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巨頭收購日產電池業務 遠景能源進軍鋰電行業

8月3日,風機制造巨頭遠景集團宣佈,公司確認收購日產汽車旗下動力電池業務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簡稱AESC),收購後日產將擁有新公司20%的股權。

AESC是僅次於松下、比亞迪和LG化學的、全球第四大新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廠商,也是業內少有的以錳酸鋰為正極材料的動力電池企業,截至自2010年面世以來,安裝在銷量超過27萬輛的全球暢銷電動車日產聆風上。

2015年,為進一步降低電動車生產成本以應對激烈的競爭,日產汽車開始採購韓國LG電池,並且在2016年作出了拋售電池業務的決定。而2017年8月,曾有傳聞稱,日產與金沙江資本接洽電池業務出售事宜。如今遠景的突然殺入,意味著金沙江資本收購最終落空,也意味著早在風電、光伏等佔有一席之地的遠景能源,將進軍新能源領域的又一新陣地。

成本過高是出售原因

據悉,AESC是由日本知名汽車廠商日產汽車株式會社(日產)和日本電氣株式會社(NEC)、NEC東金株式會社(NEC東金)於2009年7月組建的汽車能源供應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單元、模塊及鋰電池組的生產,其中日產汽車持有51%股份。

實際上,AESC的設立更多是作為日產汽車即將推出的純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配套。2009年8月,在電動汽車領域探索近半個世紀的日產,正式發佈了純電動汽車聆風Leaf,該款汽車自2010年陸續在日本、美國及歐洲上市,並且一直保持著電動車市場全球銷量王者的地位,截至目前在全球 48個國家累計銷售近30萬輛。

在業界看來,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可量產的、可交付日常使用的零排放純電動汽車,聆風的面世是汽車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而憑藉給予該款產品及雷諾ZOE供應動力電池,AESC成為繼松下、比亞迪和LG化學之後,出貨量排名第四大的國際動力電池企業。

因而,截至2017年8月8日,日產宣佈出售AESC時,堪稱鋰電元老索尼退出電池業務之後,全球動力鋰電池行業響起的又一顆重磅炸彈。

按照彼時簽約協議,交易的資產除了AESC公司外,還包括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NNA公司,以及位於英國的NMUK公司和日本相關電池開發與生產工程業務,即日產出售了旗下大部分電池業務,雖然並未公告具體出售金額,但媒體消息稱該交易金額達到10億元。

據瞭解,成本過高是日產出售AESC的主要原因。早在2014年,日產就曾表示不能通過量產達到降低電池成,並自2015年起開始採購韓國LG的電池,2016年日產則對外表示,“由於公司發現從其他製造商中可為聆風等電動車購買到更便宜的電池,因此尋求收購者出售AESC股權”。

退出AESC,日產將專注於自動駕駛和造車業務,事實上,在如今變換交易對象之後,日產汽車首席運營官山內康弘也對外表示:“本次交易與戰略合作將助力日產專注於研發生產市場領先的電動汽車。我們充分相信,遠景是一個強勁的合作伙伴,將有效領導新公司的戰略發展,持續提高新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電動汽車能源物聯網戰略

在外界看來,日產將核心的AESC出售是為了集中資源研發電動汽車,而AESC的市場潛力是金沙江資本及遠景能源共同看中的主要因素。

此前金沙江創投方面負責人就曾表示,AESC一度是全球第二大電池生產商,一直是電池領域的巨頭,而收購完成後,公司將計劃進一步加大在電池研發方面的投資,擴大在美國的現有產能,並在中國和歐洲採購新的設施裝備,強化在電池領域的競爭力。

不過,對於遠景集團而言,半路殺入接盤ASEC還承載其在電動汽車領域構建能源物聯網的戰略構想。

遠景集團對外的資料中表示,收購重組後,日產將擁有新公司20%的股權,攜手遠景共同推動儲能產業數字化升級,讓電動汽車同能源系統有機融合,為碎片化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智能動態平衡。

據悉,作為國內乃至國際風機制造巨頭,遠景緻力構建全球最大的能源物聯操作系統EnOS,截至目前已經連接協同全球超過100GW的能源終端。此外,遠景是全球領先的智能風機產品公司,並在美國、德國、丹麥、新加坡等國家設立了全球技術創新中心,戰略投資和培育了Sonnen、ChargePoint、Protectwise、AutoGrid等能源科技創新先鋒。

近年來,遠景緻力推動電動汽車融入正在形成的全球智慧能源體系,戰略控股了全球最大的家用儲能技術服務公司Sonnen,投資了北美最大的充電網絡科技公司Chargepoint,國內領先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威馬汽車,電動方程式賽車維珍車隊等。在賦予電池系統更多的網絡智能的同時,讓電動汽車參與構建清潔和智能的未來能源系統。

遠景集團創始人兼CEO張雷表示:“從能源視角來看,電動汽車是一個移動的智能電站,大規模電動汽車的應用將給電力系統帶來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電池的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也正限制行業的發展。遠景的智能物聯網技術將使電池和充電更智能,並推動電動汽車同能源系統有機融合,尤其是為將來碎片化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智能動態平衡。”

關於遠景在ASEC上的更多發展細節,時代週報記者試圖向遠景方面進一步瞭解,但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應。

未來挑戰

即便張雷對AESC的收購寄予了構建能源物聯網的厚望,並稱AESC鋰電池產品擁有極致的安全和可靠性能,是在電化學技術、工藝和結構設計、熱平衡和能量管理方面綜合能力的體現,但在國內補貼向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路線的傾斜下,AESC該如何打開中國市場,仍然有待後市的發展。

據悉,AESC主要生產錳酸鋰電池,雖然錳酸鋰價格較為便宜,但是能量密度低,循環性能差,相較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優勢不突出。據瞭解,AESC的電池能量密度在140Wh/kg到170Wh/kg之間,價格為400美元/千瓦時,而松下如今為特斯拉Model 3提供的電池能量密度為340 Wh/kg,是目前市面上單體能量密度最高的電池,松下表示在2025年前成本會控制在172美元/千瓦時。

此外,在國內的動力電池行業,錳酸鋰動力電池一直沒有成為主流,該類型產品在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出貨量中僅佔總市場份額4.25%,並且主要應用於客車、物流車。相比之下,磷酸鐵鋰和三元鋰的佔比分別高達49.6%和44.58%。

不過在業內看來,雖然在金沙江收購AESC之時,業內就曾提出高額的投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接納程度以及中國鋰電產業的崛起速度,AESC或成金沙江天價雞肋的質疑,但AESC成熟的軟包技術同樣為業內所看好。

中國電池聯盟楊清雨也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雖然三元鋰當下佔據大半市場,但從技術路線來看,三元鋰、磷酸鐵鋰和錳酸鐵鋰各有優勢,而在未來開放市場下,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格局或許會重新定義,遠景收購AESC亦是多元化的佈局。

楊清雨進一步指出,AESC能否打開中國市場要看其是否進入國內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6月發佈的第五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中,日產AESC作為外資企業首次入圍,是AESC即將進入中國市場釋放的一大信號。

據瞭解,遠景在對外宣佈收購事項時,還公佈了未來升級AESC在日本、英國和美國的現有生產規模,以保證生產擁有高能量密度及更長壽命週期的電池。此外,為更好地滿足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和固定式鋰離子電池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遠景還打算在中國江蘇無錫設廠。

“這有助於AESC持續降低鋰離子電池成本,在全球所有主要汽車市場中獨樹一幟,並在眾多主要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