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緬懷劉光鼎院士,感謝先生爲金屬礦產勘查作出的重要貢獻!

我國著名的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劉光鼎院士於2018年8月7日下午18:40逝世,享年89歲。讓我們共同回顧劉光鼎院士對我國金屬礦找礦勘探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以及為後輩開展地質找礦留下的創新理論成果,以表對先生的深切悼念與緬懷。

深切緬懷劉光鼎院士,感謝先生為金屬礦產勘查作出的重要貢獻!

劉光鼎院士

20世紀90年代,劉光鼎院士就與金屬礦產找礦結下了深厚的淵源。1995年,劉光鼎先生開始擔任科委攀登技術85-34項目首席科學家,開展地球物理對隱伏金屬礦床預測研究工作。1998年,他在金礦找礦中提出的幾個關鍵理論和技術的應用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劉光鼎先生為我國金屬礦產勘查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創新科學成果,主要包括:

1.劉光鼎院士創新性地提出了“攻深探盲,尋找大礦富礦”理論,他指出一些地勘單位或礦山企業一味地堅持“就礦找礦”,圍繞地質露頭找礦,這是非常落後的,這一理論需要完善和創新,要充分利用地球物理方法來發現深部沒有出露到地表的礦產資源。

劉光鼎院士主編的與金屬礦勘查有關的代表性專著《中國金屬礦的地質與地球物理勘查》,系統全面介紹了中國金屬礦的地質與地球物理勘查相關知識,是我們開展地質找礦工作的重要理論與實踐指導。他指出金屬礦床的找礦勘探不能再停留於根據露頭的就礦找礦階段,而應綜合應用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的資料,瞭解地球動力學環境,特別是殼幔相互作用及其時空演化規律,來“攻深探盲,尋找大礦、富礦”。

(劉光鼎,劉秉光,劉建明,秦克章.中國金屬礦的地質與地球物理勘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劉光鼎院士提出的“三橫兩豎、兩個三角和新生代海相殘留理論”對於尋找金屬礦具有重要現實價值。他指出“三橫兩豎、兩個三角”(第一橫是天山—陰山—燕山,第二橫是崑崙山—秦嶺—大別山,第三橫是揚子跟南華的界限,就是南嶺。所以,三橫就是不同塊體的結合部位。兩豎是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這條線和賀蘭山—龍門山這條線。分割後形成了兩個三角,包括柴達木、祁連山和松潘、甘孜地區)的邊界正是岩漿斷裂活動最頻繁的區域,地震多發的地方,具備形成金屬礦的有利條件。如果在這些區域沒有發現大礦富礦,說明我們的工作程度還遠遠不夠,只要肯加大工作力度,一定會有驚喜發現。

3.在地質找礦方面,劉光鼎院士還有一套獨特的方法論——一個原則、兩個關鍵、三個結合。他提出要堅持以活動論為基礎的現代地質科學理論作為指導原則,緊緊抓住岩石物性和物理模型這兩個關鍵問題,堅持將地質、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有機結合起來,邊找礦、邊總結,在不斷總結中提出新的概念。

在劉光鼎院士所提出的“攻深探盲,尋找大礦富礦”等重要找礦理論的指導下,我國地質找礦科技工作者採用地球物理方法開展了諸多深部找礦探索與實踐,並在膠東等礦集區取得了重要找礦突破與研究成果。為衷心緬懷劉光鼎先生為我國金屬礦找礦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小編彙總並整理了《黃金科學技術》(雙月刊)刊發的有關利用地球物理方法開展金屬礦找礦的重要研究論文,歡迎大家閱覽。

[1]張文偉,底青雲,雷達,等.物探新方法——多通道瞬變電磁法在金屬礦勘探中的應用[J].黃金科學技術,2018,26(1):1-8.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1.001)

[2]宋英昕,宋明春,丁正江,等.膠東金礦集區深部找礦重要進展及成礦特徵[J].黃金科學技術,2017,25(3):4-18.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10.11872/j.issn.1005-2518.2017.03.004)

[3]高帥,曾慶棟,於昌明,等.遙感及綜合物探方法用於山東招遠南部隱伏成礦侵入體的空間定位[J].黃金科學技術,2017,25(5):1-10.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10.11872/j.issn.1005-2518.2017.05.001)

[4]喻春,陳永凌,李建忠,等.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在高樓山金礦深部找礦中的應用[J].黃金科學技術,2016,24(1):59-63.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10.11872/j.issn.1005-2518.2016.01.059)

[5]李冰,尚建閣,張智慧,等.大別山北麓斑岩型鉬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徵及綜合物探找礦方法應用研究[J].黃金科學技術,2014,22(3):36-42.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10.11872/j.issn.1005-2518.2014.03.036)

[6]陳瑞林,馬德錫,陳方博,等.青海南戈灘礦區地球物理特徵及找礦模式[J].黃金科學技術,2013,21(4):54-59.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2013/V21/I4/54)

[7]文武,高玉文,劉洪臣,等.黔西南貞豐背斜卡林型金礦的綜合地球物理勘查—鑽孔巖芯物性研究[J].黃金科學技術,2013,21(2):1-7.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2013/V21/I2/1)

[8]孔令芝,朱隨洲,韓雲松,等.山東玲瓏斷裂帶地球物理特徵綜合分析及找礦預測[J].黃金科學技術,2012,20(4):117-122.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2012/V20/I4/117)

[9]周國發,呂古賢,申玉科,等.山東三山島金礦床地質特徵及找礦預測[J].黃金科學技術,2011,19(4):1-5.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2011/V19/I4/1)

[10]徐春宏,蔣鑫.綜合物探方法在內蒙古草原覆蓋區尋找隱伏礦床的應用[J].黃金科學技術,2011,19(4):13-18.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2011/V19/I4/13)

[11]陳偉軍,劉和峰,孟凡威,等.內蒙沙日寶吐金多金屬礦綜合地球物理勘查及找礦潛力[J].黃金科學技術,2009,17(6):1-5,38.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2009/V17/I6/1)

[12]劉日富,蔡小寧.三山島—倉上、新城—焦家成礦帶深部找礦理論與實踐[J].黃金科學技術,2008,16(4):29-32,37.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2008/V16/I4/29)

[13]韓金良,張寶林.隱伏金礦床定位預測研究現狀與展望[J].黃金科學技術,2000,8(5):1-12.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2000/V8/I5/1)

[14]蔡新平,劉秉光,季鍾霖,等.金廠峪金礦的控礦構造及其地球物理驗證[J].黃金科學技術,1994,2(5):1-7.

(點擊閱讀原文:http://www.goldsci.ac.cn/CN/Y1994/V2/I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