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爲什麼要除掉李密?

夏有涼風61


李密從投奔李淵的那一天起,就已經離死亡不遠了,李淵遲早都要除掉李密,究其根本,不過是李淵忌憚李密,而李密也不甘於人下。

李淵不會放一顆定時炸彈在自己身邊,但他也不會無緣無故就殺掉李密,那樣的話,一定會寒了山東豪傑的心,也會讓很多起義軍不敢再投靠他。所以李密適時的造反了。


洛陽一戰中很多瓦崗軍戰士或者被俘虜、或者投誠,成了王世充的部下,但這些人後來漸漸不願意跟隨王世充,618年年底,李淵派李密去黎陽招撫這些舊部,同去的還有李密的忠實追隨者王伯當。但是當李密一行到達桃林縣的時候,李淵突然又讓李密返回。李密不幹了,他要造反,他已經憋屈很久了。李密說造反就造反,迅速佔領了桃林縣,搶了一批物資,繼續往東走,然後遇到了盛彥師的埋伏部隊,李密被斬首,王伯當也被殺。李淵終於解決掉了造反的李密。

李淵除掉李密要比當初李密殺掉翟讓高明多了,當初李密為奪權殺掉翟讓,致使瓦崗軍內部分裂,之後的李密似乎就開始走下坡路,直到李密與王世充的洛陽一戰,瓦崗軍中的豪傑被俘虜的被俘虜,主動投誠王世充的投了誠,李密幾乎成了孤家寡人,這才去投靠李淵。而李淵表面對李密的到來很重視,等李密真到了,立馬又是另一種對待方式,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逼著李密造反,然後殺掉他。那麼,李淵為何處心積慮要除掉李密呢?


在當時,李密雖然投靠了李淵,但是,李密這個人的影響力遠在李淵之上。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起義可以說是隋末起義軍中勢力最大的一支,也是與隋軍對抗最久的一支。吸引了大部分隋軍的注意力。很多起義軍的領袖也願意歸順李密,相比較而言,李淵的義旗在最開始要不起眼的多。在李密很強大的時候,還曾寫信和李淵結盟,欲共同滅隋,只是李淵老謀深算,想利用李密吸引隋軍,而坐收漁翁之利,於是回信奉承了李密,大體意思是說自己五十多了,沒有力量改變亂局,只有李密您有這個能力,倘若將來能讓億萬百姓安寧,我一定歸附老弟,若能再次分封唐城,就再好不過了。

從這裡可見李淵對李密是很忌憚的,而同樣懷有這種忌憚的人還有很多。李淵一旦得勢,不可能容許李密這樣的人存在。反觀李密,他也沒把李淵放在心上,覺得他成不了氣候,至少是在自己之下。在這亂世中,兩個人本質裡都不甘於人下,都想做老大。


所以即便李密最終不得不投靠李淵,但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受到重用,在他看來,他曾有百萬之眾,如今失勢投靠李淵,李淵若能誠心待他,他必奉獻自己的忠心。何為誠心呢?李密認為自己還是有影響力的,和漢光武帝時期的竇融有的一比,自己一旦投靠了李淵,山東的很多部將就會歸順李淵,所以李淵怎麼也會給他個三公做做。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李淵讓他做了個光祿卿(掌管皇室膳食,從三品),這和李密的預期可不是差了一點半點。而且很多官員公然向李密索賄。偏偏李淵面上還極為推崇李密,甚至讓自己的表妹嫁給李密,見了面就稱呼李密為老弟。

李密很憋屈,活得很窩囊,今昔對比讓他越來越想造反。然後李淵給了他機會,讓他率本部去黎陽招撫舊部,找機會滅掉王世充。等到李密走到了桃林縣,李淵又突然讓他返回,終於積壓在李密心中的怒火徹底爆發,他造反了,然後被李淵除掉了。


蕭曉四姑娘


武德元年十月,李密兵敗之後,率殘部投降李淵。十二月,李淵派李密、王伯當率領本部人馬前往黎陽,招集舊部,迎戰王世充。途中,行軍總管盛彥師率軍在桃林伏擊,李密和王伯當被殺,時年三十七歲。

李淵殺死李密,公開的理由是李密謀反,其實絕不是這麼簡單,在李淵看來,李密是非死不可的。

李密這個人,出身高貴,胸有大志,有勇有謀,而且心狠,各方面其實比李淵更優秀。這些方面,前面的朋友已經說得不少,於左補充下面幾點:

第一,李密雖然暫時落敗,但他的許多部將,比如單雄信、王伯當、李勣都還在,而且對李密忠心耿耿。最重要的一點:李密的隊伍有瓦崗寨的基因,更接近普通大眾,更接地氣,在草莽中間更有號召力,這是李淵不具備的。

第二,李密不是甘居人下之下,早晚是個大問題。他曾經寫信給李淵,稱其為兄,要與他結盟,自己充當盟主,可見他的志向和對李淵的看法。

第三,當時民間有許多歌謠流傳,比如:“東海十八子,八井喚三軍”“桃李子,洪水繞楊山”“江南楊柳樹,江北李花榮。楊柳飛綿何處去,李花結果自然成”等等,廣泛流傳,顯然是有心之人精心設計的,指向非常明顯,其目的,就是為李淵造勢,讓百姓相信必然有一位“李”姓的天子。

但天下姓李的人太多了,比如自稱“河西大涼王”的李軌,比如有勇有謀的李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最危險的敵手,是李淵必須除掉的人物。


於左


說到底還是怕了李密。


李密能力出眾,文武雙全。在成為瓦崗軍首領之後,他多次打敗隋軍,隋軍的主力幾乎都是他率領的瓦崗軍打敗的。在他的領導下瓦崗軍逐漸壯大,後來更是打敗了宇文化及,殺退王世充,建立了西魏政權,威震華夏。

當時的李密有多厲害呢?當時全國各地的反王都奉他為盟主,可謂名氣相當的大。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物李淵能不顧忌,能不害怕麼?

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投降李淵後,還打算叛唐自立,這麼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人,李淵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呢?當然授意殺死了呢!

其實李淵除掉李密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的影響力太大了,尤其是對原瓦崗軍投降李唐的將士來說,就拿李勣來說,在其死後更是以皇帝禮儀把李密埋了,要知道李密可是從來沒有稱過帝的,只是稱魏公,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在將士心中的地位。所以說李密不能留,威脅太大,而他叛變自立,剛好給了一個殺他的理由。

李淵除掉李密,終究還是怕了這個能力出眾的對手罷了!


夏目歷史君


李淵沒想除掉李密,是李密不甘久居人下,被李淵的手下斬殺。

1、李密是隋末英雄,如同三國時期的劉備

李密學識淵博,志向遠大,隋朝丞相楊素曾評價李密說:“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梟雄王世充曾說:“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不可測也!”

李密是貴族出身,學識淵博,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常救世濟民為己任,其曾祖父為西魏八柱國之一,父親是隋朝的上柱國。他的故事流傳至今,成語“牛角掛書”就是來源於李密,形容一個人非常刻苦讀書。

李密年輕的時候在隋朝擔當親衛府大都督、東宮千牛備身,可是隋煬帝不喜歡李密,李密辭官隱居,發奮讀書。

隱居期間受到越國公楊素賞識,與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交往密切,後跟隨楊玄感一起反隋。

楊玄感反隋失敗,李密投奔瓦崗軍的翟讓,為翟讓獻計獻策,壯大了瓦崗軍的勢力。

2、跟隨翟讓反隋,屢獲戰功,取代翟讓,成為瓦崗軍首領

李密投奔翟讓後,跟隨翟讓的瓦崗軍反隋,率領軍隊攻下興洛倉,開倉賑民,獲得大量民心,之後擊敗越王楊侗,聲望倍增,翟讓推舉李密為瓦崗軍首領,李密在鞏縣自封魏公,建立政權,年號永平。

李密成為魏公後,與翟讓發生矛盾,產生內訌,李密誅殺翟讓,收編翟讓勢力,統一瓦崗軍,可是瓦崗軍整體勢力受損。

3、起兵攻打洛陽王世充,兵敗投降李淵,欲叛唐東山再起,中伏身亡。

李密率領瓦崗軍攻打控制洛陽的王世充,交戰失利,率領殘部投奔李唐。

李淵非常重視李密來投,將自己的表妹嫁給李密,封李密為邢國公,以兄弟互稱。

李密不甘心久居人下,如同三國時期的劉備,不想在曹操帳下,借收降舊部之名,試圖脫離李淵控制,另圖大業,李密沒有劉備那樣幸運,劉備逃往徐州後,自立門戶,可是李密的行動被李淵的手下察覺,李淵部將盛彥師設伏,將李密、王伯當等人誅殺。

綜上所述:李密是亂世的英雄,欲圖大業,李淵也非常賞識李密,可是畢竟李密實力有限,又不甘心臣服李淵,因此招致殺身之禍。


道一有三


瓦崗寨主李密原本帶領瓦崗兄弟紅紅火火,勢力極大,然而,因為李密為人多疑,不能容人,導致眾叛親離,再加上他剛腹自用,我行我素,最終被梟雄王世充打敗。



走投無路下,李密最終選擇了投降唐朝。李淵雖然熱情接納了他,但只給了他一個從三品的光祿卿,這讓李密大為失望和灰心。


李密是個有雄心和野心的人,他的終極目標是皇帝,兵敗王世充後,他的理想調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結果李淵接納他的同時,也處處提防他。因此,李密投奔李淵後,官不大而且沒有自由權,這讓曾經統領百萬之眾的堂堂瓦崗軍領袖現在卻成了御膳房大總管,身份的落差讓李密大為不滿。


想看長此一往將在"沉默中滅亡",李密心生"單飛"的想法,夢想能再鑄輝煌。但李密的一舉一動又怎能逃得出李淵的火眼精金,他的小算盤盡在李淵的掌控之中,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除去這個"定時炸彈"。為此,李淵主動給李密"下套"。武德二年年底,李淵派李密去黎陽安撫他的老部下。

李密覺得是掙脫束縛趁機叛逃的絕佳機會,於是主動聯繫以前的老部下,夢迴瓦崗。結果就在"叛逃"去投靠襄城的舊部將張善相的途中時,唐高祖李淵開始亮劍,他令熊州刺史史萬寶半路堵截李密。結果史萬寶的部將盛彥師來於險地設伏,可憐的李密叛逃部隊被"一窩端",李密本人也死於亂箭之中,一代梟雄就此灰飛煙滅。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李淵要除掉李密,但這廝警惕性相當高,到了外面就不肯回來了,知道會有殺身之禍。叛亂不成功,被盛彥師斬殺送回長安。想當年就是這樣逃出楊廣的魔掌,今日逃不出李淵之手。



蒲國公李密家世不遜於李淵。同樣是關隴集團的出身,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柱國,祖父是北周邢國公,父親是隋朝上柱國。在政治號召力上與李淵家族是一樣的。李密在隋朝作過官,官聲不錯,能夠得到舊官僚系統的支持。



李密的能力出眾,特別是謀略。他向楊玄感獻的計是上策,路途遠了點卻是正途。楊玄感圖路近攻洛陽堅城,是敗筆。李密自己主政瓦崗後,能力更是顯現無疑。收攏隋朝降將和起義軍,拿下黎陽倉放糧,破宇文化及,聲名遠播。李淵派使者稱李密為兄。可惜殺翟讓使內部失和,徵王世充反而損兵折將,只能逃奔李淵。




王世充



李密手下文臣武將都挺厲害。徐茂公、王伯當、程咬金、單雄信等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徐茂公就是日後的李勣,一代名將滅了高句麗。這樣的班底,沒有團結好隊伍,帶好隊伍,取得成功,可嘆!

不除李密,李密就是李淵!


白馬嘯長安




三國時期,孫權接到曹操勸降的書信後,猶疑不決,而張昭為首的重臣都十分贊成。但是魯肅對孫權說,我們都可以投降曹操,但主公你卻萬萬不可以。因為我們投降了曹操,富貴官位什麼的都可以保住,運氣好的話還能夠升官。但你就不同了,你投降很難有好果子吃,運氣不好的話就有可能性命不保。



李密的狀況和孫權比較類似,作為瓦崗這一獨立勢力的老大,其地位是李淵所忌諱的,如果李密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做人,滿足於現狀的話,也許還可以得以善終。但是當李密看到原先的手下秦瓊、程咬金、魏徵、李勣等都得到了重用,很多人升官發財,地位甚至高過了李密這個曾經的主公,這令李密大為不滿。後來李密就秘密聯絡舊部,準備東山再起。



這就超越了李淵的底線,而李淵在李密投降後一直派人暗中嚴密的監視著李密。當得知李密準備再圖大事的時候,李淵自然就動了殺心,李密最後自然就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


平安讀史


李密為何被李淵所殺

第一,淵有三善子,李密無。李淵起兵,以之為建成世民元吉與平陽公主等數頗俊良之子。世民在淵起兵者上有元功,起兵時淵遲動,是世民屢諫使速發,再遲則晚矣。事實上亦為之據長安未月,薛舉之兵已臨城下。李密在攻王世充不利者亦動過遣精兵取長安之心。李淵剛起遇雨,聽了裴寂等佐之言欲還太原等雨止復,世民苦諫不聽,跪在營外號哭,終止淵之失策。淵據長安,親庶政、備突厥之任付之,徇國之任授世民、元吉,取江南之任孝恭,自垂拱而治,終得天下。而李密必躬親,事不敢放,左右無一可託之人,直至取長安之是決滯,尤殺翟讓後更一刻敢放權,卒致敗後陷孤也,不去收拾舊績而擇誤投於淵,致身首異處。



第二,不早建號。李密破世充兵三十萬天下之反王皆奉為盟主最盛之時,有賓則與之言,以為皇帝,其曰,等取洛陽。而李淵,一入長安不數日即以恭皇帝上廢矣,為帝立之唐國。固當皇帝非勝之可也,時則多稱者惟淵矣,而當時之密言,帝大稱公效也。昔劉備取漢中,亦不立,欲云云,故諸葛亮一語驚醒夢中人,大人別在褲帶上首與君重授命幹汝以觀汝耳大有福兮,皆欲弄個封妻廕子功留後萬世名者,汝當帝,人奈何。李密亦然,汝乃一公,多與汝幹之豪秩僅小,汝不為名,而人用兮。李淵起兵時所過之耕農都給弄了侯之銜,而附者甚眾。故密無號寒了眾兄弟之心。其死後績以帝禮葬之,實亦自與舉子。可惜李密不及此一層。



第三,要決策失。時李密在洛陽王世充之時死磕幕為之指三路,一死磕充,此策之下。以洛陽易守難攻,世充又是百戰驍將,此硬骨頭不好?,在此呆之久搖心,李密將者之一助合,勝則紛紛蟻聚,敗則鳥散,故此下策。第二條直取長安,此為上策。城守空虛,無君,唯一通好圖,李密又是關隴之後,帶人直取長安可得關隴之支黨,取長安稱帝國,天下傳檄可定。惜密以山東豪傑不從辭矣。此其大失。第三,帶人回江都以隋煬帝執矣,挾天子以令諸侯,幹三國時魏王操之霸,隋煬帝之號召力時猶高之。此為中策,實不靠譜,隋煬帝左右有時天下最為精之關隴驍,李密之本拿不下廣,而廣一道令,天下勤王之兵則源源接濟之趣江都,時李密有死之速。曹操之業可非莫能者。故李密佔矣時,然不佔地,更不佔人和,王世充佔了地利,然不佔天時人之和,獨李淵天時地利人和全得,終滅群雄成大業。


默凡解說


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和李淵的祖父李虎都是風光無限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八柱國之一,都是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國公。由他們形成的八柱國門閥和後世子孫世族勢力盛極一世,地位顯赫。不僅締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君主專制王朝,而且壟斷了當時的政治權力,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不僅相互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也有相互爭伐甚至篡位奪權的實力。

李密出身將門,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善於運籌,專心學習,禮賢下士,收養門客。後來在楊廣徵伐高麗時,策劃楊玄感起兵造反,後失敗被抓,在押解途中鑿牆逃跑,投奔了農民起義將領翟讓,在起義軍中出謀劃策,多次打敗隋軍。李密的勢力逐漸壯大,後聽說翟讓要奪他權力,藉機殺死翟讓,成為瓦崗軍首領。曾經挫敗宇文化及,在與王世充交戰失敗後投降李淵。

李密歸降李淵後,認為自己功勞很大可以做宰相,可以割地封王,但李淵僅封李密為上柱國,光祿卿,賜爵邢國公,這讓李密很失望。認為朝廷給他的待遇與他的願望不符,於是便決定率眾叛唐,自立為王。

李密過陝州時,遭遇盛彥師伏兵襲擊,被斬身亡。這也是李淵殺他的主要原因吧。原因有多種,可斬殺李密的條件只有一樣,是他的反覆無常,導致了他的自取滅亡。就當時在李密歸降李淵前的勢力並不比李淵差,李密有兵眾百萬,山東大片地區都屬他管轄,而且手下將領單雄信,徐世勣,程咬金,秦叔寶,羅士信,王伯當等將軍非常多。結果手下將軍都歸降大唐了,自己又起兵反叛,不亡才怪。


德厚致遠


李淵殺李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李密的身份,李密為關隴貴族集團核心成員,其曾祖為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弼。入隋以後,由於不滿隋煬帝的統治,參加了楊玄感叛亂和瓦崗軍翟讓的起義,在這兩場起義中表現出極大的號召力,功勳卓著。這一點讓李淵頗為忌憚。加之“桃李子得天下”的讖語同樣適用於李密,於是,這也成為了李淵殺他的理由。

二:李密其人具有極大的才能。由於李密在楊玄感叛變以及瓦崗軍中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漸漸展露頭角,在楊玄感陣營中,李密成為楊玄感軍師,在瓦崗軍中,李密獲得翟讓的認可,獨立建軍立號,甚至心甘情願將首領位置交於李密。李密也在奪取隋朝永豐倉以後開倉濟民,瓦崗軍達到百萬之眾。與隋軍鏖戰於洛陽城下。

三:李密不甘為人下,無法為李淵所用。瓦崗軍失敗以後,李密投唐,然而,作為隋末亂世的梟雄,李密怎麼也不可能甘願居於李淵之下的 因此李密後來叛逃,也給了李淵將其誅殺的一個極好理由。

小王解史,關注我,帶您走進不一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