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是窩囊廢嗎?

業餘廢人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歷來的開國皇帝,接手的基本上都是在爛攤子,所以,建國初期很難出成果,李淵也不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兒子李世民太優秀了,以至於全面超越老爹,所以,李淵被比的沒有了成績。

其實李淵還是很有建樹的。唐朝建立過程中,對手下人的放手使用,才使得他們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建國後的國家治理中規中矩。但是這一切成績在李世民目前,都顯得黯淡無光。

那麼,我們今天就不說國家治理了,單說一下李淵是武功成就,大家就瞭解他是多麼的厲害了。至少在這方面,兒子李世民不敢自傲,因為李世民的武功,是李淵手把手叫出來的。

李世民在古來的帝王中,絕對是一個武功高手。他劍術超群,箭術更是無人能敵。

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而他所用的大白羽長箭,比平常箭羽長一拳頭,能一箭射穿城門門栓。

《酉陽雜俎》曾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李世民和尉遲敬德倆人有一次到敵營地去偵察敵情,結果碰到猛將單雄信。單雄信使的是方天畫戟。據說這根方天畫戟戟頭重達七十多斤,交戰時常人一般支撐不了幾個回合。

看到單雄信策馬直奔而來,只見李世民挽弓如滿月,不慌不忙地朝單雄信射出一支“大白羽”箭,正中方天畫戟的刃心,只聽得“哐當”一聲,火花四濺。正當單雄信愣神的功夫,這兩個“偵察兵”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還有一次在對陣突厥時,他用“驚雁”神弓,一箭射死了當時突厥的第一勇士。

“驚雁”是五石的強弓,射力極強,射程達五百步。這種弓所用的箭是五尺餘長的天策府神箭,戰後突厥人調查他們勇士的死因,經過大夥鑑定箭傷後,才對他的箭法佩服之至。

那麼,李世民的箭法是無師自通,還是有人教習?

其實,教李世民箭法的,不是別人,就是他的父親,唐高祖李淵。

大家看到這裡,不禁會瞪大了眼睛詢問,這可能嗎?那麼一個熊包膽的李淵。他真的會武功嗎?

大家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一般人不瞭解李淵。大夥對他最主要的認識一般是從兩件事上了解到的。一件是晉陽起兵,李世民、劉文靜和裴寂三人設套,逼迫李淵舉兵。另一件事就是玄武門事件。從這兩件事情的表現上看,都覺得李淵能力平平。

其實,這主要還是歷史的誤導,真正的李淵並不是一個紈絝子弟,他也曾經是一個武功高手呢。李世民、李元吉的箭法,都是師承於李淵。

十六國時期的竇毅,出生於豪門世家,在北周朝擔任上柱國、大司馬職務。

公元581年,北周靜帝宇文闡禪讓,由隋國公、他的外祖父丞相楊堅登基建立隋朝,北周滅亡。

隋朝建立後,北周的那些官員並沒受到多大沖擊,竇毅受到了良好的待遇,當了定州總管。可謂是兩朝重臣了,顯赫一時。

竇毅膝下有一女兒,剛出生時頭髮就到了脖子,三歲時頭髮就已經與她的身高一樣長了,真是天生異秉。她年幼時就聰慧剛毅,頗有才華,竇毅兩口子將其視為珍寶。

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兒,可不能隨隨便便就指給了哪個門閥子弟,需要提高准入門檻。怎麼提高門檻呢?那時候恰逢亂世,文人墨客不受待見,孔武有力之人才能讓家人安身立命。

於是兩口子就琢磨出個法子,趕製了一批孔雀屏風,凡門第相當的公子俊傑來求婚,則發給兩支箭,讓他射屏上孔雀,兩箭都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算合格了。榜文一出,求婚者絡繹不絕。但連續幾天,都沒有一人中選。

李淵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他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與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賜姓大野氏。

北周受禪之後,追封李虎為唐國公。至楊堅官任北周的大丞相之後,李家才還複本姓。李淵的父親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七歲時,父親李昞去世,他於是繼承了唐國公的封號。

李淵的母親,和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是姐妹,所以他應該是根紅苗正的皇親國戚。無論是論出身還是論門第,李淵都夠格。但是要想求親成功,門第出身不重要,關鍵還是看自己的實力。

這日李淵姍姍來遲,前面幾十個求親的都沒射中。最後輪到李淵了,他起箭上弦,屏氣瞄準,只見“嗖”的一聲,箭正中孔雀眼鏡。李淵的上佳表現引來一片叫好聲。第二箭也是毫無懸念的正中鵠的。

竇毅見識了李淵的箭法,又看到未來的女婿儀表堂堂,大喜,就履約把女兒嫁給了他。這個竇氏就是後來的太穆皇后,共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個兒子。

公元615年,李淵鎮守山西的太原,擔任河東撫慰使。這時他的轄區爆發了母端兒農民起義,隋煬帝命其前去剿滅。接到命令後,他立即率部前往。

李淵率部疾行,在霍邑與母端兒的起義軍碰面了,他親自帶領十幾個親信前去阻擊,一連射出七十多支箭,敵人一個個應弦而倒,農民軍作鳥獸散。

此戰共殺敵一萬餘人,俘獲六萬多人。義軍首領母端兒戰死,僅有四千人逃亡。

後來李淵把起義軍的屍體堆在一起,“壘為京觀”,藉以恫嚇老百姓。可見這時的李淵,在對待農民起義軍上,也是極端的心狠手辣。

關於子女的培養,李淵再三思忖,做出瞭如下的選擇:三子李玄霸死的較早,年僅十六歲就早早的走了,不算。剩下三個兒子,

老大李建成肯定是重點培養對象,以後他要接班光大門楣的。所以,對他是文韜武略全方位的培養。

因為李家的祖上是以戰功創立的基業,所以他要把剩下的李世民和李元吉培養成可以馳騁疆場的武將,將來好建功立業。所以,從小就開始教他們箭術。後來哥倆果然都成了箭術高手。

李淵教給兒子箭法是讓他們用來消滅敵人的。但是他做夢都沒想到,但在玄武門事件中,兄弟之間慘殺,就用上了這門武藝,而且是他親手教的武藝。

當時李元吉心慌手抖,連射三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相對來說,戰場經驗十分豐富的李世民,就顯得沉穩的多了,他一箭就射死了老大李建成。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李世民終於如願以償,坐了天下。

此時的李淵,是否後悔把獨門絕技傳授給兩個兒子了呢?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


先說結論,不是。

1、李淵武功很好

李淵靠著高超的武藝,娶到了妻子竇氏。

當初,竇氏的父親竇毅,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要求只有射中了孔雀的眼睛,才有資格求婚。在數十個求婚者中,只有李淵連發兩箭,分別射中了孔雀的兩隻眼睛。

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竇氏和李淵的兒子。

2、李淵懂得政治謀略

首先,他在太原的時候,懂得收買人心,籠絡了裴寂、劉文靜等人,組建起一個強大的反隋集團。

其次,他深知要想全力進軍長安,必先安撫突厥,通過自己的智謀,成功與突厥聯合結盟,免除了這個禍患。

還有,進入長安後,他沒有馬上篡位,而是先擁立新帝楊侑,讓楊廣成為太上皇,自己逐漸掌握實權。第二年,楊廣被殺,才策劃了楊侑禪位給自己之事。

3、李淵帶兵有方

其一,突厥兩次帶大量騎兵來襲,李淵均以少勝多。

其二,霍邑一戰,李淵使用激將法,成功打敗宋老生。

綜上,李淵不是窩囊廢。




為什麼會有人說李淵是窩囊廢呢?恐怕是因《資治通鑑》裡那句:“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然而,史書都是人寫的,難免會有些許差池之處,我們應該在閱讀時,積極思考,不可貪圖方便,全盤接受。


平兒聊歷史


李淵算是個傑出的帝王,只是兒子李世民的光芒過於耀眼,談談他的一些主要政績吧!

李淵登基後,立即穩定關中地區,同時向四周擴展勢力。先後削平薛仁杲、李軌、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蕭銑等割據勢力,鎮壓了竇建德、劉黑闥、林士弘、輔公袥等農民起義軍。

到了貞觀二年,唐朝出兵攻打朔方城,消滅了為突厥所冊立的“解事天子”梁師都,至此,唐朝統一了全國。

李淵對外用兵,對內也在不停的改革隋朝的弊政。他首先革除隋煬帝的虐政、苛法。

開皇元年,正式下令廢除“大業律令”,重啟“開皇舊式”,到了武德七年,頒行新律令《武德律》,不但比隋煬帝時期的《大業律》輕緩許多,而且比隋文帝時期的《開皇律》也有一定的進步。


同時在經濟方面進行大幅度改革。於武德二年頒佈“租庸調法,每丁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自茲以外,不得橫有調斂。”

另外,為了讓人民休養生息,嚴禁地方官徵發百姓“道路送迎,廨宇營築”。這些比起隋煬帝時期的丁男歲役九十日,徭役無休止來,有了極大的進步。

  

雖然李淵在執政過程中推行的一些政策措施,比隋煬帝時期有了大進步,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在處理幾個兒子權力鬥爭時,李淵並沒有表現出果敢決絕的態度,甚至眼睜睜的看著兄弟相殘的玄武門政變的發生。他對於關乎帝國生死存亡如此重大的事項,處理的優柔寡斷,無心又無力,讓很多後人學者感慨不已。

著名學者王夫之就曾在《讀通鑑論》中對於李淵未能阻止事態演變,評價道:“高祖若木偶之尸位於上”。

另外,他誅殺劉文靜,寵信佞臣裴寂,晚年貪圖享受,沉湎於酒色,這些都是李淵執政時的大缺憾。


煮酒君


李淵的能力在李世民改寫歷史書籍中竄寫了,

真實的歷史就是,李世民是在他爹李淵的配合之下逐步強大起來的,在隋朝起兵過程當中,李淵把自己很大的權力分給了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其實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具有非常高的軍事才能。

正是在不斷的征戰當中,唐朝有一半的天下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在建立天下的過程當中,李淵把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設立為太子,這就出現了一個極為深刻的矛盾,那就是有功之臣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其實是李淵一開始就知道的,畢竟李世民在建立唐朝過程當中,有很大的軍事貢獻,這是李建成所不具有的,就是這樣的事情讓李世民的野心逐步大了起來,畢竟李世民的軍事實力是最強大的。

就是李世民不想當皇帝,李世民建功立業造成的手下大臣,也會逼著李世民去爭奪太子之位,如果李世民成功奪取太子之位,成為唐王朝的皇帝,哪他們這幫手下也成為開國元勳者,比什麼都要重要可見,利益是最大的驅動力。

李淵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但是作為父親,他根本就沒法作出選擇,再後來的事情發展當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經是水火不相容,李世民曾經出現一次中毒事件,雖然這次中毒事件是一個陰謀,但李淵也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

所以一段時間之後,李淵曾經想讓李世民帶兵去洛陽,想把唐朝一分為二,可見這李淵實在是父子情深,不想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兵戎相見。

,其實一切都在李淵的眼中,如果殺掉李世民,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李世民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天策將軍這樣的地位,不是李淵能夠輕易動搖的,畢竟他手下的軍隊實力是很強的。

,其實李淵也只想把一碗水端平,對於兩個兒子不偏不倚,但是權利鬥爭從來都是殘酷的,容不得親情的參與,最終還是李世民與李建成爆發了血的衝突,最終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最後李淵也是被迫把帝位傳給了李世民,其實很多人認為李淵是個窩囊廢,我反而看出了李淵有不少的父子情深,他不是沒有機會殺掉李世民,但是還是沒有殺死他。

其實在退位之後,李世民對於李淵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冷漠的。也看出了當時,李世民對李淵的怨念有多深,帝王之家的權勢鬥爭,可以說是沒有半分親情可言,實在是一件人間悲劇。


沐風說史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個個英勇善戰,人中豪傑沒有孬種,也沒有窩囊廢。

李淵是非常傑出的皇帝,他七歲就世襲唐國公,善騎射,箭法超準;他潛龍在淵,蟄伏多年,後太原起兵,他運籌帷幄,調兵有方,起兵八年就統一天下,怎麼可能是窩囊廢,後來遭到李世民逼宮,不得已才退居二線。


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李淵雖然很生氣,但更多的是無奈,他總不能把李世民也殺了吧,那他自己就沒兒子了,再說畢竟是親生骨肉,李淵再狠能下得去手嗎?
沒有李淵的威望,你認為人們會服李世民嗎?李淵也算是個傑出的人才了,只是兒子李世民更厲害而已;論功勞李淵絕對比李世民大,不過他的能力確實不如李世民。
李淵也不是什麼弱者,只不過他不夠狠而已,他沒有李世民那麼敢對親人下手,正是因為他的退位,才成就了他兒子李世民成為千古一帝。

李世民也是歷史上最“坑爹”的人,據史書記載,李世民即位後,曾插手關於李淵時期史書的編撰,由於其皇位來歷不正,當然要想辦法洗白自己不光彩的往事,把李淵太原起兵說成是自己逼李淵造反的,更是把李建成貶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太子哥,李世民將李淵的很多不利於自己的言語都刪減掉,因此很多人覺得李淵不如李世民,失敗下臺的李淵就成了替罪羊。
李淵當年舉兵反隋是經過了數年經營的結果,他身處亂世戎馬半生,官場捭闔不倒,絕不可能是窩囊廢,他是有些窩囊,但不廢,前期李淵窩囊是裝給楊廣看的,後期說李淵窩囊是李世民在史書上給他纂寫的。

李淵算得上是歷史上少有的倒黴開國皇帝,其他的開國鼻祖往往都被自己的子孫描述得英明蓋世,威震寰宇,然而李淵卻是個例外,為了突出兒子的英明,老爹只好受點委屈了,在兒子萬丈光芒想,李淵留在歷史中 的身影,顯然被平庸化了。

遺產君


唐高祖李淵:胸懷寬廣,虛心納諫,不輸兒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他善於納諫,虛心聽取臣下的不同意見,終於開創“貞觀之治”。作為李世民的父親,一直以來,唐高祖李淵的知名度一直不如自己的這個二兒子,即使他是大唐王朝的開國之君。

事實上,李淵在歷史上的形象往往被大家所誤解,甚至認為唐王朝的真正建立者應該算作是李世民,而李淵不過是傀儡而已,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就拿虛心納諫這件事來說,李淵絲毫不輸給李世民,他應該算得上是一位胸懷廣闊的君主。

據唐人所撰的《大唐新語》記載,大唐帝國剛剛建立沒多久,萬年縣有一位法曹,也就是基層法官,名叫孫伏伽,他聽說這大唐王朝剛剛建立,天下還沒安定呢,這位新皇帝就開始學會享受了,每天不是在打獵,就是在去打獵的路上,還時不時整個音樂party,這是作死的節奏啊,他趕緊向李淵寫了份報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孫伏伽在報告中說,陛下您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即使喜歡打獵,也要遵守大自然休養生息的規律,不要過度了,不然就會跟剛剛滅亡的隋朝一樣,不懂得剋制,這是一個不好的風氣,您要吸取教訓啊。而且,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聽說您喜歡打獵、聽音樂,長安縣丞張安道就投其所好,送給您一張弓,宰相府的軍事參謀盧牟子,就送給您一張琵琶,他們馬上就得到了賞賜,這種風氣要不得啊。古人都說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您作為皇帝,天下都是你的了,您還差這些東西嗎?

孫伏伽的建議的確來得很及時,此時的唐王朝剛剛建立,天下都還沒有平定呢,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就開始享受了,這的確不是一個好的開端。而孫伏伽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並沒有因為自己人微言輕就事不關己,還是敢於指出了皇帝的問題。可喜的是,李淵看了孫伏伽的報告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當即賞賜給孫伏伽帛百匹,還升他為侍書御史。

前面說過了,李淵是一個非常喜愛音樂和舞蹈的皇帝,他本人就特別擅長彈奏琵琶。隋唐時期,中外的文化交流是很頻繁的,有很多外國的歌唱家、舞蹈家在唐政府中得到重用。當時,李淵就特別喜歡一個名叫安叱奴的胡人舞蹈家,準備把他封為散騎侍郎,其實就是皇帝的顧問,並無實權。

然而,對於這個任命,禮部尚書李綱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按照《周禮》的記載,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員不能參軍當兵。當初,曹操想讓禰衡擊鼓,禰衡是先把朝服脫下,才去擊鼓。曹操問他為何如此,禰衡回答說不敢穿著這麼正式的衣服去做伶人應該做的事情。而北齊的亡國之君高緯,卻封琵琶演奏家曹妙達為王,只要是個國家,都要吸取這個教訓。現在大唐剛剛建立,那些有功之臣都還沒有冊封完呢,怎麼能夠先把這位音樂家封一個五品官,這不是一個開國之君該有的行為。

李淵聽後,馬上撤回了任職命令,即使是自己喜好的音樂家,但凡於國無利,李淵照樣毫不猶豫聽取了臣下的建議。

大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平定了王世充集團,王世充的手下蘇世長隨後歸順了唐王朝。但李淵卻責怪蘇世長歸順得晚了,大唐都建立四年了,你這才來投靠,你是幾個意思啊。

只見蘇世長不慌不忙,向李淵深深作了一個揖,然後說到:自古以來帝王爭奪天下,都是用逐鹿來作比喻,只要一個人得手了,其他人就會放手,哪裡有捕獲了鹿之後,還憎恨其他一同打獵的人,追究他們爭奪鹿的罪名的呢?

對蘇世長這一番說辭,李淵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麼一個道理,便一笑而過了,不再追究蘇世長的責任。

還是這個蘇世長,有一次,他跟李淵一起到高陵圍獵,當天的收穫非常多,李淵就命令大家將捕獲的獵物都掛在行宮的門前。李淵環顧了群臣後,問大家今天圍獵快樂嗎?蘇世長回答,陛下您來打獵,錯過了很多國家大事,而打到的獵物又不多,肯定不快樂。他的意思就是說皇帝陛下不應該浪費這大好時光來打獵,應該專心處理國事,浪費了這麼多時間有什麼好快樂的。

對於蘇世長的這個回答,群臣面面相覷,李淵臉都綠了,真後悔帶這哥們一起來,他生氣地對蘇世長說,你是瘋了嗎。而蘇世長卻回答到:如果僅僅是從我個人的利益來說,我的確是瘋了才說這個話,但如果是為陛下的利益來考慮,我這就是衷心。聽了這個回答,李淵也沒法發作,之得乖乖收拾收拾回宮辦公去了。

還有一次,蘇世長陪李淵在披香殿用餐,酒正喝到高興的時候,蘇世長問了一句:這座宮殿是隋煬帝建的吧?我說這雕刻裝飾風格這麼像隋朝宮殿裡呢?李淵說,你這個人啊,貌似是一個直言進諫的忠臣,其實內心奸詐的很,你難道不知道這座宮殿是我前不久剛建的嗎,你為什麼假裝不知道,還說是隋煬帝建的?

蘇世長回答說:我是真不知道啊,只是看見宮殿裡的鹿臺啊、琉璃什麼的如此奢華,想必不是一位崇尚節約的君王所建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實在是不合適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這裡服侍您,看見您的房屋能遮風避雨,就認為已經足夠了。而隋煬帝正是因為奢靡無度,百姓不堪忍受才造反,您才得到了江山,這其實就是對奢靡無度的懲罰,您可不要忘記節儉呀。您現在在隋朝留下的宮殿裡大加裝飾,但又想改變奢侈的風氣,您說這可能嗎?對蘇世長這番話,李淵深以為意,沒有給他壞臉色看。

其實,作為開國之君,李淵的確是一個虛懷若谷、善於納諫的君主,也只有如此,他才能在隋末的大亂中生存下來,併為後來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


嘮叨歷史


作為李唐王朝的開創者絕對沒有誰是窩囊廢,更何況李淵是結束了一個亂世,在諸王割據的時期崛起的而來的王。


第一:李淵生在隋朝,在隋煬帝手下當官,大家都知道隋煬帝是一個生性殘暴而且多疑的皇帝,想在他的手下謀生存是很難的,如果李淵不夠精明能安然在隋煬帝手下做官嗎?

第二:隋煬帝派李淵到今甘肅慶陽去做司令員,此時的李淵認為這是給自己的一個機會,掌握了兵力,以後有利於自己起事,但是實際上多疑的隋煬帝很快就懷疑李淵了,於是李淵開始沉湎酒色,李淵用這樣的方式短暫的逃脫了隋煬帝的猜忌。



從以上兩點我們就可以看得出李淵其實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

但是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李淵能力不及李世民呢?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政變而登上皇位,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兄殺弟,強迫自己的父親退位給自己。這樣的行為,必然被史書記錄討伐,而李世民登基之後為了扶正自己登基的言論,強行讓史官修改史書,抹殺李淵的功勞,將李建成塑造成一個無能力且嫉妒心強的人,強化自己正面形象。

李世民這一行為是極度坑爹的,儘管他有意醜化李淵的形象,包括將太原起兵都改為是自己的功勞!

李淵能從亂世中崛起,能戰勝各方勢力,最後建立李唐王朝,這樣的人絕對是有大智慧,深遠計謀的人!

我們是瀚海自媒體工作室,歷史的記憶由我們為您講述,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點贊+關注,謝謝!


雨霽視角


當然,李淵不是窩囊廢,這個李淵,帶著自己的幾位兒子,在隋末相當複雜的背景下,最終一一擊敗對手,建立唐朝,已然說明了他的實力。

當然有人會說,那為什麼李淵最後被李世民廢了呢?這個其實沒有辦法,怪只能怪自己的兒子實力太強,放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李世民都是可怕的存在。李淵時期,太子和秦王李世民互相明爭暗鬥,最終引發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這一個過程,李淵無可奈何,是因為李世民控制了局勢。如果以此說明他是窩囊廢,很不合適。


張傑談史


唐高祖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字叔德,隴西成紀人。

其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柄,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姐,所以非常受重視。隋煬帝期間,李淵任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李淵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大業十三年,拜太原留守。


李淵本是隋朝的貴族,號唐國公。在民變初起時,李淵曾帶兵平亂,打敗了不少起義隊伍。但隨著起義隊伍越來越多,李淵逐漸感到情勢惡化,起了脫離隋朝的二心。
李淵有四個兒子,次子李世民是個很有膽識的青年。晉陽縣令劉文靜,十分看重李世民,二人是知心朋友。劉文靜跟李密有親戚關係,李密參加起義軍後,劉文靜受到株連,被革了職,關在晉陽監牢裡。李世民趕到監牢裡去探望,劉文靜對他說“現在皇上遠在江都,李密逼近東都,到處都有人造反。這可是打天下的好時機。”
李世民回到家裡,想想劉文靜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正好這時太原北面的突厥可汗進攻馬邑,李淵派兵抵抗,打了敗仗。李淵怕隋煬帝追究他的責任,心裡非常著急。李世民抓住這個機會,勸父親起兵反隋。

李淵猶豫了一下,也覺得不起兵確實無路可走了,便把劉文靜從監牢裡放了出來。劉文靜幫助李世民招兵買馬,李淵又派人把正在河東打仗的另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來。

李聽從劉文靜的計策,派人備了一份厚禮,到突厥可汗那裡講和,約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一口答應。

李淵穩住了突厥,就在太原正式起兵反隋,帶領三萬人馬向長安進軍。一路上繼續招募人馬,打開官倉發糧給貧民,應募的百姓越來越多在關中農民軍的配合下,唐軍順利渡過黃河。留在長安的李淵的女兒見狀,也招募了一萬多人馬,號稱“娘子軍”,響應唐軍進關。

很快,李淵攻下了長安,為了爭取民心,宣佈約法十二條,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廢除,並且讓隋煬帝的孫子楊侑做了個掛名皇帝。

618年,江都傳來了隋煬帝被殺宇文化及稱帝的消息,李淵於是把楊廢了,隋王朝宣告滅亡。

李淵即位稱帝,改國號為唐,史稱唐高祖。李淵在位時期,按照隋文帝舊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並修訂律令格式,頒佈均田制及租庸調製,重新建立了府兵制,為唐代的職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課役等制度打下了基礎。武德年間,統治集團內部進行著複雜的鬥爭。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太原起兵時的佐命元從,裴寂深得李淵的信賴;劉文靜則是秦王世民的心腹,認為自己的才略和功勳都不低於李建成,但職位卻在其下,因此感到不平。太子李建成也十分清楚李世民給他的儲君地位帶來了巨大威脅。於是,雙方對皇位繼承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這場政爭中,李淵站在李建成一邊。太子的心腹楊文幹受命招募壯上送長安,以供李建成發動政變時使用。

武德七年(624年),有人向李淵揭穿這件事,李淵非常憤怒,於是有了廢除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念頭,但在沒有實現之前就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淵立自己為太子。不久,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李淵度過了一段失意、閒散的生活後,死於太安宮,安葬在獻陵,廟號高祖。

歷史上對這位唐朝的開國皇帝是如何評價的呢?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書中所載,把建立唐朝的功勞都歸功於李世民,認為他是起兵的首要決策者。其實,李淵並非平庸之輩,他實際上是一個膽略超群,富有權謀的政治家。

提及唐王朝的建立,不能不說太原起兵。那麼,太原起兵反隋出自於誰的決策呢?宋朝的歐陽修、宋祁在《新唐書》中指出“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於太宗言”,同為宋朝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說“起兵的晉陽者,皆秦王李世民之謀”,五代的《舊唐書·高祖本紀》則認為“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連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也在其著作《中國通史簡編》中明確指出“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謀略和戰功,他(指李淵)本人並無創業的才幹”。

其實,從歷史記載的蛛絲馬跡可以看出,李淵並不是像上訴所說的沒有才千,他一早就有取代隋朝的心思,而且深謀遠慮,不動聲色地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到來,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遠見和創業之君的穩健與開拓的政治作風。

任太原留守後,李淵暗中加快了改朝換代的各項準備工作。617年秋,認為時機已經到來的他打著廢昏立明,安定隋室的旗號在太原起兵反隋。李淵建大將軍府,自稱大將軍,任命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將軍大都督,任命次子李世民為敦煌公,右將軍大都督。於617年11月攻破隋都長安(陝西西安),立據守長安的楊侑為傀儡皇帝,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改大業十三年為義寧元年,李淵自稱大丞相,封唐王,掌握了實權。618年3月,江都發生兵變,隋煬帝被殺。5月,李淵廢楊侑,稱帝建國,改義寧二年為武德元年,定國號唐,定都長安。

李淵稱帝后,曾指著前來長安投奔他的宇文士及對身邊的親信大臣裝寂等說:“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了,你們大家都在他之後。”宇文士及自己也對李淵表白說:“臣早奉龍顏,久有心腹。以往在涿郡時曾在夜中密談時事,後於汾陽宮復又表達赤膽忠心。”他們所說的“天下事”、“時事”,又在夜間,可以推斷當時李就有天下大志了。

李淵不僅開創了大唐基業,在他稱帝后,還應用自己的謀略掃平群雄,統一全國,為李世民的大治打下基礎。所以,李淵也是一位極富權謀,膽略超群的政治家。


天天開心歷史


李淵非但不是窩囊廢,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李淵政治才能突出

生在關隴貴族集團,六歲承襲唐國公,李淵從小耳濡目染官場的爾虞我詐,有著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對於自己的姨父,李淵是十分佩服的,他見證了姨父一步一個臺階走上帝王之路。雖然在他的心裡未必有當帝王的奢望,但是楊堅的政治謀略他都學到了,最後還把這一套用在了楊堅的子孫身上。

楊廣即位以後,好大喜功,天下群起而攻之。作為皇親國戚,李淵沒有捲入紛爭之中,而是選擇了繼續隱忍,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楊玄感起義被滅後,李淵得到了楊廣的重用。期間,楊廣始終對李淵頗有猜忌,但李淵用自己精湛的表演(政治)才能將楊廣給矇蔽住,直到他舉兵而起。

拿下長安之後,李淵主要負責在家裡看下,說白了就是治國理政。在軍事鬥爭還沒有結果,自己優勢不大的情況下,李淵能夠將唐朝的版圖一步一步擴大,並將國內治理得緊緊有條,得益於自己手下的一群能人,而這些都有賴於李淵卓越的政治才能。唐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李淵擔任皇帝期間,基本已經搭建完畢,後續的皇帝大多數是坐享其成。

李淵軍事才能不容小覷

李淵在職業生涯早期,做的都是軍官,先後擔任滎陽、樓頂的太守,隨後在楊玄感起義中發揮重要作用,鎮壓了母端兒農民起義。從公元617年開始,李淵擔任太遠留守,成為鎮守一方的地方大員,負責防範突厥,沒有幾把刷子也不行。

太原起義之後,李淵與兒子李建成、李世民率兵南下,一路下來勢如破竹,打破了當時的名將宋老生、屈突通。現在很多人認為,李淵起兵後主要靠兒子打天下,其實不然。至少在攻入長安之前,擔任主將的都是李淵自己。能夠擊敗眾多的名將,足以說明李淵也有很強的軍事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