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文 | 工業頭條 康曉博

初升的朝陽正將其璀璨的光芒灑向人間,北京的早高峰尚未結束,這是一天之中最為繁忙也最生機勃勃的時刻。便是在這時,兩年一度的工程機械行業頂級盛會——

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峰會正式拉開了帷幕。來自全球各地知名工程機械企業的“掌門人”們濟濟一堂,偌大的會場裡,那種無形的凝重與陰霾氣息已經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氛圍。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寒冬”令人心有餘悸。如今,行業暫時走出低谷,重現勃勃生機,似乎預示著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到來。那麼,究竟該以怎樣的姿態去迎接這個新時代?又該做出哪些努力去贏得這個新時代?處於新舊交替轉換之際的人們,似乎心底不無疑惑。“全球工程機械產業近年來發生了劇烈變化,無論是產業發展環境還是市場競爭格局、企業運營等都與原來不可同日而語,一個新未來正在拉開帷幕。面對這些,我們都需要對未來進行新的思考、新的定位和新的行動。”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如是說道。

人們在期待著一個人的答案——這個人就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徐工集團的董事長王民。兩年前,在行業最艱辛、人心最彷徨、前景最迷惘的時候,同樣是在這個舞臺上,王民堅毅而果決地祭出了“堅守工程機械主業”的“大旗”,在嚴峻的形勢面前不僅未後撤一步,反而帶領整個徐工集團向著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最頂峰發起衝擊。這番逆勢而上的壯舉提振了整個行業的信心,成為引領行業繼續前行的精神燈塔。如今,面對局勢尚未完全明朗的新時代、仍舊充滿挑戰的新徵程,他所執掌的徐工集團,又在進行著怎樣的佈局?

制勝全球高端市場

王民依舊邁著果決而有力的步伐走上了演講臺。“投資拉動型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在經濟新常態之下從高峰一路持續回落,直到最近一年才逐漸企穩向好,世界工程機械市場,尤其是礦業裝備市場經歷了同樣的持續陣痛,但一定要看到,行業這五年並非原地踏步、裹足不前,由徐工經營實踐所折射出的行業發展之路,更是經歷了一輪峰迴路轉的浴火錘鍊和蛻變轉型。”他一針見血地指出。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在這樣的判斷下,王民帶領徐工集團保持著超強的戰略定力,緊緊盯住心中的目標,以堅忍不拔的勇氣和毅力向著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最頂峰奮勇衝鋒。前行的路上荊棘叢生、坎坷遍佈,徐工一方面頂住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啟動了一場由上到下、從內至外的大變革。一如王民所說,經過“浴火淬鍊”的徐工,已經實現了耀眼的“蛻變轉型”。於是,在行業重迎“暖春”的今天,人們看到,歷經風雨打磨、槍林彈雨的徐工不再只是那個中低端市場上體量龐大的“巨人”——它的軀體更加壯碩有力、內功更加精純深厚,已經成為全球高端市場上一個強有力的搏擊者,在與一眾國際巨頭“硬碰硬”的頂尖較量中,煥發出了強勁的戰鬥力。

2016年年初,在巴西朗多尼亞州的州政建設公開招標中,徐工同卡特彼勒、沃爾沃、凱斯、戴納派克等國際一線品牌展開了激烈競爭,最終憑藉優質的產品成功將眾多國際巨頭擊敗,拿下56臺工程機械的大單。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徐工能夠戰勝跨國巨頭主要不是靠價格優勢,而是靠絕佳的產品質量——徐工的產品價格只比卡特彼勒等國際巨頭的低了一點點,所以當招標公示出來之後,一些國際巨頭感到非常詫異。他們感到不可理解的是,為何自己的產品價格明明沒比徐工高多少,最終卻是徐工中標?當地政府給出了這樣的答覆:

“徐工的產品我們用過,完全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產品質量很好!”

事實上,在全球高端市場上,徐工集團將國際巨頭“挑落馬下”的例子,這些年屢屢上演。在土耳其,徐工的挖掘機高效率連續工作十個月,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且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為當地客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客戶由衷地讚歎道:“徐工的產品質量很好,跟小松、沃爾沃等國際巨頭不相上下,甚至效率要更高!”;挪威的某個地區由於緯度很高,天氣很冷,夏季時幾乎沒有黑夜,當地客戶說:“真沒想到徐工的產品能夠賣到我們這個‘世界角落’裡來;更沒想到的是,徐工的產品性能非常好,能夠完全適應我們這個地方的嚴酷環境!”;而像德國、瑞典這樣的“工程機械王國”,徐工產品也憑藉優異的表現順利進入,並受到當地客戶的諸多好評。

“我始終堅信,市場無處不在,客戶到處都有。只要你做得足夠好,客戶自然會來找你。不能一直幻想著市場大爆發、產品供不應求。

蛋糕大了,誰都能切一塊下來,這不叫本事;蛋糕小了,你仍能多切一塊下來,這才叫本事。比如,國外巨頭長期佔據的高端市場就是一塊很大的蛋糕,如果你能夠做好,就能把這塊蛋糕切下來一塊!”王民語氣堅定地說道。

事實上,要想在高端市場上取勝,產品質量是一個異常關鍵的因素。而為了解決“珠峰登頂最後10%”的難題,王民在2016年提出了行業首個“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將整個徐工集團對技術創新、產品品質、可靠性水平的追求,推升到了“極致”的高度。他如是指出:“我們就要將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項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地做下去;每一臺產品都要認認真真地做並不斷地改進,質量指標不穩定、心裡沒數絕不要輕易推向市場;交給用戶的就是品牌品質、口碑信譽和用戶放心。”

這場追求極致、打造“用不毀”的“戰役”迅速在徐工集團全面打響;而今,“用不毀”理念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徐工集團的血脈裡。“我們保持著‘釘釘子’的精神,保持著嚴格、認真、細緻、踏實的作風

,無論再小的錯誤,我們都不允許存在,‘眼睛裡不容沙子’!為了打造‘用不毀’,我們不僅看結果,更注重過程;不僅看表面,還看背後;不僅著眼於大處,更關注小處。我常常講,要深入深入再深入,要細緻細緻再細緻,我們廠區所有的地方,角角落落,都要窗明几淨,都要有嚴格的控制和管理。這不僅成為了我們的企業文化,更是每一位職工的日常習慣。而這就是我一直想打造的高素質隊伍,這樣的隊伍做出來的產品,是真正的‘用不毀’的產品。”王民說道。

發力技術創新,打造“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在全球高端市場上贏得客戶的信賴,這其實是徐工一以貫之的堅持。2017年剛過去半年多,徐工的眾多頂尖產品就已在全球高端市場上煥發出璀璨光芒:全球首臺八軸1200噸風電專用全地面起重機向電力系統大客戶發車,在國內百噸以上超級移動式起重機市場以60%佔有率獨佔鰲頭並完全替代進口;70噸以上大型礦用挖掘機在國內市場以接近50%佔有率穩居第1位;百噸級以上大型礦山挖掘機加大型礦山自卸車成為國內唯一的成套性礦山機械自主品牌……一臺臺驚豔世人的“國之重器”的誕生,無不體現著全體徐工人追求極致的艱辛與智慧。甚至,當行業寒風最為凜冽、市場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徐工仍堅持著在技術研發上的大投入——

佔主營業務收入4.5%的研發支出始終未曾減少。這樣堅持不懈地付出和果敢的投入,讓徐工攻克了一項又一項世界級難題,掌握了一個又一個領先全球對手的尖端技術:在主機方面,徐工創造並保持了全球第一吊4000噸級大型履帶起重機、2000噸級大型全地面起重機的世界紀錄,使中國繼德國、美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3個能夠自主研發製造千噸級超級移動起重機的國家;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徐工強勢攻關、接連斬獲——所生產的液壓油缸在工況嚴苛的澳大利亞礦山設備上得到了應用,無故障使用時間已經突破9000小時,創造了奇蹟;而自主研發的挖掘機液壓多路閥,今年累計裝機保供量將超過千臺套,70噸到110噸起重機主閥實現了國產化完全替代。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榮獲“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最佳零部件產品獎”

另一個值得稱道的例子,是徐工“G一代”起重機的問世。為了真正做到“技術領先”,徐工在原創研發上狠下功夫,經過持續不斷地攻關,終於在成功推出了“G一代”起重機產品。甫一誕生,“G一代”就在業內引發了一場強震:其核心技術遠遠超過了行業內同類產品,有6項技術是行業內首創、首發,6項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並且大部分技術都是同行們所不具備的;在綜合性能上,“G一代”直逼世界最頂級水平,其中一些關鍵指標,如輕量化、智能化、能效標準、操控水平等甚至連老牌的國際巨頭都無法匹敵。

“技術領先、用不毀”的持續踐行,讓徐工在高端市場上斬獲越來越豐,離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頂級豪華俱樂部”的大門越來越近——2017年8月30日,徐工在全球高端市場上再次迎來“大豐收”:包括300噸礦用挖掘機、110噸礦用自卸車、300馬力礦用平地機等在內的120多臺、總價值近2億美元大型成套礦業裝備出口發車,實現了中國礦業裝備在全球高端產品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了中國礦業裝備的崛起,充分彰顯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

“沒有這五年的浴火錘鍊與蛻變轉型,就沒有行業的今天,也不會有徐工的今天和未來。這五年,行業的最大變化是,發展慢慢被壓得越來越實;徐工的最大變化是,越來越是個擁有世界級管理架構的現代化企業。雖然前方有更多挑戰,但徐工已經有基礎、有實力代表中國企業全力走向高端化和國際化深海,全力衝刺珠峰登頂最後幾百米的艱難道路。”回顧這5年來的堅守與變革,王民意味深長地說道。

引領未來智能時代

久違的高速增長讓行業一掃頹唐,重新呈現一派“喜氣洋洋”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王民卻保持著難得的清醒、理性和對市場瞬息萬變的敏銳。他的堅定與執著一如既往。“說實話,我這次來參加峰會和我上次來的時候,心情是一樣的。那個時候,整個行業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一些從業者承受不住、方寸大亂,而我的底氣很足。要想成為一個長壽的世界級企業,既不能驚慌失措,也不能安於現狀,而是要有自己的戰略定力,必須牢牢盯住世界的最高點,靠堅守、執著、改革、創新,一氣呵成,登上世界最頂峰;並且,上去了就不能再下來!

絕不能淺嘗輒止,再幻想著那個市場大爆發、產品供不應求的時代。”

雖然遭遇了長達5年的嚴重下滑,但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產業生態卻也在“寒冬”裡發生著鉅變——工業4.0浪潮席捲全球,智能製造日益成為競爭焦點,客戶定製化、產品智能化成為新的市場需求,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技術正與工程機械產業深度融合……所有這些無疑正重塑著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

而通過在堅守中大力改革創新,徐工不僅在全球高端市場上佔據了重要地位,更率先開啟了智能時代的轉型,成為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力量,贏得了決勝新未來的先機。

2016年5月,徐工集團聯合阿里巴巴,掀起了一場改變中國工業生態的“滔天巨浪”——共同構建“徐工工業雲”平臺;在11月份的上海寶馬展上,徐工攜手阿里巴巴、華為、中國電信等,正式面向全球啟動了“徐工工業雲”。對於中國製造業來說,這無異於一場“強震”——“徐工工業雲”構建起了一個龐大而完整的生態系統,對內涵蓋了研發、採購、製造、營銷、管理、售後等各個環節;對外則包含了客戶、供應商、經銷商和創業者。這一強大的生態平臺完全顛覆了傳統制造業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模式,其中所蘊含的變革能量不僅將使徐工集團自身獲得突飛猛進式的跨越發展,更有可能改變工程機械乃至整個中國工業生態的面貌。

舉例來說,有了“徐工工業雲”,用戶不必再像過去一樣盲目購買設備,而是可以通過徐工的雲計算去分析和構建自己的施工設備集群,計算某個項目需要多少設備、施工工期有多長、需要什麼工藝工法;在簽約訂單之後,用戶可以通過“徐工雲”及時地瞭解訂單生產在徐工進行到了哪個程度,是在採購、備產,還是在裝配、下線,從而得知設備是否能在合同週期內及時交付;在售後服務階段,客戶可以通過“徐工雲”及時掌握自己設備的健康情況,而通過徐工提供的遠程故障診斷和遠程服務支持,能夠更好地保障設備的性能、解決設備的問題。在研發方面,“徐工雲”也完全改變了過去憑一己之力“閉門造車”的研發方式,不僅將徐工集團分佈在歐洲、美國、巴西、中國等世界各地的研發中心統籌為一個全球協同研發平臺,而且還將研發的一部分開放出來,匯聚全球各地的智慧與“大腦”,共同解決技術難題;甚至平臺還將客戶納入到了研發環節中,客戶可以通過平臺上的三維軟件盡情去設想和設計真正屬於自己的產品

,而徐工將通過智能製造把客戶的設計進行生產和落實,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定製;在採購方面,“徐工雲”也改寫了過去充滿不確定性的採購方式,通過智能供應鏈管理系統無縫、精準、高效地與供應商對接,從而降低了資源的閒置、真正做到了“零庫存”……可以說,所有這些無不對傳統的製造業模式進行了徹底顛覆。

在智能製造方面,徐工也已走在了行業之前。在徐工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製造基地,現場獨具特色的兩條智能化生產線,數控機床、機器人、AGV小車等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了人與機器的對話,設備與設備的對話;而通過數據共享,信息交互,解決“信息孤島”,最終達到智能生產。進到車間,只見生產線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但是卻看不到幾個工人。原來,一臺終端已經成為整個工廠的“大腦”,工作人員只需在終端上進行簡單的觸控,就可以下達生產指令,這時機床、機器人就可以識別指令,開始智能生產。

事實上,徐工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製造基地在建設之初,就定位於行業樣板工廠,從生產管控、物料配送、質量檢驗等方面均制定了智能化方案。其帶來的成效十分顯著——在實施智能製造之前,

原來1500人一年只能生產1.7萬臺產品;而通過發力智能製造,如今相同的人員,可以實現年產4.6萬臺;並且,不僅是產能提高了,大量智能化設備的應用,特別是焊接機器人和塗裝機器人的應用,更使產品質量得到極大提高,並且能夠長期保持穩定。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徐工廣聯機械租賃有限公司入選“中國租賃商十強”

此外,為了利用新興的信息技術促進自身的轉型變革,王民更以其前瞻性目光進行了大膽決策,專門成立了一支“工業4.0革命的急先鋒”——

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支“先鋒軍”在兩化融合諮詢服務、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工業物聯網等三大業務上勇猛進擊,如同“黑馬”一般迅速嶄露頭角,在短短三年時間裡實現了超高速增長,贏得了包括紅領、濰柴、陝鼓、陝汽、奇瑞、中集、上航工業、華仁醫藥、天順風能等在內的一大批知名客戶的青睞。

2016年,徐工信息正式推出了首個工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通過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智能終端,平臺上迄今已經接入了近40萬臺設備,煥發出了巨大價值——比如,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每臺設備的開工率,由於工程機械反映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可據此預測每個省的GDP。目前這些數據已經被國家統計局等相關部門採納;對數據進行分析還可以得知每個機手的操作行為習慣,可以據此為其定製保險,更好地保障其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還有,平臺可以監控設備的運行軌跡、速度、工作情況等等,幫助機主提升運營價值,還可以對設備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控,實施遠程故障診斷和遠程維護

,甚至可以分析出每個區域的設備故障率狀況,從而計算出該佈局多少維修人員、備件和服務車……這不僅為客戶創造了巨大價值、顯著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更勾勒出了工程機械產業未來發展的圖景,走在了時代之前。

在2017北京BICES展上,徐工又亮相了一大批引領行業發展的“黑科技”:國內首臺具有遠程遙控功能的大型銑刨機,具備實時顯示功能、自主設計研發控制系統的智能化高空作業平臺,全球起重機性能最高的五軸220噸全地面起重機,國內首次採用67Hz高頻振動壓實技術的專用壓路機,最新研製新型控制系統的超強性能挖掘機……這些尖端技術再次驚豔全場,引來舉世矚目。

“我們已經迎來了‘互聯網+’時代、客戶年輕化的時代,工程機械必須要順應潮流,果斷變革。機器正在取代人,把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加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未來的工程機械產品會是什麼樣的呢?我想,機器可能會像人一樣,睡了一晚上覺,早晨醒來之後,活動活動脖子,伸伸腿、扭扭腰,自己就去幹活兒了。這樣的時代肯定會有,徐工也正在這方面努力。

”王民不無幽默地說道。他的暢想引發了全場熱烈的掌聲,人們似乎都在期待這樣一個時代的到來。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5年的時間,時代風雲早已變幻。沒有人會否認那場“寒冬”的漫長與艱辛,但在殘酷的商業世界裡,成就的取得從來就不容易。在摧枯拉朽的凜冽寒風中,畏懼者被滌盪;而勇敢的前行者在刺骨的疼痛中打磨著意志、重塑著體魄,一步步走向輝煌燦爛的朝霞。在本屆峰會上發佈的“全球工程機械50強制造商”排行榜中,徐工排名第七,成為唯一進入全球前十強的中國企業;而在上一屆榜單中,徐工同樣是全球前十強中僅存的“中國面孔”。

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令人不無唏噓之感——一些曾經的優秀者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而歷經淬鍊轉型的堅守者,已經掌握了新時代的先機,正迎來更加奪目的輝煌。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2017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發佈,徐工是50強中唯一進入10強的中國企業

贏得新時代的六點戰略

那麼,剛剛從5年“寒冬”走出來的工程機械行業,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王民判斷道:“展望中共十九大之後新五年的戰略機遇期,中國經濟必將乘風破浪、穩健前行,世界經濟與全球工程機械市場也將迎來新一輪景氣週期。”而站在新舊動力轉換和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的時代節點上,工程機械行業的從業者們又該通過哪些努力去贏得這個新時代?

王民向與會者分享了六點徐工的戰略考量與發展思考:

第一是定力堅守。“作為人類的生產工具,工程機械這個有上百年全球行業發展史的產業將永遠煥發時代活力魅力,徐工品牌大平臺完全能培育承載起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中國與世界細分裝備市場的行業冠軍,但無論怎樣發展,看什麼產業賺錢就去做什麼不是做企業,徐工堅守工程機械主業的戰略定力永遠不會變。一個矢志不渝珠峰登頂的企業千萬不能環顧左右而言它,更不能分心。徐工有一批穩定的核心人才隊伍,支撐我們歷經無數困難挫折走到今天,

這支隊伍最大特點是,一根筋地只認做工程機械。”王民說道。

今年1—8月份,徐工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超過70%,出口增長了90%,淨利潤增長200%以上,遠遠好於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很大一個原因是,徐工這支 “一根筋”的、驍勇善戰的、高效卓越的人才隊伍始終保持著穩定。

在行業發展如火如荼的年代裡,許多企業為了迅速擴充產能,迅速招人壯大隊伍;而當寒風襲來時,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進行了大規模裁員——有的企業從高峰時的7萬人減少到了不到2萬人。而徐工在高峰時沒有大規模擴招,在行業低潮時更沒有怎麼裁員,始終保持著2萬多人的穩定高效的隊伍。正因為有了頑強的戰略定力、人才沒有斷檔、一直保持著隊伍強勁的戰鬥力,所以,徐工能在行業景氣週期再次來臨時迅速出擊,實現迅猛增長。

第二是清醒理性。王民表示:“一定要清醒地看到,中國企業在世界工程機械市場份額的主體量還是在中低端裡面,真正的高端市場還是很少有中國品牌。

我們在產品的技術、質量、國際化水平、內部管理、體制機制、智能製造、關鍵零部件水平等方面與世界強手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必須看到差距保持清醒,理性地去尋找自己的發展之路,找準差距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只有明差距並不斷對標趕超,才能一步步做成受人尊敬的長壽企業和世界級品牌。”

第三是戰略聚焦。“中國企業與老牌跨國公司最主要差距還是在技術和質量上,就是產品的先進性和可靠性上,不能在先進性和用不毀上實現突破,就永遠處在中低端和低水平。所以,技術和質量是我們戰略聚焦的關鍵點,說到底要落地‘技術領先、用不毀’行動金標準,就要埋頭苦幹搞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發,要一點一滴打磨、改進、提升主機與零部件,要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控制上加快創新,關鍵讓用戶拿到產品只管用、就是用不毀,這個做到了無論市場好不好,自己都會更加有競爭力,會處在競爭的制高點上,這是永保基業常青的核心基石。”王民指出。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第五是智能製造。智能製造本質是給用戶提供更多樣化、更高質量的產品,無人化操控、智能互聯工程機械、物聯網與工業雲、大數據分析應用等,都將打開用戶價值空間與後市場新藍海,中國企業要在智能製造技術滾滾向前的進步浪潮中搶抓把握機遇,精準地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智能製造新道路。擁抱智能製造若失之交臂,錯失的不僅是互聯網+,更將迷失產業位置與未來。”王民說道。

第六是智慧群體。王民強調,“中國企業的產業未來要打造堅韌厚實優秀文化,更要培育一個世界範圍內智慧群體,這個智慧群體包括全球最優秀技術精英人才,包括大批國際化、信息化精英人才和高技能工匠精英人才,都要全力以赴地學習鏈接應用新知識、新思維,使自己擁有全球視野和領先的思想與理念,全力以赴地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艱苦奮鬥、紮實苦幹,堅定不移地打造出‘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堅定不移地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有規模、可持續的‘三有一可’發展,真正成長為邁向全球工程機械產業最高峰的世界級中國品牌,奏響中國裝備、裝備世界的時代最強音。”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行業蕭條本身正是企業再發展的飛躍臺,徐工不喜歡在野蠻的高速中粗放生長,更喜歡在中低速的理性與逆境中錘鍊企業與隊伍。”王民激昂鏗鏘地說道。這位一手締造了徐工集團輝煌、已經在中國工程機械領域奮鬥了45年的行業“老兵”,雖歷經無數大起大落、艱難挫折,但他的血液裡,始終流淌著對工程機械產業的熾烈熱愛:“工程機械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

我的性格適合做工程機械。我在這個行業做了一輩子,越做越有信心。

工程機械“寒冬”結束重迎高速增長,中國企業該如何制勝嶄新時代

王民榮膺2017“產業最具影響力領袖”獎。

他已經再次做好了戰鬥準備,語氣中洋溢著濃郁的戰鬥豪情:“光明就在眼前、頂峰就在前面,一步之遙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我們全體徐工人就是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我不只是運籌帷幄,我也是拿著衝鋒槍衝在第一的、在陣前拼刺刀的!

我們一定要為國家貢獻一個高端裝備製造的世界級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