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金融 历久弥新40载

金融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小到个人、大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金融服务支持。40年间,双流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变,为双流经济腾飞助力。双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直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传承,历久弥新。

行长眼中的双流金融40年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金融 历久弥新40载

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记者专门采访了双流金融业发展的见证人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双流支行行长李卫,听他讲述双流金融业发展那风雨兼程的40年。

李卫是1997年进入金融行业工作的,亲历了双流金融发展最快的20年。据他介绍,在改革开放初期,百业待兴,双流将乡镇经济作为发展的“突破口”,乡镇企业迅速“异军突起”。1991年,双流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年双流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大关,首获“蜀都之冠”。经济繁荣的背后,自然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助力。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金融 历久弥新40载

“改革开放之初,双流仅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机构。到1985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陆续进驻双流,如今全区已有23家各类银行机构……双流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门类最全、营业网点覆盖最广、从业人员最多、金融业务量最大的区县级行政区域。”李卫对双流金融业发展充满了自豪。

目前双流共有银行机构23家,保险机构支公司30家,证券公司营业部5家,小贷公司3家,金融机构各类网点173个,从业员工3000余人。截至今年上半年,辖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79亿元,是1985年的600多倍。

金融机构的纷纷入驻与双流经济发展不无关系。从1995年到2013年,双流连续18年荣登“全省经济十强县”榜首,跻身全国“百强县”,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县”。

实体经济腾飞离不开金融助力

双流金融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助力企业发展上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金融 历久弥新40载

▲万达购物中心

始建于1980年的四川川开电气集团公司是双流的“明星企业”,其整体规模和实力名列西南地区第1名,全国电气开关行业前10名。但鲜为人知的是,川开集团是从银行贷款3万元起家的,在其发展历程中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在新世纪初期,川开启动厂房搬迁,双流交行不仅与省分行联系,为川开集团授信数千万元,还积极为川开新厂的选址出谋划策,保证了川开的顺利搬迁。

双流金融机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金融始终是双流企业发展的“幕后英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双流乡镇企业就成为金融机构重点关注对象。1986年至2000年,仅双流农行就对120家乡镇企业累计发放贷款50.83亿元,连续3年居全省农行县支行第一位。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金融 历久弥新40载

▲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随着双流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我区金融机构在继续当好实体经济助推手的同时,还大力加强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改革全口径跨境融资制度,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我区金融机构还通过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有效提升区域经济证券化水平,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我区上市(挂牌)企业共计58家,其中主板上市3家、新三板挂牌15家、四板挂牌40家,资产证券化率32%。上市及新三板企业资产规模超过90亿元。

从百姓支付方式看金融变迁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金融 历久弥新40载

40年来,双流金融机构的增多、规模的增大,金融工具的更新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支付方式的变化就是其中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购买消费品只能用现钞支付,不少居民也没有存钱的习惯,而是把钞票放进枕头和柜子里,导致屡屡发生“老鼠吃钱”“霉变腐烂”的伤心事。

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进驻,2000年储蓄卡在双流出现,比现金安全、轻便,刷卡消费很快风靡一时。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双流金融机构共发放信用卡62万张,人均达一张以上。

在当下,街头的小商小贩都挂起了二维码图片,微信、支付宝、天府通等移动支付遍及全区各个角落,不带钱包出门购物、娱乐、吃饭、赶公交已成为现实。“自从双流公交全市联网后,赶公交可以刷天府卡、银行卡,我们上下班方便多了,不愁每天找零钱。今年底,成都地铁3号线通到双流,除了能刷天府通外,据说还可以手机扫码付款。”一年轻人说起移动支付连连点赞,“一机在手,出门不愁。”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金融 历久弥新40载

而网购的出现更是让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买全球”的梦想。近年来,在每年“双11”购物节上双流表现不俗。“经济发展了,票子多了,包包鼓了,购起物来也是不得了,2015年‘双11’消费县级区域全国排名,双流拿下第四名。“一电商自豪地向记者说起双流的网上消费能力。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金融 历久弥新40载

随着居民财富增长,基金、保险、股票、债券已成为人们熟悉的金融产品。“现在太方便了,手机上下载手机银行、基金、证券APP,只要手指一点就可以完成交易,不用跑证券公司了。”一位老股民向记者说起现在便捷的金融工具,很是满意。

眼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催生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区群众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决定着他们会更多、更快地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