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事业单位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备战三大攻略

2018事业单位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备战三大攻略

2018事业单位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备战三大攻略

事业单位考试的到来总是让人猝不及防,无论是细雨纷飞的四月,还是雪花飞舞的寒冬,亦或是果实飘香的金秋。

事业单位备考的周期总是毫无规律,有唐山市直浩浩荡荡的两个月,也有一周之内笔试、面试统统搞定的路北区。

如果,你还在等着出了公告再备考事业单位,那你基本上就是“裸考”了。

如果,你还在等着出了公告再备考事业单位,那你基本上就是与事业单位无缘了。

说到事业单位考试,必然离不开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必考模块。说到言语理解与表达,必然离不开那句“言语虐我三千遍,我待言语如初恋”的无奈诉说。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事业单位考试中诸多考生感情最矛盾的模块,自以为学习汉语二十余载,拿下言语理解不在话下;自以为所答题目信心满满,可是答案却频频打脸。

面对这一让人欲哭无泪的模块,我们该如何备战呢?

一、 抓规律,握方向

与国考和联考不同,事业单位考试的出题形式并不稳定,题量也并非固定。以2017年河北省直、唐山市直以及唐山各个县区的事业单位为例,2017年河北省直事业单位言语的题量是45题,而唐山市直与各个县区言语模块的题量出现了20题,17题,15题,6题等各个不同的题量,言语具体题型的考查更是不尽相同,而考查形式也单选、多选和判断题均有出现。

因此,各位考生一定要反复研究自己所预计报考事业单位的考试真题,尤其是近五年的真题,了解自己所报考区域的事业单位考试的题型、难度以及变化趋势。只有掌握自己所报考区域的言语出题规律,才能更好地备考,才能事半功倍。

二、 抛语感,抓方法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最大的难点是对于答题方法的忽略,对于语感的过度依赖。因为多年语言能力的积累,让很多考生忽略了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也是讲究方法的。

言语理解与表达里涉及多个考查知识点,比如对于文段主要意思的把握,比如对于作者意图目的的判断,比如对于文段细节的查找等等。每一个题型都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如果考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单纯的凭感觉做题,就会造成严重的错误,尤其是考查题量比较多的题型。

【例】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

B. 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 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 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以上题为例:同样的例题,我换成另外一种事业单位最常考的“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答案就会是A与例题中“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答案C完全不同。可是,试问多少考生曾经默默的认为这样两种问法答案都是一样的。

因此,各位考生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备考阶段,一定要掌握每一种言语题型的做题方法,切忌靠语感做题。

2018事业单位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备战三大攻略

三、 刷历年考题,提效率

在掌握了基础的言语做题方法之后,考生还需要反复的练习,不断强化方法的使用。而方法强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题海战术”。虽然“题海战术”对于语言能力提升而言意义非凡,但所谓的“题海”也绝非是简单地多做题,是讲究策略和方法的。

我们都知道,在唐山事业单位2个小时的考试中,考生需要答题的题量在130-160题之间,这也就意味着每道题目的平均做题时间只有几十多秒,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精准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都非常重要。

因此,“题海战术”可以帮助考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言语理解的各种题型,优化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提升做题速度。

2018,让我们一起备战言语!

2018事业单位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备战三大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