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古城: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

鎮遠古城: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

古城律動

鎮遠古鎮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築文化博物館。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等160餘處,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俱高。其建築風格為青磚黛瓦、高封火牆、飛簷翹角、雕樑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歷史遺蹟,泣訴著千年古鎮的滄桑。古城垣建有戰神廟、城牆、烽火臺、堡屯、炮臺等軍事體系堡壘,鎮遠古鎮是“山雄水美”之地。

鎮遠古城: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

古城巷道

高過河

高過河自然風景區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又充滿野趣神韻的旅遊處女地,位於鎮遠北部羊場與尚寨鄉的洞塘,西至大地鄉路臘村境內,以龍江河的上段——高過河為軸線,向西北蜿蜒11公里,河流落差200米,兩岸原始森林植被拓展數公里景區內山勢險峻,河谷深切,森林密佈,人跡罕至。

氵舞 陽河

氵舞 陽河以高峽平湖、瀑泉飛流、喀斯特為主體;山色水韻風光迷人。“破鏡重圓”半含水中半露崢嶸;鴛鴦夫妻結隊戲水,情深意濃;奇妙的三疊水、珠落玉盤直瀉深潭;喊泉神靈有喊必應,呼之水出、止呼水隱;石峰神形如“孔雀開屏”、形態逼真;“大聖師徒”前往探幽,忙裡偷閒,“面象山”渾然天成,鬼斧神工,整個景區一灣一畫,一步一景。

青龍洞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簷、雕樑畫棟。這些古建築依山因地,與懸崖、古木、藤蘿、巖畔、溶洞天然合成,融為一體,真是巧奪天工。既有臨江遠眺的吊腳樓,也有恬靜幽邃的寺院禪臺,有琅琅書聲的學子院,更有鑼鼓喧天的戲臺,集天下山水樓閣薈萃為一方。

石屏山

石屏山,位於貴州省鎮遠縣氵舞 陽鎮氵舞 陽河東側,屬祁連山系,重巒疊嶂,雄偉 險峻。東西綿延2.2公里,主峰海拔668.1米,與舞陽河面相對高差204米。石屏山面城一面的北山,像一個大屏風,豎立在山中。石崖絕壁高千仞,得名“端直蒼闊如屏風”。

鐵溪景區

文學名著《儒林外史》總共有50回,卻用了3回的篇幅描寫鎮遠。在第四十三回,吳敬梓寫到了“龍神嫁妹”之地——鐵溪。以翁仲河的溶洞奇、龍池水的寶藍和深不可測,以及鬱蒼幽深的森林和峽谷令人神往。鐵溪的名山勝水在五百年前就吸引了南來北往的遊人,許多名人雅士曾到此遊覽逗留。

報京

中國北侗族最大寨——報京侗寨古稱京檔洞,位於鎮遠縣城東南部37公里,是報京鄉的中心寨,周圍有松柏、極有、白巖、龍奔等十幾個侗族村寨。報京東鄰三穗縣,南連劍河縣,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15.2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由於自古交通閉塞,保留了較為古老的生活方式:有獨特的侗語,獨特的服飾和獨特的侗族習俗。

古民居

鎮遠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風貌,又有山地建築的佈局,這種江南與山的完美結合,使鎮遠的民居建築的佈局,這種江南與山地的完美結合,使鎮遠的名居成為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其中“歪門邪道”是鎮遠的民居建築中獨具特色之處。

古巷道

鎮遠古城古巷道狹長幽深,其結構錯綜複雜,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復興享、仁壽巷、衝子巷、米碼頭巷、紫寶閣巷、陳家井巷。這些交叉銜連、互相達通的巷子,組成了鎮遠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脈。古井遍佈全程、形狀各異、有圓有方。有的形如豬槽,有清澈見地的自然淺井,也有深達餘丈的吊井。較有名的四方井、豬槽井、琵琶井、陳家井、園覺井、南門溝味井等。古井春夏秋冬盛澤不涸。

鎮遠古城

鎮遠古城佔地3.1平方公里,古城有八大會館、四洞、八祠、九廟、十二碼頭與府衛古城洹,吳王洞、四宮殿、古全井、古戲樓等名勝古蹟近200多處。主要歷史名勝包括青龍洞,中元嬋院,萬壽宮,祝聖橋,香爐巖,天后宮,府衛古城洹,吳王洞,四宮殿(東方戰神廟),和平村,周達文故居,古城中的寺廟、庵堂、館祠、亭閣、宮闕、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等。鎮遠古城是一個完全由名勝古蹟集成的“傳統文化迷宮”。

鎮遠古城是一個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漢民族與侗族等20 多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閩粵文化、土著文化與城外文化的融匯,使鎮遠成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會的博物館,被專家稱為“世界文化保護圈”。

鎮遠,歷史文化古蹟眾多,不止以上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流連於鎮遠的街頭巷尾,體味其中蘊含的歷史故事,你會慢慢地瞭解鎮遠,喜歡鎮遠的。(楊啟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