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24位院士共同關注一個問題:讓「挖煤」像「切豆腐」一樣簡單

这几天,24位院士共同关注一个问题:让“挖煤”像“切豆腐”一样简单

“以煤炭為主導的能源體系支撐了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實事求是地講,不該‘談煤色變’。”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說。

“‘去煤化’不可取!綠色開採清潔高效利用的煤就是清潔能源。”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謝克昌說。

“不能像丟手絹一樣把煤炭拋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凌文說。

……

這是8月8日召開的“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協同創新組織”成立一週年學術研討會上的一幕——院士們就當前備受詬病的煤炭行業暢談了觀點。

這次會議有24位院士、3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

在闡述、明晰了“煤炭現在是並將長期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的發展定位後,如何實現煤炭資源的“安全智能精準開採”,成為院士們和與會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的話題。

文 | 武曉娟

中國能源報記者

未來採礦的必由之路

袁亮指出,精準開採就是“將不同地質條件的煤炭開採擾動影響、致災因素、開採引發生態環境破壞等統籌考慮,實現時空上準確高效的煤炭無人或少人智能開採與災害防控一體化的未來採礦新模式。”

為什麼要提出煤炭精準開採科學構想?袁亮告訴記者:“煤與瓦斯可以精準共採,那麼,是否可以擴大到煤炭開採範疇,為煤炭行業做出頂層設計?所以,經過近3年思考,我在2016年首次提出這個概念。”

該構想提出後,引起行業內外廣泛熱議。如今,煤炭精準開採是未來採礦的必由之路已成為行業共識。

一方面,2050年以前,我國以煤炭為主導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仍將堅持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戰略;

另一方面,我國煤炭資源稟賦複雜,煤炭開採受煤與瓦斯突出、衝擊地壓、自燃、水害、粉塵等災害威脅嚴重,安全開採難度大。儘管我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從2005年的2.76降至2017年的0.106,但重特大事故仍時有發生。

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研究表明,我國滿足現階段煤礦安全、技術、經濟、環境等約束條件,能夠支撐煤炭科學產能和科學開發的綠色煤炭資源量僅5000億噸左右,只有煤炭預測總量的十分之一,按照現有煤炭回收率,綠色煤炭資源量僅可開採40—50年,未來或大面積進入非綠色的煤炭賦存區開採。

隨著淺部煤炭資源的開採殆盡,我國煤礦以每年10—25米的速度快速向深部延伸,特別是煤炭開發歷史較長的地區,淺部煤炭資源已近枯竭,許多煤礦已進入深部開採,全國50餘對礦井採深超過1000米,山東新汶礦業孫村煤礦採深超過1500米,深部高瓦斯、高地應力、高地溫等惡劣條件下安全開採形勢更加嚴峻。

從科學構想到智能化無人開採變為現實

面對這些問題,2017年袁亮牽頭成立了“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協同創新組織”(以下簡稱“創新組織”)。

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主任蘇義腦表示:“創新組織是推動煤炭精準開採從科學構想變為理論與技術實現的重要舉動。”

袁亮進一步告訴記者:“安全、智能是精準開採的前提,現階段就要先聚焦安全、智能,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信息技術與採礦業跨界融合,到2035年基本實現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

在中國礦業大學校長葛世榮看來:“新時代需要煤炭行業需要新理念、新戰略,安全智能精準開採就是面對新戰略展開的協同創新。安全,是煤炭開採之本;智能,是煤炭開採之魂;精準,是煤炭開採之道。”他指出,創新組織把這三者融為一體,給出了煤炭開採的新技術新方向,並取得重要新成果。

記者從研討會上進一步瞭解到,在“產學研”協同創新方面,成員單位在信息智能傳感傳輸、“互聯網+大數據”信息處理、災害智能預警與防控、智能採掘技術與裝備等領域進展顯著,自首個無人開採工作面——黃陵一號煤礦1001工作面試驗成功以來,我國已有70餘個採煤工作面實現智能無人開採,幾代煤炭人期待的“有人巡視,無人值守”智能化無人開採變為現實。

像“切豆腐”一樣簡單往復開採

“我們的科學構想是在開採過程中可以躲避人類不可抗拒的威脅,劃出安全地帶,做到‘先知先覺’,實現‘透明礦山’。然後針對安全資源,像‘切豆腐’一樣簡單往復開採,最終實現遠程控制的無人精準開採。”袁亮告訴記者。

針對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的發展,謝克昌建議,要以安全、智能、精準為關鍵詞,進一步凝練關鍵科學問題,為前沿領域和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奠定理論基礎。同時,充分發揮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創新主體作用,將創新組織建成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的創新聯合體,為技術突破提供組織和人力保障。

此外,還應推廣產學研用一體化,抓緊示範工程建設,通過技術標準、數字化礦山、智能礦山等的建立,促進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中現代工程技術的突破。

袁亮表示,希望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進入創新組織,未來爭取用最少礦井數量和開採面積支撐國家25-30億噸煤炭需求,構建能源生產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新格局,實現煤炭智能精準開採。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