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武術大家丁文江

丁文江,男,河北省滄州市孟村縣人。武術七段。現任滄州市武協常委,副秘書長,孟村縣開門八極拳研究會副會長等職。


專訪武術大家丁文江​ 為了解八極拳在滄州的發展狀況,孟村八極非遺調研小隊的部分隊員對丁文江先生進行了專訪。通過丁文江先生的講述,我們對八極拳的歷史、現狀有了更深的瞭解。

·八極傳奇——“中華第一擂”揚我國威的丁發祥

康熙十五年初夏,以外交使臣尼果賴為首的一支150餘人的沙俄代表團來到北京,並在前門外搭設高臺立下大擂,並向清政府提議:設擂百日,若中國勝此擂,沙俄向清廷稱臣納貢,並歸還叛賊根特木爾,停止對其北疆的侵略和挑釁;若敗,清廷則向沙俄稱臣納貢,並答應“十二條”的所有要求。擂過八十日,沙俄技擊手所向披靡,危急關頭,八極拳大師丁發祥挺身而出,《滄州武術志》載,丁發祥以“暴肘”擊敗敵人,大獲全勝。康熙賜名“鐵壯士武俠”,一時王公大臣多以詩歌匾額贈之。丁老師的家中,仍掛有納蘭明珠的贈詞,前人風光,可見一斑。
專訪武術大家丁文江

·臺上戲臺下武的傳奇人生

八極拳五世傳人吳會清棄業回鄉後,見孟村“吳、丁、金、張、楊”五姓氏合辦的“同樂會”門庭冷落,數十人生活無著,遂用營口經營所剩資金買下“同樂會”全部產業,重新添置了戲劇服裝,取名“義盛公”。既是戲班,也是武場。其劇目多以武戲為主。武打中用都是真刀真槍,舞臺上除八極拳徒手對練外,還有飛鏢、貼柱等奇功,所到之處,無不讓人稱口叫絕。從此,吳會清走上了以戲養武,武、戲結合,繼承傳統弘揚祖業的道路。

丁老師的恩師便師從吳會清大師,臺上唱戲,臺下練武;臺上是敵人,臺下是對手。
專訪武術大家丁文江

·武術入奧,走向世界

我們的隊員就中國武術入奧的必要性詢問了丁老師,他給予了我們十分肯定的答案,“五環的意義就是武術入奧的意義”,丁老師如是說,入奧才能讓中華武術走向世界,入奧在任何時候都是有必要的。但是入奧也存在現實性問題,難以標準化是入奧的最大困難。
專訪武術大家丁文江

·八極本色,重視實戰

八極屬於短打拳法,更重視實戰的應用,這也就決定了八極難以像太極拳那樣作為健身操普及。但是關於八極拳近些年的發展情況,丁文江先生表示八極拳的前景表示樂觀。一方面又因為吳連枝等大師的努力,使八極在群眾心中的地位提高。丁先生提到,好多家長都表示願意讓孩子練習並且堅持八極拳。在保留八極拳的實戰性方面,丁老師也提到了幾個教學的方法,兩人對練、靠樁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專訪武術大家丁文江

·八極加劈掛,神鬼都不怕

訪談過程中,丁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八極劈掛拳。這套拳法由大師高富安所創,是一套集八極與劈掛優點於一體的拳法。劈掛講究鞭子勁,抽,裹,大開大合。八極拳講的是剛猛暴烈,崩撼突擊,發如繃弓,動如炸雷。但是如果能把這兩種勁融合到一起,非得有兩種拳法的深厚功力不可。作為這套拳法的傳承人,丁老師正為尋求弟子,申請非遺準備著。
專訪武術大家丁文江

·傳播八極,走向熒屏

在八極拳的網絡化宣傳和教學方面如三維動作採集,我們也詢問了丁老師是否可行。丁老師表示,掌握技術是關鍵。同時,丁老師也向我們透露了由他創作劇本以中華第一擂為故事原型的影視劇正在籌拍當中。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在熒幕上一睹八極拳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