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獅殼裡做道場」 醫生鬼斧神工爲患者「保肛」成功

浙江在線-健康網8月10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一鳴 通訊員 魯青 方序)

人們通常把在狹窄處做複雜的事情稱為“螺獅殼裡做道場”,在眾多腫瘤手術中,低位直腸癌手術正是這樣。

直腸,位於狹小的盆腔內,手術操作空間極為受限,而且直腸臨近植物神經,一旦植物神經受損會導致患者出現生殖和排洩障礙,因此直腸癌手術極為考驗醫生的技術。

低位直腸,是指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腸,與肛門距離極近。傳統上為了保證足夠的切緣,一般距肛門5公分以內的腫瘤手術需要切除肛門,進行永久造口手術。接受造口手術的患者除了生活上的不便之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痛苦。

上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醫二院”)在兩天內進行了三臺低位直腸癌手術,累計手術時間達21小時,全部為患者保肛成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螺狮壳里做道场” 医生鬼斧神工为患者“保肛”成功

2天21小時連續3次挑戰

李軍,浙醫二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在週三上午門診看完25位患者之後,下午又馬不停蹄地完成了兩臺低位直腸癌手術。

77歲的張女士(化名)由於便血3個月來浙醫二院就診,經過腸鏡發現直腸距肛門4cm處有一個直徑3cm的腫塊,已經出現惡變的傾向。

經過浙醫二院大腸癌多學科MDT(多學科會診)討論認為,如按照良性腫瘤先進行局部切除,要是病理證實癌變,那麼第一次手術形成的創面極有可能導致再次手術無法保留肛門,因此建議患者直接行直腸前切除術。

按照MDT意見,李軍對患者實施了腹腔鏡直腸前切除術。在手術過程中,醫療組採取經肛門外翻拖出直腸,直視下切斷腫瘤遠端的直腸,成功地為患者保留了肛門。

晚上6點李軍又開始為第二位患者進行手術。該中年男性患者3個月前在浙醫二院首次就診時,經MDT討論診斷為局部進展期低位直腸癌,復發風險高且保肛困難。針對這樣的情況,患者接受了術前放化療,腫瘤明顯縮小,但距離肛門仍只有4cm的距離

由於男性盆腔先天比女性小,通常距肛門5cm以內的男性直腸癌手術很難保留肛門,對此,患者做好了可能被切除肛門的準備。

在手術過程中,困難隨著手術的進程逐漸顯現。李軍首先借助高清腹腔鏡,局部放大細微層面,小心解剖。在手術開始後的4小時,終於遊離出腫瘤遠端1公分的正常腸壁,但是由於患者放療後局部纖維化粘連嚴重,無法像第一個患者那樣外翻拖出切斷,手術節奏一再被減慢。最終,醫療組在藉助了電動切割閉合器,成功地在盆腔內切斷了腫瘤遠端直腸,最終成功保住了患者肛門。

“螺狮壳里做道场” 医生鬼斧神工为患者“保肛”成功

浙醫二院IBD(炎症性腸病)團隊

從週三下午開始的兩臺低位直腸癌手術,到週四上午凌晨一點才全部結束。

儘管一直忙到週四凌晨1點才下班,但週四上午7點50分,李軍還是準時出現在病房。在處理好醫囑和文書後,中午12點,李軍就開始了第三臺低位直腸癌手術。

這次的患者是一位37歲的男性,腫瘤距離肛門只有4.5公分。在盆腔解剖中,醫療組發現患者的盆腔非常狹小,相對肥厚的直腸繫膜導致能夠操作的空間極其有限。越往下,手術越艱難,切開直腸前方間隙時,手術完全停滯不前了,因為腫瘤纖維化和前列腺緊密粘連,空間過於狹小導致無法繼續進行。

經過醫療組討論,患者腫瘤距離肛門尚有安全吻合的距離,可以考慮做最新的TaTME(經肛全直腸繫膜切除術)術式,這是患者保留肛門的唯一機會。

經過9個小時的緊張手術,晚上9點半,該位患者的腫瘤被完全切斷,最終保肛成功。 連續三臺大手術,因長時間握持器械和站立,導致李軍醫生的左手大拇指和左膝關節隱隱作痛,疲累之極卻久久無法入睡。

“預防腸癌,最重要的是做到早發現和早治療。”李軍說,5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大腸癌篩查或直接進行腸鏡檢查,而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來說,則更要把定期檢查重視起來。在生活中,也要積極注意防治腸道疾病,對於腸道息肉應及早處理。

浙二好醫生是浙醫二院與浙報集團共同打造的互聯網醫療產品,一期上線了浙醫二院1400多位主治以上醫生,同時上線了導醫分診、名醫視頻、專科護理、在線醫生四大板塊功能。

在“浙二好醫生”的PC端、APP端、微信端不僅可以實現預約掛號,凡是在浙醫二院就診過的患者完成身份綁定後,可以實時查看自己在浙醫二院所做的檢驗檢查報告,並可以通過圖文、視頻等方式向開通服務的專家進行諮詢。

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通過“浙二好醫生”APP和“浙江好E生”的公眾微信號搜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李軍進行諮詢瞭解。

掃描下方二維碼,兩種途徑向李軍醫師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