代早已過去。至於茶館相聲能走多遠,郭德綱之後也是個未知數。



幾葦渡


姜昆是中國相聲承上啟下的一個傳承者,在相聲的發展史上,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姜昆在相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以及無人能比的,這個作用是正反兩方面來看的。

姜昆這個時代的相聲,嚴格來說,不是傳統相聲。我們姑且叫他新相聲,最大特點就是並不重視傳統相聲傳承,並不追求傳統相聲基本功,相聲的門檻比較低,所以,混入相聲隊伍中的人也就比較多,說幾段相聲就可能變成著名相聲演員,參加一次比賽可能就成為笑星,所以姜昆時代笑星比較多。



正是因為相聲門檻低,所以相聲演員多,就是郭德綱所說的所謂主流相聲演員比較多,而且他們因為各種師承等複雜關係,把握著曲藝的權力,當著官員,客觀上又阻礙了相聲的發展。

可以說,如果沒有郭德綱迴歸傳統相聲,那麼中國相聲實際是死在姜昆手裡了,後繼無人,當時的主流相聲演員根本沒有市場,他們紛紛轉行,最多的就是去做主持人,說相聲不行,做主持人的嘴上功夫是可以的。所以,相聲演員做主持人的數不勝數,側面說明,相聲不行了,靠說相聲,養活不了自己了。



郭德綱的出現,讓相聲可以在市場上衝出一條血路,而且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很大的文化產業,這是了不起的,這也是吃慣了行政手段下相聲表演的那些相聲演員根本無法想象的,他們的表演,就是在游泳池裡的花樣游泳,靠著評委的作弊,保持著自己的江湖地位。

郭德綱是在大江大河裡學會了游泳,並可以閒庭信步,甚至可以治病救人,搶救落水者,這個市場完全是拼出來的,把人扔水裡,你要是學不會游泳,那只有淹死,而沒有救生,郭德綱是沒有體制內的工資獎金薪水的,他只能上市場要錢。這也成就了郭德綱。



我們都知道,姜昆和郭德綱很不好,在郭德綱落寞的時候,他們關係不好,姜昆多少還有點憐憫之心的,而且也不需要再打壓郭德綱,但一旦郭德綱發展好了,這個打壓是徹骨的,這是人性決定的,而當郭德綱腰板直了,就不怕這種打壓,實際也打壓不動,所以這個矛盾就越來越大,未來他們可能會和解,因為看了,看穿一切了,只不過,會虛假做戲了,現在的主動權在郭德綱手上,客大,可以欺店了,所以我們可以在郭德綱相聲中積極諷刺主流相聲演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從相聲的傳承看,郭德綱才是主流的,姜昆或者侯耀華都不是,因為是不是主流,你得能傳承下去,到你那,絕戶了,那還是什麼主流呢!什麼是傳承?人丁興旺才是傳承。


韓東言


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姜昆讓相聲上電視,郭綱讓相聲回劇場”,我認為其中前半句對姜昆的評價是中肯的。姜昆說的是“廣電相聲”,更多依賴電視這個當時較新穎載體的傳播效率,走“包袱輕快”的道路,而對傳統相聲特有的舞臺與觀眾互動環節淺嘗輒止,根基不紮實。

姜是生產建設兵團下鄉知青出身,相聲是業餘的底子,後來因緣集合和當時相聲圈最炙手可熱、又好為人師的馬季收為徒弟,走上專業道路。

姜延續了侯“相聲淨化”的路,又在文化開明的年代摒棄了馬季歌頌相聲的套子,貼合現實,針貶時弊,給當時的人耳目一新感。WG結束後推出過一部足以代表當時相聲最高水平的紀錄片《笑》,收錄了許多代表當時較高水平的相聲作品,其中他和李文華表演的《如此照相》諷刺辛辣,包袱輕快,令人耳目一新。當時他和李文華這對“海青搭檔”(李文華也是半路出家)推出的一系列作品,如《詩歌與愛情》、《棒打與溺愛》、《祖爺爺的煩惱》等,都給人以輕快、新穎的感覺,他也是較早把學流行歌曲引入相聲中的相聲演員之一,而且在度上把握分寸比較好,不像笑林等同期演員那樣本末倒置。

李文華的突然失聲讓姜昆一度陷入彷徨,他曾腦袋進水般找了長相酷似李文華、卻並沒有李的風格和神采的王金寶做搭檔,效果是災難性的。好在這個階段為期不太長,很快,和馬季拆檔的頂尖捧哏唐傑忠、相聲創作的鬼才梁左與他組成鐵三角,加上和電視、尤其春晚得天獨厚的組合,他進入了足以讓許多新一代相聲愛好者忘記“李文華時代”的又一個黃金期,《虎口遐想》、《電梯奇遇》、《特大新聞》等名段,可以說即便今天聽都不會覺得過時和俗套。

但姜昆可謂成也電視,敗也電視,依靠“廣電相聲”他這個半路出家的晚生後輩短短几年間就後來居上,名聲一度蓋過很多水平很高但恪守傳統的前輩,某些人把他當作“中國相聲的代表”也源於此。

但一直走“廣電相聲”的路讓姜的載體依賴性過強,載體氣候一變他就成了今天的姜昆,簡單說,電視看得人少了,扎堆晚會和綜藝節目看相聲的人更少了,姜昆等廣電相聲派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姜昆不但不善於各種舞臺乃至純廣播場景的相聲技巧(前者可參看郭德綱或大兵,這兩位的相聲風格都非我所欣賞的類型,但他們是當代相聲演員中舞臺技巧最好的之一;後者可參看馬三立先生和活躍在天津相聲茶館的那幾位,他們一直沒撂下當年“商業電臺”時代的老底子,如今相聲的主要生存圈又變成了小劇場和適合邊開車或擠車邊聽的廣播,姜昆式廣電相聲就不行了),而且說學逗唱基本功不行,作為一個從小學過相聲、還寫過好幾個在舞臺上演出過相聲段子的業餘愛好者,我曾在交流活動中聽過他示範的“八扇屏”中兩段大貫口,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都是客氣的。相聲中的“唱”指太平歌詞,我親耳聽他自己說“不能掌握”,柳活更被他簡化成唱歌了。要了解姜得聽他和李丶唐時的作品,他和戴志誠合作的時代基本上就是個尷尬段子生產線了。

衡量一個相聲演員功底和代表性的另一個標準是收徒,姜昆的徒弟有幾個能被人記住的?什麼,大山?大山大約是外國相聲表演者中基本功最好的,但他真正的指導老師是丁廣泉,後者名氣不大,四門功課還是比較紮實的。

我個人曾在去年6月倒閉、實際上很久都處於腦死亡狀態的中國相聲網上和姜昆交流過,承蒙他誇讚了我的相聲作品《鬻詩記》,並提出了幾個改進意見,我的一位忘年交及其女兒更是他父女兩代的朋友,說起來和他算有點感情,但感情歸感情,作為相聲愛好者和創作者我仍然認為,姜昆遠談不上中國相聲的代表,因為以相聲說學逗唱四門功課論他沒有一門在水準線之上,以相聲市場的適應能力論,他的“廣電相聲”早已是明日黃花,只能在春晚之類越來越少、越來越邊緣化的舞臺上當當花瓶,而喪失了爭奪相聲基本市場的能力。只能說,他是中國“廣電相聲”的代表人物之一——實際上就算“廣電相聲”,其黃金時代後期他的風頭也已被牛群和馮鞏壓倒了


陶短房


筆者從小就是聽姜昆老師的相聲長大的,他過去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相聲,如(錯走了這一步)(對口詞)(誇家鄉)(看電視)等等。 特別是和偷吃大象飼料的孫越的爺爺李文華老爺子合說的相聲(打針)(琢磨)(送春聯)(如此照相)(如此要求)(虎口遐想)曾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既然姜昆老師說了這麼多好聽的相聲,那麼他的相聲就能代表中國相聲嗎?其實姜昆老師如果一直在相聲領域專心研究、努力發展,應該是受之無愧。後來卻棄商從政走入仕途,雖然在官場上順風順水,但是在業務能力上卻一落千丈,時至今日只有一部(虎口遐想2)能拿得出手,看起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姜昆老師不能代表中國相聲,那就只有一位了,郭德綱。老郭的相聲沒說的,深受我們廣大網友喜歡。老郭的機智幽默、談吐風趣在娛樂圈也博得了好名聲。但是郭德綱也不行,他在資歷、年齡、甚至政治面貌上比姜昆老師差遠了。
如果姜昆老師和郭德綱老師共同代表中國相聲怎麼樣?這兩位可是相聲領域政治經濟的代表人物。建議姜昆老師任黨委書記主抓政治,老郭任曲協業務主席,主抓逗我們樂,這樣相聲領域文明瞭、淨化了,我們大家聽相聲開心了,人們都去大街上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去了,誰還有功夫在這裡鬥嘴呢?


陳語爛言


客觀地講,姜昆及同時代的老一輩相聲演員,絕對能夠代表中國的相聲。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相聲自然也是遵循這一規律的。自窮不怕朱紹文先生創立相聲並收徒傳藝開始,相聲開始落地生根,成為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由於早期的相聲屬於市井文化,演員在大街上演出,收入也不固定。為了吸引觀眾,逗大家一樂,相聲的表演內容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比較低俗的內容,比如經常使用一些倫理哏兒或者採用一些極為辛辣刻薄的言辭等。

進入新社會以後,一些知識分子和相聲藝人推行了一場相聲改良運動,其中最為著名的相聲藝人就是被譽為相聲大師的侯寶林。在他們的力倡下,相聲得到了淨化,並出現了一批反映新時代、新社會、新氣象的作品,使得相聲再一次獲得了新生。

相聲改良的成績是斐然的,同時也註定給相聲創作帶來了新的困難。因為剔除了砸掛、倫理哏等內容,使得可以採用的包袱變得有限。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姜昆開始活躍於觀眾眼前,與之同期的還有馬季、馬季、李文華、趙炎、侯耀文、石富寬、高英培、郝愛民、師勝傑、常寶華等人,他們在1985年被評為“十大笑星”。

當時姜昆等人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歡樂,併成為春晚舞臺上最受期待的演員。記得小時候我看春晚時,主要也是看相聲,至於歌舞,幾乎完全不關心。從這一點來講,曾經的“十大笑星”及同時代的老藝人們,絕對是有功於相聲的。

江山代有才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藝術的舞臺上,沒有一個人能夠經久不衰。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相聲也在不斷調整。個別老藝人逐漸淡出觀眾的視野,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們並不能因此抹殺他們曾經為相聲所做出的貢獻,也不能否定他們曾經給大家帶來的歡樂。


碣石樵子


姜昆,著名相聲演員,中國曲藝組織負責人。姜昆作為曲協負責人,他代表國家對曲藝行業進行管理組織,貫徹執行中央對曲藝界的方針政策,領導曲藝行業健康發展。相聲作為曲藝一個表演種類,也應當符合國家對文藝演出的要求,要為國家和社會利益服務。姜昆可以代表中國相聲,向國家、社會反映相聲行業訴求,向全國相聲界傳達國家要求和指示。

姜昆行業領導地位,不能反映他的表演藝術水平處於相聲代表地位。姜昆雖然是著名相聲演員,但相聲表演水平和創作能力與已故相聲大師差一大段距離,他不能代表中國相聲水平。現在活躍在舞臺上的相聲演員都不能代表中國相聲表演最高水平,名氣如日中天的非著名演員郭德綱也不能代表中國相聲,更不是傳統相聲藝術代表。郭德綱自詡恢復傳統相聲,實際上他的相聲表演,只有傳統相聲的外殼,沒有傳統相聲的精華。

您認為我回答得到有道理,請給我點個贊,歡迎互動評論。我是律師,願意回答法律及其它社會問題,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429方寸世界


姜昆就是一個普通相聲演員,與老一輩相生家相比,不在一個擋次。身為相聲界的領軍人物,千不該萬萬該在相聲界,以相聲老大自居。郭德剛是當今早好的演員,姜昆應與郭德剛搞好團結,兩人同心協力將中國的相聲藝術搞上去,為中華民族的相聲復蘇做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