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世界的真假「挖礦」

比特大師:8號技師


從中本聰創造比特幣到現在,不僅數字貨幣的種類飛速增長,挖礦的方式也出了很多"創新",從最初的CPU挖礦、顯卡挖礦,到後來的流量挖礦、帶寬挖礦,現在比較火的交易挖礦、聊天挖礦等等。

區塊鏈世界的真假“挖礦”

比特幣的挖礦機制,保證了比特幣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因為挖礦的激勵機制,使得參與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比特幣的價值也越來越高,促進了整個比特幣生態的良性循環。然而現行的某些挖礦概念,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挖礦,只是為了蹭區塊鏈熱點的"偽區塊鏈挖礦"。

比特幣的POW挖礦

說到挖礦就不得不說比特幣,比特幣挖礦是指將一段時間內比特幣系統中發生的交易進行確認,並記錄在區塊鏈上形成新區塊的過程,挖礦的人叫做礦工。

簡單說來,挖礦就是記賬的過程,礦工是記賬員,區塊鏈就是賬本。怎樣激勵礦工來挖礦呢?

比特幣採用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挖礦,在產生新區塊的過程中會產出新的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將根據礦工的算力來分配,算力越大,可能挖到的比特幣就越多。

挖礦成為幣圈最先落地的大規模應用

世界由於比特幣的出現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由PoW衍生出來的數字貨幣挖礦產業鏈也日趨成熟。

最初是CPU挖礦,然後是顯卡挖礦,巨大的利益前景催生出功能強大的專業礦機。從芯片製造到礦機銷售,再到礦池和礦場的組建,2018年產業規模達到數百億美元的級別,成為數字貨幣領域最先落地的大規模應用。

樹大就容易招風,正因為挖礦是數字貨幣領域耳熟能詳的基礎概念,所以湧現一大批用挖礦的名義進行營銷的"偽區塊鏈項目"。

帶寬挖礦、硬盤挖礦

區塊鏈世界的真假“挖礦”

迅雷公司的玩客雲項目,通過玩客雲共享家庭閒置的帶寬和存儲,獲得鏈克獎勵回報。暴風影音的暴風播控雲,將用戶的閒置的帶寬和硬盤空間供給暴風及其用戶使用,根據貢獻值分發獎勵積分。這樣的CND(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分發網絡)挖礦概念曾經風靡一時,迅雷公司和暴風影音等傳統互聯網企業也由於搭上了區塊鏈的風口似乎重新煥發了青春。

無論是迅雷玩客雲挖礦,還是暴風控播雲挖礦,都屬於傳統互聯網產業的"共享"概念,或者說"積分"概念,實際上只是蹭區塊鏈熱點的"偽區塊鏈項目"。

交易即挖礦

前不久,FCcoin借"交易即挖礦"打破了幣圈幾乎固化的利益格局,讓FCoin的交易量超過了3大交易所之和,使幣安、火幣、OKex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眾多新晉交易平臺紛紛跟進"交易即挖礦",OK和幣安等頭部交易所也試圖組建"交易即挖礦"聯盟阻擊FCcoin。挖礦這個詞,再次引領幣圈潮流。眾多區塊鏈項目,都挖空心思蹭挖礦的熱點。

實際上"交易即挖礦"不是FCcoin創始人張健首先引入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早在4年前,前著名山寨幣交易所比特時代就推出過這種模式,但沒有取得成功。也許是恰逢其時,也許是天賦過人,張健通過精密的計算模型和操作,將這種模式發展到極致,吸引了天量的交易額,攪亂了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固有格局。

FCoin"交易即挖礦"的設計主要是以下兩點:一是在FCcoin平臺參與交易的手續費第二天100%摺合成平臺幣FT返還,二是平臺賺取手續費的80%,根據FT持有量按比例返還。

實際上在這個模式裡,挖礦只是一個噱頭,"交易即挖礦"的實質是通過鉅額補貼搶奪用戶,因此FCcoin被比作燒錢補貼大戰時期的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

聊天即挖礦、保險即挖礦

在蹭區塊鏈挖礦熱點的路上,還有更牛逼的——聊天挖礦、買保險挖礦。

在玉紅的割韭菜項目Xmax裡面,就創造了一個聊天即挖礦的玩法:聊天,邀請好友,分享朋友圈,做三點鐘分叉群群主,都可以獲得固定或隨機的數字貨幣獎勵。

區塊鏈世界的真假“挖礦”

"群越活躍,挖的BTC越多!分叉群滿210人,速度越快!收益更大!""分享信息,分享知識,發信息,挖礦!你就是礦石。"這就是他們當時的口號。

區塊鏈世界的真假“挖礦”

通過隨機聊天獎勵來提高社群活躍度,是一個很不錯的操作思路。但是,確實不關"挖礦"什麼事兒。

另外還有FI的保險即挖礦,7月1日,名為FI的代幣上線FCoin交易所。FInsur打的概念是"買保險即挖礦":FI的51%買保險即挖礦,將用戶買FInsur保險的錢折算成同等量的FI返還給用戶。

FI的模式實際上就是積分返利的模式,也跟"挖礦"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這些項目為了蹭上區塊鏈,可謂是掏空了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