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礦工、挖礦、礦池、礦機、礦場

區塊鏈在2018年迎來了大爆發,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區塊鏈+”的新玩法,說到區塊鏈不得不說下數字資產,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幣海,企圖通過炒幣實現財務自由。為了早日實現財務自由,新入幣圈的小白很有必要跟“韭菜”小編一起學習下礦工、挖礦、礦池、礦機、礦場這幾個專業名詞,畢竟而這幾個專業名詞的誕生離不開比特幣,而比特幣又是幣圈不敗的神話。

​下面先帶你瞭解一下比特幣的產生

自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後,當時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絡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制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複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新幣制造的速度減慢,直到2014年達到2100萬個的總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幣總量已經超過1200萬個。

比特幣的產生原理要從比特幣的本質說起,比特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堆複雜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組所能得到無限個(其實比特幣是有限個)解中的一組。而每一個特解都能解開方程並且是唯一的。

比特幣的產生過程,其實就是“挖礦”的過程,這就衍生出了礦工、挖礦、礦池、礦機、礦場這幾個詞:

礦工:

挖礦的人。礦工=記賬員,礦工主要工作就是把每筆交易記錄,交易時間數據都記錄在一個區塊裡面,通過他們的算力,獲得獎勵。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礦工、挖礦、礦池、礦機、礦場

挖礦:

比特幣的生成過程被稱為“挖礦”。 比特幣就是由一種開源的P2P軟件產生的一串代碼,我們稱之為加密貨幣、電子貨幣等等。比特幣是由挖礦產生的,比特幣挖礦通俗點說就是利用你的硬件設備計算SH265算法的數學難題,確認網絡交易,保證整個網絡系統的安全,作為獎勵比特幣系統會根據礦工貢獻算力的大小給與一定的比特幣獎勵。

比特幣挖礦經過了三個階段(CPU、GPU、ASIC):

1.CPU:就是利用我們普通的電腦進行挖礦。

2.GPU:就是利用顯卡進行挖礦,也就是我嗎經常說的燒顯卡挖礦。

3.ASIC:ASIC是一種專門為比特幣挖礦設計的集成電路,自從2012年阿瓦隆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ASIC礦機,比特幣挖礦就被徹底的顛覆了。

目前,已進入ASIC專業挖礦階段,阿瓦隆礦機也已經更新換代了三代,阿瓦隆四代芯片據說很快也將問世。

挖礦主要分兩種方式,即個人挖礦和礦池挖礦。比特幣挖礦最開始都是個人挖礦,誰挖得多,得到的獎勵就越多。拿比特幣來說,礦工們自己計算,自己進行交易信息打包,但是隨著算力增加,挖到比特幣的概率越來越小。目前全網算力已經達到29.75Eh/s,螞蟻大陸S9i算力只有13T,粗略估計爆塊幾率三十萬分之一,礦工們真金白銀投入買礦機,每天還有電費、網費、管理費的投入,所以很多礦工不會選擇單人挖礦這種風險投資。

由於投入多,回報少,個人挖礦這種模式就逐漸被淘汰。礦工為了追求更多的持續穩定的收益,礦池應運而生。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礦工、挖礦、礦池、礦機、礦場

礦池:

挖礦的過程中,隨著越來越多的礦工入場,挖礦的總算力越來越高,單個礦工的產出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為了獲得更加穩定的挖礦收益,礦工們開始聯合起來與其他礦工進行競爭,因此就逐漸出現了比特幣礦池的概念。

實際上,礦池本身並不進行挖礦計算,而是將計算任務分配給連接到礦池的礦機。加入礦池,比特幣用戶一方面可以避免運行全節點;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挖礦回報的方差。

正常情況下,礦工一直努力工作然後把結果提交給管理員,那會不會出現一個礦工挖到一個區塊後不願意提交給管理員,而私自廣播出去?

答案是不會的。因為礦工所做的計算都是基於礦池的地址的,要知道計算hash值的時候改變任意一個參數,最後的結果可能都會相差甚遠,所以礦工如果私自廣播出去了,最後的收益還是到礦池裡面,而且自己還少了一個貢獻。

礦池的收益分配主要有:PPLNS、PPS、PROP三種形式,而掌握比特幣算力最多的礦池分別是微比特、BTC.TOP。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礦工、挖礦、礦池、礦機、礦場

礦機:

礦機,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的電腦,這類電腦一般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采用燒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任何一臺電腦都能成為挖礦機,只是受益會比較低,可能十年都挖不到一個。很多公司已經開發出專業的挖礦機,這種搭載特製挖礦晶元的礦機,要比普通的電腦高几十倍或者幾百倍。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礦工、挖礦、礦池、礦機、礦場

礦場:

所謂的比特幣礦場,就是搭建一座廠房,將幾十臺、幾百臺或者幾千臺的礦機放在一起進行數學運算,挖掘比特幣。這就涉及到用電量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