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8:互聯金融的偉大叛逆|馨分享

2013—2018:互联金融的伟大叛逆|馨分享

約翰·戈登 《偉大的博弈》:正如羅馬人一樣,在華爾街這個偉大的博弈場中的博弈者,過去是,現在還是,既偉大又渺小,既高貴又卑賤,既聰慧又愚蠢,既慷慨又自私——他們都是,也永遠是普通人。

——馨金融

如果把2013年餘額寶的誕生看做互聯網金融元年,那麼在2018年迎來的新金融行業五週歲生日,無論如何都值得”慶祝“一下。

而作為一個行業的觀察者、記錄者,唯一的“慶祝方式”可能就是為它寫點什麼,讓經歷過的人不要忘記,讓後來的年輕人還有機會了解這段過往。

不久前餘額寶五週年時,我寫過一篇回覆其發展歷程的文章(傳送門:《餘額寶五週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則是從2013年開始說起,一年一年地覆盤了整個新金融行業走過的路,包括P2P、眾籌、支付、理財等等各行業,涵蓋了監管政策的變遷,以及各個細分領域的起起落落。

文章的作者董老師和我一樣,是這個行業的長期觀察者,雖然他說這是一篇手記,裡面有很多他自己的感受和視角,但這也是這篇文章更有價值的地方。無論是經驗豐富的從業者,還是剛入行的小朋友,都值得一讀。

Enjoy~

偉大的叛逆:一個旁觀者的互聯網金融手記(2013-2018)

文 | 董雲峰

來源 | 新金融琅琊榜

餘額寶在最近迎來了五週年生日,靜悄悄地。

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的標誌,餘額寶這五年,正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第一個五年。

從一炮而紅,到快速膨脹,再到戴上緊箍咒,最後向金融機構開放,餘額寶的每一步都是時代沉浮的縮影。

其實,我們所說的互聯網金融幾乎可以等同於移動金融。沒有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跨越式發展,就不會有互聯網金融及金融科技的崛起。

從根本上而言,互聯網金融可以視為最近一輪金融自由化下的蛋,要歸功於利率市場化改革與金融市場準入放寬。

在更寬廣的視角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都經歷了一輪貨幣寬鬆與加槓桿的過程,尤以中國為甚。這場史無前例的流動性盛宴造就了新經濟、新金融的勃興,也造就了五花八門的套利與收割亂象。

如今,這場國際大盛宴正在散場,我們進入了一個去槓桿週期,強監管隨之而來。傳統金融面臨收縮,新金融向著牌照迴歸。

還沒到蓋棺定論的時候,但這五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變遷,必將在中國經濟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此過程中,有創造者,也有破壞者;有創新,也有騙局;有美好,也有陰暗。

仔細回想,這五年來,互聯網金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了不起的變化。

我們已經很少使用現金,平時出門帶一部手機即可,吃飯、逛街、打車……幾乎所有場景都可以使用手機支付,無論在北上深還是小鄉鎮。

絕大部分個人金融業務都可以在線解決,我們跑銀行網點和ATM的次數,從每週一次減少為每個月一次甚至更少。

我們可以輕鬆獲得金融服務,擁有充分的選項,比以前效率更高、體驗更好,再不用忍受一些金融機構的傲慢態度與諸多霸王條款。

金融覆蓋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惠及越來越多藍領工人和小鎮青年,沒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指望金融機構業務下沉,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普通中國人來說,互聯網金融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了。而這一切,不過短短三五年間的事,稱得上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大變革。

雖然至今依然存在一大堆問題,還製造了很多麻煩,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市場終將出清,而向上生長的力量會自我進化。

多年前,約翰·戈登寫過一本書《偉大的博弈》,令我印象深刻。它講述了華爾街跌宕起伏的發展史——儘管華爾街始終不乏騙子、強盜,並且一次次金融危機禍國殃民,但它依然是美國崛起並始終引領全球的至關重要的原因。華爾街從不完美,卻是偉大的。

在我看來,中國互聯網金融走過的這五年,就是一場不完美卻偉大的叛逆。

我試圖記錄這一切,儘管很可能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嘗試。因為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是一個不太嚴謹的詞語,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所以接下來你看到的,姑且稱之為一個旁觀者的個人手記吧。

1

2013年,這世界變化快

“2013年6月20日,這個瘋狂的一天,足以載入中國銀行間市場史冊。當日,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最高達到史無前例的30%,7天回購利率最高達到28%。在近年來很長時間裡,這兩項利率往往不到3%。”

在餘額寶橫空出世的那幾天,我在《第一財經日報》頭條寫下這段話。我負責的條線是貨幣政策與債券市場,傳統的不能再傳統。

那時候,中國金融市場遭遇了一場“錢荒”,貨幣市場利率飆升,流動性高度緊張。

在當時專業財經媒體的視野裡,小貸、擔保、融資租賃乃至信託,都算很偏門的“新金融”,更何況P2P、數字貨幣等新奇物種。

我在報社的老師柏亮,是國內媒體界最早系統性關注新金融的人。他在2012年成立了第一財經新金融研究中心,招募了多名年輕研究員,其中就有後來名聲大噪的天才少年李鈞。

進入2013年,第一財經新金融研究中心已經成為國內最活躍的互聯網金融研究機構。在餘額寶問世後不久,這個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了一場高規格的互聯網金融論壇,還發布了中國第一本P2P借貸行業白皮書。

餘額寶的出現,對以往的基金產品乃至所有理財產品都是一次降維打擊,它的一炮而紅震驚了中國金融市場。由於這類產品本身門檻不高,很快遍地開花。

在那個錢荒之年,資金價格水漲船高,貨幣基金收益率非常驚人,餘額寶們一度到了7%。

存1萬,1天可以賺1塊多,隨時可以取現——這是人們對互聯網貨幣基金的普遍認知。對比活期存款低到可憐的利率,以及取用不便利的定期存款,餘額寶們有著壓倒性優勢。

那會我忙著報道錢荒,緊盯央行的一舉一動,沒有特別注意外部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我所關注的一行三會及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同樣如此。

回過頭看,餘額寶的出現重新定義了支付寶以及整個支付行業,並開啟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時代。

某種意義上,沒有餘額寶,就沒有作為超級入口的支付寶,不會有螞蟻金服的今天。在餘額寶上線之前,我手機裡的支付寶錢包很多天才會打開一次,用途是還信用卡、交電費。

與餘額寶同期走紅的是比特幣。我最早在2013年初開始接觸比特幣,那時候大概10幾美元一個,我一頭霧水,沒有深究。

始料未及的是,進入四季度,比特幣開啟了一波瘋狂行情,從人民幣1000到2000,再到3000,直到6000,超過國際金價……

當時一位自稱投入幾十萬到比特幣的朋友告訴我,比特幣未來價格一定會到10萬美金,並且建議每個人都拿出家庭資產的10%予以配置。謹小慎微的我並沒有聽進去。

然而比特幣帶來的巨大沖擊,是切實存在的。我們沒法理解:一個虛擬的、沒有中央銀行背書的貨幣,事實上只是一串代碼,居然可以值那麼多錢?

餘額寶與比特幣,在2013年深深震撼到了我。

另一個至關重要的東西是微信。我在2013年7月創辦“債市觀察”,是國內金融市場最早的一批專業自媒體,這種去中心化的新生媒體形態所展現的生命力,同樣驚到了我。

我感覺到這個世界發生了很重要的變化,那些我還摸不著頭的變化。於是我感到焦慮——我的自我更新能力正在大幅下降。

這種焦慮促使我在2013年末離開了報社。

2

2014年,宇宙大爆炸

我加入剛剛誕生的零壹財經,國內第一家專注新金融領域的第三方機構。“零壹”取自二進制,代表新技術。

在創立零壹財經之前,柏亮和李鈞作出了諸多開創性的貢獻——發佈了中國第一本P2P借貸行業白皮書,翻譯了第一本系統性介紹美國P2P行業的《Lending Club簡史》,李鈞還和巴比特創始人長鋏等人聯合撰寫了《比特幣:一個真實而虛幻的世界》。

另外不為人知的是,柏亮、李鈞和後來參與創辦零壹財經的李耀東,一起寫了一本小冊子《互聯網金融的三個層次》,它得到了一些知名學者和監管人士的認可。在這本小冊子的基礎上,李耀東在2014年推出《互聯網金融:框架與實踐》,是國內第一本全景式闡述互聯網金融的著作,影響頗為深遠。

2014年初,我們推出了國內最早的新金融媒體平臺,我得以專心觀察這個新世界。

這一年開年,人人貸母公司人人友信獲得由摯信資本領投的1.3億美元融資,整個市場為之亢奮。隨著P2P行業全面爆發,各式各樣的創業者與投資方都進來,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春節返鄉期間,我感受到到餘額寶的驚人影響力,其用戶群體正在快速下沉。與此同時,監管壓力不斷上升,圍繞該不該對餘額寶徵收存款準備金的爭議隨之而來。

當然,那時候監管部門對這些新興的金融形態,採取了非常寬容的態度,乃至在多年後被視為“綏靖”。“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被寫進了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春節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微信紅包突然火了。

起初這只是微信的一次試水,希望將春節發紅包的傳統搬過來。就像餘額寶的意外爆紅一樣,微信紅包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徹底激活了微信支付(財付通),令後者擁有了與支付寶一決高下的資格。

今天早已深入人心的二維碼支付,當時還處於早期階段,並且因安全性與合規性受到質疑。2014年3月,央行宣佈暫停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線下二維碼支付業務。

不過,移動支付的浪潮浩浩湯湯而來。那時候滴滴與快的之間的補貼大戰全面開火,其背後正是阿里與騰訊兩大巨頭的支付之戰。

在2014年,眾籌還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在當時的很多人看來,眾籌的發展前景並不亞於P2P,也因此成為許多巨頭佈局互聯網金融的一個標配。以追夢網創始人杜夢傑為代表的眾籌創業者們一度炙手可熱。

儘管在金融業務上起步比阿里巴巴要晚得多,京東在2月份率先推出“白條”,拉開了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大幕。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戰火還燃燒到了校園市場,分期樂與趣分期——肖文傑與羅敏,這兩個江西人的對決才剛剛開始。

在2013年末修訂《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之後,銀監會從這一年下半年開始大幅放開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興業、招聯、海爾、蘇寧和馬上等消費金融公司密集獲批。

2014年10月,脫胎於支付寶的螞蟻金服正式成立。我們很看好它,卻不可能想到,三年多之後它會成為估值1500億美金的超級巨頭。

2014年末,被視為全球P2P行業領頭羊的Lending Club登陸紐交所,市值一度超過百億美金,將貫穿全年的亢奮帶向了一個空前的高點。

對支付行業來說,一個歷史性事件是,2014年12月12日,支付寶大舉進軍線下收單業務,戰火燒到銀聯大本營,掃碼支付以迅雷之勢風行開來。

銀聯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政府之手拯救不了自己,只能自救,何況還要面對境外銀行卡組織的虎視眈眈。內憂外患之下,曾主導中國債市大革命的時文朝,帶領銀聯開啟“二次創業”。

這是P2P最火熱的一年。根據零壹財經統計,當年12月,P2P行業新增平臺接近300家,達到歷史最高值。當年末,全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2000家左右。

與此同時,一些騙子和壞人也進來了。一家名為e租寶的平臺突然崛起,它的廣告登上央視和地方衛視,江湖上流傳著關於其神秘背景的傳聞,令人不明覺厲。

那時候沒有人想到,這是一隻最終改變了歷史的惡魔。

3

2015年,黃金時代及其終結

如此高歌又一年,直到e租寶的崩塌。

多年後我們才意識到,在短暫的黃金時代背後,原來早就千瘡百孔。

1月4日,李總在深圳見證了騰訊旗下微眾銀行——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的首筆貸款業務。他表態說,“你們要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闖出一條路子,給普惠金融、小貸公司、小微銀行發展提供經驗。”

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授權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騰訊旗下騰訊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開展個人徵信準備工作,令行業人士熱血沸騰。

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互聯網金融”,並表述為“異軍突起”,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其對互聯網金融的扶持態度可見一斑。

這種扶持態度,還激發傳統金融巨頭高調進軍互聯網金融,這是前所未有的。

3月23日,工商銀行在北京高調發布醞釀已久的“e-ICBC”品牌,成為國內首家發佈互聯網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正式加入互聯網金融戰局。

草根創業者們並非對巨頭進場沒有擔憂,但更多的還是期待與興奮——正規軍進場,意味著整個行業更容易獲得合法性。

5月7日,一直呼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李總,親自造訪中關村創業大街,引起了轟動。

據人民網報道,“走進位於創業大街的3W咖啡。他坐在一張木椅上,喝了口香草味卡布奇諾咖啡,並與青年創業者們談天……還與正在接受創新創業培訓的學員們聊圍棋,鼓勵賣牛肉米粉的大學生創業者……”

一副熱火朝天、前程似錦的氣象。無論對一心想做事的草根創業者,或是希望趁機搏一把的投資機構,又或者希望撈一把就跑的騙子,這都是最好的時代。

這一年4月,螞蟻金服推出“花唄”和“借唄”,隨後不久微眾銀行“微粒貸”上線,互聯網消費金融真正迎來爆發期。

在校園市場,分期樂與趣分期激戰正酣,鑑於中國校園市場的巨大潛力,它們成為風投的寵兒,分別獲得了京東與螞蟻金服的戰略投資。與之相關的爭議與風險正在慢慢發酵。

遺憾的是,互聯網眾籌高開低走。2015年8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場外證券業務備案管理辦法》,將“私募股權眾籌”修改為“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證監會則印發《關於對通過互聯網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機構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將“股權眾籌”界定為“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 。

由於監管部門並沒有發放股權眾籌牌照,這使得市場上所有的所謂股權眾籌平臺,事實上都成了“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眾籌平臺的活動空間被卡住了。

相形之下,P2P行業依然在野蠻生長,上半年新增P2P平臺超過1000家,行業裡融資案例一個接一個。不過,問題平臺的數量正在劇增,單月問題平臺的數量逐漸接近新增平臺,壞典型太多,整個行業的形象在不斷下滑。

P2P還沾上了一個大麻煩——P2P配資。這一年夏天,A股市場再現股災,場外配資被職責為股災元兇之一。

事後來看,我們低估了這場股災對金融監管走向的影響——它或許讓最高層意識到金融市場比預期的更加混亂而脆弱。

螞蟻金服在這一年樹立了作為新金融標杆的地位。當年7月,螞蟻金服宣佈完成A輪融資,引入包括全國社保基金、國開金融、國內大型保險公司等在內的8家戰略投資者,市場估值超過450億美元。

幾乎在同一時間,支付寶9.0版本正式發佈,大幅增加了社交元素,被視為支付寶應對微信支付猛攻的重要舉措,也為2016年末的那場風波埋下了伏筆。

這一年,藉助微信的影響力與活躍度,微信支付全面開掛,支付寶苦心經營十年之久的市場領導地位第一次面臨重大威脅。畢竟,支付才是螞蟻金服的王牌,是絕不能夠輸掉的戰爭。

兩大巨頭的補貼大戰此起彼伏,並強勢炸開了市場。我們很快習慣掃碼支付,去ATM取現金的頻率越來越低了。

傳統的支付巨頭銀聯亦在探路。當年12月,銀聯和蘋果公司宣佈合作推出 Apple Pay。當時我們就不認為它具備顛覆掃碼支付的可能性,因為在支付這件事上,技術領先並不意味著勝利,更重要的是服務和體驗。

行至年尾,很多人在興奮與喜悅中憧憬著2016年。然而,e租寶的倒掉,改變了這一切。

2015年12月16日,e租寶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不久後警方公佈e租寶非法集資500多億。原先的所謂特殊背景被證明是子虛烏有。

那時候,太多太多的人們,既沉浸在互聯網金融的烏托邦神話中,又夾雜著對特權的荒誕幻夢。

e租寶是一面鏡子,照出了黃金時代的陰暗面。

4

2016年,風向變了

當你在房間裡發現一隻蟑螂的時候,不要驚慌,因為肯定還有一大群蟑螂。

緊接著完蛋的是泛亞,昆明市政府宣佈對泛亞立案偵查。在此之前,泛亞兌付危機暴露,涉及全國幾乎所有省份,共牽涉22萬戶投資者、430億元資金。

之後爆出的大雷是快鹿系。這個民營金融集團一手打造了當時知名度頗高的電影《葉問3》,在上映後因“偷票房”引起社會關注,隨後快鹿系控制的十多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爆發危機。

e租寶們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儘管其本質是打著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等幌子的詐騙行為,卻對互聯網金融的形象造成了無可挽回的重創,並推動金融監管大轉向。

以e租寶的覆滅為標誌,從中央到地方,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公安部門的介入成為新常態。

從這個時候起,互聯網金融這個詞,越來越多地與跑路、騙子、非法集資等詞彙緊密聯繫在一起。曾經讓我們為之自豪、為之亢奮的互聯網金融,臭了。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互聯網金融的表述變成了“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並提出“紮緊制度籠子,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

於是,

防風險開始壓倒促發展,中國金融市場的強監管時代,漸漸拉開帷幕。

兩會結束沒多久,2016年4月,從中央到地方,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正式啟動。根據計劃,這項整治工作會在一年內結束。時至今日,這場大整治依然未完成。

眼看監管形勢大變,這一年,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在一夜之間成了金融科技(fintech)企業。草根的互聯網金融創業者,將獲得生存空間乃至合法性的指望,寄託到了科技身上。

2016年4月,零壹財經率團赴美參加Lendit峰會,我們發現,大洋彼岸的風向,同樣悄然發生著變化。

在舊金山,我們與當地行業資深人士的交流中感受到:美國業界對P2P的認知,已經從最初的狂熱走向理性,他們不再妄言P2P顛覆銀行。

在資本市場上,曾經的行業神話Lending Club股價在2015年以來一路走低,市值大幅萎縮,從側面印證了美國市場的熱潮正在降溫。

在那次峰會上,我們見到了Lending Club創始人Renaud Laplanche,他在主旨演講中侃侃而談,風采依舊。而始料未及的是,一個月之後,Lending Club爆出了欺詐醜聞,Renaud Laplanche被逐出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

你不得不感嘆命運的神奇。當中國市場面臨崩塌的時候,美國同行亦陷入了困境。

這一年,P2P行業的新增平臺越來越少,問題平臺越來越多,包括一些老平臺。相比互聯網金融,P2P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四部委正式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網貸平臺的信息中介定位,採用備案制,並列出一長串負面清單。

那時候,P2P行業高管紛紛表態擁抱監管,他們本以為一切塵埃落定,未曾想過,這不過是一場漫長的等待與煎熬的開始。

與P2P同時陷入危機的還有校園貸市場。當“裸條”、“大學生跳樓”等負面新聞在互聯網被引爆之後,此前就備受爭議的校園貸面臨萬夫所指。

早在2016月3月發表的《校園分期:原罪與扭曲》一文中,我曾經提到:目前的校園分期業務,已經被資本所扭曲,除了信用風險,還面臨輿論風險與政策風險。再這麼玩下去,哪怕央行、銀監會不吭聲,教育部和高校恐怕也不會熟視無睹。

後來發生的一切印證了我的判斷。面對監管高壓,趣分期乾淨利落地宣佈轉型,退出校園市場,並更名為趣店集團,它的下一站是現金貸。分期樂則選擇了一條相對溫和的改良之路。

在支付市場,這是微信支付大獲全勝的一年,其市場份額越來越接近支付寶。除了微信紅利的持續顯現,在2015年末騰訊與美團正式結盟之後,後者龐大的地推團隊幫助微信支付彌補了在線下的短板。

中間的插曲是共享單車大躍進。如同網約車戰爭一樣,摩拜與ofo之間的對決,很快又異化為騰訊與阿里的支付之戰,場景才是關鍵。

面對微信支付的步步緊逼,支付寶一度自亂陣腳。2016年11月,一直苦苦折騰社交的支付寶搞出“圈子事件”,遭遇空前的聲譽危機,董事長彭蕾不得不出面道歉。

“圈子事件”很大程度上推動螞蟻金服最終放棄做社交。而另一起負面事件,則推動它進一步去金融化。

這就是在一度金融市場引起轟動的僑興債事件。正如我在《螞蟻金服的中國式CDS遊戲》一文中闡述的那樣,螞蟻金服深陷於盤根錯節的金融遊戲,迷失了自我。

這大概是螞蟻金服成立以來最灰暗的時刻。後來,它迴歸科技,超越自己,走了出來。

2016年末,螞蟻金服戰略投資大搜車,後者隨即推出汽車融資租賃產品“彈個車”, 點燃了汽車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熱潮。

事實上,那時候即將全面爆發的是現金貸。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的秘密。

數字貨幣亦正在新一輪大牛市的前夜,史上最不可思議的ICO收割遊戲即將登場。

山雨欲來,狂歡將至。

5

2017年,最後的狂歡

進入2017年,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金融監管的收緊。

這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及互聯網金融的時候,語調空前嚴厲:“對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要高度警惕”。

很多人選擇謹慎與觀望,也有人選擇鋌而走險,趕在監管落地之前,來一場大收割。

現金貸成為貫穿全年的主角。比起P2P和消費分期,現金貸的盈利模式非常直觀。而個人信息保護的缺失,令從業者幾乎可以零風險、低成本獲取大量用戶數據,也為這條模式鋪平了道路。

最早試水現金貸的平臺,很大程度上將其作為徵信手段,用於獲取數據、測試模型,由於人均放款金額很低,因此哪怕壞賬偏高,依然有利可圖。不僅如此,他們慢慢發現了一個秘密:

只要獲客成本可控,藉助基本的反欺詐手段,根本用不著專業的風控模型與風控團隊,敢放錢就可以賺錢——當利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壞賬率就沒那麼重要了。

早在2016年下半年的時候,這就逐漸成為行業裡心照不宣的共識。只不過有人膽大,有人保守。

很快,成百上千家現金貸平臺冒了出來,發展到後來,其數量之多絕不亞於P2P巔峰時期。現金貸業務模式如此簡單粗暴,乃至淪為低門檻的流量生意,對一些投機者來說,如此直觀的暴利門路可謂千載難逢。

頭部平臺一個月賺1個億、2個億的消息迅速流傳開來,反過來吸引更多人鋌而走險,與監管部門賽跑。很多轉戰現金貸的P2P平臺發現,在P2P行業虧損了幾年的錢,通過現金貸幾個月就全部賺了回來。

依託移動互聯網,在現金貸業務中,小額、超短期、高頻可以同時並存,而且運營成本邊際趨零,這使得現金貸成為極其高效的超級收割機。

在這場末路狂歡中,傳統金融機構並未缺席。某種意義上,它們繼續躺著賺錢,高息向現金貸平臺提供融資,並且要求後者兜底,還無需承擔道德風險——暴利要分大頭,髒水遠遠躲開。

在現金貸大爆發的同時,強監管形勢進一步明朗。

2017年7月,一場最高規格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堅決整治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嚴格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規範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機構防範風險主體責任。

到了這個時候,一些頭部平臺開始著手轉型,至少對外口徑上更多鼓吹金融科技、智能金融、對外賦能……

從2017年10月起,互金平臺赴美上市掀起一個小高潮。這波上市的平臺,無論趣店、拍拍貸還是樂信,它們財務數據的大幅改善,均主要歸功於現金貸業務。

這場上市潮,堪稱現金貸的“極樂之宴”,儘管人們都知道時日無多,卻沒想過會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結束——趣店風波影響了歷史。

趣店上市當天,其第二大股東崑崙萬維董事長周亞輝第一時間發文“揭秘趣店投資全過程”,洋洋灑灑一萬多字,除了因高調炫富引起公眾反感,還暴露了諸多敏感信息。這之後,趣店董事長羅敏的一篇不成熟的回應,徹底將趣店及整個現金貸行業推向輿論危機的深淵。

緊接著,現金貸監管新政迅速落地,力度超過市場預期。輿論危機倒逼監管變本加厲,這在歷史上發生過許許多多次。

在監管強力介入之後,現金貸行業的信用風險大幅上升,從忙著放錢到忙著收錢,進入大逃殺時刻。

至此,現金貸行業,進入清場與招安的下半場。

事實上,招安,或者更好聽的提法——和解,是2017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核心關鍵詞。

最引人矚目的是BATJ們與傳統金融機構的聯姻,典型案例是螞蟻金服與建設銀行、京東金融與工商銀行、百度與農業銀行。

與此同時,互金巨頭正在去金融化,在金融科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不做金融做科技。

螞蟻金服又一次走在了前列。2017年初,螞蟻金服宣佈,以後只做技術(Tech),幫助機構做好金融(Fin)。在6月份的螞蟻財富開放平臺大會上,螞蟻金服將自身定位為一個科技公司。

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加快轉型升級,開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展現實力。

以建設銀行為例,這家銀行在2017年大力發展現金貸產品“快貸”,全年新增貸款餘額1274.64億元,絲毫不遜於微眾銀行和螞蟻借唄,更是秒殺所有其他現金貸平臺。

在行業裡素以創新聞名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集團,姿態更為激進。

招商銀行將自身定位為“金融科技銀行”,對標金融科技企業,加快向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目標邁進。平安董事長馬明哲聲稱,“我們期待不遠的將來,逐步將平安從資本驅動型的公司轉變為科技驅動型的公司。”

不得不提的是,在2017年,數字貨幣市場又迎來新一輪超級大牛市,比特幣價格一度超過10萬元人民幣。在令人乍舌的賺錢效應之下,各式各樣的ICO橫行——遠比現金貸更為癲狂和骯髒的收割遊戲。最終多部門出手整頓,市場得到降溫。

所幸,這波大牛市讓區塊鏈的價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認可,從而推動了相關的技術及應用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從傳統金融機構到中央銀行,都越來越重視對區塊鏈的研究與探索。

在支付市場上,騰訊與阿里的這場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隨著微信紅利的衰減,微信支付快速擊垮支付寶並取而代之的窗口期結束了。

支付寶在這一年止住了頹勢,重新站穩腳跟。在放棄社交併且聲稱不做金融之後,螞蟻金服的重心迴歸支付主業,力推收錢碼,並通過持續的補貼投入與綜合服務,在線下市場收復失地,捍衛著頭把交椅的位置。

銀聯依然在努力做第三極,它選擇與京東、美團等流量巨頭結盟,以此對抗騰訊與阿里。不過,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的成立,讓銀聯頗顯尷尬。2017年12月12日,在遭遇支付寶“偷襲珍珠港”三年之後,銀聯祭出殺招,發佈了銀行業統一入口的APP“雲閃付”。

2017年末,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從金融監管的頂層設計上打破了常規。

與此同時,金融監管的收緊,還從互聯網金融延伸到整個金融市場。其中,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出臺,釋放出強力整肅的信號,眾多金融從業者們為之一顫。

時代變幻讓我惶惑,卻又興奮。這一年夏天,我告別零壹財經,創辦“新金融琅琊榜”,希望做一個更專注的觀察者,以及探尋更多可能性。

6

2018年,新時代降臨

一個無牌照不金融的新時代全面降臨了。

1月4日,央行公佈了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的相關情況,“信聯”正式落地。這意味著過去三年的個人徵信業務試點宣告失敗,8家試點機構沒有一家拿到牌照。

我知道,這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新常態:市場化力量收縮,國家隊強勢收編。

兩會期間,新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依然嚴厲: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活動。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內控,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

在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基礎上,監管機構改革繼續深化:一是“三會”變“兩會”,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二是進一步增強央行的權力,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央行。

就這樣,延續了15年之久的一行三會格局被打破,形成“一委一行兩會”的新格局。

與此同時,監管制度的落地速度超乎預期。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同日發佈,《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亦箭在弦上。

過去多年的金融自由化遭遇徹底終結,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持牌的金融機構,因為互聯網金融機構為他們打開了市場、找到了可行的路徑,然後被趕出了舞臺中央。

在3月底的年報業績發佈會上,一些傳統金融機構掌門人顯得自信滿滿,對外釋放著豪言壯語。

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稱,“金融科技不是‘獨角獸’的專利,我們傳統銀行一定會在科技領域打一個大的翻身仗。”

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說得更狠一些:“近些年來傳統銀行一直備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現在我們可以說,老銀行也要顛覆它們了。”

作為持牌者,傳統金融機構自帶合規光環,大舉向互聯網金融進發。

一個標誌性事件是,4月18日,建設銀行旗下的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為首家由國有大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互聯網金融頭部機構紛紛表態“不做金融”,從京東金融到樂信,以及一些現金貸平臺,轉而強調開放與合作。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在“不做金融”之後,超級巨頭的估值反而猛漲;相形之下,已經上市的互金平臺,2018年以來股價普遍大幅下跌。至於未上市的互金平臺,融資難度與估值壓力都很大。

6月8日,螞蟻金服宣佈新一輪融資,融資總金額140億美元,投後估值超過1500億美金。

根據最新的券商研報,市場預期騰訊金融(微信支付+財付通)的估值可以達到1200億-1440億美金。

我在《螞蟻金服萬億估值是如何煉成的》一文中曾提出:

從科技出發、走向金融、再回到科技,巨頭們在金融業務的錘鍊中獲得了高價值的數據和技術能力,由此有望成為新型的科技公司、平臺型公司。

眼下,不僅是金融行業,還有非金融行業以及公共領域,都正在成為新金融巨頭的戰場——當然,或許我們不應該再用新金融巨頭來稱呼它們。

這五年下來,儘管湧現了諸多成功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公司,但階層日益固化,這是不爭的事實。

正如金字塔頂部的持牌機構依然是主角,科技巨頭依然可以成為新科技巨頭,而草根的、屌絲的依然很難擺脫非主流的命運。

但不管怎樣,在金融這件事情上,今天絕大部分人都實現了更便利、更靈活、更多選擇、更低成本。

相比五年前,我們當然收穫了一個更好的世界,並種下了更多可能性。

所以,感謝這片土地和這個時代賜予機會;更要致敬那些真正的叛逆者們,無論還活著的,還是被碾壓的。

分享也是一種力量。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