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秀麗的廬山,兩位頂級大文豪的終極對決

疑似銀河落九天。

詩仙李白寫完這首七絕,就等於立在了那裡一座豐碑,自此後多少文人騷客登臨廬山,也留下了不少詩篇,但統統都淹沒在詩仙的這首七絕的萬丈光芒中。

日月似梭,光陰如電,幾百年只是一剎間,唐朝走了,大宋來了,時間到了公元1084年。

那一年蘇軾47歲,他本來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的,在那呆了四年,寫下了很多名篇,他的超級粉絲宋神宗一看行了,黃州的山山水水也讓你寫個差不多了,把你換個地方吧!到哪裡呢?汝州,離當時的京城近一些,這也算是提拔了。

本來從黃州到汝州是不用經過廬山的,但蘇軾要看看他多年不見的弟弟蘇轍,所以就到了廬山腳下。蘇軾到了廬山的消息一經傳出,整個大宋朝都驚動了,京城開封的宋神宗,已經謫居南京的王安石,以及那些蘇軾的朋友和政敵,他們齊刷刷的把目光都轉向這個位於江西的廬山。

為什麼呢?因為幾百年前唐朝的詩仙李白去過廬山,因為李白在那裡留下了一首七絕,因為這首七絕跨越了兩個朝代,至今無人超越。

風景秀麗的廬山,兩位頂級大文豪的終極對決

廬山風景

蘇軾是誰?整個大宋朝公認的大文豪,仁宗皇帝誇他,神宗皇帝愛他,文壇領袖歐陽修抬舉他,他所作的詩詞,就相當於現在的留下歌曲,很快就能流傳於大江南北,連他的政敵王安石得到他的新作之後,就著黃昏時的餘光,連房間都不捨得回,一氣讀完。

大家都希望蘇軾能在廬山上留下些什麼,畢竟,宋朝在經濟上不輸於盛唐,在文化成就上也是與唐朝不分伯仲,但李白的那首詩能不能超越,宋朝只有蘇軾有這個能力,所以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蘇東坡的這次廬山之行。

看著廬山腳下前來歡迎的僧俗朋友,還有附近的文人騷客,蘇軾很明白大家的心思,這廬山是上還是不上?

上。心高氣傲的蘇東坡是“明知山有虎,偏往山中行”

蘇軾在眾人的簇擁下上了廬山,沿著前朝那個詩仙的足跡又走了一遍,來到香爐峰下,看到了詩仙的那首七絕,果然好詩,把香爐峰,把整個廬山寫絕了,怪不得後人也寫了不少的關於廬山的詩詞,但與詩仙的相比,都是黯然失色。

蘇軾進山後也寫了幾首,但都無法與詩仙的那首七絕相提並論,眾人失望了,難道我們的文壇一哥真的要輸與前朝?

蘇軾也很著急,但寫詩是需要靈感的,靈感是不隨人的意志所轉移的,你越是需要它越在你的心靈深處躲躲藏藏,只有等待,等待它的靈光一現。

風景秀麗的廬山,兩位頂級大文豪的終極對決

橫看成嶺側成峰

最後一天了,明天蘇軾就要下山,人們似乎不抱什麼希望了。

最後一站是位於廬山北麓的西林寺,看完這座始建於東晉時期的寺廟,蘇軾獨自來到寺廟前的一塊巨石上,登石眺望眼前這雲霧繚繞的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山峰,想起自己從仁宗皇帝欽點的百年第一的“制科三等”,到神宗皇帝差點命送黃泉,由眼前的這時隱時現的山巒,聯想到自己浮浮沉沉的人生。

突然,蘇軾的腦海中靈光一現,他飛步來到寺廟的一堵牆壁前,那裡早就準備好了筆墨,蘇軾揮毫也寫下了一首七絕: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廬山中。

人們一擁而上,紛紛抄寫,都想第一時間把蘇軾的這篇《題西林壁》傳遞出去。第二天這首包含人生豐富哲理的詩作就傳遍了整個大宋。

又是一座高山,從蘇軾的《題西林壁》之後,那麼多描寫廬山的詩詞,很可惜,再沒人超越過這首。

從古到今,文人騷客寫廬山的詩詞有記錄的就有4000多篇,可一提起廬山,人們能朗朗上口的就是這兩首七絕。

這就是千古絕句。

風景秀麗的廬山,兩位頂級大文豪的終極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