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爲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寰球視角


事實上,爾虞我詐與栽贓陷害的能力是一個傑出的皇帝的基本品格。

李淵集團當初只是一支名聲不響的隋朝起義軍,實力遠在李家父子之前的有李密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洛陽的隋軍王世充,隋煬帝在江夏的禁軍。其他跟李淵實力相當的簡直不計其數。

而李淵最終在各地軍閥割據一方的群狼中脫穎而出,除了李淵的高瞻遠矚之外,手下一幫諸如劉文靜、裴寂等大臣的輔佐也深有關係,特別是李建成、李世民即李元吉三兄弟的精誠合作,智勇雙全更是如虎添翼。

李淵攻克長安後,特別是稱帝以後,冊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為了培養太子的執政能力,李建成很少親自領兵出門。後面為大唐統一天下作出最大功勳的當然是李世民,在李密瓦解後,他攻下了東都洛陽,王世充、竇建德都在他陣前投降。

於此同時,李世民的慾望也在逐漸放大,論軍功遠在李建成之上,只是因為晚生了幾年,眼看皇位遙遙無期,對於蓋世英雄難免心生不滿。

而平定所有武裝後,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矛盾差不多公開化了。此後,雙方各自用手段籠絡對方的人員,互相設計陷害,層出不窮。

當然好多記錄是被李世民塗改過了,據說,確實不大可信,李建成與李元吉密謀除掉李世民,而此事被李世民的耳目通知了李世民。

於是,最殘仁的事情出現了。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因為前一天,李世民在父皇李淵面前栽贓李建成與後宮有淫亂,李淵等三個兒子當堂對質。而此前晚上,李世民早已通過老早爭取過來的玄武門守將,把八百精兵埋伏於此。

等李建成與李元吉帶領少量親兵進入玄武門前,李世民帶領尉遲恭等衝出去,李世民一箭射穿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遲恭射殺。同時,尉遲恭割下了兩人的首級,掛與玄武門上,瓦解了李建成的救兵。

李淵此時與幾個大臣在湖上泛舟,他此前一再竭盡全力的爭取兒子間的和睦相處,儘管收效甚微,但絕不敢想到兒子會互相殘殺。

等到尉遲恭一身血漬的帶著兵器闖進求見時,他知道無力迴天了。

於是李淵被架空,兩個月後,宣佈退位,李世民繼位。



一般明月


因為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了,他根本想不到會在自己身邊發生兄弟相殘的事情。

當時,太子李建成已經覺察到李世民是他最大的政治威脅了,他開始有步驟,有計劃的打擊李世民了。

李建成用的是釜底抽薪之計,他想一步一步把李世民身邊的智囊給撤走。

李世民的文人智囊集團有杜如晦,房玄齡。

這兩個人是李建忠重點打擊的對象,所以,李建成利用老爹把杜如晦,房玄齡調離了李世民的身邊。

他們兩人一離開李世民,對於李世民來說,就像少了左膀右臂一樣,這時候李世民的武將開始告訴他,你趕緊要小心了,若是李建成把我們也調開的話,那時候即將是你的末日。

所以,為了活命你必須先下手為強,否則,你必然會死在李建成手裡。

李世民想來想去,不得不發動政變了,他先是買通了玄武門的守衛,然後悄悄的帶著自己最寵幸的幾個武將,在玄武門埋伏起來,然後,他在假傳聖旨,讓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來見李淵。

結果李建成和李元吉真的相信了,他們兩人騎著馬就向李淵的住所靠近。就在他們走到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帶著不足十人的隊伍殺了出來。

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大事不好了,可是這時候為時已晚了,因為李世民的箭已經射向了太子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應聲落馬,死於非命。

李元吉調轉馬頭就想跑,李世民在追他的時候,還被大樹給絆倒了,這時候幸好有尉遲敬德在,尉遲敬德二話沒說,就把要逃跑的李元吉的人頭給剁了下來。

可以說李世民殺死李元吉和李建成就是在電光石火之間,雖說當時李淵有聽到外面的喊打聲,但是,他沒有想到事情會嚴重到如此的地步。

李世民帶著自己的隨從就來李淵這裡請罪了,他說他的哥哥李建成要謀反,所以不得已才殺了他。至於李元吉那也是一個幫兇,他也是死有餘辜。

當時的李淵也是孤家寡人,他知道現在的形勢對自己不利,即使他明知是李世民要謀反,太子李建成是被冤殺的,但是,他也不敢這樣說。

畢竟李世民的手下,尤其是尉遲敬德的手裡,還拿著剛殺過人的刀,尉遲敬德敢對太子李建成下手,他也敢對他這個老皇帝下手。

只要他稍有疏忽,就會死於非命。

所以,李淵不得不宣佈李建成謀反,罪該萬死,最後大大的誇獎了李世民,還把他立為了太子,畢竟李世民斬殺謀反的李建成有功。

李世民在被老爹立為太子之後,沒多少天,他就被李世民給逼下了位。李世民開始掌控大唐,把大唐這艘大船,開向了歷史最輝煌的時期。


史學達人


《孟子說史》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根本不知道李世民會採取武力的方式殺太子。估計李建成自己也不知道,李世民會先動手,更何況李淵。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明爭暗鬥,各自積蓄力量,都想除掉對方,都沒有公開。要是,李建成事先知道,李世民要殺他,他就不會去玄武門了,所以李淵也被矇在鼓裡。

另外,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李淵的兒子,即使有準備,也不會採取武力鎮壓的方式除掉其中一個。李淵作為皇帝怎麼可能公開選邊站,當然他默認了太子的地位,說明把皇位是傳給太子的,不然他有權力廢掉太子。但是,太子也沒有過錯,為什麼廢長立幼。李淵沒有料到,心裡沒有任何準備,至少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這麼快殺太子。

當時太子李建成的陣營與李世民的陣營估計都已經準備了很久,誰先發制人,誰就可以將對方殺死。其實李建成打心裡不想殺李世民,李建成心比較軟,畢竟是自己的弟弟。當時李元吉站在李建成一邊,李元吉一直慫恿哥哥李建成殺李世民。所以,曾經下毒,也是他人想出來的。而李建成優柔寡斷,這一點是致命的。當時李建成身邊有人又被李世民收買,李建成身邊出了叛徒。叛徒向李世民先告發李建成可能奪李世民的兵權,然後殺死他。所以,李世民決定先動手,於是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提前動手。如果李世民沒有眼線,唐朝皇帝估計就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

李世民殺了太子以後,李淵估計內心是崩潰的,他肯定很痛恨李世民,這是肯定的,骨肉相殘,做父親的怎麼不痛心。但是,大勢已去,已成事實,只能認命。曾經李淵就答應立李世民為太子,既然他殺了太子,皇帝的位置由李世民來繼承,這無可厚非。李淵沒必要與自己的兒子兵戎相見。而李世民殺太子的目的其實很清楚了,自己想做皇帝。假如李淵不識時務,賴在皇帝的位置上不退下來,估計免不了一死。

所以,李世民殺了太子3天以後,李淵即刻下詔,昭告天下:“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李世民先被立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下詔退位。李世民在短時間內,做上了皇帝,肯定採用了逼迫的方式,不然李淵也不會這麼快退位。

李淵心知肚明,皇位非李世民莫屬,早晚都會做皇帝,自己為了多活幾年,乾脆退位算了何必與自己的兒子爭,把唐朝搞亂。


孟子說史


玄武門事變發生的背景是,李淵篡隋稱帝后,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這導致了二子李世民的不滿,最終,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且逼迫李淵奪得皇位。

按照道理來講,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關於李淵起兵時,卻存在一些問題,根據《唐創業起居注》來講,晉陽起兵是李淵深謀久慮的結果。這樣的情況下,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完全是合法合情合理,但是在唐書中稱,晉陽起兵造反是李世民的策略,並且在起兵的過程中,李淵曾經說過如果大事可成,則傳位給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在反隋戰爭中積極表現,立下汗馬功勞。可是結果,李淵卻立李建成為太子,這直接為玄武門之變留下了伏筆。

那就說到,玄武門之變前,為什麼李淵一點準備都沒有!

這就充分印證了那句:槍桿子裡出政權。

不管李世民是不是主持了晉陽起兵,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李世民一直在前線打仗,屬於軍方中的重要人物,而李建成一直身處後方,管理後勤工作,所以,李世民手中是有權力的,而李世民的個性,絕非影視劇中表現的明辨是非,和藹可親的人,絕對是一個脾氣特別火爆的人(能帶兵打仗的,沒有點火爆的脾氣根本就不行,仁義之師,從來都是倒在血泊裡面的部隊)。

面對這樣一個能帶兵打仗,又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的兒子,又脾氣火爆的兒子,李淵大概是又愛又恨吧!能打下李唐江山,李世民肯定是功不可沒,但是,這個兒子卻不是自己希望成為的繼承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就是想有準備,也不敢表現出來啊!所以,後期李淵就有點破罐子破摔了。

而李世民的穩、準、狠,很可能是超過了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想象,,前一天李世民想好對策,第二天就發動玄武門之變,直接帶著兵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李淵處,尉遲恭說:“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

李淵看著尉遲恭手中李建成、李元吉的腦袋,再加上身邊大臣建議李淵封李世民為太子,李淵就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

所以,李淵並不是沒有準備,而是隻給自己準備了退路!


史論縱橫


首先,李淵對自己這三個兒子的矛盾,雖然有所察覺,但是估計不足。換句話說,就是他沒想到會到了互相殘殺這麼嚴重的地步。

第二個原因:他沒有反應時間。李世民的玄武門暗殺計劃部署的緊急而周密,頭天晚上定計劃,第二天早上,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實施了。

我們來看看玄武門事件的簡單回放,就知道李淵為何沒有一點準備了。

公元626年6月29日,突厥進犯中原。太子李建成給李淵出主意,派李元吉代李世民出征,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一票猛將以及秦王府精兵都歸李元吉指揮。這個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剝奪李世民的軍權。

這個時候,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一夥已經和秦王李世民水火不能相容了。如果說之前李建成還對這個二弟弟有手足憐惜之情,遲遲不忍殺害的話;那麼在昆明池擺宴,下毒毒死李世民的密謀計劃失敗之後,兄弟殘殺的局面已是不可避免了。不是李世民死,就是李建成亡;雙方都已經心照不宣。

李建成身邊的魏徵等人,勸他先下手,李建成沒幹,說再等等。李世民身邊的人,勸他先發制人,說如果再不動手,他們不願等死,就地散夥了事。李世民說:那麼好吧!於是擬定計劃,準備開幹。

626年7月1日夜,李世民先跑到李淵那裡,告李建成、李元吉一狀:“爹,兒子一向手足深情,沒有對不起大哥和弟弟的地方,可今天他們要弄死我!如果我死了,與爹永別,九泉之下,見到王世充、竇建德這兩貨,感到丟人。”李淵一聽,很蒙圈很驚訝,這幾個兒子怎麼會鬧到這個地步?說:“你應該早點告訴我,明天我一定查問這件事!”

唐高祖李淵傳旨:兄弟三人明早一起進宮,解決一下家庭矛盾。

隔牆有耳,後宮張婕妤無意中聽到李世民與李淵的對話,派人報告李建成、李元吉。李建成很是託大,認為自己軍權在握,誰能奈我何!於是第二天照常上朝。

第二天早上,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各帶了精兵,埋伏在玄武門兩側,守株待兔。不久,李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走來,覺得氣氛不對,於是兩人調轉馬頭,準備回撤。李世民在玄武門裡高喊:“殿下,別走!”李元吉回身拿弓箭,準備射李世民,但是由於高度緊張,弓弦拉不開。李世民一看,“弟弟,你是真要弄死我啊!”一發狠,也射了一箭,卻把李建成先射死了!這時候,尉遲敬德帶騎兵來到,啪一箭,把李元吉也射下了馬。

太子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李世民的兵士。李世民方面一邊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這個時候,唐高祖李淵還在等著這三兒子進宮朝見之後,給予他們調解調解矛盾呢!他壓根沒想到這三兄弟已經等不了調解,自己下手解決了。看到尉遲敬德衝進宮來,才知道三兒子已經死了倆。李淵無限悲傷:“沒想到!沒想到!今天竟發生了兄弟相殘的事,如何是好?” 可見,唐高祖對玄武門事件一點心理準備沒有,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跡象。他還天真以為,這都是家庭內部矛盾,自己調解一下就可以了。

至於題主所說,李淵調取自己信任的部隊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因為,還有比自己兒子更讓自己信任的嗎?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擁有自己的部隊和軍權,對秘密進行的軍隊部署,李淵不知道也屬正常。最主要的,他至始至終都不相信自己的兒子能夠到了自相殘殺的地步。


品談客


不是專門研究歷史的,但對著名的歷史事件很有興趣,也粗略談一下。

我所理解的樓主的問題,分兩面:一是唐高祖為什麼沒有及時制止三兄弟相殘,二是李淵為什麼沒有調精幹部隊保護自己。



李淵畫像(來源百度圖片)

對於三兄弟的相殘,高祖應該沒有想到。秦王與太子兩派水火不容,李淵也是很無奈的,一方是按祖制選定且無大過的太子,一方是軍功顯赫攻無不克的秦王,所謂手心手背都是肉,因此剛開始的時候,作父親的也不好太過明顯的去偏袒哪方。況且唐高祖本就不是一個心狠手辣唯我獨尊的主兒,比起努爾哈赤朱元璋這些隔時空的同行們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甚至連最初的起兵也是被兒子們和謀士們使計逼迫的。所以儘管三兒子明爭暗鬥,李淵還是寄希望於他們,盼他們握手言和共同治理天下。

後來事情演變的超出了李淵的想象,太子和秦王兩派不僅是心不合,雙方開始在高祖跟前詆譭對方,相互挖對方牆腳,相互安插眼線,以至於兵戎相見。鑑於此,為了能夠把太子順利扶上馬,太祖開始偏向太子,通過或這或那的原因把秦王的謀士武將調離秦王府(注意,只是調離,並未大開殺戒),以此削弱秦王實力。在我看來,李淵這樣做就是一種準備,一種避免太子秦王兩派你死我活的準備。唐高祖說到底還是希望他的兒子們能夠和平相處,因此雖然已經明顯的偏袒太子,也只是把秦王的文臣武將調離而不是殺掉。

秦王的實力在被削弱,讓李世民和跟著他的文臣武將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索性就背水一戰,於是便有了玄武門之變。

政變之後,尉遲恭穿著帶血的盔甲拿著武器去見李淵,告知太子齊王謀反,被秦王斬殺。古時任何人不允許帶著兵器見皇帝,否則即是謀反,但此時為何沒人攔著呢?皇宮裡的禁軍呢?

在起兵過程中,唐高祖對於李世民的依賴還是很大的,一路過關斬將中招降納叛的文臣武將與其說是投降了大唐,還不如說是投降了秦王,這才逐漸形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尾大不掉,最後和太子集團相抗衡的局面。



想想看,秦王李世民的手下都是些什麼人?戰爭中磨礪出來的精兵悍將。太子和皇帝身邊呢?大都是一些招募上來的禁軍衛隊,就算裝備再精良,拼得過戰爭中滾出來的軍隊嗎?再者,秦王李世民發動政變,是經過長時間的準備的,玄武門首領的倒戈是太子集團失敗的最最最直接的原因,因此皇宮中禁軍首領到底在為誰服務也不可知。即便是禁軍效忠皇帝,在聞名天下的武將尉遲恭面前,估計也是小菜一碟。

到底什麼狀況,我們誰也不知,結果就是李世民趴在李淵跟前一頓哭,唐高祖連罵都沒罵一句就默認了李世民的做法,並下詔誅殺太子齊王后代,改封李世民為皇太子,不久便禪讓。


零點_HAN


玄武門事變發生的背景:

李淵篡隋稱帝后,定國號為唐,形成了以太子為首的文官集團和以李世民為中心的武將集團,兩個人為了爭奪皇位,矛盾日益尖銳,最終釀成了一場流血政變,李世民逼迫李淵奪得皇位。

那麼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原因如下:


一、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和李世民明爭暗鬥,各自積蓄力量,都想除掉對方,都沒有公開。李淵對三個兒子的矛盾,雖然有所察覺,但是估計不足。換句話說,玄武門之變前李淵肯定想不到李世民會武力殺太子。李建成更沒想李世民會先動手殺他,否則他就不會去玄武門。


二、李世民的玄武門暗殺計劃部署的緊急而周密,李淵沒有時間反應,我們看一下大致過程:

1、公元626年6月29日,突厥進犯中原,太子李建成建議給李淵派李元吉代李世民出征,並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猛將以及秦王府精兵都歸李元吉指揮,相機除掉秦王府的有生力量。並趁機將李世民擊殺。這個情報被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府的臥底得知,立馬報告給了李世民。

2、626年7月1日夜,李世民因昆明池擺宴被下毒而跑到李淵告李建成、李元吉令人慾毒殺自己,並說太子李建成與李淵的尹德妃有染,這一招激怒了李淵,同時造成李淵對李建成產生了懷疑,放鬆了對李世民的警惕,李淵傳旨:兄弟三人明早一起進宮對質。


3、7月2日早,世民收買了玄武門守將常何,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各帶了精兵,埋伏在玄武門兩側,守株待兔。李世民先將李建成先射死!尉遲敬德一箭射死李元吉。

4、太子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李世民的兵士。李世民方面一邊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兩顆血淋淋的腦袋按照事先謀劃好的李淵說道::“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請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於是,李淵只好派遣宇文士及和裴矩分別去傳令,把軍權交由秦王李世民,尤其是派遣裴矩直接去了東宮,進行了傳達,東宮本來還在頑強抵抗的將卒一看是皇帝李淵的親信傳達的手諭,立刻放棄抵抗。李世民隨即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

請看大事件時間列表:

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發生,當天李建成李元吉被誅殺,李世民軟禁李淵,並取得軍權。

六月初七日,李世民正式成為皇太子。

六月十六日,李淵給了裴寂一個手詔,表示自己“朕當加尊號太上皇”。

七月份,秦王府的主要人馬全面接管軍政關鍵崗位,太子黨和李淵親信被排除出重要崗位,李世民牢牢掌控了行政大權。

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正的說李淵也是文武雙全的開國皇帝,李建成、李世民都是人之蛟龍,誰當皇帝都不會差,只不過李世民更厲害而已,李淵和李建成輸得不冤,也才有盛唐之世。


美麗青春您真痘


玄武門之變並不是李淵沒有準備,而是李淵沒有想到自己的二兒子會那麼狠,會對自己的哥哥弟弟那麼絕情。

首先說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在長安並沒有優勢,在李世民蕩平四海後李淵就收回了李世民的兵權,李世民在長安沒有多少兵力,兵權都在太子李建成掌握中。

這都是李淵安排的,也能看出李淵是喜歡大兒子的,但是李淵還是低估了二兒子李世民,李淵覺得李世民沒有兵權應該不會有什麼做為,可李世民不是個甘於屈服的人,李世民覺得天下是我打下來的,皇帝位憑什麼讓自己哥哥做呢,對皇權的極度渴望讓李世民做出了瘋狂的舉動,李世民率領了十幾員心腹大將和幾百名府兵就完成了玄武門之變,幹掉了哥哥弟弟,逼老爹退位,不得不說李世民幹得確實漂亮。

公正的說李淵也算合格的開國皇帝,李淵並不昏庸,當時李建成李世民李淵選誰當皇帝都不會差,只不過是李世民太厲害了,李淵和李建成輸得不冤。


天宇的文史情懷


唐高祖李淵雖然一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強盛的王朝,但是他的歷史地位,竊以為一直是被嚴重低估的,這麼說原因有二:一是他統治唐朝的時間很短。二是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績,在很大程度上,被在玄武門之變中勝出的李世民掩蓋了。基於這兩點,很多人認為,李淵不屬於明君之列,而且還有人說,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淵一點都沒有察覺,所以我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恰當!

李唐王朝建立之後,統治集團充滿了複雜的鬥爭。而最大鬥爭兩方,則要屬太子李建成集團和秦王李世民集團。秦王李世民自認為在唐王朝建立過程中,自己的功勞遠大於李建成。而太子這邊,也把李世民視作自己通向皇位之路的最大障礙。所以雙方便圍繞著皇位繼承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這麼激烈的鬥爭發生在眼皮子底下,作為經歷過風霜雨雪,早已看透世事的李淵,不可能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公元624年,有人告發李建成為準備政變,曾派心腹楊文斡招募了一批壯士送到長安。李淵聞訊大怒,一度想將李建成的太子名號廢掉。然而李淵最終還是查出這件事,原來是李世民在背後搞鬼。經過這件事以後,在兩個兒子的爭鬥中,李淵總是偏袒於李建成,而對李世民有所提防。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北方的匈奴進攻邊境城市烏城,齊王李元吉奉命出征,這時候李元吉和李建成密謀,打算藉此機會除掉李世民。他們的計謀是,以兵馬不足為由,由李元吉向李淵奏請調撥秦王府兵馬,然後借在外出徵之際,相機除掉秦王府的有生力量。在李元吉出征的時候,更是會趁著李淵不在的機會,一舉將李世民擊殺。

可是,這個情報被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府的臥底得知,立馬報告給了李世民。李世民連夜召集手下商議對策。這個時候,大家一致認為先下手為強是最有效的對策,但是,李世民卻仍在搖擺不定。

這時候,又發生的一件怪事,終於讓李世民下定決心殊死一搏。這件事就是武德9年6月3日的太白經天事件,這一天,專門負責觀測天象的太史局發現,太白星從天空劃過,最後落在秦地。太白星在古代意味著皇權,落到秦地就意味著皇權最終會落到李世民手中。李淵在得到太史局的密報之後,大為震怒,立刻召見李世民。李世民進宮以後,一看太史局的密報先是傻了眼,然後很快就想出了對策,他先說這件事是太子在背後搞鬼,以洗清李淵對自己的猜忌,然後又以退為進,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早就和後宮之中的許多妃嬪有染。而這對於李淵來說,是比圖謀不軌更加可恥和不可容忍的事,於是他便命令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第二天到朝堂對質。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淵對雙方都產生了懷疑,而這一天晚上,他做了什麼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以一個正常人的思維來說,一方面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的繼承人問題,另一方面,是自己兒子和自己老婆之間的風流韻事。以一個正常人的思維來看,他一定是徹夜難眠,為第二天的對質可能出現的各種後果做好了準備,就等著第二天真相大白的那一刻。

然而,歷史就在第二天的早上,拐了一個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彎,玄武門之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猝不及防的發生了。經此一役,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雙雙殞命,李世民隨後逼宮,不久之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上寶座。如果說,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沒有一點準備的話,他可能只是沒有想到事情會以這樣一種慘烈的方式收尾,雖然僅此而已,但也足以讓他心灰意冷了吧!


小郝話歷史


個人覺得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在玄武門之前李淵實際上已經被李世民控制住了。玄武門之變時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從玄武門進宮後才關上的,隨即伏兵四起攻殺二人。玄武門之變的現場是在皇宮的範圍裡了,李世民可以收買控制玄武門的守將難道可以收買控制整個皇宮裡的人?玄武門內殺的血肉飛濺李淵真的會毫不知情?難道就沒人向他報告嗎?總不至於只有玄武門有皇宮衛隊別處沒有吧?史書記載李淵和大臣們在湖上泛舟,尉遲敬德來,李淵還很吃驚,說明尉遲敬德手持兵器全副甲冑戎裝而來並沒有得到李淵的特許,李淵身邊的衛兵們呢?沒一個衛兵出來阻攔尉遲敬德,史書上應該都沒提衛兵一個字。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死之戰,剛開始的時候李世民居然不在現場,尉遲敬德可是最能打的心腹大將居然也不在場,這也能算生死之戰?這兩人幹什麼去了?應該是先進宮控制李淵去了!能決定玄武門之變成敗的恰恰就是李淵,他只需要嘴上一道命令,皇宮的大批衛隊趕到現場,不論生死李世民至少要暫時罷手,志在必得的計劃就此流產了。李世民的生死前途可全在李淵一念之間了,所以必須要先控制住老爸李淵,這也能解釋史書記載裡李淵對玄武門之變開始和過程毫不知情的原因了。不管事先有沒有防範準備,李淵反正是先被兒子李世民給控制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