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管家,这个可以有!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人的主流养老方式,配套的自然是各种各样的居家养老服务,比如:助浴、保洁、代购、跑腿、小饭桌。。。。。

按照我国各地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设情况来看,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相关服务市场、服务商和服务人员,相信过不了几年,你的身边就会出现不少这样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以及覆盖整个区域或全国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就像外卖平台一般,老人有什么需要,便可通过平台与相关服务商取得联系、接受服务、支付费用、完成评价。。。。。

这样的方式很好,但,也存在一个问题。

随着老人岁数的增大,其身体机能、行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来越无法自己掌控和安排自己的生活了,而上面提到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建立在老人可以正常协调、统筹自己的生活的前提下的,当老人达不到这样的能力时,他们该怎么办?

在传统的养老方式中,老人们身边会有子女来负责统筹管理老人的生活,他们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父母需要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但目前子女和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越来越小,甚至都不在一个城市生活,子女想要尽孝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下,谁来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统筹安排呢?

养老管家,这个可以有!

养老管家

我想,最好能够在现有社区内引入保姆化服务(或者管家式养老服务),每个社区配备若干养老管家,每个养老管家负责社区内的若干户老人(根据养老管家的工作强度而定),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的统筹安排全部由养老管家负责,养老管家实际上承担了子女的职责,但他们通常只负责安排老人生活,并不实际去做,具体的服务还是由各类服务商去做。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XX社区内,每天早上,养老管家小李上班后,开始走访每一户由他负责的老年人家庭,每个家庭停留1、2个小时,他先来到张老先生家,张老先生今天需要交电费,小李帮他通过手机APP缴纳了费用,张先生明天还要去医院做体检,小李通过电话帮他预约挂号以及出行用车,之后小李又联系了助浴服务商,约了下午2点来给张老先生洗澡,安排好这一切后,小李又在张老先生家聊了聊天,很快1个小时的时间到了,小李告别了张老先生,向王老太太家走去。。。。。

从这个场景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养老管家小李的作用,就是统筹安排老人的日常生活,帮助做一些服务预约之类的工作,老人们年纪大了,记忆力不行了,生活自理能力差了,自己的生活没办法进行很好的安排,另外社会进步太快,很多新事物,比如通过手机APP缴费,老人们学不会,而养老管家的定位正在这里,他们负责协调老人的日常生活,替老人作出相关的生活安排,他们是老人和各类养老服务商之间的纽带。

当然,养老管家也是要收费的,但是一个养老管家可以服务多户老人,政府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补贴,有效降低相关费用。当然,还可以鼓励退休但精力旺盛、有爱心的老年人免费承担养老管家工作,而他们的工作时长会存入养老银行,待他们自己需要他人照顾时,兑换成相应的免费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