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真對自己「動刀」了

海南真对自己“动刀”了

本文來自自貿君的小夥伴:城市進化論(ID:urban_evolution)

該來的終於來了。

在省長沈曉明自揭家醜一個月後,海南正式拿出“藥方”,專治政府執行力“頑疾”。(前情提要:焦點 | 自貿島100天,海南省長沈曉明如何“動刀”?)

海南日報報道稱,最新的《提高政府執行力十五條措施》是經過4個月的調研、討論、研究和反覆修改完善後出爐的,從時間上不難推算,《措施》出臺的大背景正是海南今年4月接過的“國家使命”。

海南真对自己“动刀”了

空中俯瞰海南 張建 攝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院長陳光在接受城叔採訪時表示,行政成本居高一直是我們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一個複雜的改革任務,需要有體制機制的創新,需要對政府本身的流程進行改造,“目的就是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必須看到,建設自貿區、探索自貿港,讓海南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同時也無法迴避地迎來了新的挑戰。比如說,政府能力夠不夠,幹部專業素質是否過硬,如此等等。

這段時間,海南也表現出足夠的決心:除了制定15條措施,提高政府執行力外,還採取了“送出去”學習、“請進來”指導的方式,希望儘快給公職人員補上專業課,而“外貿專家”沈丹陽履新副省長,更被外界看作海南“補短板”的重要一招。

可以說,海南這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從政府自身開始。

海南真对自己“动刀”了

指向非常明確

在7月11日舉行的七屆海南省政府第二次全會上,省長沈曉明從十個方面例數政府執行力不強的主要表現和根源,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敢於揭醜亮短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切實補齊短板?

城叔注意到,最新推出的這份《提高政府執行力十五條措施》(後稱《措施》),即是有針對性地“下藥”。

例如,對於“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措施》指出,要深入調查研究,“調研點的選擇,50%以上實行不事先通知的隨機抽查、自選、暗訪式調研”。

對於“文山會海、不求實效”,則提倡少開會、開短會、開管用的會;確實要開的會,儘量採用電視電話、網絡視頻形式,減少和避免集中開會、層層開會,防止以會議落實會議,講求會議實效。

針對“新官不理舊賬”的推諉扯皮現象,要求強化溝通協調,建立覆蓋全省政府系統的即時通訊工作群,作為非涉密事項的常規溝通協調平臺。

在陳光看來,海南省省長沈曉明過去長期在上海任職,政府執行力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海南雖然近年來取得不錯發展,但對標上海,仍有不小差距。

他在接受城叔採訪時表示,上述15條措施重點不在有多少“創新之舉”,而是強調對政府本身的管理效率,結合眼下海南政府系統的實際情況來看,“指向性非常明確”。

同時,他還特別提到協調溝通的重要性。“實際上,很多問題就在於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不是特別清晰,從而導致一件事情在行政系統當中來回糾纏、互相推諉,所以協同非常重要。”

有網友評論認為,海南省政府這一文件之所以能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曾或多或少地“體驗”過政府執行力弱帶來的“痛楚”。因此,“希望政府這次是動真格的,能夠說到做到”。

的確,如今“藥方”是有了,能不能堅持“吃藥”,從根兒上治好,依然是對執行力的考驗。

避免“高開低走”

改革推進到今天,海南是知道自己的“短板”的。處在聚光燈下,海南正在經受考驗。

今年5月,海南趁著東風啟動了一項名為“百日大招商(項目)”的活動,意在吸引全世界投資者到中國的南海之濱投資興業。企業紛至沓來的同時,也把過去隱藏的種種“毛病”推至臺前。

作為第一家進駐海南的國際專業服務機構,普華永道雖然僅用一個月就在海口拿到營業執照,但該機構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海南的問題——招商引資缺乏項目管理,“招商工作不能打亂仗,哪個團隊對接哪個項目、跟進哪個企業要十分明確。”

一位赴瓊調研投資文體類項目的企業負責人也表示,招商對接時發現當地幹部的知識儲備尚有欠缺,許多企業關心的問題答不上來,工作思路與其他特區比存在一定差距。

更要緊的是,這樣的問題並非孤例。

長期偏安一隅,的確造成了一些幹部意識相對保守,甚至有人認為海南已經比以前好多了,“可以了”。但目前的政府系統,顯然不能支撐海南完成“國家使命”。

海南需要和過去的行事方式說再見,需要更高素質、更專業的人才加入。

最近一個引爆點,無疑是“外貿專家”沈丹陽上週空降海南出任副省長。

這位53歲的福建人不僅長期在商務部工作,更有深厚的學術功底,是一位喜歡“搞研究”的官員。儘管目前海南省政府官網還未更新沈丹陽的分管領域,但他的到來,讓外界對海南今後在國際經貿、服務經濟領域的發展更加期待。

海南真对自己“动刀”了

城叔注意到,今年海南還有一位“專家型”副省長上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彭金輝今年1月從昆明理工大學校長調任海南,負責工業和信息化、商務、招商引資、對外合作交流、通信、洋浦經濟開發區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自7月初起,海南選派了100名業務骨幹,分赴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及上海、福建、廣東等7省市自貿區跟班學習。同時,還在中組部支持下,從中央部委和各省、自貿區請來44名具有自貿區建設相關學歷背景或工作經驗的業務骨幹到海南掛職一年。

“送出去”學習、“請進來”指導,目的很明確,由此也不難看出,海南做優做強幹部隊伍的決心。正如陳光所言,“我們鼓勵海南每一個向前邁進的動作”。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高開低走”。海南在改革開放初期曾推出很多“第一個吃螃蟹”的靈活舉措,但後來,一些政策並沒有幹起來,多少與政府的執行力不強有關。

沈曉明曾說,海南30年的成敗得失足以說明,執行力問題關係著改革開放的成效,執行力不強將貽誤戰機。所以這一次,希望海南能動真格。

附上藥方

1.不折不扣落實上級決策部署。

上級重要文件、重大決策部署在收到當天報主要負責人,以最快速度(最多3天內)佈置落實

2.深入調查研究。

調研點的選擇,50%以上實行不事先通知的隨機抽查、自選、暗訪式調研

3.提高決策質量。

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

4.講求會議實效。

提倡少開會、開短會、開管用的會;確實要開的會,儘量採用電視電話、網絡視頻形式,減少和避免集中開會、層層開會,防止以會議落實會議

5.

精簡發文。

各單位實行年度發文總量控制。以省政府或省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的文件,2018年比上年減少50%,以後逐年減少

6.落實責任主體。

領導變動不能影響單位責任的履行,堅決杜絕“新官不理舊賬”

7.強化溝通協調。

建立覆蓋全省政府系統的即時通訊工作群,作為非涉密事項的常規溝通協調平臺

8.強化副秘書長工作職能。

受省政府領導委託,省政府副秘書長可以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

9.深化政務公開。

省和市縣政府及其部門定期發佈新聞。常規重大事項及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除保密事項外)一律向社會公佈,重大事項、應急事項以及重大政策解讀原則上1個工作日內公佈

10.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2018年底前,全省政務服務事項80%實現網上可辦、“不見面審批”,所列事項凡法定以外的紙質材料一律不得要求報送

11.嚴格依法履行職能。

加強政府系統法律顧問隊伍建設。實行集中行使行政複議權,一級政府只設一個行政複議機構

12.加強督查。

政府督查室對各類督查項目儘量歸併,通過合併督查、聯合督查、委託督查等方式,做到一定時間內,同一事項只有一支力量督查,督查結果多個部門共享

13.改進考核方式。

積極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客觀準確地反映工作績效、服務質量和效率

14.把執行力作為獎懲依據。

單位和個人執行力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與單位和個人年度績效評定、單位主要領導和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考核等級評定掛鉤,並通報獎懲

15.發揮班子引領作用。

政府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要把加強執行力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每年專題研究

(據海南日報)

文字 | 餘蕊均

海南真对自己“动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