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水产养殖业的伤心事,其实每年都在发生,从扇贝死亡到海参死亡,动辄几十亿的损失,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他们一次次跳进水产养殖的坑,是因为这里面除了风险,还充满希望。

最近的水产灾难比较骇人听闻:大连90%的圈养海参热死了,有的海参养殖户甚至绝收。

有海参圈就像有矿,他们曾经因为海参发财,也因为海参破产。成也海参,败也海参。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被热死的海参。

1 从非典开始的海参疯狂成长之路

2003年春季,骇人听闻的非典席卷中国多个城市,电视新闻中每天固定播报死亡病例、疑似病例、感染人群的数量。

一天天上升的死亡病例让人谈非典色变。

那个春天,很多人仅仅因为发烧就被隔离起来,有家不能回。

非典引发的恐慌让大街上流行口罩大军。

那一年,生产口罩的商家赚了不少钱。

更赚钱的,还不是口罩,而是营养保健品。海参是在那一年成为全国人都认可的滋补品,从大连走向全国。

此前,海参是大连人冬季里像储存白菜一样储存的农产品,全国人还并不那么认它。

那一年,海参开始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2 疯狂发财的黄金十年

哪里有暴利,哪里就有资金流入。

大概就是从非典的那一年开始,大连和辽宁沿海周边的养虾池陆续变成了海参池。

此前,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对虾产地,后来由于养得太多,近亲繁殖,种质退化严重,虾池灾害爆发,像今天的海参一样,对虾也遭遇集体死亡。

虾池变身海参池的前几年,养海参比做房地产还赚钱,海参行业吸引了大批资金涌入。在大连及周边沿海的海岸线上,密密麻麻的虾池改造的海参池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开车沿着海边走一趟,你会惊讶于人工的力量。这些布满海参池的地方,原本是海边的潮间带,或者靠近海边的陆地。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非典过后大概有10年的时间里,海参都是市场上的宠儿,价格连年创新高,包装一个比一个豪华,海参专卖店的装修一个比一个奢侈。

2005年建成的万达华府是大连当年最好的居住区之一,商业繁华,租金奇高,万达华府的商业街已经问世,就被海参商们看好了,没几年时间,这里的商业公建几乎被海参专卖店承包了。

位于大连商业区青泥洼桥的大连商场一楼,将几个海参专柜扩大为海参专卖区,专柜装修豪华,入驻的海参品牌也极尽奢华。

只要与海参沾边儿,基本都被看成有钱人。到2008年左右,大连街头的海参品牌一下子冒出好两三百家,琳琅满目。之前当成初级农产品没有品牌的现状很快被打破。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3 老龄化社会的消费升级成为另一只推手

非典对海参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将这个行业推向风口的另一只手是中国经济持续十几年的发展以及老年化社会的形成。

人们有钱了,开始注重健康,海参、虫草、燕窝成为人们追逐的高档食材。

也许你无法相信,海参最大的销售渠道其实并不在专卖店和商场里,而是在医院里。起初,对海参有认知的是外科手术医生,病人从他们这里离开的时候,总是要问一些医嘱,医生一般都会告诉他们,回家吃一点海参,有助于术后体力的恢复。

很多人照做,一些去看病人的人,也拎上2斤海参,表达对病人的关心和诚意。

这个说法到底有多少科学依据,一直也没有确切的说法。吃过的人说好,这个市场就越来越大了,有些术后病人连续几年把海参当药吃,每天一根。

后来,随着礼品市场的疯狂和老龄化市场的升级,海参找到了它最好的销售方式:礼品,尤其是给老年人的礼品,进而扩展到商务人群。

这个人群要么是刚需,要么是有消费能力。

大连的海参品牌已经不满足于在沿海地区的销售,在得京城者得天下的营销思维蛊惑下,大连海参的专卖店开遍北京的商业网点、高档社区。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4 像炒房地产一样炒海参圈

高额利润将资金源源不断地引向了海参行业,人们像炒房地产一样开始炒作海参圈。

大连沿海潮间带上的海参圈建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价格也越来越高。有人不直接养殖海参,仅仅依靠炒作海参圈就赚走了大量财富。这跟炒房子是一个道理。

大连海参圈价格高企以后,炒家们开始像外围扩张,辽宁沿海、河北、山东、福建,大中国的海岸线被海参圈包围。养殖海参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润不断下滑。

投资一个海参圈养海参的成本从几万元上升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供求关系不断被改变,海参养殖户一夜暴富的梦想不断破灭。

从可以查阅到数据看,2013年,大连的圈养海参面积还在50万亩,到近日发生海参大量死亡事件时爆出,圈养海参的养殖面积已经超过了98万亩。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烟台渔民养殖海参的画面。来源:大小新闻

5 海参养殖全国开花

海参养殖面积的增长带来的是海参供货量的激增。海参市场越来越难做,扩张到南方的海参养成后投向市场,海参市场关于地域之争不断升级,大连海参以期用养殖地域跟外地的海参区分开来,其实,这背后,不是地域之争,而是在大连养海参的大连人和在南方养海参的大连人之间的老乡之争。

随着南方海参养殖面积的扩大,海参市场固有的格局被打破,原来大连海参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逐渐被退化成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余的三分之二中,山东占去了一半,另一半给福建、河北、浙江等地占有。

随之,市场上出现大连野生(底播)海参、大连圈养海参、山东海参、福建海参这样一条鄙视链。

就像西藏虫草一样,人们在市场上见的最多的字样是:大连野生海参。其实,这个品类在大连所有的海参中,也只占6%,这个数字再被三分一下,就只剩2%了。

也就是说,消费者只有2%的机会可以买到真正的大连野生海参。

分散在大连、山东、福建等地的海参的市场策略又有所不同,大连海参主打品牌营销,是个卖海参的就像做品牌,至今没有一个品牌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加多宝那样的垄断地位。山东海参则是去品牌化,主打原料;餐饮渠道所用的海参,则是福建海参主导。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6 2013年分水岭显现

到2013年,海参市场出现了分水岭。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让海参市场陷入了低谷,餐饮业的海参几乎下降了一半,礼品市场也大大受挫,剩下的,只有民间的消费,而这个消费量远远无法消化持续十年的海参产业的供给量。

海参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好多当年信誓旦旦地扬言要做中国海参第一品牌的商家纷纷表示,这个行业没法做了。

由于判断失误,有些大连企业用积累了多年的收入再投入大海,建设海洋牧场,或者再包海参圈,而海参的生产周期一般需要三年,今年投下的海参苗,三年才能长大。这就像不断暴雷的P2P平台一样,由后面的收入来补前面的投入,一旦遭遇天灾或者市场行情不好,后面的续不上,企业的资金链也随时处于崩溃的边缘。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7 最苦的行业里汇聚了最富的人

水产养殖从来就不是看上去那么诗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朋友圈里骗鬼的人设。

在农林牧副渔行业里,水产业是付出最多的行业。那些养海参的,即使看着赚钱,一般人也遭不了那个罪。一年到头脚上的那双水鞋就足以说明问题。

海参圈边上搭的窝棚里,环境极其恶劣,有时看起来令人作呕,是的,那些腰缠万贯的养参人就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中。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辛苦,只是能够看到的表象,它的背后,还有更多隐藏的风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连是中国对虾的主产区,后来,一场系统性疾病,就会让全城的虾死光光。

在海参产业爆发性发展的时候,也有人提前发出预警,不要让海参成为第二只对虾。

没想到悲剧很快就发生了,仅仅在一周时间里,大连的海参出现了大面积死亡。

上周日,央视二套现场的聚焦让这一坊间传闻变成现实。大连地区海参受灾面积达95万亩,海参死亡率达90%,海参死亡数量6.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7亿元。

哦,原来海参是会死的。此前,獐子岛披露扇贝死亡时,被恶搞了多年,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海里养殖的生物,其实存活率非常低,死亡是常态,不死才是新闻。

海参是怎么死的?有人说,当然是热死的,大连地区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少见过的。不仅仅是海参这样的海洋生物,连人都受不了。

但是,水产养殖专家却给出了另一个观点是:这么大面积的爆发死亡事件不应该是一种因素造成的,高温只是一个诱发因素,栖息在海参圈底部的海参在高温作用下,得不到海面循环来的氧气,憋死了。

高温下海参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并不是今年才发生,这几年,山东等地多次发生过夏季气温过高造成海参死亡事件。

很多养殖户投入了上千万养殖海参,他们常年泡在水里,像伺候孩子一样伺候着这些水里的摇钱树,仅仅一周时间,这些摇钱树就集体自杀了,真的有养殖户曾蹲在海参池边上放声大哭,那是他们的全部心血,全部家当,就这样化为一池污水。

68000吨海参热死了,养殖户眼泪还没干,市场着什么急涨价

8 涨价要不要那么急不可耐

关于大连海参大面积死亡的新闻后面,总是有这样一句话:海参要涨价了!这才是海参人要说的重点:今年海参要涨价,赶紧买吧。

商人总是会率先嗅出钱的味道,市场的敏锐不禁让人有些心寒。那些死亡的海参尸骨未寒,海参池边哭嚎的养殖户还没来得急抹干眼泪,那些手里有囤货的人就开始庆祝了。曾经,他们恨透了自己手里卖不出去的库存。

不到一周时间,海底的海参还在夏眠,海参市场的涨价幅度达到了30%,有人预估,到秋冬海参上市时,活参的价格会翻一倍。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圈养海参的大面积死亡是一场天灾,养殖户可能损失掉一生的财富,海里的海参虽然还没有收到死亡通知,但是池子里有的隐患,海里也并不是高枕无忧。

海参这个产业,在大连农业中,被认为是支柱产业,一年的产值在300亿元以上,全国的海参市场可以容下1000亿元的蛋糕。但是,身在其中的人,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难熬,每天都有人想要离开这个行业。

从2003年非典开始,到2013年八项规定,中国海参整整走过了10难的黄金期,此后,再也没有那么开心过。(宋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