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诋毁义和团?

大道至简20162066


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组织成员成分复杂,下至平民百姓,上到王公贵族,有地痞流氓,也有官绅地主,虽然距现在也就百十年左右,但是已经没人能说清。义和团运动是怎么在个把月就发展得轰轰烈烈了?

网上关于义和团的说法也不全是抹黑,其实是现在资讯发达,有机会看到更多人对义和团人看法而已。不同时期,不同立场,不同人群,对义和团的评价就然不同。

晚清时期的洋人,基本上是被义和团瞬间暴起的大规模震了一下,所以那时候的老外是这样看待义和团的。


这个老迈国度的国民,拥有无限的能量,列强中没有一国有能力统治其中的1/4。——八国联军的司令 瓦德西

义和团运动是民众意图打破外国的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晚清美国驻华大使 柔克义

一旦表面温和、懦弱的中国民众的热情被释放出来,就可能变成世界上最年轻的赌徒。他们敢于挑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十多个国家。——英国罗素

再看看民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义和团为国民添乱,酿成大祸,难以收拾,引来庚子之乱,八国列强进北京。

义和团以刀枪,妄图挑战洋枪、洋炮,野蛮、愚昧、暴力受害的外国人多是无辜,而且祸害的无辜国人更多。

梁启超、鲁迅、陈独秀、秋瑾基本上都认为义和团“有破坏、无建设”不可取,如今海外华人也基本继承了这样的看法。

其他非主流观点:


一、权力斗争。义和团是满清朝廷权力斗争的延伸,后党利用义和团向光绪“帝党”发起打击。

二、宗教战争。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本土道教与外国基督教之间的“宗教战争”,被人为利用卷入列强与满清的矛盾冲突中。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1、满清统治的根基动摇,威信下降,八国联军进京时,东南不保,直接不给,慈禧面子。2、开启明智,唤醒民族意识。3、延缓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华。

新中国对义和团评价很高,总结一句话就是,“义和团运动,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


尔朱少帅


首先这个“诋毁”就已经给问题定性了,你问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我的回答和你相左,必定被拿掉,但不管什么结果,我还是冒死呈上自己的观点,,,


小时候的教科书每每说到义和团,其定义都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爱国运动”,这个政治无比正确的光荣标签一直深刻于我们的脑海而成了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认为的“爱国”,可以忽略其方式方法甚至可以忽略为了“爱国”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朝廷一边迫于压力不得不与洋人媾和,一边把自己的软弱无能迁怒于洋人的进入,一边用舆论引导民众相信,是洋人打破了天朝上国的安宁于稳定,使得仇洋情绪自上而下弥漫于当时的中国大地,于是义和团“伟大”的灭洋运动应运而生了,


按照中国儒家文化的思维定式,每有国难,必有内奸,这就形成了一种颠覆不破的“忠奸格局”,国家被欺负,都是由于“内奸”的存在,于是“灭洋”的第一步自然而然就是“除奸”,而当时被定性为“奸”的人却大都是没有基本国家认知的普通信教者,而愚蠢的义和团总结出来的革命理论就是:洋人都信教,是坏人,中国人居然也信教,是比坏人还坏的内奸,于是,“洋”还没怎么灭呢,先杀起了自己人,而且是沾洋必杀,使用洋货者杀,学习洋语者杀,引进洋务者杀,穿戴洋服者杀,反正与“洋”有关的一切:杀!,,,极端的仇恨导致极端的民族主义,极端的民族主义酿成极端的恐怖行动,于是大批的无辜群众被屠杀,在这场无头苍蝇似得“爱国主义运动中”杀了多少洋人?,,,关于义和团“灭洋”最高的的记录不过几百人(而且大多是不参与政治的普通洋人),但在1899年到1901年之内杀掉的中国人却高达几十万,其方法分别用了砍头,腰斩,锤杀,,,山东某地甚至有50多名儿童被活活煮死,,,



闹剧一直延续到了庚子事变的前夜,慈禧为了实现向列强开战的“重大决定”,经过刚毅的推荐,给予了义和团最高的政治肯定,但慈禧也知道这就是些乌合之众而已,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你以为我会相信他们那些鬼把戏?都是假的,但他们却都是精壮的汉子,倒是真的,,,”说白了,慈禧需要这样的炮灰,,,


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肯定,义和团的口号变成了“扶清灭洋”,在这个无比强大的理论支持之下,一幕幕闹剧再次上演:天造大神,刀枪不入,鸡屎狗血,装神弄鬼,,,一共杀死洋人231人,其中妇女孩子占了一半,他们大部分“爱国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屠杀同胞,他们不仅杀了真心抗洋的阿尔丹,还乘聂士成与洋人打仗之际,竟然抓了聂的家属最终折磨而死,导致聂士成为了救护家人而放弃与洋人的鏖战,,,而“扶清灭洋”运动以及恩海的扣押洋人致死和当时的种种外交事故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洋人进入北京,发生了什么,只要是中国人应该都知道,其惨痛令我不愿复述,慈禧仓皇下野,中国又一次进入内忧外患之中,甚至连慈禧都惧怕到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怂话,



回看历史,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爱国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有错,但不会爱国就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麻烦甚至灾难,我不想拿义和团类比当下的格局了(因为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不理智的“爱国”思想依然会像营养充足的作物一样疯长),我更没有颠覆教科书的企图,因为我也愿意拿出十二万分的善意去理解他们,因为不管怎么说,毕竟他们最初的理念仍然是爱国,但如何在当下的格局中做一个清醒的爱国者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用脑子来判断的一个问题,,,,


冷兵器TILLLINDEMANN


义和团还需要诋毁吗?根本不需要,义和团的劣迹如此之多,只要揭露出应有的事实,就足以让人汗颜。

义和团绝不是像某些人想的那样仅仅是杀杀洋人和欺压同胞的中国基督徒,义和团不仅排斥西方的入侵,还排斥西方传来的一切。上到宗教信仰,下到洋货铅笔,以至于很多戴着眼镜,拿着铅笔的青年学生都惨遭杀戮。义和团的行为,充斥着极为严重的反智色彩,其表面上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实际上不过是流氓借着爱国的名义欺压同胞,为祸乡里。义和团和前几年的反日游行却毁坏同胞合法财产并无本质不同。

我们先看看义和团的所谓宗旨,这在义和团中流传的一组诗中就表现的很明显,其中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这活脱脱就是封建迷信,不用科学反倒用那些装神弄鬼的东西。

铁路电线杆,固然可以帮助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但他同样可以帮助中国成为现代国家,赢得独立自主,不借助现代科学的力量,反而借助最为愚昧的封建迷信,这样搞,中国一万年也无法赢得自由。

相比于义和团式的愤青,明显洋务派和维新派都要靠谱的多,至少人家懂得中国的不足,懂得要效法西洋才能自强,洋务派虽然没意识到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但至少明白器不如人,义和团连器不如人都不承认,妄想用什么神法击败洋人,是妥妥的误国。

如果义和团仅仅是反智主义,倒也罢了,如果能好好抵抗洋人,倒也可歌可泣,但是事实却是,义和团的战斗力低下的不成样子,连该有的勇气都没有,杀起洋人来不得力,杀自己人倒是一门灵。

当时,义和团按照与洋人的关系亲疏将国人分为二毛子、三毛子,直到十毛子,如果说二毛子还是真正的汉奸,那么后面的纯粹是无故构陷,后几位的毛子往往只是用了洋货,比如戴了眼镜用了铅笔,就被砍杀,还有一些,仅仅是会英语,也被当做奸佞杀了。

当时人记载: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甚至有“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对当时中国最开明最爱国的维新派,义和团更是明言杀戮,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

(义和团杀无辜的中国人比外国人多得多)

按照义和团的标准,不仅洋务派维新派该杀,今日的我们也都该杀,因为如今中国的义务教育规定要学英语,我们都会些英语,所以都是汉奸,都要杀。

对同胞如此凶狠,那么对洋人怎样呢?就拿西什库教堂之战来说,十几万义和团围着只有2000教徒,50洋兵的教堂,竟然攻了几个月都没攻下来,最后,甚至请了和尚做法来破洋人所谓的邪法,简直是笑话百出,可笑至极。要知道,当时的祖鲁人依靠和义和团差不多的武器,更少的人数。还歼灭了1000英国殖民军,义和团要是真有勇气杀敌,怎么会如此没有战果?实际上,他们不过是装神弄鬼的懦夫罢了,他们根本没有丝毫为国之心,只是一群将愤怒发泄给同胞的流氓罢了。

(聂士成和清军才是抵抗的主力)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真正发挥作用,英勇抗敌的是聂士成的武毅军,作为清军中的佼佼者,聂士成英勇抗敌,连八国联军都对其印象深刻。当时清朝战胜联军的廊坊大捷主要功臣就是聂士成,八国联军记载,聂士成的重机枪让联军难以前进,不得不后撤。但是当时的清朝官员却将主要功劳归功于义和团,聂士成部分毫未赏。

与义和团相比,聂士成才是真正的英雄,但是他的妻儿却被义和团杀死,足见义和团之假爱国、真流氓,行为之卑劣无以复加。

义和团这样无故屠戮同胞、倡导迷信反智,还杀害爱国将领聂士成妻儿的一群人,实在称不上什么爱国英雄,他们不过是一群假托爱国之名,实际行流氓恶行的群氓罢了。


沉思的托克维尔


义和团运动为何会受到诋毁,主要是慈禧的一道命令,也就是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慈禧下诏表示义和团是叛乱,并且请求八国联军帮忙一起镇压。这就意味着当时慈禧把引发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责,直接甩给了义和团。实际上义和团是被清政府利用了,打出所谓的扶清灭洋。

而当时西方列强的宣传则是义和团攻击各国使馆,违反了国际法,列强不得已出兵保护侨民。这显然是胡扯,保护侨民也用不着烧杀抢掠长达一个星期啊!何况清政府当时已经下令派兵保护各国使馆。但是列强依旧是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高达4.9亿两白银,直接把中国的海关关税给拿走了,直到民国时期还在控制着中国海关关税。



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就是反对西方的教堂,也就是反对文化入侵,当时西方的传教士进入后,兴建了大量的教堂。而教民同百姓之间产生了不少矛盾,毕竟涉及信仰,但是在爆发基督教徒打死人之后,清政府却无力处置。因为那些教民获得了教会的支持,也就是有洋人给他们撑腰。这就成为了矛盾的爆发点,民间百姓为了对抗教会,提出了结社自保,他们攻击教民和传教士,拆毁教堂,其实这些都是为了对抗列强的文化入侵。


但是义和团的封建迷信也是有目共睹的,义和团成员上阵之前要“请神”,要焚香祷告,还要喝符水。并且号称是刀枪不入,连慈禧都被他们给唬住了,在列强提出干涉,要求清政府保护侨民之时,慈禧大手一挥,向11国宣战。然而当慈禧终于硬气了一回时,才发现列强已经打到了北京城。感觉受到欺骗的慈禧立刻出逃,然后甩锅给义和团,义和团在当时就是一个悲剧的存在。


小司马迁论史


清朝末年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被定义为“反对西方列强的爱国运动”。现在,更多的人愿意称之为“庚子国难”或“庚子国变”。并且对义和团运动“诟病”或“诋毁”的声音也在最近几年有所抬头。

义和团运动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究竟是该颂扬还是该“诟病”或“诋毁”呢?

搞清楚这个问题本来不难,但是立场不同,看法就不同。

还是先看看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个过程。

义和团运动,爆发在清末的庚子年,也就是1900年。其实义和团本身存在的时间更长,它的的前身就是一个民间的以练“神拳”为目的的“宗教组织”。叫“义和拳”。算是一个“带着浓厚宗教色彩的江湖武术帮派”。义和拳的主要势力在山东。在河北及津京地区也有。

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朝的国门,西方列强在中国有了像“主子”般的特权,所谓“连皇上都怕”。同时,西方的宗教势力开始侵入中国,大批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按照他们在世界各地的传教路子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天主教。

西方的传教士在中国是有天然特权的,这种特权使得西方传教士漠视中国法律,教会自己以及纵容教民胡作非为,不断制造压迫或残害地方百姓的恶性事件,称之为“教案”。在中国的民间逐渐积累了对西方传教士以及教民的仇视。

西方的宗教传播严重的冲击了中国民间宗教势力,使得民间宗教势力和西方各列强的宗教侵略的矛盾日益尖锐,反对和抵抗西方宗教势力的义和团就形成了。

最初,义和团和西方宗教势力之间的争斗,只限于民间,并且,已经被西方列强打怕了的清廷对于义和团的反抗是持反对甚至镇压的态度的。

义和团运动演变成“庚子国难”,十足的反映出清朝政府的腐败,懦弱和无耻。

简单的讲就是义和团被清朝政府“利用了”。

义和团发展的很快,他们的目标就是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化侵略”,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当时的清廷,对西方列强是又恨又怕,但是清廷没有力量,也没有胆子和西方列强叫板,光绪皇帝搞了一个“戊戌变法”,这个戊戌变法在当时,是比较符合西方列强的口味的,但不符合以慈禧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口味。

慈禧只让这个变法进行了百日,所以也叫“百日维新”。

在戊戌变法这个问题上,慈禧和西方列强有了矛盾,这个老婆娘看到了义和团的力量,她要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来打击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于是她下令召集义和团进京,并向西方宣战。

依靠“江湖力量”来抗衡西方列强,亏慈禧想的出。

得到了朝廷支持的义和团在北京几乎是“大开杀戒”。在他们眼里和意识里,根本没有什么“国际惯例”,于是,杀传教士,烧教堂,继而杀教民,烧洋产。

当义和团的行为激怒西方列强的时候,八国联军就来了。无耻的清廷又帮着八国联军剿灭义和团,但此时,八国联军已近不再和清廷讲道理,他们攻占了北京,慈禧跑了。

西方列强在北京进行了野蛮的报复性的抢劫和破坏。更可怕的是,西方列强开启了瓜分中国的模式,只不过一时分赃不均,给了中国一个得以喘息和寻求变革的机会。

在清廷的“努力下”义和团被剿灭。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寻求独立,寻求救国道路的“反帝反封建”风暴开始酝酿。

从这个意义上讲,义和团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义和团运动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甚至是“民粹主义”代表了在中国,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瓜分的民众基础很雄厚,为今后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推翻帝制都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作为民间的“朴素爱国主义”的“江湖团体”,肯定有它的局限性甚至是愚昧性,但这并不是义和团独有的特性,应该是整个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民性,不能当做诟病义和团的理由。同时,所谓的“国际法”,“人道主义”等等,在西方列强同样的野蛮和霸道面前几乎是“小巫见大巫”。没什么可以诋毁的。

有一些人,对中国没有像西方列强希望的那样走上一条所谓的“全面西化”的道路感到“耿耿于怀”,对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差,对自己先辈的抗争和探索越来越视而不见,但对死了外国人,烧了外国的教堂耿耿于怀,于是便对先辈们大肆诋毁。不知道他们的西方主子能否听到呢?


步武堂


课本中肯定是在说义和团的好了,实际上呢义和团的真面目又有几个人知道?至于诋毁义和团说得有些夸张了吧?义和团是真的没有多好。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清政府默许的,慈禧想培养他们和洋人做斗争。

那么义和团到底都做了些啥呢?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他们杀的洋人不到二百人,其中孩子将近有六十个,那么他们一直在忙活着干嘛呢?杀清朝人,大清的百姓可是真的让他们杀了不少,比如一些信基督教的基本活不下来,屠村什么的他们也干的出来,实际上那段时间人们也不敢信基督因为义和团已经杀红眼了,谁也不会去往枪口上撞。

根据清军的史书记载,他们在义和团屠杀教堂现场发现,义和团杀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连一个外国人都没见到。义和团经常看到一个教堂就是屠杀,比如著名的朱家河教堂,当时义和团杀过来之后村民们慌乱中跑入了教堂避难,义和团的人直接把人杀光,教堂封起来,朝里面扔火把,将村民全部给烧死,据统计,仅这一个地方一夜就死了两千五百人。

说白了义和团杀得基本都是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嘴里喊着反帝,可是他们又杀过几个洋兵呢?别的不说就说说在西什库教堂发生的故事,四十个洋兵守卫,上万名义和团的战士围攻了两个月才拿下来,这不是在说笑吗?

当时不少人随意杀害老百姓,被官府捉去了只说一句话,我是义和团的,官府便会放人,因为慈禧是暗中支持的,只能说闹了那么多年义和团,死的全是无辜百姓,真正的洋人倒是没有任何损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很久没回答过了,翻看了一下各位的回答,没有看到一位替义和团运动说话的人。不管有没有学过历史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时都是现在居高临下的视角,侃侃而谈,这样有失偏颇的狭隘观点着实不能认同。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意境,如果用大白话讲就是,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境界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印象中,高中历史课本对义和团运动的定义是一场自发的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上高中时因为所学有限,只能亦步亦趋,跟着课本走。即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不多说。

到了大学甚至大学毕业后,自以为学习的东西多了,于是开始怀疑课本,怀疑老师,怀疑权威,并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见解独到,实际上究竟学到了多少心里总该有个数。到了这个阶段,逆反心理严重,要推翻自己以前所学的一切传统观点以表明自己的成熟,于是看一切都认为是错的,这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在丰富了学识,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后恍然大悟,回归本初。虽然和第一阶段观点相同,但本质大为不同,这个阶段已是自我内化升华的阶段了,闪烁着理性的智慧的光芒。

义和团运动

说了这么多看似“废话”的话就是为了调侃一下各位一边倒的批判义和团运动的高手们,请自行归类自己是哪个阶段。

我以前说过类似的话:近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亡国亡种的危险,中国各阶级各阶层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出了救亡图存的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的政治主张都逐渐清晰。无产阶级中也分为朴素的群众自发性运动以及后来的工农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革命。义和团运动作为前者,它自身当然带有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的农民起义的性质。

义和团运动中的团民

义和团运动比太平天国运动更具有自发性、随意性,没有明确的一整套方案和强有力的领导阶层,只是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而已。诚然,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这一点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看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但学历史的都知道,评价一个历史事件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入手。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起因正是:外敌入侵,帝国主义势力瓜分中国日盛,西方列强带给当时中国的只有屈辱感,义和团运动的出现正是对帝国主义瓜分者的强烈反应。所以义和团运动是最底层的广大群众朴素爱国观的表现,并且在初期,被清朝统治阶级加以利用。

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事例有很多,比如拆毁铁路、电线、击杀洋人,这样看来,的确是有些落后,但不要忘了因果联系。是帝国主义侵略在前,义和团运动强烈回应在后,面对侵略,以激烈的非理性的态度回应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应有的态度。

清政府背叛,开始捕杀义和团团民

面对外敌入侵,统治阶级有统治阶级的应对策略,一旦武力不能阻挡,统治阶级就会妥协投降,甚至不惜以割地赔款为代价。这是任何一个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所固有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不然,它没有顾虑。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一群由农民、破产者、小手工业者组成的底层人民勇于反抗,他们拿的是大枪长矛,拿的是大刀长剑,面对的却是威力巨大的火枪火炮,但他们明知前方危险,依然不惧流血牺牲直至牺牲生命,也要反抗外敌,这样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难能可贵,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反抗、不畏牺牲、救亡图存的意志,在面对外敌入侵这个局面时,义和团的勇气要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值得人们歌颂。

正如前文所说,义和团运动极大地震撼了帝国主义列强,它以生动的事例告诉中外反动统治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纵然这个匹夫只是一个农民、破产者、小手工业者,但它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勇气却压倒具有对帝国主义者具有恐惧心理的封建统治者,压倒纸上谈兵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勇气也丝毫不输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联军统帅瓦德西元帅正是见识了义和团运动才得以窥探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决心,他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 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当时的中国被旧统治阶级不知道肆无忌惮地出卖了多少次了。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贡献不容抹杀。


面条爱吃米饭团


大众化自媒体事业的日益蓬勃,使很多人热衷于表达历史观点,对历史指手划脚者越来越多了,其实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并不具备专业批评的知识储备,只是简单地从历史中挑选出容易处理的事实先入为主,缺乏对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包容,总是以自己的浅薄方式碎片化阅读复杂的历史现象,在有限的语境中说不出有多深刻的认识理由,大都靠简单粗暴的谩骂评述历史,因此很难避免“诋毁”之风盛行,这也算是当今自媒体平台上很时尚的一景了!


发生在百年前的义和团运动,时不时地被人翻出来恶骂,当然存在被骂的理由,做为一场由社会底层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抱团取暖”式的社会运动,虽然被后世学者冠之以“义和团”运动,实质上并非是一个有组织、有政治的集团化力量,不过是在乱世之中由各个民间社团构成的、以自保为目的的力量组合。因此,天然地存在无政治核心、无自控能力的缺陷。

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套路,所以在史料上留下来的每一项记载,都有可能不是义和团的整体而是局部,譬如大刀会的“金钟罩”,红灯会的“黄莲圣母”,会道门的“符咒法术”,伴之以其它武术门派的刀枪棍棒拳术以及斧头帮、青红帮、袍哥等江湖组织应有尽有的招数,各种理念混杂揉和在一起,其中有打抱不平伸张正义者,有“扶清灭洋”维护国家利益者,也有趁机扩充势力圈占地盘者,甚至还有趁乱打砸抢烧者,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很难厘清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太平天国运动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但问题的复杂性远不止这些,伴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壮大,朝廷党争势力开始渗透介入,并引导其向有利于己方政治诉求的方向转化,进而使这一分散的力量在政治平衡关系中更趋分化,正团、假团之争,剿和抚并用,不仅在政治地位上区别对待,同时更恶化为内部的相互冲突厮杀,甚至演变为列强的帮凶,仅仅为复仇而复仇,完全失去政治大义,加上内部之间缺乏政治沟通,相互盲目攀比学习,有些社团可能真的是出于阻挡列强进攻在破坏铁路等设施,但到了其它社团手里就可能变成为破坏而破坏,这些综合因素的存在,让后人在阅读这一段历史时,无不痛心疾首,很难从正面立场对其进行评价。

所以,义和团运动本身是有问题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破坏性力量,而非建设性力量。但恰恰是这样一种力量,让正在谋划实施瓜分中国的列强们清醒起来,一个民族在国破家亡的生存危机面前,“破罐子破摔”所激发出来的力量是何其强大,这种力量看似以最原始、最愚昧的方式在积聚,却在悄无声息中积攒出完全有可能失去控制的洪流,足以吞食任何生存威胁。


列强们自鸦片战争进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理性认识几乎全部来自那个软弱无能的政府,对民间力量的认识多以落后、麻木来形容,对早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也多抱着加以利用的心态,只是以“隔岸观火”来认识,之后还在不断进行着弱化政府力量的工作。

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让深度介入中国政治的列强们意识到,一个拥有四亿五千万民众的国家失去权威控制,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而这样的力量一旦觉醒,有核心政治力量参与领导,必然就是列强们的坟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清醒认识,八国联军军事行动结束后,在与清政府签署赔款条约时,虽然还在坚持苛刻的要求,但态度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了,部分拿到赔款的国家还主动退还赔款,用来做教育基金,后来因“庚子赔款”留洋归来的很多人都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应该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进入近代以后,首次以民间自发的形象给世界显示了威力,对民族觉醒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事实上加速了封建帝制的覆灭,促进了中国更早地步入社会变革,在国家疲弱、社会力量不足的局面之下,事实上也以实际行动发起了抵抗列强的挑战,多以血肉之躯冲锋陷阵,其无畏的壮举应该得到尊重,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是一场爱国反帝运动,这样的评价并非夸大溢美之词,而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宏观认识之上的。

从政治原理上讲,“多数人的暴政”在今天都是世界性的难题,全球“民主政体模范”的美国,白人欺压黑人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而中国的网络中抵制日货的口号至今仍在蔓延,前些年打砸日系车的暴行热度似乎也没怎么降低,其实我们今人没什么资格指责一百多年前的历史!


龙支子


太平天国、李自成,哪个不是被现在自封为“历史学家”的精英们诋毁的渣都不剩?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首先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其次不能用今天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衡量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再次要看到事件中的积极意义。

历史本身就是矛盾存在的,有利就一定有弊,哪有完全的利或者完全的弊?分析历史尤其应该注意,否则所有历史事件都是弊端了。

义和团运动,性质是清政府企图借助民间力量对抗外来侵略的挣扎,属于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大范畴,这一点必须得到肯定。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运动中出现各种愚昧、宗教邪说,现在看来是愚不可及,当时却正是快速推动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即便在今天的美国,各种邪教依然盛行,更何况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国?

很多人把义和团骂的一无是处,让美国人推崇至今的国父华盛顿又如何?屠杀印第安人的事情,总统山四位所谓最伟大的总统,哪个做的少了?都是刽子手?都是屠夫?都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历史,是需要向前看,看到它对后世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历史本身。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标志着农民阶级就中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加速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步伐,间接加速了腐朽清王朝的灭亡。


老夏说


因为互联网的发达,信息交流越来越充分,中国人越来越认清了很多历史的真相。就像曾经被神话的爱国主义义和团运动,其本质就是流氓无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时代闹剧。

两次鸦片战争和洪杨之乱,从外部和内部动摇了清庭的统治。洋务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清庭的崩溃时间。但慈禧老佛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八字方针,注定了中国的发展一定落后于身侧虎视耽耽的恶狼小日本。果不其然,花糜巨大建成的世界第九大海军北洋水师,一战即溃。清庭彻底回天乏力了。

在此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在离开现代世界偏远的中国农村暴发了。他们视一切现代科技产品为魔鬼,扒铁路,倒电杆,杀洋人(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信奉洋教的国人)。最终,义和团没能成为挽救清庭的力量,倒是成了慈禧手里的炮灰。

这样一个流氓无产阶级的逆时代暴乱,却曾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被美化成爱国行为,只能说:历史真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像孔子,本是中国2500年前的伟大思想家,却被后人今天推崇、明天打倒,翻来复去的来回折腾。失去了历史真相的本来面目。

好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媒体成为了人民的双眼。国人开始看清了历史的真相,愚民教育开始失去市场,中国人开始反思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根源。曾经的大神们纷纷跌落神坛,这是人民的进步!这是中国的进步!俺为之欢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