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迪斯尼之路還有多遠?

如今,中國三維動畫已經誕生 20 年。有意思的是,資本開始湧入國漫卻是最近幾年的事情。2016 年,峰瑞資本獨家投資了兩點十分動漫的 A 輪。彼時,兩點十分已經摸爬滾打了 9 年,走過許多至暗時刻。

這篇長文記錄了動漫行業 20 年的沉浮變遷。動漫從業者們的陳述裡,滿是“失敗” “賠錢” “窘迫” 等字眼,也不缺 “理想主義” “賭命” “沸騰” 這類自白。

長路漫漫。作為 VC,研究一家動漫公司時,我們關注它是否有製作能力、是否有內容策劃創意尤其是打造爆款 IP 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商業變現的能力。那麼,從創業者的角度,中國的迪斯尼之路還有多遠?我們也邀請了動漫行業老兵、兩點十分創始人王世勇分享動畫行業的本質和未來發展前景,詳見文末,希望能帶來啟發。

“大聖尚未歸來時”——中國動畫 20 年生死劫

作者 / 三水

直到《大聖歸來》上映前一天,同行還聊起導演田曉鵬:過幾天,人們會不會在下水道里發現他的遺體。

製片八年,他借光了所有的錢,恨不得連自己的腦袋也押上去。“這是賭命,” 一位業內人士形容。

死磕,賭命——這也是中國三維動畫誕生二十年來,探路者們的普遍寫照。某種意義上,這些從業者也如孫悟空一般,堅韌、執著、純粹,從一窮二白中開荒,歷種種磋磨而無悔,竭力為自己和觀眾造一個關於動畫的綺夢。

1997 年,第一家以三維技術製作《大鬧天宮》的動畫公司,開機半年就告失敗;2006 年,耗時五年磨出的《魔比斯環》,幾乎賠淨 1.3 個億的投資;2009年,中美日聯手打造的三維鉅製《鐵臂阿童木》繼續慘敗,投資該片的光線傳媒差點賠瘋了,賠到 “王總每天眼中都含著淚水”。

先驅先烈遍地,才有了《大聖歸來》的絕地反擊。

如今滿城盡說二次元,也都習慣了 bilibili 的彈幕奇觀,二十年前那些追夢少年大浪淘沙般篩下來,成為勃興動畫行業的中堅力量。背後那些窩囊、飢苦甚至死亡,卻少有人知。

他們的故事,遠發生在資本湧入之前。

中國的迪斯尼之路還有多遠?

20 年前,動畫壓根不是一個正經專業

2000 年 9 月,坐了 30 小時火車的郭磊,奮力拖著一個碩大的行李箱,在廣州火車站地下通道的人潮裡挪動。

郭磊(一堂影業創始人)從小自由不羈,即便後來臨危受命擔任《大聖歸來》的執行導演,也維持著工作半月、採風半月的習慣。但此時,正準備換乘去深圳環球數碼報到的他,在溽熱難當的天氣裡,虔敬地穿上了這輩子唯一一次西裝。

上坡到一半,“咔嚓” 一聲拉桿斷了。這是郭磊新買的箱子,1.5 米高,裡面密密麻麻塞滿了畫稿。近 100 斤的重量沒法扛,他只有拽著剩下半截杆子,硬生生將箱子扯到對面。籠著一身西裝,他益發汗流浹背。

環球數碼公司後來成為中國三維動畫人才的 “黃埔軍校”,但在郭磊聽說它的時候,尚沒有招收一期學員、做出一部作品。他原本並不相信這個主動聯絡他的機構——按當時流行的馬季相聲,“環球” 牌的一聽就是騙子;也沒準備跟家人開口。但哥哥理解他的心思,拿了《電腦報》上的招生信息給父親看。父親看了他一眼,說願意就去吧。

雖然父親淡然應允,但這份的決心並不輕鬆:郭磊家在濟南算小康,但在人均月薪幾百元的年代,1 萬多的學費無疑是天價;更不提郭磊還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為了去深圳,他甚至放棄了原本的學業。

1995 年,自三維動畫片《玩具總動員》引爆以來,中國的動畫公司也躍躍欲試著,從二維動畫進入一片空白的三維時代。珠達電腦動畫第一個站出來,投資 1 個億,嘗試拍攝大型電腦特效影片《大鬧天宮》,但開機半年以後,低效的技術探索、過高的成本拖垮了這個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動畫公司,1997 年,項目宣告流產。

郭磊不介意這樣殘酷的現實。畢竟,他想學動畫不是一兩天了。

中國的迪斯尼之路還有多遠?

陪伴幾代人童年的動畫片《聰明的一休》。

1983 年,動畫片《聰明的一休》引入中國,和隨後的《聖鬥士星矢》、《七龍珠》、《機器貓》等片一道席捲中國,成為幾代人共同的童年情結,郭磊也不例外。

上大學了,郭磊特地選了據說能用電腦作圖的環境藝術專業——那會兒,動畫壓根不是一個正經的專業,能沾點邊他已經滿意。很快他沮喪地發現,自己來錯了地方,環境藝術與動畫繪製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還是隻能自學。

初始 “武器” 是哥哥淘汰下來的 386 電腦。這機器笨重又慢,插上軟盤才能用,上網還依賴緩慢的撥號響應。但在 1998 年,這就是郭磊動畫生涯起步的全部裝備。那時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料極少。郭磊英文不好,僅有的笨辦法,是就著軟件上的鍵挨個試功能,“沒想到還真就會用了”。

環球數碼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深圳埋頭學習的第一年,他幾乎不知道深圳的街道長什麼樣子。

“動畫工業是一條殘酷的流水線。”

那時谷歌還很小眾,百度還沒成立,網上搜不到什麼像樣的資料。蠻荒時代,嗷嗷待哺的國人接觸動畫技術的辦法就三個:零星的網站交流、口口相傳的經驗和誤打誤撞的自學。

不止郭磊,無頭蒼蠅一樣亂撞的動畫愛好者,遍及全國。

兩點十分動漫副總經理韓強原本是一個河南初中的美術老師。他一臉絡腮鬍,真人像是動畫裡走出來的天神天將。他從小喜歡漫畫,作業本和課本的空隙全是塗鴉。聽說湖南師範大學有老師辦了個三維動畫培訓班,韓強彷彿看到機會。他跟家人要了 2 萬塊錢,開始離家闖蕩。

到長沙才一個月,韓強就被告知:因為招生人數太少,培訓班宣告解散。他拉著同樣被動失學的同學卜中俊,試圖北上找機會。兩人的第一站來到武漢,就此再沒離開過。

他們找到掛著武漢大學招牌的培訓班,但求學之路依然不順利。老師熊紅兵當時也僅僅粗通三維基礎——所謂招生,其實是為了完成一個外包。遇到問題時,幾個人唯有合力翻書,有時一個小環節能卡幾周。僅有的參考書是《瑪雅完全手冊》,一套 18 本,疊起來有半人高。

那些年湧現的三維動畫公司裡,大多數是 “土法煉鋼” 的團隊。最具正規軍氣質的,倒是郭磊求學的環球數碼。

創辦環球數碼的梁氏兄弟,分別是香港資深律師和 CG 圖像專家。兄弟倆同樣是被美國的《玩具總動員》系列觸動,立志打造 “中國皮克斯”。他們聯合深圳大學設立培訓中心,一邊教學,一邊生產中國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魔比斯環》。

中國的迪斯尼之路還有多遠?

中國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魔比斯環》。

環球數碼累計拿出了 1.3 億的大手筆。規模最盛時,劇組裡有 400 多位動畫人,連研發、流程管理軟件也是自行開發。

郭磊千里迢迢來到深圳時,環球數碼在人才和技術上同樣一片空白。但很快,資金就將這批懵懂又興奮的動畫人扶上軌道,高薪聘請的索尼海外高層,帶來了大工業水準的經驗和技術。

兩點十分動漫製片總監胡感華是第三批學員。在他入學的那一年,環球的技術實力已經遠超國內其他機構。

學到第 6 個月,還是學生的胡感華也被抽去《魔比斯環》的生產部門。這個團隊無比較真:為了讓皮膚有通透的效果,可以繪製十幾層材質繁複疊加;為了琢磨物體如何擁有歲月打磨的質感,他們會蒐集各種 “破爛”,研究舊物的肌理。有時一個鏡頭,會反覆打磨兩週。

這套 3D 動畫的製作流程,隨著參與過《魔比斯環》的人才開枝散葉,成為中國從 0 到 1 的範本。某程度上,環球數碼正是中國三維動畫的 “黃埔軍校”。

然而,前後打磨 5 年的《魔比斯環》,在 2006 年上映時遭遇慘敗,僅收穫 340 萬票房。

“動畫工業是一條殘酷的流水線,” 一位資深製片人表示,“《魔比斯環》寫劇本那會兒,世界流行史詩級電影,是奔著《魔戒》、《埃及王子》的路數去的。可惜時間拖得太長了,它上線的時候,已經是《機器人瓦力》的天下。”

五年間,梁氏兄弟倆燒掉的錢數千萬計。坊間傳說,最窘迫的時候,哥哥不得不讓太太墊錢發工資。

沒等到動畫片最終成形,環球數碼已經在 2004 年易手他人,逐漸轉向國際製作代工。

在《魔比斯環》劇組待了 3 年的郭磊,也在這一年拖起箱子,回到老家青島,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靈鏡數碼。

“他們用這一輩子在死磕動畫。”

《魔比斯環》緩慢推進的時候,韓強和卜中俊所在的草臺班子,也靠邊翻書邊幹活邊琢磨,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2003 年,幾名學員連同老師熊紅兵,成立了 “武漢人馬”,並做出了中國第一部三維動畫短片《X-Plan》。這部約 10 分鐘的動畫,迅速在業內引起轟動,人們發現,“中國也能做出好萊塢級別的動畫片”。

中國的迪斯尼之路還有多遠?

中國第一部三維動畫短片《X-Plan》,獲獎無數。

中南民族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的大二學生王世勇,也在雜誌上看到了《X-Plan》的介紹。他瞬間沸騰起來。

動畫給美術功底紮實的王世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他相信動畫是團隊作業,一口氣說服了 5 個同學,在校外租房自學動畫。為了學技術,初生牛犢的他,直接給人馬創始人打了個要求實習的電話。

此時,掌握動畫技術的中國團隊鳳毛麟角。除了打響名頭的《X-Plan》,人馬正受邀製作網遊《神蹟》的宣傳片,在圈內熾手可熱。當時的互聯網巨頭網易、盛大,都向武漢人馬錶示過收購意向。全無經驗的王世勇,自然被人馬拒絕了。

合租的同學意興闌珊,整日埋頭打遊戲;只有王世勇亢奮如故。他也走上了自學的路。因為英文底子弱,用菜單時他只能靠記位置,很多年後教別人時也是,“那個 E 開頭的,最長的”。

吃了 20 來天白水煮掛麵,王世勇終於做好一個人頭模型。在國內最大的三維動畫論壇 Chinadv,作品收到不少 “天才” 的讚歎。

不久,熊紅兵主動邀請他來實習。幾個月後,王世勇成了人馬的正式員工。

每學一個工具,王世勇都會做一個作品發到論壇,很快便小有人氣。這種影響不止於網絡。在他的學校,幾乎 2/3 同專業的男生都湧來了人馬。因為學費全交給了武漢人馬,到了大四學期末,班上只有幾個男生領到了畢業證。

由於缺乏原創空間,不久王世勇離開人馬,去了郭磊的靈鏡數碼。

此時郭磊已堪稱業內翹楚。CGTalk 彙集了全球的三維高手,作品登上論壇首頁或被打出高分,無疑是業內的共同認可。在那個中國動畫技術還很粗糙和神秘的年代,這份榮譽尤其罕有。早在 2001 年,郭磊的作品就在彙集全球三維高手的 CGTalk 論壇上,獲得 5 星評價。他的短片《天使諾亞》和為亞洲盃做的宣傳片,也都在圈內引起轟動。

王世勇對郭磊的評價是,“只要還活著一天,這輩子就一定能夠創作出牛逼的作品出來。因為他們用這一輩子在死磕動畫。”

先後換了幾家公司,王世勇感覺自己在技術上已無法再突破,燃起創業的念頭。回到武漢,他註冊了一家名為 “兩點十分動漫” 的公司。這名字常被人調侃,卻也是他熬夜工作的真實寫照。

公司的起始資金是找母親借來的 3 萬塊。那段時間,王世勇每個月給自己開 300 塊的工資,再次過上天天吃白水煮麵條的日子。

公司 6 月底註冊,7 月份老闆就上街發傳單了,一群人曬得烏黑。王世勇打好了算盤,想培訓、外包、原創三管齊下,結果根本沒人報名。偶爾有人感興趣,到簡陋的辦公室看了看,扭頭就走。

那時王世勇看了近 300 本管理書籍,經常在看完第二天跟合夥人分享:我們要如何成為世界 500 強。

合夥人的反應相當客觀:“你想多了,3個人搞什麼。”

憑著看過的書籍和聽來的案例,王世勇迅速調整了思路。他決定,用 “一根針捅破天”。

埋頭 2 個月後,王世勇做出了一幅 3D 模型《古典女孩》。女孩仿真的面容和凝神的情態,是他自己也未到過的高度。一如王世勇的預期,《古典女孩》在國外陸續得了幾十個獎,還被收錄到 CGTalk,在國內也引起轟動。

與此同時,王世勇在網上發佈製作教程,留了自己的 QQ 號。結果 QQ 炸了,幾乎瞬間加滿 3000 人。

各種留言湧來:“女生能不能學動畫?我大三了還來不來得及?我是學電腦的能不能學動畫?動畫工作的薪資是多少?”

王世勇乾脆拉了個群集中回覆。招生很快不是問題。

在人造的黃金時代裡,凜冬來了

2005 到 2009 年,動漫行業迎來了一波熱潮。各大高校從 2005 年增設動漫專業,培訓的需求水漲船高;更為關鍵的,國家開始大力扶持動漫,資金不加節制地流入這個行業。

一個人造的黃金時代開始了。

各級政府層層補貼下,有的片子累計每分鐘能有 8000 元補貼。吃補貼成了新的盈利模式,“一幫其他行業的投機分子,挖煤的、做房地產的,都來做動畫。”

中國的迪斯尼之路還有多遠?

動畫亂象:2011 年,全國電視動畫生產分鐘數達 27 萬分鍾。

由於資質限制,技術實力過硬的中小團隊,反而疲於接外包求生存,成本被壓縮到兩三千元。為了接活,王世勇的團隊幾乎天天通宵,但成效也顯著。那年公司利潤幾十萬,“沒見過這麼多錢”。

因為合夥人離開,兩點十分動漫賬上的現金一度只剩幾萬。那時王世勇接了個大單,需要加人加電腦。他硬著頭皮去電腦城,以試用的名義借來 50 臺電腦。這批生產工具在公司待了半年,最後只買了 1 臺——連這錢也是借的。

發工資前幾天,王世勇甚至想到了高利貸。結果他拿不出抵押物,直接被轟走了。他又倒信用卡,勉強一天天熬著。

眼見公司山窮水盡。最後,王世勇坐了幾小時火車,去甲方公司催賬。上樓前,他看到路邊的草叢裡開了朵花,摘下來,別在同去的副總胸口。心一橫:“如果不給錢,我們就幹到底!”

剛要上樓,手機 “叮” 一下,180 萬項目款到賬了。

一切貌似順利起來。

第二年,兩點十分動漫的營業額達到 1000 萬。王世勇也被政府視為大學生創業典型,大小榮譽不斷。2009 年 12 月 26 日,中國第一條高鐵武廣高鐵通車,佔據了各大報章的頭條。王世勇至今記得,當天一同出現在當地報紙頭版的,還有他獲頒 “武漢市創業風雲人物” 的新聞。

即便當選 “風雲人物”,王世勇也還在為錢困窘。員工想申請款項做原創,而公司辛苦代工的利潤不過 100 來萬,撥出 50 萬,剩下的就只夠發幾個月工資了。

王世勇想起自己離開人馬就是因為缺乏原創空間。“還是咬咬牙,給。”

在大魚吃小魚的遊戲中,外包公司和技術人員始終是最底層。所有人都心懷原創夢,但即便將生存空間擠壓到極限,這個奢侈的願望也只有一小方縫隙。在技術人員最活躍的 ChinaDV 論壇,最火的帖子永遠不是在討論技術,而是關於從業者的困境。

網名 “Ting” 的丁銳是 ChinaDV 的意見領袖,以觀點尖銳、詞鋒犀利聞名。開過公司也進過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丁銳,在轉行後做過臨終關懷,如今是自己作品的電影編劇。他轉行的理由異常典型——“那麼苦逼的行業,誰要繼續做?”

在他看來,“時代從沒有給搞技術的人真正的尊嚴。為什麼那時候 ChinaDV 能聚集那麼多人?因為大家都很飄零、都非常個體。就好像一個巨大的寒冷操場上有一個爐子,我們圍著那個爐子,不停地烤手,取一點暖”。

但行業的凜冬很快就來了。2012 年,政府部門察覺到各地補貼政策的畸形,迅速取消了各種扶持政策。整個中國的動漫企業哀鴻遍野,裁員的裁員,倒閉的倒閉,轉型的轉型。

2012 年,兩點十分動漫搬進光谷的辦公室時,8 層樓全是動漫公司。但到了 2013 年,只剩兩點十分和另一兩間公司還在孤軍奮戰。

人才同樣在急劇流失。儘管工作內容相近,但遊戲行業的薪資是三維動畫的數倍。早在 2004 到 2006 年,胡感華的不少同事,就從環球數碼轉去隔壁的騰訊。到了2012年行業急劇萎縮時,遊戲已成為技術人員最主要的出路。

胡感華一度難以理解:“我們都是要做電影的呀,我們是中國動畫的希望。” 但這種驕傲很快成為自我調侃: 2009 年,胡感華加入了數虎圖像——雖然用的是三維技術,但這家公司的客戶換做了博物館、文娛晚會和旅遊項目。

曾讓許多從業者 “圍爐取暖” 的 ChinaDV,也巧合地在 2011 年遭遇無妄之災。

一直以來,ChinaDV 和火星時代都是中國最大的三維動畫論壇,它們的氣質卻截然不同。ChinaDV 側重行業交流和線下活動,大神雲集,凝聚力強,而火星時代一早轉型培訓,不僅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創始人王琦也被冠以“中國 CG 教父”。資深技術人員中有條鄙視鏈,認為 ChinaDV 更專業、火星時代更初階。但到了後期,缺乏商業模式卻成為 ChinaDV 的創始人侯松林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2004 年,侯松林也試著做起培訓,勢頭正好時,因為投資機構的牽連黯然收場。最終 ChinaDV 不得不在 2011 年關停,就連域名,也被手下的技術人員幾千元賣掉。

更令人唏噓的案例是常州的漁夫動漫。由於執著原創又不善經營,拖欠了員工 100 多萬工資的創始人餘洛屹,在 2013 年 10 月自縊身亡。

正如一位製片人形容,在動畫行業,“有夢想不一定是個好事。很多人堅持在行業裡,不是窮死,就是被逼死。”

在王世勇眼中,這是一群沒被時代珍惜的理想主義者。“沒有教材的時候,只要有一個人做出作品,大家都會崇拜地、不厭其煩地問:你是如何做出這件作品;結果後來,他們被那些做房地產的或者其他亂七八糟行業的人打亂了陣腳,也沒得到好的結果。”

9.56 億票房的《大聖歸來》,成為中國動畫行業的拐點

雖然市場蕭條,但前仆後繼湧來的人從沒斷過。

“我國動漫行業曾達到上萬家企業、幾十家動漫基地的狀態,成為世界動漫產業發展的一道奇觀。從規模上看我國已經成為動漫大國,但總體還處在動漫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一定數量的優質動漫產品提升發展質量。”

融資渠道不暢、高端人才欠缺、產業鏈條短缺等成為影響動漫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普遍問題。中國南方動漫遊戲行業協會聯席會議副主席、武漢動漫協會會長張敏如此概括動漫行業的浮沉變遷。

2012 年被一位資深動畫人稱為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當年進口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 3》在內地斬獲超過 2 億的票房。在該片前後上映的《摩爾莊園2:海妖寶藏》、《豬豬俠之囧囧危機》等四部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總和卻只及《馬達加斯加 3》的一半。

2014 年,面向全年齡層的動畫電影《龍之谷:破曉奇兵》,這部用心之作最終票房卻不超過 6000 萬,勉強覆蓋了成本。

由於票房持續慘淡,那時原創動畫電影的成本大多維持在 300 萬到 500 萬。低成本帶來低質內容,導致新一輪的惡性循環。每年市場上三四十部動畫電影,能被觀眾記住的寥寥無幾,遑論背後的公司。

張敏認為,大多數動漫公司尤其是小微企業比較專注於開展業務,卻容易忽略制定和貫徹科學合理的企業發展理念和戰略佈局,“不能總是前仆後繼地重複過去的故事”。

第一個真正獲得市場認可的動畫作品,是 2015 年橫空出世的《大聖歸來》。

這時,田曉鵬苦熬《大聖歸來》已經八年了。動畫是硬打硬扎的,只是田曉鵬幾乎借光花光了所有的錢,製作進程卻卡在後半程。

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電影的投資人找到郭磊。

做舞臺劇期間,找上郭磊的三維動畫項目從沒斷過。直到《大聖歸來》,他產生了興趣,“一看就覺得對眼”。郭磊用了 8 個月,將片中餘下的 45 分鐘內容生產出來,“很感謝田導給我這麼大的信任和自由的創作空間”。

中國動畫行業迎來了它的拐點——

2015 年,《大聖歸來》上線累計收穫了 9.56 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為迄今為止票房最高的國產動畫片。豐滿的人物和劇情、仿真的製作水準、“東方美學” 的實驗性呈現,贏得讚譽一片。甚至在 “日本的B站” NICONICO 動畫,這部片子也贏得了觀眾的極大尊敬。

對這個行業更重要的是,資本開始蜂擁而至。

在資深動漫人石磊的印象中,自《大聖歸來》之後,“所有的投資人和行業大佬和製作人員第一次知道,國產動畫片也可以賣這麼高的價錢。”

2017 年,《尋夢環遊記》和《神偷奶爸 3》在中國內地的票房均突破 10 億人民幣;國產動畫《熊出沒 4》、《倒黴熊》和《十萬個冷笑話 2》,也都斬獲了逾億票房。

與市場一同膨脹的,還有多家頭部動漫的生產商。這一年,騰訊投資了至少 12 家動漫公司,阿里和百度也紛紛進場,愛奇藝則成立了一期基金,重點投資早期二次元和三次元內容。

在優酷動漫中心總經理廖懷南看來,目前低幼向作品重點發力,青少年向作品成為換道超車的領軍品類。隨之而來的,是更強的付費意願、更細分的作品類型和更清晰的盈利模式。

“動漫產業不僅要做好內部的小循環,不斷完善產業鏈條,還要積極參與製造業、數字內容產業、旅遊業、體育產業、特色農業以及文化產業等領域融合發展的大循環,從而促進動漫產業自身的轉型升級。” 張敏認為,優質動漫 IP 已經成為中國整個內容產業的重要來源。國家已經將數字創意產業納入到十三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動漫產業是其中最具創造力、感召力和發展潛力的板塊,必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融資 “億時代” 已悄然到來。快看漫畫、玄機、若森、繪夢,多家動漫公司在 2017 年宣佈了億級融資計劃。

資本也製造了某種記憶斷層。被騰訊和 B 站捧紅、因為漫畫積攢的人氣而涉獵動畫的公司,對這個行業的前史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那些懷揣一腔單純的熱情、在最艱難時刻一同跋涉的人,因為政策的起伏、資本的進出和種種巧合,未必能分享到行業果實。

見證了無數同行的死亡後,2016 年,兩點十分動漫接受了來自峰瑞資本的投資。這間靠培訓和外包起家的公司,如今擁有點擊量逾 130 億的原創漫畫 IP《銀之守墓人》和 由卜中俊擔任副導演的 B 站評分 9.6 分的商業動漫《我是江小白》等多部原創。

中國的迪斯尼之路還有多遠?

《銀之守墓人》點擊量逾 130 億,被改編成動畫在中日兩國播放。

搭上這輪資本順風車後,幾乎所有人都只能連軸轉動,王世勇臉上卻看不出什麼疲態。半新不舊的辦公室裡,他穿著黑色帽衫和牛仔褲,棒球帽擱在一旁,講起十幾年前學動畫的經歷,興奮激昂處,一如當初自學動畫的學生。

這個曾屢屢翹課的年輕人,已開始感激自己曾得到過的空間與包容。他正籌備將一臺動作捕捉放置在中南民族大學,作為校企合作的關鍵項目。

但他更想反哺的還是這個起起伏伏、一直沒發育充分的行業。2016 年,兩點十分動漫成立了一家基金,陸續投資了數十餘間公司,計劃打通文娛產業上下游,成為行業的服務者。

張敏想提醒這些在動漫中求索的創作者和經營者,心裡要繃緊一根弦,從項目論證、創意策劃、產品製作、傳播推廣等各個環節都要把風險管控放在重要位置,“不要等作品出來,才意識到失敗了。”

郭磊的想法簡單得多。近 40 歲的他,仍秉持絕對純粹的理想主義,只在乎能否做出滿意的作品。他是資深的文藝青年,十幾年前家中就堆了數萬張碟,一天看幾部電影是常事。因此他對錶達也有極嚴苛的標準,常嫌中國電影和動畫太假。他相信好的故事自有其生命。“任何一個故事,一個人物,都不應該是你編造出來的。‘她’ 本身就在那裡,只是你讀懂了 ‘她’,恰巧把 ‘她’ 講了出來。”

二十年過去,人們尚在取經的路上求索。長路漫漫,在變成孫悟空以前,他就是花果山上的妖怪、沒名沒姓的猴子,厲兵秣馬,奔赴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