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說過「打黑除惡」,那黑社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都聽說過「打黑除惡」,那黑社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近來上街,我們多能看到“堅決嚴厲打擊黑惡勢力”之類的橫幅標語,這裡的“黑”即是黑社會、黑幫性質的組織,如今早已遍佈全球。因為有同樣的財政人事方面的管理與思想文化領域的控制,儼然像是一個社會體系,所以稱之為“黑社會”。那麼,這種組織是如何形成的呢?

古人認為,治病與治亂可以類比。打個比方,當人體細胞組織出現了非正常的增生,並不再按規律進行新陳代謝而是野蠻擴散生長,就可能生成惡性的腫瘤,同時欺凌良性細胞組織。那麼社會上原本正規的秩序會不會滋長出非正規的秩序呢?一樣會。

都聽說過「打黑除惡」,那黑社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貴族就有施恩於有才幹的奴僕為心腹,或在私人府邸募兵養士的傳統。大爭之世,為了自家安全著想,這是正常的,然而一種現象若沒有節制了,則要另當別論。比如齊國有名的孟嘗君就以收攬客士聞名,手下連“雞鳴狗盜之徒”都能派上用場,而更有名的如馮諼這類善於經營謀劃的人才,為孟嘗君賺得了更多的名望,但不管是營建“狡兔三窟”,還是為薛城百姓免券以邀買民心,本質上都是拿著公家的財政為個人牟取利益,都不是官方——也就是齊國國君所願意看到的,因為長此以往,齊國百姓只知有孟嘗君,不知有國君。在齊國的範圍內,孟嘗君田文完全有辦法建立另一套勢力與秩序,與國君分庭抗禮。

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開篇中引用韓非子的話寫道“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裡的遊俠,行事風格已經完全脫離政府,也不以當時的律法為準繩,而是有自己的一套信條。在太史公筆下,遊俠如郭解這樣的人物,終生與暴力為伍,“不軌於正義,然言必信,行必果”,已經有了一點兒黑社會的色彩,但大體與現今的武俠小說類似,客觀記敘中還是多予以歌頌的。而《遊俠列傳》中又有一句話頗值得體味——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因為多年以後的一系列事件,印證了這句話。

這裡要說的“竊國者”指的就是王莽。而因為王莽竊漢篡政,引出了王匡、王鳳的綠林起義,專門反抗王莽政權,為劉秀光復漢朝做了鋪墊,這個“綠林”也就成了此後嘯聚結夥、殺富濟貧的不法分子集團的代稱。沒錯,這類組織開始真正成為一個團體,一股勢力,擁有著一定的綱領,自以為“替天行道”,其行為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不再單指某個有個人魅力的豪傑了。

都聽說過「打黑除惡」,那黑社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塞北的馬賊、關東的綹子、梁山的好漢、宗教的門徒,都有著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他們有些是蠻橫霸道,有些是官逼民反,圖個餬口,更多的隱秘組織則是前朝殘餘勢力為與新王朝作對而設立,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最有名的就屬清朝初期的洪門天地會。洪門名稱由來有多種說法,一是漢(漢)人失去了土地家園,即為“洪”;二是明太祖朱元璋曾立國號“洪武”,驅逐元蒙,恢復漢家江山,明朝忠烈追思前朝武功,為光復河山,創立洪門。後來有名的三合會、紅花會、拜上帝會,乃至現代香港電影《古惑仔》系列的洪興社都淵源於此。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以及後來支援抗日戰爭,洪門歷代子弟都有不小的功勞。說起來,洪門總會如今也是全球最大的華人社團,以忠義團結聞名。比起世界上許多毒梟、黑手黨、軍火販、恐怖組織來講,華人的洪門名聲要好得多,這也許跟中國人歷來講規矩、講傳統、講人情有關吧。

與洪門相對應的是青幫,清末民初素有“紅花綠葉白蓮藕”的說法,說的就是洪門、青幫、白蓮教三大民間組織。青幫有名的風雲人物有黃金榮、杜月笙,據說就連蔣委員長都做過青幫的門徒。但這裡不談青幫,倒是想說說斧頭幫,這個斧頭幫可不是周星馳電影裡的流氓惡霸斧頭幫,這個幫派的名氣源於一位很厲害的人物,名叫王亞樵。

蔣委員長不怕汪精衛,不怕共黨,甚至不怕日本鬼子,但真有點兒怕斧頭幫的王老闆。因為這位王老闆雖然是秀才出身,卻專門搞暗殺——那真是不管你是何地位,是何陣營,只要看不順眼的他都敢殺!王亞樵孤高狠絕,卻胸懷天下,殺的都是禍國殃民之輩。戴笠不敢與他正面相爭,杜月笙也要給他三分薄面,蔣介石一想到他就牙疼,李濟深只想與之為友,不敢與之為敵,汪精衛更是被他要走半條命。所以青史自有後人評,王亞樵在平民的眼中,是一位傳奇英雄。就連美國女記者弗雷特·安娜也評價王亞樵,“他不與任何人結盟,他的存在意味著對中國領袖們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他本人簡直就像是武裝的國會,他貫徹意志的方式不是提出議題討論,而是選擇用手槍和炸彈。”所以最後蔣介石不能容他,派戴笠制定周密計劃,除掉了這位民國第一刺客。

現如今來看,社會大體上還是穩定的,已經不會再有王亞樵這樣的“黑社會式英雄”了。許多行業除了明面上的規則外,都有許多見不得光的潛規則,連接著太多利益網,已經成為一種體系。正如俗話說“行行出不出狀元不知道,出惡霸倒是有的”。人心思定,對於不穩定因素自然會排斥。但不管是被人們稱頌還是排斥,黑社會以暴力方式成為政府的對立面,與政府從來都是一對矛盾體,而矛盾雙方是存在辯證關係,是可以互相影響互相轉化的。

所以看看政府對於黑社會可能採取什麼態度措施呢?無外乎三種:一、鎮壓消滅,大多數擁有完備國家暴力機器(指必要特殊機關,不含感情色彩)的政府都會選擇的措施;二、吸納招安,最典型的就是《水滸傳》裡宋朝朝廷對梁山的招安;三、縱容乃至扶植,官匪勾結,民不聊生,這就陰險了,簡直比黑社會更黑!所以如今的黑惡勢力是一定要剷除的。

都聽說過「打黑除惡」,那黑社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還是用治病來類比,中醫有“虛則補其母,實則洩其子”的說法。比如五臟中肝為心之母,脾為心之子,心火虛則要補肝木,心火旺則要洩脾土。黑社會成員從民間來,那就要先養民生,使百姓安居樂業,長久則不會再有人甘願行奸作惡。而所謂黑白兩道通吃,黑社會的壯大離不開有些人知法犯法,自然更需要我們完善監察機制,糾正官場邪風。

總而言之,在掌權者與老百姓之間有一座天平,若其傾斜太過,就會有第三股勢力冒出來維持平衡。運氣好了,我們遇到的是除暴安良的好漢,運氣不好,碰到的就是為虎作倀的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