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被譽爲著名科普作家,能拿得出手的科研成就或者文學作品卻沒有,對此你怎麼看?

讀客文摘


1.方舟子本人不是科研人員,沒有科研成果是很正常的。我們能查到他的成果,一是博士論文,二是一項美國專利。

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科研,通過科技創新促進人類社會進步,提高經濟競爭力,改善人民生活;二是科普,通過通俗易懂的闡述,提高民眾的科學素養。

從實踐上,我國很重視科研投入和獎勵,所獲得的成果眾所周知,專利申請多年世界第一,國際論文被引數量世界第二。但國民科學素質比較低,據科技部調查,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從2010年的3.27%上升到2015年的6.2%,相當於發達國家九十年代的水平。從網絡上網民對科普作者的歧視、嘲笑,對轉基因的抹黑,對疫苗的恐懼,對王林大師等“怪力亂神”的崇拜,我感覺沒有6.2%。

不要說民眾,中國科學家普遍不重視科普工作,這和中國的科技激勵體制有關。霍金還寫過《時間簡史》,現在中國有哪位著名科學家寫過科普作品?所以,包括方舟子在內,中國一直在堅持的科普作者,值得我們尊敬。

科普作者不是科研人員,不一定需要有科研成果,但需要有科學常識。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在從事科普工作前是科研人員,有相關科研成果;而葉永烈等,都不是科研人員,沒有科研成果。

方舟子沒有科研成果是正常的。

2.按百度百科的解釋,“作家是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方舟子是科普作者,沒有從事文學創作,不是作家,當然沒有多少文學作品。“科普作家”不知道是誰封的,提問人能提供出處嗎?

科普作品有兩種形式,一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如《十萬個為什麼》;二是以文學作品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如《法布爾昆蟲記》。文學作品形式的科普,更能引起低齡兒童的興趣。

方舟子一共出版二十多種科普著作,但都不是以小說、故事等文學體裁出版的,誰規定科普作品必須要以文學作品形式寫作?倒是他的《潰瘍:直面中國學術腐敗》,是雜文集,屬文學作品。

如果以文學作品的方式進行科普,那要求科普人員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如葉永烈就是作家協會會員。加入作家協會需要個人提出申請,不申請就肯定不能加入,比如餘秋雨雖然是散文大家,但他沒有加入作家協會。方舟子不是作家,沒有文學作品,不是作協會員,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3.說個題外話,不一定要是科研人員,有科研成果才能進行科研打假,因為科學研究有固定的範式和邏輯,一些科研成果通過科學常識即可判斷真假,有一些需要同行人員重複研究。比如韓春雨的論文,必須通過同行重複研究。方舟子是第一個質疑韓春雨成果的,但他只是質疑,他質疑的依據是有多名科研人員向他反映不能重複。而他打假肖傳國就簡單了,查一下數據庫,這種手術未被衛生部批准!


吉家凡


無論方舟子都有什麼名頭或來歷,也不管他以前都做出了什麼貢獻,反正他在將來是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縱觀歷史,凡是在科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大抵都是默默無聞的人。因為,科學研究需要凝神聚力,大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新課題”之狀態。不說國外,就說國內,有多少人見過水稻專家袁隆平經常在媒體上、在網絡上誇誇其談的?有誰知道在不同的科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都是哪些人?想必大多數人都沒見過袁隆平在媒體上、在網絡上露過幾回臉;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在不同的科學領域裡有著突出貢獻的人是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袁隆平等科學大咖們每天都在潛心地做著各種研究,他們根本無暇在網上、在其他媒體上與人爭執和辯論,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最最重要的的。

反觀方舟子,不是今天與崔永元在網上吵,便是明天與王志安在網上懟!他整天就混跡於網絡,“吹些毛,求些疵”,做了許多無意義的事情。試想,他哪還有時間做些學術研究;搞些科學構想?恐怕他連寫書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他還如何能夠在未來有所作為呢?

俗話說,潛心才能修行。像方舟子這樣已經不潛心的人來說,是難於再修正果的!



鄉鄉鄉鄉下人


能不能成為一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成就有什麼相關性嗎?

科普寫作不是如寫論文一般,需要有自己創新的東西。相反的是,科普寫作最好不要把自己未經證實的想法寫進去,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別人的科學成就。如果非要寫自己的想法,一定要註明這個想法是自己的,是未經證實只供參考的。

方舟子作為一個生物化學專業的博士,在其專業上的學術水平是毋庸置疑,沒有一些科學成就,博士是不能畢業的。他還擁有一項生物工程上的專利,據說現在還能收到專利費。



他的書筆者基本上都看過,買的是他的簽名書(個人喜好收集作者簽名書)。他的文章總的來說是數據詳實、準確,邏輯清晰,通俗易懂,而且還有趣。筆者上初中的兒子都能津津有味的看完,問他內容,居然能記得一大部分。可見其寫作功力深厚。他應該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能以科普書籍的版稅和文章稿費養活自己的科普作家。

作為方舟子的反面,一些有科學成就的中國科學家進行的一些科普,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了。比如說,那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的講座《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把佛教與科學攀扯到一堆去,胡扯“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這就是那句臭名昭著的“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佛教版本,這種科普越少越好!

圖:


朱清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綠色化學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1994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和湯普遜紀念獎。



講科學堂


真心不想評價方舟子,個人覺得他就是一個不嚴謹的“忽悠家”!

為什麼這麼說?科學領域的精英是他一直自居的身份,那麼我們就從這個身份的屬性說起。

大家都知道,能被稱呼為“科普作家”的人,首先是個作家,然後是作家裡面非常有科學知識的人,這一點,相信大家不會否認吧。

那麼,我們結合歷史,結合實際情況,來做一個分析。

首先,我們所知道的科學巨匠,有哪些人?這些人,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識範圍覆蓋多個領域的人又有幾個?這幾千年文明發展史上,倒著指頭也能算得上的就那麼幾個,還只是在哲學、物理、數學、文學、天文這幾個區域集中,相信這一點大家都不否認吧?

這些科學巨匠,哪有心思來和你科普啊?他們的心思都是花在如何求證,如何研究,如何實驗這些地方,他們對科學的執著是一般人遠遠比不上的。

反觀方舟子,這麼多的科普內容,幾乎涵蓋了我們的生活大部分領域,不停的製造熱點,不能說他完全是錯的,但是起碼有些觀點是經不起仔細論證的,是被一些專家學者否定的。

就拿他和崔永元互懟“轉基因”的一件事來說,兩方都沒有拿出真正的數據來說話,可能說沒有合適的實驗條件,導致無法對轉基因來定性,那麼,我反問一句,沒有詳實的實驗數據,這一切不就是耍流氓嗎?

就像有一對夫妻在家裡打架,男人說女人先動的手,女人說男人先動的手,要我們這些“清官”來怎麼斷這些“家務事”?轉基因說到今天,誰也沒有結果,誰也不能定性!說不準,有科研機構早就定性了,但就是不公開數據,你奈其何?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這是2500年前,道德經作者李聃說的。

就憑這一句話,就憑方舟子能在這麼多領域打假,能面對這麼多讀者來科普,我就判斷為起碼方舟子不是一個嚴謹的科學精英,更多的象一個打著“科學”大旗,謀求其他目的的人。


東臺翻古


科普作家並非一定要有科研成果。我個人很崇敬的前蘇聯科普作家別萊利曼,就是寫了一系列“趣味XX”的那位,沒聽說有什麼科研成就,但一代代人讀他的書受益很多。我國之前有過一個著名的科普作家談詳柏,他的書我很愛讀,同樣沒聽說有什麼研究成果。葉永烈也算有影響的科普作家,讀者大量,影響很多人,他有什麼科研論文?

方舟子的科普書籍我讀過,作為一個科普作家非常合格。


耳機俱樂部小白


把方舟子譽為著名科普作家把他地位抬的太高了,他只是為科普而儘自己的力量。他的價值在於對真理的一份熱愛,對於自己內心的理念有一份執著。具體說到說對了多少,成就有多高,和誰打了口水仗,那都不重要。



科普作家相比其它作家來說,講的真實第一重要,要把高深的知識普及給廣大民眾,讓大家能聽懂又不變,這個非常難。對這個知識點自己能理解,講述語言用什麼?用數學語言嗎?那是上帝書寫宇宙的文字,不是大多數人能看懂的。就要根據自己實際創造一種語言,自己會寫,別人能看懂。



科普另一個問題就是容易引發矛盾,這也是方舟子遇到的問題。有些文盲半文盲不理解科普內容,也不學習,直接就來辯論,其結果就只能是對罵,不會說話,不罵人不知道說什麼。說句笑話,方舟子這些年就不可能有成就,每天和沒文化的人打架,自己水平就高不到哪去,還寫什麼書。

方舟子不算大作家,只是一個為科學盡力奔走的人。


健康養老6魏國6


有些人認為方舟子被譽為著名科普作家,卻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科研成就或者文學作品,我認為這不正確!

方舟子的確沒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就,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著名的科普作家。因為,他不僅是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的學霸,而且是美國名校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生物化學博士。而據國家權威部門調查顯示,中國人具有科學素養的不超過6.20%。因此目前科普的最主要工作就是給大眾普及常識。方舟子顯然是非常合格的。很多人非得強調科學家才能科普,其實是非常偏頗的。

比如,著名的引力波事件,方舟子仗義直言,卻被很多媒體惡意攻擊。但是,只要掌握了基本的高中物理知識,就會知道郭英森根本不是引力波的發明者,更不可能推導類似的所謂公式。他只不過是利用電視媒體,時間上的侷限性,簡單寫幾個狗屁不通的公式,來坑蒙拐騙。事實最後也證明郭英森根本就是一個民科,引力波獲得諾貝爾獎與他毫無關係。因此,我們可以說方在科普方面一直在做工作,也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目前來看,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方來進行科普。才能戳穿一個個的郭英森,才能不斷中國人的科學素養!


地震博士


其實要好好看這事。

其實看方舟子性質網絡名人的性質就知道了。方舟子用所謂的“科普專家”的名頭大紅,然後出席各種場所,發佈各種報告,賺錢。其性質等同於芙蓉姐姐。其主要性質就是網絡名人。給自己標榜的標籤是“科普”。芙蓉姐姐是網絡名人,給自己標榜的標籤是“耐看”。鳳姐也是網絡名人,給自己標榜的標籤是“上下500年最聰明”。

第二看收益,芙蓉姐姐網絡出名後,出席各種場所,拿出場費。鳳姐名頭不好,拿過部分電視臺的出場費,後來可能就沒了。方舟子是混的比較好的,但收益不見得比芙蓉姐姐。

第三,關鍵問題來了:問題出在芙蓉姐姐、鳳姐、天仙MM都是明明白白的拿,該拿多少那多少。而方舟子是暗地裡拿(外國各類機構的推廣費),還拿公共費用(安保基金,就算是保護方舟子的,但不代表是給你方舟子的,是基金出錢來保護你的)。

各位總結。


why99010


科研不是科普作家做得,那是科學家乾的事情;華麗的文章也不是科普作家做得,那是文學家乾的事情。

而科普作家要乾的事情,就是把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通過文章來普及大眾,就是所謂的科學普及。

所以方舟子作為科普作家,根本不需要什麼科研成果和華麗的文章。

在科普這方面,方舟子幹得也算是挺好的了,要不然也不會收穫一大批粉絲。而且方舟子的科普作品也是引用了大量靠譜的學術文獻,(網絡上還有所謂的方學家,比如 把方舟子引用文獻稱之為抄襲)

不過,方舟子的性格有些偏執。比如他前幾日攻擊文科出生的科普作家鄭詰。


江左竹娘


關於這個提問,我有兩點要闡述。第一,科普作家並不一定是知名科學家。第二,職業科學家做科普工作,會更加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