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心理學:焦慮的另一半是寧靜

易經心理學:焦慮的另一半是寧靜

周秋鵬

很多人是焦慮的。因為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導致人產生焦慮的情緒。有的人被焦慮所困,而難以自拔。有的求助外力,如醫生和藥物。但是焦慮是一種情緒,一種感覺,不是可以通過物理的力量解除的。

要想解決自己的焦慮,首先要了解焦慮的存在土壤。一個焦慮的人,要知道自己的焦慮,其實是建立在寧靜的基礎上的。雖然每一個焦慮者,都渴望回到寧靜的狀態。而焦慮,正是寧靜的另一半。我們為什麼會感到焦慮呢?因為我們的另一半是寧靜的,這樣焦慮才會被比較出來、呈現出來。就如我們知道白天,是因為我們知道還有一半是黑夜,白天是在黑夜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沒有黑夜,我們也無法分辨出白天。

同樣,如果沒有寧靜,我們無法感知到焦慮。焦慮再大,都是以寧靜作為背景的。就像我們看到的一幅畫,不管內容是什麼,色彩有多濃豔,都建立在一張白紙上。就算已經看不見那張白紙,實際白紙還在的,並且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沒有那張白紙,畫也不能存在。據說未來的科技高度發達,一幅畫已經不需要通過白紙上顯現,可以利用聲、光、電來展示,那也同樣需要一片虛空,而虛空就是那張白紙。沒有虛空,畫面就無法顯現出來。

所以一個焦慮的人,可能不用急著去找外力,比如找個心理醫生,來解除自己的焦慮。有時候可能也有點用處,但還是存在著另一個途徑,就是去尋找自己內在的那片寧靜。它隱藏在焦慮之後,但一定是存在的。因為它就是那張白紙,焦慮只是畫在白紙上的畫。

那麼,如何找到焦慮背後的寧靜呢。焦慮就像一片色彩,實際也不是鐵板一塊,裡面有很多縫隙,流動著寧靜。如果我們經常坐下來,用耳朵去聽聽自己內在的焦慮,雖然聽不到什麼聲音,但是閉著眼睛去傾聽自己的焦慮,慢慢地就會發現,焦慮像一天棉花,裡面到處流淌著寧靜的氣息。慢慢的會用自己的覺知,捕捉到那些微弱的寧靜。但是隻要被你捕捉到一絲寧靜,你就會跟著它往深處遊走,最終找到寧靜的源頭。

和自己的焦慮在一起,不要敵視它,排斥它,而要傾聽它,與它融為一體,然後通過感覺它到處都有的寧靜縫隙,尋找它背後的寧靜。這就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